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3法治社会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3法治社会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法治社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和学科学习及应试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这些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依然比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本学期的《政治与法治》虽也属于政治学科,但在内容上与上学期的《经济与社会》没有直接的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教材解析
本框是第八课第三框,讲述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和具体任务,说明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三者要一体建设,共同推进。
三、设计思想
通过对某社区制订文明养狗公约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各领域都必须依法运行,之后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视频演示等过程进一步学习法治社会的内涵、怎么建设法治社会以及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了解法治社会的概念、内涵。
理解怎样建设法治社会。
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法治社会的概念、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和意义。
六、资源与工具
教材、案例、视频、图片、课件。
黑板、电脑、翻页笔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让学生围绕“是否能在社区养狗”这一主题,引发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框的学习。
学生根据是否能够养狗、怎么养狗表达自己的观点:社区可以养狗,要给狗拴绳子,注意卫生,给狗打疫苗等
老师总结:社会要和谐有序,法律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尊重,社会各个领域都必须依法运行。
讲授新课
1.法治政府的内涵
通过上面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法律管理的社会、人民普遍懂法、发生纠纷时用法律手段解决……
老师总结: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法治社会的特点(表现)
【探究与分享】
观看视频:《民法典》影响14亿人的一本书
随着我国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从2011年“醉驾入刑”后,酒后驾车行为及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合课本94-95页,思考法治社会的表现是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课本找到法治社会的特点:
表现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要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表现二: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要求: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表现三:社会纠纷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要求:在纠纷发生后,公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解决矛盾
老师总结:法治社会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信法、守法、用法。
3.怎么建设法治社会(总要求+具体措施)
观看视频《中国这五年》,结合课本96页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建设法治社会,并和小组讨论。
学生在认真思考并结合课本的基础上,基本能够找到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措施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具体要求: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措施二: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具体要求: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措施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具体要求: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措施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具体要求: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老师总结:法治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法治社会的建设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八、板书设计
九、方法与策略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教师的课堂讲授相结合
十、学习评价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感悟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坚定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念。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懂法、守法、用法,推动法治政府进程。
十一、作业设计
根据本课学习,自己整理笔记;
思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