四川省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第 I 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该图为南极(S)投影图,P点在昏线上,M点已经日落,则下列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为
A.雅加达、新加坡、休斯敦、开普敦
B.休斯敦、新加坡、雅加达、开普敦
C.休斯敦、新加坡、开普敦、雅加达
D.开普敦、雅加达、新加坡、休斯敦
2.若图示为北半球某地的一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005百帕,M点气压为1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A.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若上题(2题)中所述气压中心位于印度北部地区,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尼罗河口海水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赞比西河进入汛期
C.东北平原忙于播种
D.黄土高原处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季节
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4~5题。
4.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西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5.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A.伊斯兰文化圈 B.南亚文化圈
C.东南亚文化圈 D.非洲文化圈
7.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A.茶叶 B.锡矿 C.石油 D.咖啡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可仰视观赏瀑布
9.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11 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13.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优势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读下面“世界某地区简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示海峡及附近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椰枣
B.该海峡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
C.该海峡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15.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有冬汛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读下面“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6~18题。
16.甲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体表现为
A.位于大陆的内陆,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B.位于重要地理事物的交汇处,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位于大陆南端,某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
D.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7.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磷矿 C.铁矿 D.黄金
18.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敦附近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多雨期与我国上海相同
C.大西洋沿岸的气温比同纬度印度洋沿岸高
D.大牧场放牧业是甲国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
A.95 E B .110 E C.135 E D .170 E
20.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下图表示不同纬度四地在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120 E
B.乙地所在纬度一年中会有极夜现象
C.丙地该日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D.丁地位于赤道
22.从丁点向南、再向北到丙点的连线是某经线圈的一部分,则乙点沿纬线到该连线的劣弧长度约为
A.13320Km B.6660Km C.3330Km D.1665Km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23~24题。
23.乙处的山脉是
A.大洲分界线 B.农业区分界线
C.气候类型分界线 D.地形分界线
24.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有凌汛现象 B.支流众多,航运发达
C.沿线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D.发源于我国新疆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下面“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回答25题。
25.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 II 卷
二、综合题(总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纬 度 23 26′N 66 34′S 90 S
正午太阳高度 43 08′ 46 52′ 23 26′
(1)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
(2)当太阳直射180 经线时,请在下面柱状投影图中画出该日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
(3)该日,当太阳直射西8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4)若该日甲地(20 S,50 E)的昼长为13时13分,则乙地(20 N,50 E)的昼长为 。
(5)说明该季节下列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完成下表中的内容。(若不对应该季节作答不得分)
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10 N~20 N之间地区 南美大陆西岸30 S~40 S之间地区
气候特征
主要原因
27.读下图(N表示北极),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0分,每空1分,选择题每题2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为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当天 点日落。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上图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A.北京 B.纽约(75 W)
C.悉尼(150 E) D.莫斯科(37.5 E)
2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R河为 ____________河,它主要补给是 和 ,该河流河水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C河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主要流经的国家是 。(6分)
(2)描述A区域降水情况,并分析原因。(4分)

(3)印度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请你评价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4)图中B所在地形区是其所在国年太阳辐射最强,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试从大气热力过程分析该地区太阳辐射最强,气温低的原因。(4分)
29. 读下面左图“亚洲某区域图”和右图“某地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右图中“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为左图A、B、C中 地的气象资料图,气候类型为 ,与其它地区的该种气候类型相比,该地 性强,具体表现为:(6分)
(2)描述A所在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地理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3)60 E向东至180 或180 向西至60 E (4)10时47分 (5)如下表
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10 N~20 N之间地区 南美大陆西岸30 S~40 S之间地区
气候特征 高温干旱 炎热干燥
主要原因 东北季风控制(或海陆热力差异)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7.(填空每空1分,选择每题2分)(1)夏至,120 W (2)晨,20 (3)4,24 (4)B (5)A
28.(1)恒河;雨水;冰雪融水;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旱雨季,降水季节差异大;印度河;巴基斯坦(每空1分)
(2)降水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雨季(6-9月);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因为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每要点1分)
(3)光热充足;土壤肥沃(2分)
(4)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少,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
0
180
180
66 34′N
66 34′S
赤道
180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全选对得4分,选对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计48分)
1.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悬挂五个摆,其中A和E的摆长为,B的摆长为,C的摆长为,D的摆长为,先使A振动起来,其他各摆随后也振动起来,则在B、C、D、E四个摆中,振幅最大的是( )
A.B B.C C.D D.E
2.如图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发生的现象是( )
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3.频率为的声源在空气中匀速远离静止的接收器,以表示声源的速度, 表示声波的速度(),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变大,则( )
A. 变大, 变大 B. 变大,不变
C. 不变, 变大 D. 变小, 不变
4.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虚线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B0 +. 在磁场外距离圆心O为2R处有一半径恰为2R的半圆导线环(图中实线),则导线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
A. 0 B. C. D.
5.如图所示,沿轴正方向传播的一系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10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质点b的加速度将减小
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0.2m
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50Hz
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4m的障碍物,则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6.一列横波沿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此后,若经过周期开始计时,则图乙描述的是( )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B. 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D. 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7.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多次报道某些边远落后的农村用电电价过高,农民负担过重,其中客观原因是电网陈旧老化,近来进行新农村电网改造,为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而降低电费价格,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提高输送电压 B.提高输送电功率
C. 加快输电的速度 D.调节交流电的频率
8.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20Ω,R2=30Ω,L为无直流电阻的电感应线圈,已知通过R1的正弦交变电流如图乙所示,则( )
A.原线圈输入电压的频率为500Hz
B.原线圈输入电压为200V
C.电阻R2的电功率约为6.67W
D.若保持u的大小不变而增加交流电的频率,则电灯L1将变暗
9.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距离为d,用导线、开关K与一个n匝的线圈连接,线圈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均匀变化的磁场B中,两板间放一台小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上表面绝缘,在其上表面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K没有闭合时传感器有示数,K闭合时传感器示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则线圈中磁场B的变化情况和磁通量变化率分别为( )
A.正在增强, B.正在增强,
C.正在减弱, D.正在减弱,
10.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磁场中,在外力控制下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磁感线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导线框平面向里,在0~4s时间内,导线框ab边所受安培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规定以向左为安培力正方向)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11.如图所示,一个有界均匀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沿纸面由图示位置自由下落,当bc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线框边长L小于磁场宽度H,则( )
A.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B.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
C.线框bc边刚进入磁场时的感应电流小于线框bc边刚离开时的感应电流
D.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2.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t=0时,将开关S由1掷到2,q、、和分别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二、实验题(13题2分,14题10分,共计12分)
13.某学生用示波器观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图像时,他将衰减旋钮置于“ ”挡,将扫描范围旋钮置于第一挡(10~100 Hz),把同步极性选择开关置于“+”位置,调节扫描微调旋钮,在屏幕上出现了如图2—1甲所示的正弦曲线,后来他又进行了两步调节,使图像变成如图2—1乙所示的曲线,这两步调节可能是 ( )
A.将衰减调节旋钮换挡并调节标有“↓↑”的竖直位移旋钮
B.将衰减调节旋钮换挡并调节Y增益旋钮C.调节扫描范围旋钮和调节Y增益旋钮
D.将同步极性选择开关置于“一”位置并调节Y增益旋钮
14.(1)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一块大小为5cm左右,外型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摆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
A.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将石块拉开,使摆角α大约为50左右,然后由静止释放
C.从石块摆到最高位置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由此得出周期
D.改变细线OM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E.求出多次实验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代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
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将一单摆装置竖直悬挂于某一深度为h(未知)且开口向下的小筒中(单摆的下部分露于筒外),如图2—2甲,将悬线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设单摆摆动过程中悬线不会碰到筒壁,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的下端口到摆球球心的距离L,并通过改变L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再以T2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函数关系图象,那么就可以通过此图象得出小筒的深度h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1)现有如下测量工具:A.时钟;B.停表;C.天平;D.毫米刻度尺.本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实验中所得到的T2—L关系图象2—1乙所示,那么真正的图象应该是a、b、c中的________________.
(3)由图象可知,小筒的深度h=__________m;当地g=___________m/s2.
三、计算题(共计40分)
15.(6分)在如图3-1所示的系统中,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与弹簧相连的物块质量为M,放于其上的物块质量为m,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M与水平支持面间是光滑的,若使两物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简谐振动,则其最大振幅是多少?
16.(8分)如图3-2所示,n=50匝的矩形线框abcd,边长ab=20cm,bc=25cm,放在磁感应强度B=0.4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且通过线圈中线的OO′轴匀速转动,转动角速度ω=50rad/s,线圈的总电阻r=2Ω,外电路电阻R=8Ω,试求:
(1)线圈在图示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1min内R上产生的热量Q.
17.(12分)如图3-3所示,用质量为m,电阻为R的均匀导线做成边长为l的单匝正方形线框MNPQ,线框每一边的电阻都相等.将线框置于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在线框的右侧存在竖直方向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边界间的距离为2l,磁感应强度为B.在垂直MN边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线框以垂直磁场边界的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在运动过程中线框平面水平,且MN边与磁场的边界平行.求:
(1)线框MN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
(2)线框MN边刚进入磁场时,M,N两点间的电压UMN;
(3)在线框从MN边刚进入磁场到PQ边刚穿出磁场的过程中,水平拉力对线框所做的功W.
