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和学科学习及应试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这些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依然比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本学期的《政治与法治》虽也属于政治学科,但在内容上与上学期的《经济与社会》没有直接的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教材解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的内容。“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在说明法律的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阐释了中国在人类法治发展历史中所做的重要贡献,重点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后面学习法治国家建设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设计思想
使用案例分析、分组探讨、自主学习加教师总结的方式,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了解法律的产生和作用。
了解我国古代、近代的法律发展。
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何意义。
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法系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具体观点。
教学难点:法律的职能
六、资源与工具
教材、案例、视频、图片、课件。
黑板、电脑、翻页笔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PPT播放视频“乔氏家族涉黑案”,让学生观看视频,谈谈对法的理解及其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引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今天我们进入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的学习。
讲授新课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材料: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 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背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 —古希腊 柏拉图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韩非子·守道》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问“请结合课本知识,说明法律的产生、本质及基本特征?”
同学结合课本知识和对这些法律名言的理解回答,教师强调。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社会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人治。
2.中华法系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请观看视频《法治中国》-古代视频片段,结合课本,简要阐述中华法系的特征和历史。(学生回答)
学生:查阅资料,结合课本简要阐述中华法系特点。
教师总结:
3.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75页的内容,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产生、本质及决定因素分别是什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回答)
(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资料: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五种社会形态。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据此推断,法的历史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PPT展示素材: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唐代 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在“六律”的具体条款中又有凌迟处死、边远充军、迁徙、刺字等刑罚﹔“十恶”条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所谓“常赦所不原”的重罪,集中地表明了明律维护封建统治和纲常名教的阶级实质。 ——《名例律》.大明律
思考: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有哪些特征?(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材料: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
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讨论总结,分享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法的政治职能,主要是指法执行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和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即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的社会职能,就是指法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社会公共事务”,即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八、板书设计
九、方法与策略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教师的课堂讲授相结合
十、学习评价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感悟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法系的特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作业设计
思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根据本课学习,自己整理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