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浣纱初中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素质检测(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1.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上演了一场世界级的战争,其爆发的标志是( ) 萨拉热窝事件 B. 欧洲列强进行军备竞争 C.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 马恩河战役 2.战争初期德军利用自己的优势,快速突破敌人防线,并叫嚣速战速决,但事与愿违,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3.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 德国将阿尔萨斯归还给法国 B.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C. 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 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度4.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D.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5.“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又称为整体史观。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A. 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B. 促进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 促进思想解放,打开中华复兴潮流 D.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6.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是( ) 《中外纪闻》 B. 《民报》 C. 《中外新报》 D. 《申报》7.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列宁 D. 斯大林8.阅读节——阅读铭记历史。右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录,从中可知他阅读的书目可能是( )A. 《辛亥:摇晃的中国》 B. 《维新旧梦录》C.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D. 《红星照耀中国》9.“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10.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是指(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11.初三某班开展音乐会,节目点如下:《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该次音乐会的主题最可能是( )A. 建党伟业 B. 长征精神 C. 抗日烽火 D. 解放岁月12.在 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A. 甘地 B. 斯大林 C. 扎格鲁尔 D. 毛泽东13.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如果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 )A. 1924年 B. 1925年 C. 1926年 D. 1927年14.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1920年 1 795家 50亿元 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15.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长达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资料中,最有可能是他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标语照片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件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6.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这道闪电指什么 ( )A. 五四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7.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1936年,周恩来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大革命时期……由于策略上的错误,我们抛弃了对国民党保持控制权的机会。……假如共产党全力加入国民党并且为争夺控制权而斗争,而不是留在国民党外边,我们就能与左翼组成联盟,取得并且保持领导权。”据此回答18-19两小题:18.这一“策略上的错误”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包括( )A.800多名爱国青年被北洋政府逮捕B.大片国土沦陷,遭日军铁蹄践踏C.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屠杀D.工农不得不进行红军长征,实行战略转移19.总结这个“策略上的错误”,我们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 )A.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 B.开展土地革命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发动武装斗争20.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基础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浣纱初中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素质检测(一)班级 姓名卷Ⅱ 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40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次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5大题 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1914一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一一(美)罗伯特·E·勒钠著《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6分)(2)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2分)(3)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分)22.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序号 时 间 毛泽东年谱(部分)① 1920年11月间 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②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③ 1927年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④ 1928年11月25日 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全面地总结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1)阅读年谱,指出佐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事实。(写序号) (2分)材料二:所谓割据,必须走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 ——毛泽东《中国平民战争的战略问楚》(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总结的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4分)材料三: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3)材料三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2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 (2分)23.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团结统一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原因。(3分)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奋斗目标,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2分)【危机下的转向】材料三: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3)材料三“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2分)请以“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相关史实,全面论证“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结论。 (6分)24.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从材料一中分析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为此,他在1912年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2分)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为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2)针对“辛亥革命的失败”陈独秀等人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这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分)材料三:(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并分析图1和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25.革命歌曲及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脉搏(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1)这是哪个时期的军歌?(2分)从歌词中你能看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2分)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军队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2)请写出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歌谣所涉及的历史事件。(2分)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3)说说材料三中红军为什么要离开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远征”?(2分)材料三中提到了红军“远征”途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写出两个)(4分)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B C D D D C C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B C B B B C A B21.(1)同盟国和协约国 (2分)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2分) 俄国十月革命 (2分)《凡尔赛和约》 (2分)不同意 (1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为世界赢得长久和平。(2分)22.(1)①②(2分)(2)经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4分)(3)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分)原因:由于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攻打城市损失较大,所以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2分)23.(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分)(2)北伐战争。(2分)(3)南昌起义;(2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6分)24(1)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2分)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2)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2分)使中国响起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分)(3)图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后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分)图2: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25(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2分)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2分)(2)指朱德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分)(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行战略大转移。 (2分)冲破四道敌人的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