18.(14分)两根相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于水平面上,导轨电阻不计.一个质量为m、长为L、宽为a的线框放在水平导轨上(如图3-4所示),长边的电阻均为2R,宽边电阻不计,导轨与线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者接触电阻不计.导轨左端连有阻值为2R的电阻.导轨平面上有n个竖直向上的宽度为a、间距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a(1)给线框向右的初速度v0,为使线框保持v0的速度一直向右穿过各磁场区域,需对线框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求线框不在磁场中时受到的拉力F1和在磁场中时受到的拉力F2的大小;
(2)在(1)的情况下,求线框从OO′开始运动到线框左边刚离开第2个磁场区域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3)若线框初速度为零,现对其施以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使线框进入各磁场的速度都相等,求线框从OO′开始运动到线框左边刚离开第n个磁场区域的整个过程中,导轨左端电阻产生的热量.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下期高2013级半期考试
物理试卷答案
16.(8分)(1)线圈在图示位置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其大小为
Em=nBωS=nBωab·bc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Em =50V (1分)
(2)线圈中产生的为正弦交流电,电动势有效值(1分)
通过R的电流有效值 (2分)
1min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2分)
17.(12分)解:(1)线框MN边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动势 (1分)
  线框中的感应电流 (1分)
(2)M、N两点间的电压 (3分)
(3)只有MN边在磁场中时,线框运动的时间 (1分)
此过程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 = I 2Rt = (2分)
只有PQ边在磁场中运动时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 Q =(2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水平外力做功W=2Q= (2分)
18.(14分)解:(1)因匀速,则
线框不在磁场中时,F1=μmg (1分)
线框在磁场中时,F2=μmg+BIL (1分)
切割磁感线时,电动势E=BLv0 总电阻R总=3R I=E/3R= BLv0/3R (1分)
则 F2=μmg+B2L2 v0/3R (1分)
(2)因匀速,则拉力做功WF=W克摩+W克安 (1分)
W克摩=μmg(2a+3a+b)= μmg(5a+b) (1分)
W克安=4aB2L2 v0/3R (1分)
m mA
MB
图3-1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7页,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糟粕(pò) 粗犷(kuàng) 徘徊(huái) 咄咄逼人(duō)
B.堤(dī)岸 专横(hèng) 气馁(něi) 模棱(líng)两可
C.绮(qǐ)丽 形骸(hái) 暂时(zhàn) 磕磕绊绊(bàn)
D.纤维(xiān) 信笺(jiān) 蹩脚(bié) 强词夺理(qi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惋惜 诀别 人才备出 学以致用
B.烦燥 精粹 礼尚往来 根深蒂固
C.要挟 辨认 趋之若鹜 良辰美景
D.瑕疵 罪孽 难以启齿 口诛笔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已落下帷幕,两部华语片铩羽而归,《桃姐》主演叶德娴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蔡尚君凭《人山人海》捧得最佳导演银狮奖。
B.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居室中最常用的家具,已从单一的实用性转变为装饰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艺术性。因此,各种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
C.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制定严密细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商家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商家也要意识到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D.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已经结束,但人们对春晚的讨论仍然不绝如缕,“零广告”、“舞台炫”、“玩怀旧”等成为观众谈论的热点话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市场上存在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调和油等均已做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B.“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近期,最影响市民心情的事情,莫过于油价一举“破8”。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油价上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已刚刚初露端倪。
D.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评判健康的标准。现在,许多都市人正面临着睡眠危机的影响。
5.将下面打乱了语序的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人人生而平等
③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组建政府
④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⑤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A.①⑥④③⑤② B.⑥④③⑤②① C.⑥②④①③⑤ D.⑥③②④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⑤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
⑥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⑦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
⑧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⑨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⑩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历史的梳理、批判的讨论、自由的选择。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6.下列对“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构我们当下社会所缺少的良知、正义和爱心,需要信仰的强大保障。
B.改变“人心惟危”的状况,最需要的是政治改革,其次是人心提升。
C.信仰可以促进涉及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
D.考虑事物只从感官出发,只顾及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的行为却被许多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
7.结合全文内容,选出下列对第⑥段中划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心长时间片面地偏向狭隘的理性,所以我们无法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
B.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
C.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就会被误解。
D.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那位美国老太太来说,后面楼房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小孩会不会看见她闯红灯,将来会不会出事,全都是未知的,支持她坚守准则的是某种信仰。
B.拾金不昧的清洁工不一定缺少那些亲友视为“正常”的“理智”,但她更没有忽略“正常”人还不能缺少的良知。
C.净化全民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与法律联系起来,又需要人们通过信仰来达到道德境界。而无论是“他律”还是“自律”都需要信仰的支撑。
D.古人所相信的“天道”或“天理”也算是一种信仰,所以宗教信仰也可以指引我们改变现状,实现中国精神的重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①,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燕易王卒,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①蒲服即匍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少之,弗信        少:轻视
B.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 军:驻扎
C.何前倨而后恭也 倨:傲慢
D.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 谢:辞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伤,乃闭室不出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①且夫秦之攻燕也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①子必欲合从以安燕    ②蹈其背,以出血
D.①齐王因而诛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曾经师从鬼谷子,出游几年,未能得志,回家后因受到家人的讥笑而难过,但他并未就此罢休。
B.游说燕文侯时,苏秦分析了燕国面临的形势,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成功地说服燕文侯与赵国合纵缔交。
C.苏秦得志时,周显王十分害怕,亲自前来迎接犒劳他。嫂子对苏秦亦前倨后恭,引发苏秦人生的感叹。
D.同僚不满苏秦得宠,派人行刺。临死时,苏秦用计让齐王捕获刺杀自己的凶手,显示了过人的智谋。
第Ⅱ卷
四、(33分)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记·苏秦列传》(5分)
译文:
(2)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史记·苏秦列传》(5分)
译文: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汉书·苏武传》(3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调歌头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4分)
(2)“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5.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莫道不销魂, , 。(李清照《醉花阴》)
(5)倩何人换取, ,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6)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
(8)《听听那冷雨》中的“疏雨滴梧桐”,化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句子是: , 、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鲍尔吉·原野
  ①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②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能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蹰。  
    ④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的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人踹门而入时贴紧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檩子登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⑤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音乐、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这是一位司仪吗?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⑥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  
  ⑦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与你相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⑧因而我不必为自己难为情了。
16.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怎样理解“让高贵与高贵见面”在文中的含义?(2分)
答:
(2)“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为什么使作者“想起海浪”?(2分)
答:
17.文章第③段有哪些感情让作者流泪?请概括作答。(6分)
答:
18.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4分)
答:
19.作者认为“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请结合全文,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4分)
答:
六、(6分)
20.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了这幅漫画你应该会有一些想法,如果让你写一篇议论文,你将提炼怎样的观点?(2分)
21.仿照画线的句子,将下面一组语句补充完整。(4分)
秋天,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张望着。
春天, 。 , 。
七、(60分)
22.请以“拯救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在空格处填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把标题补充完整;(2)有的放矢,有理有据,结构清晰;(3)字数不少于800字。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下期2013级半期考试语文答案
10.C皆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以致”等(A副词,乃;副词,才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代词,这种情况D连词,于是;介词,通过)
11.C由“使人郊劳”可知,周显王并未亲自前来迎接犒劳苏秦。
12(1)如今你丢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
(2)燕国之所以不受敌国侵害,是因为赵国在他的南边作为屏障。
(3)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13.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
14.(1)拟人(1分),“语”赋予燕子人的动作(1分),“双燕语风樯”描摹出两只燕子在桅杆旁亲切私语,叙说离别情话的场景(1分),侧面点染出离别时的痛苦(1分)。
(2)选取漏(声)、灯(焰)、马(蹄)三种意象(1分)。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暗示一夜又过,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2分)。“马蹄香”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行人驻足不久又要启程,暗示行人的奔波劳苦。(1分)
15(1)暮霭沉沉楚天阔
(2)一尊还酹江月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6.(1)让心中纯真美好的情感(1分)与音乐、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1分)见面。
(2)二者都很美好而迅速消失(1分),又连绵不绝(1分)。
17.思乡之情(怀念故土)(2)对自然的敬畏(热爱)(3)对纯真美好的怜爱。
18.文章通过对自己以往流泪情状的回忆(1分),及感动的原因的思考(1分),表达了对自己仍有单纯真诚的感动和对美好纯真的珍视(2分)。
19.①由于心中有纯真美好的情感,就能感到自己仍是丰富、真诚的。(2分)
②我认为这个观点很深刻(1分)。人若能超越世俗的存在而丰富自己的情感,那就是高贵而富有的(1分)。
20.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21.参考答案:春天,枝头上挂遍了红花。娇羞的花儿摇曳着,如一颗颗满是天真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句式、修辞(比喻)、表达)
参考译文:
苏秦离赵又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道:“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滹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战士好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几年之用。南面可从碣石山、雁门山输入丰富的物资,北边可以种植枣栗获得很大利益。即使人民不耕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入也就够富了。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啊!燕国之所以不受敌国侵害是因为赵国在南边作为屏障。秦国如要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郡、上谷,穿行几千里,即使能攻下燕城,秦国也会考虑到没法守住。秦国不能加害燕国,这是明摆着的事情。现在赵国如果要进攻燕国,发布号令,不到十天就可以有几十万军队进驻到边境的东垣一带。接着,赵军再渡过滹沱和易水,不到四五天,便直抵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进攻燕国,是到千里之外去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之内作战。不担心近在百里之内的祸患,而却看重千里之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政策了。因而我希望大王能和赵国联合,天下联为一气,那么燕国一定没有祸患了。”燕文侯悦:“你的话虽然很对,但我们的国家弱小,西边靠近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你一定打算要用合纵的策略使燕国获得安定,我愿把国家交给你安排。”
苏秦北上向赵王报命,途经洛阳。周显王得悉这一消息非常害怕,赶忙派人替他清扫将要经行的道路,并派人到郊外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嫂斜着眼不敢抬头正视,都俯伏在地上,侍候他进食。苏秦笑着向他的嫂嫂说:“你怎么以前对我那样傲慢,现在却这么恭敬呢?”嫂嫂赶快弯曲着身子匍匐在地上,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那是因为小叔你现在的官高而钱多啊!”苏秦深有感触地叹道:“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人就害怕我;贫贱就受到轻视,亲人尚且是这样,何况是一般人呢!假如我在洛阳城边有二顷良田,我还能佩上六国相印吗?”于是他便把千金分赐给同族的人和朋友。
燕易王死去,燕哙继立为王。后来,齐国有许多大夫和苏秦争宠,派人暗杀苏秦,苏秦受了重伤,挣扎着逃走。齐王派人去抓凶手,没有抓到。苏秦快要死了,便对齐王说:“我如果死了,请您把我车裂了而在刑场上示众,并宣布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作乱。’这样,那暗杀我的凶手就定能抓到了。”于是齐王照他的话办,暗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己露面,齐王就把他捉来处死。
诗歌鉴赏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 ,同时用“ 远 ”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 ,用“春 ”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 时见双燕语风樯 ”。“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 ,从侧面补叙“ 相留相送”中的情意。“ 满目 ”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 千里 ”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 ,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 ,都极有分量。“ 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 。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 烟树正苍苍 ”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 !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 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 。然而漏残焰短 ,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 。词用“ 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 ;而“一身将影 ”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 ;至“ 向潇湘 ”三字虽只引入地名 ,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 ”一句 ,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 ,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 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 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 魂梦亦凄凉 ”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 ;“无语对斜阳 ”既呼应“ 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 。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 ,使词作首尾连贯 ,浑然一体 。此外,结处出现“ 无语对斜阳 ”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指出,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据此回答1~3题。
1.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 )
A.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C.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上述观点 ( )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正确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要学好哲学的原因是 (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右边漫画《迷信招灾》的哲学寓意是 (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不善于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无法取得成功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④缺乏辩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为此,2012年3月16日,国家食药监局印发了《2012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工作安排要求,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治理整顿,继续深化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治理。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是 ( )
