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和学科学习及应试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这些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依然比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本学期的《政治与法治》虽也属于政治学科,但在内容上与上学期的《经济与社会》没有直接的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教材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部编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内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重要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三、设计思想
使用案例分析、分组探讨、自主学习加教师总结的方式,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了解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
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具体内容。
如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措施。
六、资源与工具
教材、案例、视频、图片、课件。
黑板、电脑、翻页笔
七、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PPT展示丁真的照片,问学生认识吗?再播放华春莹关于丁真的表述的视频,我们看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和我们是实行的民族制度有关,今天我们就进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
讲授新课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思考: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指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体指各民族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的行政区域
PPT展示我国地图。
提问:你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域的划分吗?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你能分别举出一个例子出来么?
学生回答:一般行政地方指我国的省、直辖市等,民族自治地方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特别行政区有香港自治区、澳门自治区等。
教师总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构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提问:地方性的自治权等同于国家主权吗?(学生回答)引出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利。
强调:国家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主权有两个基本特征:对外独立性,对内最高性。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3.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PPT展示图片“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脱贫一个都不能少?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本60-61页,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老师进一步讲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实现各民族的平等权利,组织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在既尊重民族意愿又符合科学、客观依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认定了我国56格民族成分和民族族称。
PPT展示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几个民族自治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结合课本60-61页,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必要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吧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身后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当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里要特别注意“各少数民族”“聚居”等词语。
PPT展示自治地方组成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61页,思考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由什么组成,自治机关及其职权。
学生结合课本61页,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形式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主要权力有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等。
提问: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人民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八、板书设计
九、方法与策略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教师的课堂讲授相结合
十、学习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行政区域的类型,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知识。
十一、作业设计
通过查找资料或者实地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根据本课学习,自己整理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