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种不同的鉴赏方法,初步应用所学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鉴赏方法,把鉴赏方法应用到美术作品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以一种开放的眼光来欣赏美术作品。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和社会学式鉴赏的方法。2、教学难点社会学式鉴赏在美术作品鉴赏中的实践。三、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游戏小纸条。2、学具:课本。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前学习 了解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及准备本课教学用具课堂导入 (4分钟) 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他们是怎样鉴赏《蒙娜丽莎》这幅美术作品的 分别应用哪些方式 学生思考回答:介绍了美术家生平,美术作品创作时间、地点、尺寸,以及微笑为什么这么神秘等。(引出新课) 教师板书: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感悟式鉴赏(8分钟) 教师讲解《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小故事,并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 师提问:通过联想和想象,这幅画构建了什么画面 学生回答:画内,几只活泼的小黍蚓随着幽谷的山泉顺流而下;画外,蛙声悠扬、泉水叮咚。 教师总结:这种注重个体感受,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画面的感性鉴赏方式,我们可以称作感悟式鉴赏。 师提问:用感悟式鉴赏方式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 学生回答:通过墨点想到蝴螂,再想到青蛙,蝴向下游去,青蛙妈妈找蝴蚓就会发出蛙叫声,蛙声悠扬等。 你画我猜小游戏 学生抽题目,在黑板上画出来,其他学生猜。 教师总结:感悟式鉴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注重个人感受。形式鉴常 (8分钟) 教师展示马远《水图卷》 师提问:画面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描绘不同的水态,画面构图很单纯,下为水,上为天。用不同形态的线条描绘水波在不同天气和不同地方的变化。 师总结:在美术作品面前,最先观看到的是他表面的形式,于是形式鉴赏便成了最基本的鉴赏方式。 师提间:用形式鉴赏方式鉴赏《长江万顷》《黄河逆流》 学生回答:《长江万顷》流利的线条勾出的浪尖,江水浩荡、平稳而又从容。《黄河逆流》粗重线条勾出的巨幅波浪,浪间卷起的浪花,都向前作奔涌抬升运动,又呈现向后逆涌之势。 师总结: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社会学式鉴赏(8分钟) 教师展示黄《写生珍禽图》 师提问:什么画中动物没有整体的透视空间,各自为政 学生查阅资料回答:这幅画是五代后蜀宫廷画家黄荃画给自己儿子的习画范本。 师总结:社会学式鉴赏方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理解,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性或者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比较式鉴赏(小组讨论)()8分钟) 展示《小龙湫下一角》和《万松烟霭》 师提问:对比鉴赏两幅画 学生讨论回答:构图上《小龙湫下一角》为正方形满构图,《万松烟霭》为长方形空构图。色彩上《小龙湫下一角》明快,《万松烟霭》浓黑等。 教师总结: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小结 (3分钟) 我们欣赏作品既要从形式出发,又要对主题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鉴赏才是有意义的。往往我们在鉴赏中是两三种鉴赏综合运用。课业延伸 (1分钟) 课后大家可以尝试应用两三种鉴赏方式鉴赏一张美术作品!五、教学反思学习不同的鉴赏方式,培养从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美术作品不仅是作品本身还要联系它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和作者自身特定的情况来理解与分析。培养学生以一种发现的眼光来欣赏美术作品。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些正处于青年初期的学生,现在正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应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以科学而正确的态度去理解、评价一些美术作品。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情感,又要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导,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六、板书设计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感悟式鉴赏二、形式鉴赏三、比较式鉴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