①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
据《礼记》记载:“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据此回答7~8题
7.“德润身,心广体胖”,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8.“君子必诚其意”说明 ( )
A.树立正确意识的必要性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D.必须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并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说:“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器是指具体的事物,道是指抽象的一般道理、一般原则。据此回答10~12题
10.“天下惟器”表明 (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1.“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则表明 (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2.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去判断,王夫之应该是 ( )
A.唯心主义哲学家 B.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
C.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 D.经验主义者
1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4. 在很多人看来,放生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做法,对动物好,对生态更好。然而,不恰当的放生,反而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肆意放养巴西龟,很可能会酿成像一枝黄花、水葫芦一样的生态恶果,会把河里的鱼虾全吃光。中国动物学会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为政府部门制定针对巴西龟等外来物种的进口管理、养殖管理和放生活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提出重要建议。 对外来物种的认识过程体现了(  )
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④人在自然和社会性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实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 )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为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听取民声、网上高效办公等目的,使网络问政成为提高办事效率和实现为民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政务微博,架起了为民服务的新桥梁。回答16~18题。
16.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目前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深受人们的青睐。这反映了( )
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质变
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 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7.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政务微博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人为因素的产物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微博,有时是公民向国家表达意愿的途径,有时是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桥梁,有时是推动各国文化传播的平台。从哲学上看,这主要反映了 ( )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规律性 D.联系的可知性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011年6月12日,2011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推进北斗导航的民用化进程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回答20~21题。
20.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35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导航系统。要保证这一系统的最大效应,就必须注意35颗卫星之间的协调一致。这启示我们 ( )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重视正确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
2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路线是: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前形成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路线坚持了 ( )
A.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联系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C.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于2011年6月12日在厦门举行。回答23~24题。
23.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会上宣布,两岸启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并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发展情况逐步扩大开放范围。这一决策坚持了( )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从辩证法角度看,下列说法能正确描述两岸关系的发展愿景的选项是( )
A.实事求是 B.削足适履 C.水滴石穿 D.好事多磨
25. “99+1=0”,意思是99分成绩加上1分不足,则工作等于0。“99+1=0”作为一种激励口号,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流露出来的“一丑遮百俊”的思维是有一定欠缺的。这一思维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 )
A.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主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D.主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2011年6月6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全国各地掀起包粽子、赛龙舟的热潮,欢度这一节日。回答26~27题。
26.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
27.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坚持的哲学的方法论原则是( )
①一分为二的方法 ②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③发展的观点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孔子、孟子的话对与当今人们的行为仍产生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些商人因儒家观念的影响,坚守自己的操守。儒家观念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  )
A.传统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能因时而变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29.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在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精神,因为这是(  )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形成和谐文明社会风气的必要条件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我国的高速铁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强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C.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D.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1.2011年6月12日,首届广西青少年读书节开幕。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
有( )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静思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2011年6月20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时指出,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下列选项属于“科学态度”的是( )
①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 ②运用矛盾分析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又否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8分)
2012年4月12日,《求是》理论网刊文指出:要在十八大之前全面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强调要坚定不移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分析说明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依据。(8分)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连续几年西南旱灾没有改善,农业抗灾能力不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源工程不足,灌溉设施不配套,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痛定思痛,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建设。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大兴水利强基础”置于总体要求的首位。最近水利部表示,要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加强水利建设做法的正确性。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1年6月8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对外全文公布。规划明确了国家层面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将全国划分为国家层面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原因。
37、(12分)辨析题
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参考答案
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33. 答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我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5分)
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正确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所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3分)
34.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国水利对农民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及其本身的现实情况,就决定了必须将大兴水利强基础置于今年中央农村工作总体要求的首位。(4分)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国当前“大兴水利强基础”符合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③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央从思想上的特别重视水利建设,必将大力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3分)
35.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消费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4分)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4分)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要坚信这一工作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坚定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4分)
37.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4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高二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相应位置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及考号。
2.考试结束前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卷。
单项选择题(本卷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生物体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生物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B.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与该物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其作用越大
C.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
2.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在生物体的蛋白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C.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D.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看到核膜和染色质等结构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肽链,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有6种
C.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5.能够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的实例有( )
①渗透作用 ②细胞吸收膜外钾离子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⑤海带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 ⑥氧气透过细胞膜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 D.②⑤⑥
6.右图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为某种动物 B.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7.水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
B.水分过多与水分过少对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相同
C.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在其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
D.葡萄糖等有机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产生水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核酸 ②蛋白质 ③染色体(质) ④液泡 ⑤叶绿体 ⑥线粒体 ⑦核膜
⑧核糖体 ⑨细胞壁
A.①②③⑧在乳酸菌、酵母菌、噬菌体内都存在
B.①②⑧⑨在噬菌体、烟草细胞内都存在
C.衣藻、蓝藻的细胞中都存在①②⑤⑧
D.①~⑤在衣藻体内都存在
9.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和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增殖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与亲代细胞相同
B.分化的细胞与癌变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C.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D.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具有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的功能
1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11.如下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12.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13.由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C.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14.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
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
15.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 )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率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17.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 )
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
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载体协助
18.通过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A.细胞停止分裂 B.产生多核细胞 C.正常分裂 D.不能形成纺锤体
19.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
C.ATP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活跃化学能,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D.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0.2011年,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次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失控
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
C.全反式维甲酸可在核糖体上合成
D.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2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与外膜均与有机物的氧化有密切关系
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C.植物细胞中,C6H12O6的生成和分解依次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D.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加工和转运
22.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23.图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要的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24.如果采用了适当的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仍未能观察到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典型形态,对于可能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显微镜的分辨率或放大倍数不够 B.未找到适合观察的分裂中期的细胞
C.所选材料中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内 D.染色体数量过少或螺旋化程度较高
25.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B.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7.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0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时,e点为O
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28.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只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 
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可能产生果胶酶 ⑤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 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⑥ D.③④⑤
29.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30.下图1表示反谢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E点
B.图1中①为效应器,⑤为感受器
C.图2轴突中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⑧中物质的释放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31.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大分子物质,且能储存遗传信息,则③一定是DNA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32.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温的相对恒定也是人体稳态的一部分
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而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健康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
33.在分离血红蛋白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34.石油醚经常被用作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时的萃取剂,其原因是(  )
A.具有较高的沸点、萃取效率高、毒性很小
B.具有较低的沸点、萃取效率高、毒性很小
C.具有较高的沸点、萃取效率一般、毒性较小
D.具有较低的沸点、萃取效率高、毒性较大
