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1地理基础篇之地图三要素一、选择题北京的小明同学家有下列四幅关于北京的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北京市的四幅地图,地图比例尺最大和地图表示的 范围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② D.④③2.在③图中,丰台区在北京市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答案】1.C 2.B【解析】1.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读图可知,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其中表示范围最小的是③,比例尺最大;表示范围最大的是②,比例尺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在地图中,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则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读,读图可知,丰台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联合国将2020年5月21日确定为首个“世界茶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种植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茶园中茶树种植的海拔范围是( )A.150至400米之间 B.150至450米之间 C.200至450米之间 D.200至500米之间4.图中河流流向及瀑布景观位置分别是( )A.自西向东①处 B.自西北向东南②处C.自东北向西南③处 D.自西南向东北④处【答案】3.C 4.B【解析】3.根据图例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茶园中茶树种植的海拔范围是200米—450米,C正确。故选C。4.根据图中指向标结合结合水往低处流的常识可知,图中的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瀑布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是要有陡崖,二是陡崖处有河流。图中②处和④处等高线都重合,表明②处和④处都是陡崖,但②处有河流经过,所以②处会形成瀑布,B正确。故选B。【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确定某点的海拔、山体的部位、河流的流向、还可以确定某点的地形、坡度的陡缓、推算两点的实际距离,考点较多,需加强训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6.图中甲地的地形类型可能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答案】5.B 6.A【解析】5.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容易形成河流。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读图可知,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故选B。6.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因此根据图中河流的国置,可判断,甲处海拔低于200米,且图中甲地地势平坦,因此可知,图中甲地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平原。故选A。【点睛】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指向标判断法,二是经纬网判断法,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8.图中在M景观台,不可能看到的风景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茶园 D.远眺丽湖9.图中除M观景台外的另一观景台和果园小木屋的海拔分别是( )A.500—550米、150—200米 B.550—600米、100-150米C.550—600米、150—200米 D.500—550米、100-150米【答案】7.C 8.B 9.C【解析】7.图中没有指向标,没有经纬线,所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小河的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注入湖泊,C正确,ABD错误,故选C。8.M点位于陡崖附近,登临M观景台,可能观赏到的风景是仰望飞瀑、近观茶园、远眺丽湖,但从M处看奇峰的时候之间有山脊相隔,看不到奇峰。B正确,ACD错误,故选B。9.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另一观景台的海拔为550-600米,果园小木屋的海拔是150-20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河流的流向是从左向右,注入丽湖,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同。小鹤随父母前往某小区看房。图1为东胜某小区平面示意图,图2为1号楼某户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两图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比例尺更大 B.图1比图2内容详细C.图2中餐厅东西实际直线距离大约4米 D.图2中卧室3位于客厅的东南方向11.他们看中了1号楼中的图2户型,小鹤建议奶奶住卧室1的理由是( )A.采光最好 B.面积约40m2 C.阴凉通风适合老年人居住 D.可见中心喷泉【答案】10.C 11.A【解析】10.图1的范围更大,比例尺更小,故A错误。图1范围更大,比图2内容简略,故B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米可知,图2中餐厅东西实际直线距离大约4米,故C正确。图2中卧室3位于客厅的西北方向,故D错误。故选C。11.读图2中北京某小区1号楼某户型图可知,依据指向标来看,卧室1在建筑的南侧,此卧室朝阳,采光最好,所以小鹤建议奶奶住卧室1居住。故选A。【点睛】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南,南边的卧室朝阳,采光条件较好。据图中信息解答。李庄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读“李庄及其附近地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关于该区域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盆地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丙地是山脊 D.丁和乙都是山峰13.下列关于李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B.图中公路长度大约200米C.李庄南部有大面积的良田 D.海拔约400~500米【答案】12.B 13.D【解析】12.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故A不正确;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上且地势起伏大,是山地地形,故B正确;丙位于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故C不正确;丁是鞍部,乙是山顶。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13.读图可知,图中主要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故A不正确;图中公路长度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实地距离大约500米,故B不正确;李庄北部有大面积的良田,故C不正确;李庄海拔约400~500米,D正确。根据题意选D。【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下图为某学校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书馆在运动场的( )A.正东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正南方向15.量得图上教学楼的长度为1.5厘米,其实际长度是(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答案】14.A 15.B【解析】本题考查地图阅读的相关知识点。14.根据图示可知,该示意图有指向标指示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书馆和运动场为平行排列,图书馆在运动场的右侧,即正东方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50米,量得图上教学楼的长度为1.5厘米,求得实际长度应用乘法,1.5厘米*50米=75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图幅大小一定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一定时:比例尺越大,地图的图幅面积就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的图幅面积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M地的景观是( )A.雪峰 B.山脊 C.山谷 D.瀑布17.若甲村与乙村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村居民步行到乙村学习新农村发展经验,步行的路程和方向分别是( )A.10千米、东南 B.5千米、东南 C.10千米、西北 D.5千米、西北【答案】16.D 17.B【解析】16.M地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且有河流经过,因此形成瀑布,D正确。雪峰应是气温低于零度的山顶,但M处是陡崖而非山顶,A错误。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B、C错误。