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4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4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框 共筑生命家园
新知导入
看视频,谈感受
思考:《如果冰川突然融化》视频,对你有何启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框 共筑生命家园
自 学 思 考
阅读教材P81-88,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0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板块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考: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不采取强制的措施,将象群送回传统栖息地?
提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
智慧选择。
探究一:“象”你靠近
自然
人类
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避免伤害,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板块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板块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探究二:塞罕坝的启示
游玩思考区
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是人们过度开垦伐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的;
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是人们对环境的大力保护,注重生态建设实现的。
1、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末:千里林海
20世纪60年代初:黄沙漫漫
现在:林海绿洲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游玩思考区
2、你从塞罕坝两次生态变迁中得到哪些启示?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
板块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
(1)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
(2)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
(3)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自然规律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板块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安全回家!云南北移后南返的亚洲象群重新回到传统栖息地
探究三:道路选择
迁徙了几个月的象群,最终南返重新回到传统栖息地,终于找到了一处适合定居的胜地——永续村的后山。
但永续村背靠大山,植被、矿藏丰富,村民想通过靠山吃山的方式开矿、砍树走向致富之路。
面对这群“不速之客”,永续存的村民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板块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永续村民靠山吃山,开矿、砍伐树木,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
致富
道路
1
炸山开矿伤亡不断、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破坏、水土流失等事件频发。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都是昙花一现
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
与象群和谐共存,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开办绿色农家乐,建设“美丽乡村”。
致富
道路
2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针对永续村民致富道路的抉择和可能获得的结果,谈谈你的看法。
板块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板块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城市森林公园
海绵城市
美丽乡村
板块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 、 、 的方针 。
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
(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退耕还林
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
生活的方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低碳微生活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
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公民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014年4月24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追责处罚力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相关链接 P87)
思考:材料、图片说明了什么?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怎样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5-87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发展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行动。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美丽中国
思考:美丽中国的轮廓和时代图景是什么样子?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5、美丽中国的愿景: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智慧选择;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措施
符合自然规律
准则 目标
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
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措施
处理好一对关系
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
上限、底线、红线
课堂小结
原因
原因
课堂练习
1、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指的是 ( )
A.只重视经济增长的问题
B.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问题
C.只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D.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D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这需要 ( )
①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大力运用科技开发海洋资源,停止开发陆地资源
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禁止资源消耗的方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3.许多植物要依靠动物来授粉,从而繁衍后代。同时,植物为动物提供“安身立命”的栖息地和“一日三餐”。以该材料为论据,可以论证的观点是(  )
A.人类的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B.人与自然互相替代,共生共荣
C.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
4.《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经武汉市人民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实施(  )
A.可以根治武汉市环境污染问题
B.表明合理利用资源比节约资源更重要
C.是推动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D.说明武汉可持续发展靠的是垃圾分类
C
5.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要坚持保护优先,倡导禁止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
②不开发自然资源,从根本上遏制环境的持续恶化
③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意识和能力。。3、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理解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重点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谈感受:思考:《如果冰川突然融化》视频,对你有何启示?人类活动工业生产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引起地球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带来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地球只有一个,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引出本课课题《共筑生命家园》的相关问题 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从科幻灾难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1-88,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一:看视频《“象”你靠近》,思考: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不采取强制的措施,将象群送回传统栖息地?提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1、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原因: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探究二:塞罕坝的启示观看视频《塞罕坝的前世今生》思考:1.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从塞罕坝两次生态变迁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1)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是人们过度开垦伐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的;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是人们对环境的大力保护,注重生态建设实现的。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师生总结:2、 怎样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保护环境。(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过渡)我国正在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探究三:道路选择视频:安全回家。迁徙了几个月的象群,最终南返重新回到传统栖息地,终于找到了一处适合定居的胜地——永续村的后山。 但永续村背靠大山,植被、矿藏丰富,村民想通过靠山吃山的方式开矿、砍树走向致富之路。 面对这群“不速之客”,永续存的村民究竟该何去何从呢?围绕两种不同致富道路的选择,展开讨论。针对永续村民致富道路的抉择和可能获得的结果,谈谈你的看法。3、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怎么做?) (1)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探究分享四 1.P86相关链接展示绿色发展的六副图片2.P86-87探究与分享《低碳微行动》3.P87相关链接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师生总结:(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3、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P87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阅读、找问题观看、体会思考、回答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交流探讨总结观点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培养自学能力引用最近社会关注的云南象群北迁南回事件,通过分析社会各界对象群北迁南回采取的措施,探讨象群迁移的原因,从中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全面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人类的发展问题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学生思考两种道路导致的不同结果,作出正确的选择,强化绿色意识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使命,从小事中培养环保意识,产生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
板书设计 巩固,理顺总结。
共筑生命家园
为什么
怎么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什么
怎么做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愿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