35.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
B.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繁殖越有利
D.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36.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
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
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③
37.如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38.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效应器只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构成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9.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蓝藻可以利用光能吸收CO2合成有机物
C.维生素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40.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a、b、c和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小泡和细胞膜
B.物质X的加工和分泌过程仅说明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
C.在图中e结构内,丙酮酸可氧化分解产生CO2
D.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a、b、c、d 结构,抑制e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除说明外,每空一分,共40分)
41.(8分)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稀蛋清 试剂甲 颜色反应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 细胞结构乙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 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D H202和过氧化氢酶 不同的pH 实验因变量丙
E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_。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___________,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___。
(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 g/mLKN03溶液,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4)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做色素提取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情况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主要吸收红光的色素是 (填序号)(2分)。
42.(7分)通过实验研究洋葱(二倍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得出下图所示的结果。其中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图乙是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结果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比较活跃的时期是 阶段。(填字母代号)(2分)
(2)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最佳的时期是 期,该时期处于甲图的 阶段。如果要看清楚A细胞的图象,应将装片向 方向移动。
(3)如果该生物的细胞中有8对染色体,则A细胞中姐妹单体有 个,B细胞中DNA是 个。
43.(7分)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如果以缺镁的植物培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如右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为N1________N2。
44.(10分)单侧光照、重力等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如重力会导致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
(1)下图表示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示中字母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近地侧的是 。
(2)科学研究发现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请举出两种,2分)。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中,作为对照组。(2分)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2分)
45.(8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以及 。
(2)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试管口需要通过酒精灯火焰1~2次,其目的是 。
(3)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包括: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样品涂布到 培养基上、挑选菌落。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启动细胞分裂,人为地控制细胞的 。
(5)通过电泳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影响蛋白质迁移速率的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以及 。(2分)
(6)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正确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 。
②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 。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下期
2013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每题1.5分,共6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共8分)
(1)B、C、E (2)双缩脲试剂 紫色 (3)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2分)
(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甲和乙 (2分)
42.(共7分)
(1)a、c(少写不得分)(2分) (2)中 d 上(左上) (3)32 32
43.(共7分)
(1)A  (2) 向右 (3)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D (4)低  (5)>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高二化学备课组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Ag—108 O—16 Cu—64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2.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 C.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
D.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
3.下列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把盐桥换为铜导线也可以形成原电池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碳钢网作阳极
C.白铁是在铁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铁作阴极
D.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电解质溶液CuSO4溶液浓度不变
4.下列有机物①CH2=CH2;②CH3CH2Br;③C2H5OH;④ ;⑤CCl4;
⑥ ;⑦ ;⑧ 据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
A.5类 B.6类 C.7类 D.8类
5.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醋酸,平衡逆移,c(H+)降低 B.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钾,c(H+)增大,KW不变
D.pH=10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ClO溶液中,水电离c(H+)之比等于106
6.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常温下即可发生
B.氢气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有H2(g)+1/2O2(g)=H2O(g) △H=-285.8kJ·mol-1
C.将1molBa(OH)2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114.6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OH-(aq)+H+(aq)=H2O(l) △H =-114.6kJ·mol-1
D.2SO2(g)+O2(g)2SO3 (g);△H=-QkJ·mol-1(Q>0),则将2molSO2(g)和足量O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QkJ
8.LiFePO4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电解质为导电固体。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用水作电解质溶液 B.充电时,电池内部的Li+向阳极移动
C.充电阳极反应LiFePO4-e-=FePO4+Li+ D.放电时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9.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为40% B.2 min内B的反应速率 为0.2 mol·(L·min)-1
C.x=2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0.1 mol H2 (g)和1mol I2(g)置于某1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0,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w(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Ⅰ)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w(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Ⅱ)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B.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D.恒温条件下,再加入1molHe
11.一定条件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9 kJ·mo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 kJ,则起始时投入4 mol NH3和5 mol O2
B.平衡时4v正(O2)=5v逆(NO) C.平衡后降压,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
D.NH3与O2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4:5,则平衡后两物质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12.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是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
B.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飞行器,产物为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供宇航员使用
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负极反应为C2H5OH-12e-=2CO2↑+3H2O
D.H2SO4作电解质,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13.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式量最小且含手性C原子的烷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D.碳原子总数小于10个的烷烃,一氯代物总数只有一种的有机物一共有4种
14.常温下,对于醋酸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B.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C.pH=4的醋酸溶液与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D.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钾晶体,醋酸电离程度减小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15.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少
B.四种溶液的KW相同,由水电离的c(H+):①=③>②=④
C.将①、④两种溶液混合后,若pH=7,消耗溶液的体积为:①>④
D.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10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16.25℃时,将pH=3的HA溶液与pH=11的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小于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A为弱酸 B.混合溶液中加水稀释,pH升高,溶液导电能力减弱
C.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A与NaCl溶液,溶液中的离子数目相等
D.混合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溶液的pH=7,所得溶液中c(A-)=c(NH)+c(B+)
17.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 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 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
18.下图中a、b是惰性电极,通电2 min后b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b电极生成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为2.24L,NaCl溶液体积为50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B.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由a流向Cu电极
C.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2mol,
D.电解速率v(OH-)=0.02mol/(L.min)
19.已知H—H键能436 kJ/mol;Cl—Cl键能243kJ/mol;H—Cl键能431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B.1/2H2(g)+1/2Cl2(g)=HCl(g) ΔH=-124kJ/mol
C.2HCl(g)=H2(g)+Cl2(g) ΔH=-248 kJ/mol
D.HCl(g) =1/2H2(g)+1/2Cl2(g) ΔH=-91.5 kJ/mol
20.有①Na2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③NaOH溶液 ④CH3COONH4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的c(OH-)最大的是③ B.四种溶液pH大小顺序③>②>①>④
C.若将四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④
D.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pH最大的是①
21.已知25℃时,Ka(HF)=3.6×10-4,Ksp(CaF2)=1.46×10-10。现向1 L 0.2 mol·L-1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 B.25℃时0.2mol·L-1HF溶液中pH=2
C.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D.该体系中最终没有氟化氢分子
22.如图,隔板K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乙中充入2 mol C和1 mol He,此时K停在0处。发生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后,恢复至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0~2之间
B.若平衡时K停留在左侧1处,则活塞停留在右侧6处
C.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小于于乙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
D.根据隔板K滑动与否可判断左右两边的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4分)
三、(本题共2个小题,共26分)
23.在体积为1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1molH2O(g)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物CO的物质的量在不同温度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0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830℃ 1mol 0.8mol 0.65mol 0.55mol 0.5mol 0.5mol
1100℃ 1mol 0.75mol 0.6mol 0.6mol 0.6mol 0.6mol
(1)1100℃时,前10min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v(CO2)= ,830℃平衡后CO转化率的为__________________。
(2)1100℃时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和“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逆(H2)=v正(H2O) (d)c(CO2)=c(CO)
(4)1100℃时达到平衡后,若向容器中再充入2molCO和2molH2O(g),平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移动(选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达到平衡时,H2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5)830℃时,若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1molH2的混合气体,60min时反应达平衡状态,画出c(CO)和c(H2)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图。
24.常温,向浓度为0.1mol/L,体积为V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随盐酸的加入量而降低的滴定曲线,d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该温度时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 。
(2)比较b、c、d三点时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OH-)大小顺序为 。
(3)滴定时,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各选项中数值保持不变的有 。
(4)根据以上滴定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液中N元素只存在NH4+和NH3.H2O两种形式) 。
A.点b所示溶液中:c(NH4+)+c(H+)=c(NH3.H2O)+c(OH-)
B.点c所示溶液中:c(Cl-)=c(NH3.H2O)+c(NH4+)
C.点d所示溶液中:c(Cl-)>c(H+)>c(NH4+)>c(OH-)
D.滴定中可能有:c(NH3.H2O)>c(NH4+)>c(OH-)>c(Cl-)>c(H+)
(5)滴定过程中所用盐酸的pH= ,d点之后若继续加入盐酸至图像中的e点(此时不考虑NH4+水解的影响),则e点对应的横坐标为 。
四、(本题共2个小题,共28分)
25.工业上制氯化铜无水物时,是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 ℃左右,慢慢加入粗制氧化铜粉(含杂质氧化亚铁和SiO2),充分搅拌后使之溶解,制取流程如下:
已知:pH≥9.6时,Fe2+以Fe(OH)2的形式完全沉淀;pH≥6.4时,Cu2+以Cu(OH)2的形式完全沉淀;常温时Ksp[Fe(OH)3]=c(Fe3+).c3(OH-)=1.0×10-38。试回答:
(1)根据常温时Fe(OH)3的Ksp计算,当溶液中的Fe3+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的Fe3+物质的量的浓度=10-5mol/L),溶液的pH= 。
(2)溶液D制取无水CuCl2时,需在HCl气体中蒸干,原因是

(3)粗CuO溶于过量盐酸后,得到的溶液B中加入试剂x将Fe2+氧化为Fe3+,试剂x可以是 (填以下选项序号)。
A.KMnO4溶液 B.氯水 C.NaClO溶液 D.O3
若用H2O2溶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溶液C加入试剂y,要调整溶液的pH至3-4,试剂y不能是 (填以下选项序号),原因是 。
A.NaOH溶液 B.Cu(OH)2固体 C.Cu2(OH)2CO3固体 D.CuO固体
(5)将ag粗CuO经过以上一系列操作之后,最终得到bg无水CuCl2(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操作引起的损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A.粗CuO中Cu2+数目小于 B.粗CuO中CuO物质的量小于 mol
C.粗CuO中所含的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x100℅
D.粗CuO中关于CuO的量无法确定
26.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溶于水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有K+、Ag+,阴离子有NO3-、OH-(电解质电离的离子有重复)。
图1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中依次盛放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铂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甲中b电极质量增加了43.2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pH与电解时间t关系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种强电解质的化学式:A ;B ;C 。
(2)写出乙烧杯c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烧杯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丙烧杯e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甲烧杯中溶液的pH= 。
(4)要使甲烧杯中的A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要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其质量为 。
