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服务社会》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服务社会》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7.2《服务社会》教案
章节名称(课题)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 服务社会 计划课时
授课时间
课前导学 1. 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有哪些意义? 2. 我们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题。本框题由“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两目组成。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最后部分,基于对责任以及关爱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本框题侧重于对奉献社会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具体做法的掌握,也是本单元的总结和提升内容。本课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服务社会的生活场景切入,与学生一起探讨服务社会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做好本职工作等途径,践行奉献社会的理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过程与方法 1. 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2. 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2. 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教学难点 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设计思路 从讨论“谁在为谁服务”导入,理解服务社会的内涵。通过观点辨析,明确中学生和服务社会的联系。通过两则中学生服务社会的新闻材料的讨论挖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服务社会的意义,也知道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讨论:究竟谁在为谁服务? 师:2021年秋,各地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所谓的课后服务是谁在为谁服务? 生:教师(学校)为学生和家长 师:当我们说服务一次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哪些人? 生:服务员 习近平总书记对小学生说: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 设问:究竟谁在为谁服务? 生:略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来自他人的服务,也需要尽力为他人提供服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二框 服务社会。
讲解新课 第一目 奉献助我成长 【活动一】观点辨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生:略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的享受着社会所提供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师:中学生也可以服务和奉献社会。因为有很多中学生已经在这样做了。 展示图片:中学生宣传垃圾分类、中学生植树 设问:作为中学生,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服务和奉献社会? 生:略 过渡:不知道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吗?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榜样们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由导入谁在为谁服务,到观点辨析,肯定服务社会和中学生之间的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 臂戴红袖章、手拿小红旗,10月1日,在广州荔湾区黄沙大道等路段,可以看到广州市第七中学的学生志愿者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街头,开展重点路口交通劝导志愿者活动。虽然是国庆假期,但由学生们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热情很高、劲头十足,手拿小红旗和指挥棒在路口劝导着电动车驾驶员要戴头盔,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设问:中学生参加这样的志愿者活动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为什么? 生:略 师:肯定不是浪费时间。从这些学生的劲头看,至少他们通过这个活动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看似简单的实践活动,还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追问:请你设想在本次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学生会有哪些收获? 生:天气恶劣、路人的不配合、简单重发 师:老师也曾做过交通劝导志愿者。首先是累,站半天腿很酸。其次时间长了会无聊。偶尔还会遇到有些行人或骑车的不配合,不仅不按你说的做,还会表现出轻视你的样子。…… 这样的困难下,学生必然要去克服身体的累和工作的乏味。其次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劝说技巧。当然也会遇到特别配合的行人,我们就可以体验到成就感和被尊重的感觉。 材料二:浙江杭州,一高中生为了帮父母减轻点负担,利用国庆小长假兼职做保洁员,7天能挣1400元。这些钱除去自己的日常开支外,还能攒点当学费。 设问:利用假期打工赚钱和作交通劝导志愿者哪个更有价值? 生:略 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判断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看个人物质上的所得,显然是打工赚钱更有价值。但如果从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角度看,两个行为都有价值。 追问:那么我们究竟该以哪个为标准呢? 生:略 师:一个贪污犯、窃贼都能获得很多物质上的所得,但我们不能说他们有价值。可见社会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一个行为否有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设计意图】巧用两则学生为主角的社会新闻,通过设问,不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服务和奉献社会,而且为第二目的教学埋下伏笔。 小结:奉献助我成长(服务社会的意义)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过渡:(新闻材料中的两个中学生)他们过假期的方式对我们服务和奉献社会有何启示? 生:略 师:中学生也能积极服务和奉献社会。我们可以参与公益活动,也可以抓住机会、创造条件体验职业价值。 第二目 奉献社会我践行 【活动三】互联网时代的公益 师:互联网时代,为我们参与公益创造了很多的便利。今年五月份在重庆举行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腾讯公益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在 “腾讯公益”平台上,2020年用户捐赠38.49亿,比2019年增长了37%,参与人次也突破了1.18亿人次。截至2021年4月,腾讯公益平台上累计筹得爱心网友的善款总额超过117亿元,共计为9万多个公益项目提供了助力,再次创造新纪录。 1.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设问:你是否通过网络捐过款?互联网上还有哪些微公益? 生:略 师: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公益的时代。捐款是公益,转发也是公益。物质上的帮助是公益、精神上的鼓励也是公益。我们可以参与某项公益活动,我们也可以发起某项公益活动。这的确是一个公益人人可为的时代。 【设计意图】引入互联网公益话题,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参与公益,另一方面让公益人人可为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活动四】请你判断:谁是真正的热心公益? 案例一:小亮平时积极参加社区和学校组织的慰问敬老院活动,每次去敬老院之前都会准备很多小节目,也会自己动手做一些蛋糕饼干等带给爷爷奶奶们,在平时也会经常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问问他们的情况…… 案例二:小明也会参加慰问敬老院的活动,但是他参加是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平时也不积极准备节目,从来没有给爷爷奶奶们打过慰问电话…… 生:略 师:我们不能为了公益而公益,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因公益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追问:为了公益而公益的行为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 生: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陷入绝望,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公益被污名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案例,引导学生反思假公益可能带来的危害,从而理解公益要讲求实际效果。 【活动五】观看视频:爱岗敬业宣传片 思考感悟: 1. 什么是爱岗敬业?人们为什么要爱岗敬业? 2. 中学生怎样爱岗敬业? 3. 联系本课所学,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服务和奉献社会? 生:略 师: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关系着他人的平安喜乐,也关系着自己的价值前途。中学生的首要角色是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学生的爱岗敬业。现在在学习中的磨练,也是为我们将来承担一定的岗位责任做准备。 小结:奉献社会我践行(怎样服务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宣传短片,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爱岗敬业、理解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课堂知识小结 本节课我们讨论了谁在为谁服务的问题,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是彼此服务的。我们正是通过服务社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爱岗敬业来服务和奉献社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