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目标要求
2020年课标要求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意义,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17年课标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主要回答了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的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这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它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它解释了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阐明我们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体验,对中国民族比较熟悉,但是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陌生。从知识储备看,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从能力来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把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因此要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通过材料归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以“各族人民一起幸福背后的原因”为议题,采用自主探究、互助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结合相关的生活情景,说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知道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的内容,了解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结合实例,阐明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教学难点: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以议题实现师生互动,本质上是倡导教学对话,以民族地区发展为话题,以“各族人民一起幸福背后的原因”为议题,设置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开展问题与探究,采用辨析式、讨论式进行合作学习;最后,通过课堂小结升华课堂立意,认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视频导入
视频中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一起走上了幸福之路。中国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你认为各族人民一起幸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出话题,引出议题,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同时让学生对本节课核心内容有个总体把握,有利于沟通教与学。)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分议题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自主探究】
问题设置: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是什么?
4、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
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6、我国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熟悉知识,做到初步理解,同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助探究】
问题设置:
1、概括: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者之间的关系
2、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吗?
3、区分:国家主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设计意图:针对课堂难点,绘制结构示意图,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问题辨析和同伴互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辩证思维。)
分议题二: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互助探究】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同伴交流完善自己的答案,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同伴交流,开阔学生思路,完善不足之处,养成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满足学生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分议题三:我国如何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思考怎样(继续)维护我们与像普洱地区这样的少数民族的民族大团结?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提示:可以从个人、地方和国家三个层面思考,怎么做?
(设计意图:针对课堂难点,通过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评估、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让其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环节: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体现核心素养。
作业布置
1、整理导学案,回顾教材
2、完成练习册第32-33页练习
板书设计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