(5)若直流电源使用的是铅蓄电池,铅蓄电池的正极材料是PbO2,负极材料是Pb,电解质溶液时H2SO4,则放电时N级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M级附近溶液的pH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铅蓄电池充电时,若阳极和阴极之间用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隔开,则当外电路通过0.2mol电子时,由阳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的阳离子有 mol。
成都七中201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化学答案
24.(共13分)
(1)NH3.H2ONH4++OH-(1分) 10-5(1分)
(2)d>c>b(2分) (3)ACD(3分)
(4)D(2分) (5)1(2分) 11V/9(2分)
25.(共13分)
(1)3(2分) (2)HCl抑制CuCl2水解(1分)
(3)BD(2分) 2Fe2++H2O2+2H+=2Fe3++2H2O(2分)
(4)A(2分) 将引入新杂质NaCl(1分) (5)ABD(3分)
b
135
aNA
80
64b
135a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高二历史备课组 审题:高二历史备课组
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
1、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对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
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C.发明本心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4. 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到明清时期在社会上却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促使这种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需要 B.工商业空前兴盛
C.民主思想的出现 D.商人地位的提高
5.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征不信的科学方法 D、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6.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的文艺思潮,出现了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是继先秦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据这位学者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7.对“ 情”“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与这一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C.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D.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入
8.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反映了哪一环节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 国 世 界 其 他 国 家
件 数 百 分 比 件 数 百 分 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
9.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10.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思想、革命派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都曾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相比而言,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表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对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抨击与文化革新
C.提出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 D.丰富了辛亥革命后的文化成果
12.在中国近代,封建文化的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下列对封建文化解体起重要作用的是
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②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发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3.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被延误的内在原因不包括
A.萌生与发展的“市民社会” B.“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
C.僵滞的小农经济产业机制 D.传统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
14.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 B.消灭私有制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1962年蒋介石曾对安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作挽联进行高度概括: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由此可判断这位文化巨匠应是
A、梁启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16.毕业证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的证明,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所示的毕业证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17.塞内卡(公元前4年一公元65年)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赋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塞内卡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
C.斯多亚学派思想为罗马法观念的形成创造了一些条件
D.塞内卡的观念与儒家哲学一样具有朴素的人道主义色彩
18.中华世纪坛举办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展,展出了以下图片。某同学为此罗列出了以下四个主题,其中符合以下作品内涵的是
A、古典文化的复兴 B、理性光芒普照的艺术殿堂
C、复杂的内心、细腻的情感 D、禁欲主义下的人性尊严畅想
19.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老子 C.圣西门 D.卢梭
20.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21.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本思想 B.主权在民 C.教权至上    D.君主立宪
22.康德的去世使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人们连续16天自发前往吊唁。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下列属于康德的主要贡献的是
①崇尚思想自由 ②肯定人生而自由 ③抨击愚民政策 ④主张三权分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启蒙运动相比,相同之处不包括
A.初兴之时都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B.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
D.在运动中其思想潮流都发生了变化
24.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认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以下没有体现“明显超越”的是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25.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为
 A.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B.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C.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
26.产生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A.贝多芬   B.舒伯特   C.柴可夫斯基  D.德彪西
27.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28.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29.曾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日本却在明治维新期间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原因有 ①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  ②经济、军事实力有所增长 ③国内市场狭小 ④解决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A、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满足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
D、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
3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为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32.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D.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
33.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34.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②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钱财
③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④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35.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讥讽詹姆士一世是“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笨伯”,主要是因为詹姆士一世
A.提出"君权神授"思想    B.无力解决财政危机
C.激化与议会的矛盾      C.主张教权至上
36.孙中山认为西方三权分立存在弊端,他主张在三权基础上还要增加
A.考试权和监察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平均地权 D.自由平等权
卷 二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三种品质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之处。(4分)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甑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材料四 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魂还魄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若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
——摘自邹容《革命军》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38、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28分)
(1)观察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2分)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2分)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相互的启蒙”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文明学习的特点。(2分)请在政治、经济、军事或教育方面任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材料四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结合19世纪以来埃及阿里改革、中国维新变法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状况做简单阐释。(1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启示? (2分)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下期
2013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37、(18分)
(1)重美德、知识;重教育;重人和社会的研究(每点2分,总共不超过4分)
(2)批判封建君主专制(2分)
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为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
封建专制强化达顶峰;(2分)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的束缚…(2分)
(3)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掀起辛亥革命。(2分)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2分)
颁布《临时约法》。(2分)
38、(28分)
(1)采用牛耕,农业发展;改汉姓(各1分,共2分)
少数民族封建化(2分)
(2)近代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2分)
闭关锁国政策(2分)
(3)特点:结合实际,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2分)
政治:确立天皇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2分)
经济: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但更多政府扶植;(2分)
军事:建立新式军队,但保留武士道精神:(2分)
教育: 发展新式教育,实行“和魂洋才”教育原则(2分)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 总分:150分
(请将选择题的选项填在机读卡上,填空题及解答题的作答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有以下两项调查:①某校高二年级共有15个班,现从中选择2个班,检查其清洁卫生状况;②某市有大型、中型与小型的商店共1500家,三者数量之比为1∶5∶9.为了调查全市商店每日零售额情况,抽取其中15家进行调查.完成①、②这两项调查宜采用的抽样方法依次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 B. 系统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法
C.分层抽样法,系统抽样法 D.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
2、不等式的解集为( ▲ )
A. B. C. D.
3、命题 “”的否定是( ▲ )
A. B.
C. D.
4、已知,且,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如果,那么 B. 如果,那么
C.如果,那么 D.如果,那么
5、在投掷两枚硬币的随机试验中, 记“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 为事件,“两枚正面朝上” 为事件,则事件,( ▲ )
A. 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B. 是对立事件而非互斥事件
C.既非互斥事件也非对立事件 D.是互斥事件而非对立事件
6、若函数在上单增,则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 mg/100mL(不含80)之间,属于酒后驾车;血液酒精浓度在80mg/100mL(含80)以上时,属醉酒驾车。据有关报道,2012年3月15日至3月28日间,某地区查处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共500人,右图为对这500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属于醉酒驾车的人数为( ▲ )
A.25 B.50 C.75 D.100
8、设,,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 )
A. B.
C. D. 无法确定
9、下列四个条件中,使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
A. B. C. D.
10、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1、直线与函数的图象切于点,则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12、如右下图所示,液体从一圆锥形漏斗漏入一圆柱形桶中,开始时,漏斗盛满液体,经过3分钟漏完,已知圆柱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H是圆锥形漏斗中液面下落的距离,则H与下落时间的函数关系表示的图象只可能是(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在茎叶图中,样本的中位数为 ▲ ,众数为 ▲ .
14、已知函数,则 ▲ .
15、已知,若,则的最大值为 ▲ .
16、函数①,②,③,④,⑤中,满足条件“”的有 ▲ .
(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21题每题12分,22题14分,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区间内任取两个数(可以相等),分别记为和,
(1)若、为正整数,求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偶数的概率;
(2)若、,求、满足的概率.
18、设,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
19、如图,已知球的半径为,球内接圆锥的高为,体积为,
(1)写出以表示的函数关系式;
(2)当为何值时,有最大值,并求出该最大值.
20、已知为奇函数的极大值点,
(1)求的解析式;
(2)若在曲线上,过点作该曲线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21、已知函数,
(1)若,求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存在两个极值点,且都小于1,求的取值范围;
22、设,
(1)若在上无极值,求值;
(2)求在上的最小值表达式;
(3)若对任意的,任意的,均有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下期
2013级半期考试数学(文)参考答案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21题每题12分,22题14分,共74分)
17、(本题满分12分)
解:(1)当为正整数,同时抛掷两枚骰子,等可能性的基本事件共36个,如下:
、、、、、; 、、、、、;
、、、、、; 、、、、、;
、、、、、; 、、、、、.
记“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为事件A,包含上述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7,由古典概型可知. 分
(2)当时,记事件总体为,所求事件为B,则有, B:,对应的区域为正方形,其面积为,B对应的区域为四分之一圆,其面积为,由几何概型可知. 分
18、(本题满分12分)
解:(1) 由知,有,原方程解集为. 分
(2)当时,,解集为; 分
当时,,解集为. 分
综上所述,的解集为. 分
19、(本题满分12分)
解:(1)连接,设,有,,则有
,即. 分

(2) ,当,,单增;
当,,单减;. 分
当时,. 分
20、(本题满分12分)
解:(1)为奇函数,故.. 分
,得或. 分
当时,为的极小值点,与已知矛盾,舍去.
故. 分
(2)由(1)知,设切点为,则切线方程为
.
点在切线上,有,



即.或,此时原曲线有两条切线. 分
切线方程为或. 分
21、(本题满分12分)
解:(1)若时,,. 分
当,,则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
当,,则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分
(2) .由存在两个极值点知, 分
有,且满足,即. 分
由极值点小于1及函数定义域有,解得. 分
综上,且. 分
22、(本题满分14分)
解:.
(1)函数在上无极值,则方程有等根,即. 分
(2)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则. 分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在上单调递增,
则. 分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则. 分
综上, 分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命题:高二外语备课组 审题:高二外语备课组
全卷分第I卷和第II卷。I卷主要为选择题,包括三部分: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II卷为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四节:词汇拼写,句子翻译,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注意:将主观性试题答案填写到答题卷相应答题空白处。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和机读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90分)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 满分20分)
做题时, 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听力结束后,你将有时间将答案转涂到机读卡上。
听力理解(5段,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每段播放两遍。各段后有几个小题,各段播放前每小题有5秒钟的阅读时间。请根据各段播放内容及其相关小题,在5秒钟内从题中所给的A、B、C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1-3题。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borrow the women’s notes
A. He missed the classes. B. He is not satisfied with his notes.
C. He has not taken any notes in class.
2. When does the man feel sleepy
A. On his way to class. B. At the beginning of class.
C. Thirty minutes after class begins.
3.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go
A. To the library. B. To the cafeteria. W_w w.k*s*5 u.c@o mC. To the supermarket.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4-6题。
4. Where will the man most probably find out about the company w_w w. k#s5_u.c o*m
A. In the brochures B. In the library C. On the Internet.
5. Why will the company ask the man whether he is good for the job
A. To know how he cares about the company.
B. To know what he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mpany.W_w w.k*s*5 u.c@o m
C. To know if he can make brochures for the company.
6. When can the man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job
A.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B. In the middle of the interview.
