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法治国家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和学科学习及应试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这些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依然比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本学期的《政治与法治》虽也属于政治学科,但在内容上与上学期的《经济与社会》没有直接的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教材解析本课是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本框题包含两目,第一目是法治国家的内涵,主要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特征进行分析,增进学生对法治国家的理解。第二目是建设法治国家,具体阐述了如何建设法治国家,让学生体会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本课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承接,也对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起到过渡作用。三、设计思想使用案例分析、分组探讨、自主学习加教师总结的方式,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四、教学目标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理解怎么样建设法治国家。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内涵要求。教学难点: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和意义。六、资源与工具教材、案例、视频、图片、课件。黑板、电脑、翻页笔七、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通过视频《中国之治》节选,让学生了解我国不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开启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今天我们就探究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讲授新课1.法治国家的内涵PPT展示从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的历程,思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哪些积极作用。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教会学生分主体答题的思维(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升国家环境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有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部门)规范环保部门的收税行为(公民)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从中我们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那什么是法治国家呢?结合课本84页找到答案。(学生回答)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法治国家有哪些特征呢?(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播放视频《宪法宣誓制度》,让学生从表现和原因两个方面来把握。表现: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2)坚持良法之治播放视频《立法法》修正案修订情况。材料: 《立法法》的修改,突出人大主导立法, 完善“开门立法”,为公众参与立法创造了条件,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声音为立法带来了最鲜活、最丰富、最真实的一手信息,使出台的法律更接地气、更管用。可以为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可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改变有的法律“不接地气”,破除立法部门主义、消除部门利益等方面,积极回应社会呼声,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完善和更新,为实现“良法善治”铺就坚实的法治根基。结合视频和教材的知识,说明《立法法》的修改有什么意义?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让学生从原因、内容和要求三个方面把握。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内容: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PPT展示《未成年保护法》的介绍、高空抛物罪”入刑等资料,让学生从表现和原因两个角度把握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表现: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原因: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播放视频《法治中国》关规范权力运行的节选让学生从原因、要求两个角度把握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要求: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建设法治国家PPT展示习主席语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提问:“怎样建设法治国家?”(学生结合课本86-87页,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1)推进宪法实施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优良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播放视频:《民法典今起施行,中国进入“法典化”时代》提问:建设法治国家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对国家机关: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对国家: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板书设计内涵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治国家的内涵 坚持良法之治特征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法治国家 推进宪法实施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对国家机关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对公民对国家九、方法与策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教师的课堂讲授相结合十、学习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法治国家的内涵、怎么建设法制国家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十一、作业设计思考:结合身边的实例说明你身边存在的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根据本课学习,自己整理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