C.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rview.
听第三段对话,回答第7-9题。
7.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big parties w_w w. k#s5_u.c o*m
A.They are nosiy. B. They are boring. C. They are interesting.
8. Why does the women like parties
A. They are the best way to meet people. B. They are the times to meet her best friends.
C. They are the opportunities to find serious guys.
9.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W_w w.k*s*5 u.c@o m
A. Colleagues. B. Schoolmates. C. Teacher and student.
听第四段独白,回答第10~12题。
10. What made seaside holiday possible for British families around the mid-19th century
A. Better railway services. w_w w. k#s5_u.c o*m
B. The invention of the railways.
C. The fast growth of the railways.
11. Why couldn’t ordinary working people enjoy holidays before 1871 W_w w.k*s*5 u.c@o m
A. They had very little time off work. B. Banks were closed during holidays.
C. The government was not interested in holidays.
12. What was offered at the seaside to attract holidaymakers
A. Free accommodation. B. Income rise. C. Cheap entertainment.W_w w.k*s*5 u.c@o m
听第五段话,回答13~15题
w_w w. k#s5_u.c o*m
13 How does the man go to work
A. By car. B. By bus. C. By train.
14. How long will the man’s flight take W_w w.k*s*5 u.c@o m
A. About 15 hours. B. About 16 hours. C. About 18 hours.
15. What does the man do in order to get to sleep on the plane
A. He gets himself tired on thew_w w. k#s5_u.c o*m
AA plane. B. He stays up late the day before the flight.
C. He takes medicine or has a beer on the plane.
第二节: 听取信息(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一段独白,请根据题目要求,从所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填入答题卡标号为16~20 的空格中。 听录音前,你将有10秒钟的阅题时间,录音读两遍。你将有60秒钟的作答时间。注意:将答案转填到答题卷相应答题空白处。w_w w. k#s5_u.c o*m
Ronald Reagan (1911~2004)W_w w.k*s*5 u.c@o m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相应番号后将该项涂黑。
21. When it comes to bringing up children, some people say ______ strict control produces ______ well-behaved children.
A. /, the B. the, / C. /, / D. the, the
22. More subways will have been built in Chengdu in a few years’ time, ______ it much easier for people to travel form one place to another.
A. making B. made C. to make D. having made
23. Find ways to praise your children often, _____ you’ll find they will open their hearts to you.
A. till B. or C. and D. but
24. – Sorry, sir. I’m late again.
– What excuse will you _______ for yourself this time
A. set up B. take up C. pick up D. make up
25. – What’s his reaction when you told him that he had failed the test Did he feel sad
– _____, he didn’t turn surprised and even asked me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A. On the other hand B. In short C. On the contrary D. As a result
26. Strong typhoons struck this area very_____. Normally, they form and come here between July and August every year.
A. generally B. regularly C. usually D. suddenly
27. It seems that most educators ______ the plan for Advanced Assessment for Admission, which gives rise to a complet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 consist of B. complain of C. approve of D. dream of
28. The newly-built shopping mall provides goods that compete ______ product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above all variety.
A. in honor of B. in terms of C. in the name of D. in the form of
29. His writing is so confusing that it’s difficult to make out ______it is that he is trying to express.
A. that B. how C. who D. what
30. Giving up my job to go back to full time education was a big _______, but now I know it was the best decision I ever made.
A. project B. commitment C. competition D. ambition
31. A university is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which ______ degrees and carries out research.
A. rewards B. awards C. represents D. presents
32. An unhappy childhood may have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a person’s character; however, they are not always________.
A. practical B. avoidable C. permanent D. optimistic
33. They________ on the program for almost one month before I was arranged to help them. Now, we ________ on it as no result has come out.
A. had been working; are still working B. had worked; were still working
C. have been working; have worked D. have worked; are still working
34. Mr. Johnson has appealed ________ the public ________ any information about his
missing daughter.
A. to; for B. for; to C. to; against D. against; to
35.It is in this very village, ________ Mary was born 35 years ago, ________ she will build her first school, ________ inspires everyone to help her.
A. where; that; which B. that; that; that
C. that; when; which D. where; when; tha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Juliet appeared on the stage. She took a deep breath and began to 36 . Now she was Portia, a strong-willed 37 in 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The theater was filled with people. She was speaking with a power she had never before experienced, the words flowing 38 form her.
39 , Juliet had never acted in her life before the audition (选拔试演). She 40 being in front of other people. She was very 41 at school. She had never thought she was good enough at anything to 42 much attention. She stayed mostly to herself, making 43 friends. She had excellent grades, 44 she always thought that something was missing.
Two weeks before the audition, Juliet’s mother had heard about it and 45 her to join in.
“I can’t think of anyone else better suited to 46 the part. Remember all the plays you used to act out for us ”
Her mother wouldn’t let the 47 drop. “You’re just a little scared.Everyone gets scared. You know you 48 do it. The trick is to look past the 49 to find the love of what you’re doing.’’
So Juliet had made an appointment with the head of the Drama Club. She had read the play and found herself excited by the 50 of speaking such rich words. In secret she practiced Portia’s part, 51 the lines by repeating them over and over. It wasn’t hard; she 52 every minute of it. Every time she spoke the words, she had a new 53 of the lines, as if Shakespeare had written Portia on many levels.
On the day of the audition, she 54 two of Portia’s famous speeches for the auditors. When she had finished, the head of the Drama Club announced the 55 was hers.
36. A. sing B. dance C. speak D. report
37. A. member B. actress C. player D. character
38. A. weakly B. rapidly C. slowly D. smoothly
39. A. At first B. In fact C. After all D. In all
40. A. hated B. enjoyed C. appreciated D. regretted
41. A. honest B. shy C. polite D. patient
42. A. avoid B. focus C. pay D. attract
43. A. few B. a few C. several D. many
44. A. or B. so C. for D. but
45. A. forced B. requested C. encouraged D. reminded
46. A. accept B. play C. offer D. learn
47. A. matter B. role C. interest D. grade
48. A. can B. must C. may D. should
49. A. anger B. pain C. sadness D. fear
50. A. purpose B. way C. idea D. importance
51. A. memorizing B. organizing C. checking D. improving
52. A. disliked B. loved C. expected D. bore
53. A. consideration B. description C. selection D. understanding
54. A. practiced B. planned C. delivered D. performed
55. A. part B. play C. speech D. position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Ralph Ellison died in nineteen ninety-four, at the age of eighty. After his death, a book of his stories, “Flying Home”, was published. Shortly before his death, Ellison had told someone that his second novel was almost finished. He had worked on the novel for forty years without finishing it.
Parts of the book had appeared in magazines during the nineteen sixties and seventies. Ellison had to rewrite the novel after a large part of it was burned in a fire at his home in nineteen sixty-seven. The novel was said to be two thousand pages long. Finally, his friend John Callahan put the book together after Ellison died. The novel was published in nineteen ninety-nine. It was called “Juneteenth”.
Since “Invisible Man” was published, many American writers have said how much Ellison influenced them.
In nineteen ninety, another black writer, Charies Johnson, was given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In receiving the prize, Johnson thanked Ralph Ellison for leading the way for black writers. Ellison was present at the ceremony. He thanked Johnson. Then he expressed his belief that black writers should not be influenced only by other black writers. He said: “You do not write out of your skin. You write out of your ideas and the quality of your mind.”
5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Juneteenth” .
A. is written by John Callahan B. is Ellison’s second novel
C. was published in Ellison’s seventies D. was published 10 years after his death
57. We can see from the passage, when Ellison’s first novel appeared, he was in his .
A. twenties B. thirties C. forties D. fifties
58.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Ellison was a great white writer.
B. “Flying Home” is one of Ellison’s novels.
C. It took half of Ellison’s life time to write “Juneteenth”.
D. Ellison didn’t live to see the publication of “Shadow and Act” and “Going to the
Territory”.
B
Ever since they were first put on the market in the early 1990s,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转基因) food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eveloped and marketed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main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promise to end the worldwide food crisis. But can GM technology solve world hunger problems Even if it would, is it the best solution
Despite what it promises, GM technology actually has not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any corp. In fact, studies show that the most grown GM crop, GM soybeans, has suffered reduced productivity. For instance, a report that analyzed nearly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on major GM food crops shows that GM engineering has fail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US crop production.
Something else, however, has been on the rise. While GM seeds are expensive, GM companies tell farmers that they will make good profits by saving money on pesticides(杀虫剂). On the contrary, US government data show that GM crops in the US have produced an overall increase in pesticide us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rops. “The promise was that you could use less chemicals and boost production. But nether is true,” said Bill Christison, President of the US National Farm Coal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s of the book World Hunger: Twelve Myths argue that there actually is more than enough food in the world and that the hunger crisis is not caused by production, but by problems in food distribution and politics. These indeed deserve our efforts and money. Meanwhile, the rise in food prices results from the increased use of crops for fuel rather than food, according to a 2008 World Bank report.
As a matter of fact, scientists see better ways to feed the world. Another World Bank report concluded that GM crops have little to offer to the challenges of worldwide poverty and hunger, because better ways out are available, among which “green” farming is supposed to be the first choice.
59. The author develops the second paragraph mainly .
A. by classification B. by comparison
C. by example D. by process
6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boost”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A. Control. B. Evaluate C. Obtain. D. Increase.
61. GM companies promise farmers that they will benefit from ______________.
A. practicing “green” farming B. the use of less chemicals
C. fair distribution of their crops D. using more crops for fuel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 GM technology
A. Optimistic B. Defensive C. Disapproving D. Casual(不关心的)
C
They are the sort of friends who are so close they trust each other with their lives. If one falls the other is there to catch him.
They are Wellman, whose legs were permanently injured nine years ago in a rock-climbing accident. and Corbett, an experienced rock climber. Together, they climbed up Half Dome, the famous 2,000-foot rock in th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through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routes.
During the climb, Corbett took the lead, hit in the metal spikes(尖状物)that guided the ropes and climbed up. Then, after Wellman pulled himself up the rope, Corbett went down to remove the spikes and climbed up again. This process was repeated time and again, inch by inch, for 13 days. Wellman’s job was not easy either. He got himself up the rope through upper body strength alone. In all, Wellman figured that he had done 5,000 pull-ups up the rope on the climb.
However, when the two men first met, they never talked about climbing. “He knew that was how I got injured.” Wellman said. Until one day Wellman decided that he wanted to climb again and they started training.
Their climb of Half Dome was not all smooth. At one point, pieces of rock gave way, and Corbett dropped down quickly. Wellman locked their rope in place, stopping the fall at 20 feet. His quick action probably saved his friend’s life.
“Your partner can save your life --- you can save your partner’s life,” Wellman said as the pair received congratulations from friends. “There are real close ties.”
6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a challenge for Corbett in climbing Half Dome
A. To climb up to remove the spikes. B. To climb it twice.
C. To do 5,000 pull-ups up the rope. D. To lock the rope in place.
64. Why did the two men never talk about climbing when they first met
A. Corbett was poorly trained.
B. Wellman had lost interest in climbing.
C. Corbett didn’t want to hurt Wellman.
D. Wellman hadn’t decided whether to climb again.
65. What do we know about Wellman
A. He climbed Half Dome by himself.
B. He was disabled in a traffic accident.
C. He stopped rock-climbing for some time.
D. He was saved by Corbett during the climb.
66.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is that________.
A.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B. friendship is precious in life
C. the disabled should never give up D.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cannot be defeated
D
Scientist Says ‘No’ to Human Cloning
“I’ve never met a human worth cloning,” says cloning expert Mark Westhusin from his lab at Texas A&M University. “It’s a stupid endeavor.” That’s an interesting choice of adjective, coming from a man who has spent millions of dollars trying to clone a 13-year-old dog named Missy. So far, he and his team have not succeeded, though they have cloned two cows and a cat.
Contrary to some media reports, Missy is not dead. The owner wants a twin to carry on Missy’s fine qualities after she does die. The prototype(原型;雏形)is, by all accounts, athletic, good-natured and supersmart. Missy’s master does not expect an exact copy of her. He knows her clone may not have her qualities. In a statement of purpose, Missy’s owner and the A&M team say they are “both looking forward to studying the ways that her clones differ from Missy.”
Besides cloning a great dog, the project may contribute insight into the old question of nature vs. nurture. It could also lead to the cloning of special rescue dogs and many endangered animals.
However, Westhusin is cautious about his work. He knows that even if he gets a dog pregnant, the offspring, should they survive, will face the problems shown at birth by other cloned animals: abnormalities(变异;变态) like immature lungs and heart and weight problems. “Why would you ever want to clone humans,” Westhusin asks, “when we’re not even close to getting it worked out in animals yet ”
67. By "stupid endeavor", Westhusin means to say that ________.
A. animal cloning is not worth the effort at all B. animal cloning is absolutely impractical
C. human cloning should be done selectively D. human cloning is a foolish undertaking
68. What does the first paragraph tell us about Westhusin’s dog cloning project
A. Its success is already in sight. B. Its outcome remains uncertain.
C. It is to be a failure. D. It is progressing smoothly.
69. By cloning Missy, Mark Westhusin hopes to ________.
A.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cloning humans
B. search for ways to modify its temperament
C. examine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the dog species
D.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ssy and its clones
70. It can be seen that present cloning techniques ________.
A.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reaching maturity
B.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saving endangered species
C.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question of nature vs. nurture
D. have proved quite adequate for the cloning of humans
第二节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注意:将答案转填到答题卷相应答题空白处。w_w w. k#s5_u.c o*m
Being a good student doesn’t mean you have to drop all social activities and dive into your books.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have a healthy social life while getting good grades. ___71_____ Here is how you can achieve it.
Decide for yourself at the start of the term that you won’t let your school work sweep you away. ___72______
Write down your weekly schedule on a piece of paper. Chances are, you’ll have small gaps between classes during the week and more free time at the weekend. Make sure that every time you find yourself in one of those between class gaps you use the time efficiently. _____73_____
Set aside at least one large amount of time each week as free time. Keep in mind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收益递减).Past a certain point more hours studying will be of little benefit. ____74_____ Protect both your free time and your school time carefully. If one starts to infringe ( 侵犯) on the other that is just the beginning of a long, slippery downhill slope..
____75_____This way, you can co-ordinate (协调)your free time with theirs.
Whenever possible, find social activities that take you off campus and away from your schoolwork.
Balance is the key.
Encourage your friends to follow a similar pla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e determined about this.
Read a few pages of your school book or do some quick chores(杂活), for example.
You’re better off spending this time with friends.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第四部分 词汇拼写与书面表达 (共四节,共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根据下列句中所给单词的首字母提示,写出恰当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一词。(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5分)
After a presentation, Chinese students are usually expected to raise any question. If there is no question asked, the silence is very __________________(尴尬).
When people are talking, it is often impolite to i_________________ their conversation without asking for permission.
As time goes by, young people may ________________(积累) more and more experienc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world.
It is _____________(估计) that the listening section will be included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s next year.
Do you know any animals which are ____________(过敏) to humans
Is there any sign of recovery from this global f___________ crisis after so many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by the governments
During the summer camp in the United States last year, he was so glad to be a qualified i____________ for some teachers who couldn’t speak much English.
Nancy hit her head on the door and she was _____________(不省人事的) for several minutes.
Many people believe cloning is b___________ to humans because of its many advantages.
It is so nice to b_________ the fresh spring air in our school garden during the breaks.
第二节 句子翻译:(共20个空,每空0.5分,满分10分)
86、她们一开始演奏就立刻证明了“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员都是世界上最具有天赋的音乐家。
________ ________ they start to play, ________ ________ the members of Twelve Girls Band are among the most gifted musicians in the world.
87、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双方都认识的人离开了房间、咖啡馆或聚会,两个陌生人开始交谈。
Imagine a ________ ________ two strangers are talking to each other________ ________ they both know has left the room,or the café or party,etc.
88、无论这个新世界如何,总会好过他刚刚离开的那个世界。
_________this new world was,it had to be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he had just left.
89、我太吃惊了,以至于不知所措只是拿着钱站在那里。
I was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I just stood there,_______ the notes in my hands.
90、它被一致认为是写得最好的科幻小说之一。
It ______ generally _______ ______ it is one of 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stories ever ________.
第三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沟(√);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第四节:书面表达(共20分)
据成都商报讯,4月2日、3日两天,四川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0余起,起因均由清明节上坟烧纸、燃放鞭炮等野外用火导致。请你就如何过文明安全的清明节扫墓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英文稿件向学校英语报投稿。内容要点包括:
1. 清明节扫墓的重大意义:发扬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外出踏青,享受春光。
2. 清明节扫墓可能造成的危害(至少两点)。
3. 你的意见。
注意: 1. 不要逐条翻译;2. 可以添加合乎情理的细节内容和过渡性语言;
3. 词数:120左右。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纪念commemorate,逝者 deceased, 鞭炮firecracker
Dear Editor,
It was reported in Chengdu Commercial Daily that the number of forest fires had increased up to 30 only on April 2nd and April 3rd, all of which were caused by people sweeping tombs._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Li Hua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下期
高2013级半期考试 英语参考答案
V. 单词拼写:
76. embarrassing/awkward 77. interrupt 78. accumulate 79. estimated 80. allergic
81. financial 82. interpreter 83. unconscious 84. beneficial 85. breathe
VI. 句子翻译: 86. The moment; it’s clear 87. situation where; after someone
88. Whatever;better than what 89. so surprised that; holding
90. is thought/ supposed/ agreed/considered/believed that; written
VII. 短文改错: 91. received—receive 92. and—but 93. our—their
94. for—in 95. manner—manners 96. express前加to 97. thankfully—thankful
98. 正确 99. they前加that 100. don’t—doesn’t
VIII. 书面表达:
Dear Editor,
It was reported in Chengdu Commercial Daily that the number of forest fires had increased up to 30 only on April 2nd and April 3rd, all of which were caused by people sweeping tombs. Here I’d like to share my opinion with your readers on how to observe a safe and meaningful Tomb-sweeping Day.
Indeed, Tomb-sweeping Day is a significant occasion when people can commemorate their dead relatives, carrying on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s of paying great respects to the deceased ancestors. Besides, it is so nice to have an outing with our family to breathe the fresh spring air and admire the beautiful scenery.
However, if people are not careful enough when burning paper money before tombs or making a fire to prepare picnics, they can cause a forest fire. Besides, burning paper money may also pollute the air.
Therefore,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people not burn paper money or set off firecrackers on Tomb-sweeping Day. Instead, they can present flowers to the dead. (132words)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Li Hua
听力原文
第一节听力理解
每段播放两遍。各段后有几个小题,各段播放前,每小题有5秒钟的阅题时间,请根据各段播放内容及其相关小题,在5秒钟内从题中所给的A、B、C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第1至第3三个小题。现在你有15秒钟的时间阅读这三个小题。
M: Maggie, can I borrow your notes for history I’ll return them tomorrow.
W: Sorry, but I usually go to the cafeteria and review them. Why not copy them in the library
M: OK.
W: Here you are.
M: You are a great help, Maggie.
W: I don’t quite understand a why you need my notes, Mark You haven’t missed any classes.
M: To be honest, I work in supermarket from 7 to 10 o’clock every evening.
W: I see. So you’re pretty tired when you come to class.
M: That’s exactly why I want to borrow your notes. My notes aren’t very good.
W: So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class
M: I’m always awake at the beginning, but thirty minutes after class begins I feel sleepy and
have trouble keeping my eyes open.
W: Well, I need someone to study with and you need someone to keep you awake. Can we be
study partners
M: Oh sure. That’s a good idea. So give me a push when you see me sleeping in class.
W: OK. Let’s start today in the library. We are going there anyway and I don’t have to go to the
cafeteria.
M: Sounds good.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4至第6三个小题。现在你有15秒钟的时间阅读这三个小题。
M: Oh, yes. They may want to know what contributions I can make to the company.
W: And then don’t forget to prepare some questions that you would like to ask them. There’s
usually time for that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M: Why should I ask some questions
W: It always makes a good impression if you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job. It shows you
really care about what kind of company you will work for.
M: Thank you so much for all your advice.
听第三段对话,回答第7至第9三个小题。现在你有15秒钟的时间阅读这三个小题。
W: Hi, Mike. Are you going to the barbecue tonight
M: Maybe.
W: Why maybe Are you sure
M: I don’t know. All those people, I won’t know anyone.
W: But that’s the idea. You go to these things to meet new people.
M: But I don’t think barbecue is the best way.
W: Why not
M: Because it’s just hard to meet friends.
W: Well, I love meeting people in a big group because there are more possibilities.
M: But don’t you think it’s hard to get to know people Besides, it’s noisy. You can’t always
have a great conversation.
W: Then how do you like to meet people
M: I think small groups are the best way to meet people. I meet the most interesting people in
class. I see how they think and talk every day. If I like someone, then we might get together
later on.
W: You’re such a serious guy. I met my best friend in the sports club. We came to know we had
a lot in common. If you ask me, big parties are the best way to meet people.
M: Well, maybe. Mmm, I should try my chances of the barbecue. I’ll see you tonight, Mary.
听第四段独白,回答第10至第12三个小题。现在你有15秒钟的时间阅读这三个小题。
W: British families started going on holiday to the seaside around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invention of the railways made this possible. The first holidaymakers were
quite rich and went for their health and education. The seaside was a place to be cured of
illness. And doctors recommended bathing in the sea and drinking sea water. At that time
ordinary working people had very little time off work. However, in 1871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four “Bank Holidays”, that is national holidays. This allowed people to have a
day or two out now and then, which gave them a taste for leisure and seaside. At first, they
went on day-trips, taking advantage of special trip tickets on the railways. By the 1880s,
rising incomes meant that many ordinary 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 could have week’s
holiday at the seaside. Welfare was reduced and cheap hotels were built for them.
Holidaymakers enjoy sitting on the beach, bathing in the sea and eating ice-cream. Cheap
entertainment was an offer and holidaymakers went to have fun. Today the English seaside
remains popular with more than 18 million holidays taken there each year.
听第五段对话。回答第13至第15三个小题。现在你有15秒钟的时间阅读这三个小题。
W: So, you’re going back to the United States tomorrow.
M: Yes, that’s correct. I’m flying home.
W: I’m afraid of flying, are you
M: No, flying is fine with me.
W: That’s great. Er, back home, do you fly quite often for your job
M: No, I go to the work by bus and drive to different business appointments, but sometimes I
take the train to go to the business conferences in other cities or things like that.
W: I see. So tomorrow you will have a really long flight.
M: Yes, terribly long.
W: It’s probably 15 or 16 hours, I suppose.
M: Mmm, from Shanghai to Boston, mmm, let me see, it is about 18 hours in the air.
W: So how do you pass the time on the plane
M: I like to sleep as much as possible.
W: OK, do you take medicine or just have a beer or...
M: No, no, I don’t take any medicine. I tend to stay up late the day before, so that I’m tired and
I want a sleep on the plane.
W: That’s a good idea. And I hope you have a good flight.
M: Thank you very much.
◎ 第二节听取信息
听下面一段独白,请根据题目要求,从所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填入答题卡标号为16~20的空格中。听录音前,你将有10秒钟的阅题时间,录音播两遍。你将有60秒钟的作答时间。
M: Today,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late U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Reagan was born on Feb.
6th, 1911. After graduating from university in 1932, Reagan got a job as a radio Sports announcer. In 1937, he moved to California and became a movie actor. During the next 27 years, he appeared in more than 50 films, generally playing supporting roles as the hero’s friend. From 1954 to 1965, he acted in some popular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理)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 总分:150分
(请将选择题的选项填在机读卡上,填空题及解答题的作答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有以下两项调查:①某校高二年级共有15个班,现从中选择2个班,检查其清洁卫生状况;②某市有大型、中型与小型的商店共1500家,三者数量之比为1∶5∶9.为了调查全市商店每日零售额情况,抽取其中15家进行调查.完成①、②这两项调查宜采用的抽样方法依次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 B. 系统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法
C.分层抽样法,系统抽样法 D.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
2、不等式的解集为( ▲ )
A. B. C. D.
3、命题“”的否定是( ▲ )
A. B.
C. D.
4、已知,且,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如果,那么 B. 如果,那么
C.如果,那么 D.如果,那么
5、在投掷两枚硬币的随机试验中, 记“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 为事件,“两枚正面朝上” 为事件,则事件,( ▲ )
A. 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B. 是对立事件而非互斥事件
C.既非互斥事件也非对立事件 D.是互斥事件而非对立事件
6、若函数在上单增,则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 mg/100mL(不含80)之间,属于酒后驾车;血液酒精浓度在80mg/100mL(含80)以上时,属醉酒驾车。据有关报道,2012年3月15日至3月28日间,某地区查处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共500人,右图为对这500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属于醉酒驾车的人数为( ▲)
A. 25 B.50 C.75 D.100
8、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是( ▲ )
A. B.
C. D.
9、下列四个条件中,使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
A. B. C. D.
10、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1、直线与函数的图象切于点,则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12、如右下图所示,液体从一圆锥形漏斗漏入一圆柱形桶中,开始时,漏斗盛满液体,经过3分钟漏完,已知圆柱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H是圆锥形漏斗中液面下落的距离,则H与下落时间的函数关系表示的图象只可能是(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在茎叶图中,样本的中位数为 ▲ ,众数为 ▲ .
14、已知函数,则 ▲ .
15、已知,若,则的最大值为 ▲ .
16、函数①,②,③,④,⑤中,满足条件“”的有 ▲ .
(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21题每题12分,22题14分,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区间内任取两个数(可以相等),分别记为和,
(1)若、为正整数,求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偶数的概率;
(2)若、,求、满足的概率.
18、设,
(1)证明:;
(2)解不等式.
19、如图,已知球的半径为定值,球内接圆锥的高为,体积为,
(1)写出以表示的函数关系式;
(2)当为何值时,有最大值,并求出该最大值.
20、已知为奇函数的极大值点,
(1)求的解析式;
(2)若在曲线上,证明:过点作该曲线的切线至多存在两条.
21、设,
(1)若在上无极值,求值;
(2)求在上的最小值表达式;
(3)若对任意的,任意的,均有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
(1)若,求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存在两个极值点,且都小于1,求的取值范围;
(3)若对定义域内的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成都七中2011-2012学年下期
2013级半期考试数学(理)参考答案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21题每题12分,22题14分,共74分)
17、(本题满分12分)
解:(1)当为正整数,同时抛掷两枚骰子,等可能性的基本事件共36个,如下:
、、、、、; 、、、、、;
、、、、、; 、、、、、;
、、、、、; 、、、、、.
记“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为事件A,包含上述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7,由古典概型可知. 分
(2)当时,记事件总体为,所求事件为B,则有, B:,对应的区域为正方形,其面积为,B对应的区域为四分之一圆,其面积为,由几何概型可知. 分
18、(本题满分12分)
解:(1) ,. 分
(2)当时,,解集为; 分
当 时, ,解集为; 分
当时,,解集为. 分
综上所述,的解集为. 分
19、(本题满分12分)
解:(1)连接,设,有,,则有
,即. 分

(2) 分
不等式取等条件为,即当时,. 分
20、(本题满分12分)
解:(1)为奇函数,故.. 分
,得或. 分
当时,为的极小值点,与已知矛盾,舍去.
故. 分
(2)由(1)知,设切点为,则切线方程为
.
点在切线上,有,



即 . 分
当时,,此时原曲线仅有一条切线;
当时,或,此时原曲线有两条切线.
原命题获证. 分
21、(本题满分12分)
解:.
(1)函数在上无极值,则方程有等根,即. 分
(2)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则. 分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在上单调递增,
则. 分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则. 分
综上, 分
(3)问题等价于:,,即.
当时, ; 分
当时,,故在上单增,且的图象连续不断,有; 分
当时,. 分
综上,. 分
22、(本题满分14分)
解:(1)若时,,.
当,,则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
当,,则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分
(3)若,则,且.当,,单增;当,,单减,则.
故,满足题设.
若,则.当,,单增;当,,单减,则.
故,满足题设. 分
若,当时,则,,单增,
故,不满足题设. 分
先证不等式恒成立,证略. 分
令,则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