故选D。17.若甲村和乙村间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则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5千米。据图中方向标可知该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从甲村到乙村的方向是东南方向,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三个:(1)指向标,通常箭头的指向表示北(2)经纬网定向法,根据经线纬线来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图中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时,使用一般定向法。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报告中认为 5G 新技术安全将成为 2020 网络安全热点,手机地图会更准确。在手机屏幕这块小小的方寸之间,用户可以随意的放大、缩小范围以获得有效信息。据此回答下题。18.放大或缩小手机地图,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图呈现范围时大时小,放大或缩小地图,实际上是在改变地图的(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19.绘制地图时,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是( )A.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B.比例尺越大,内容越简略C.两者之间没有联系20.手机地图中显示淮安的位置约是:(119° E,33° N),由此断定淮安所处半球是(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答案】18.A 19.A 20.A【解析】18.放大或缩小手机地图,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图呈现范围时大时小,实际上是在改变地图的比例尺,A正确;放大或缩小手机地图没有改变地图的方向和图例,BC错误;故选A。19.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A正确;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BC错误;故选A。20.淮安的位置约是:(119° E,33° N),20°W往东至160°E属于东半球范围,其他属于西半球范围,119° E属于东半球;0°-90°N属于北半球,0°-90°S属于南半球,33° N属于北半球,因此淮安属于东半球、北半球,A正确,BC错误;故选A。【点睛】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二、非选择题21.陕西省某中学组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去某工业大学学习,为方便出行,小王帮助组内同学绘制了工业大学的简易地图。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填数字式),与陕西省行政地图相比(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该地图的比例尺____(填“大”或“小”)。(2)工大图书馆在工大学生活动中心的____方向,判断方向的依据是_____。(3)若工大书店距工大正门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者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米。(4)小王同学认为这幅简易地图有些信息较为简单,使用该地图时无法做到(_____)A.估算距离 B.辨别方向C.确定中学到工业大学的路线 D.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答案】1:500 大 西南 指向标(或方向标) 30 C【解析】本题以陕西某中学组织的去某工业大学学习为材料,考查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5米,即比例尺为1:500;与陕西省行政地图相比,该图的范围更小,比例尺更大。(2)图中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可以看出,工大图书馆是在工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西南方向。(3)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米,所以若工大书店距工大正门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者的实际直线距离为30米。(4)小王认为这幅地图信息较简单,无法做到确定中学到工业大学的路线;但可以估算距离、辨别方向和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故选C。22.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题。(1)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________方向;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__千米。(2)D、E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4)如果你是一位农业经营管理者,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你会在(右上图)A地发展______业。【答案】东南 332 1.1 陡崖 山脊 HI 等高线密集、地势陡 林业【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析】(1)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可判定,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东南方向;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可判定,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632-300=332米;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2厘米,则两村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1.1千米。(2)依据位置,图中D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E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可判定,FG与HI两河段中,HI河段等高线密集,坡陡,水流较为湍急。(4)由图可知,图中A地地形崎岖,属于山地,适合发展林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1地理基础篇之地图三要素一、选择题北京的小明同学家有下列四幅关于北京的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北京市的四幅地图,地图比例尺最大和地图表示的 范围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② D.④③2.在③图中,丰台区在北京市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联合国将2020年5月21日确定为首个“世界茶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种植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茶园中茶树种植的海拔范围是( )A.150至400米之间 B.150至450米之间 C.200至450米之间 D.200至500米之间4.图中河流流向及瀑布景观位置分别是( )A.自西向东①处 B.自西北向东南②处C.自东北向西南③处 D.自西南向东北④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6.图中甲地的地形类型可能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8.图中在M景观台,不可能看到的风景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茶园 D.远眺丽湖9.图中除M观景台外的另一观景台和果园小木屋的海拔分别是( )A.500—550米、150—200米 B.550—600米、100-150米C.550—600米、150—200米 D.500—550米、100-150米小鹤随父母前往某小区看房。图1为东胜某小区平面示意图,图2为1号楼某户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两图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比例尺更大 B.图1比图2内容详细C.图2中餐厅东西实际直线距离大约4米 D.图2中卧室3位于客厅的东南方向11.他们看中了1号楼中的图2户型,小鹤建议奶奶住卧室1的理由是( )A.采光最好 B.面积约40m2 C.阴凉通风适合老年人居住 D.可见中心喷泉李庄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读“李庄及其附近地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关于该区域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盆地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丙地是山脊 D.丁和乙都是山峰13.下列关于李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B.图中公路长度大约200米C.李庄南部有大面积的良田 D.海拔约400~500米下图为某学校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书馆在运动场的( )A.正东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正南方向15.量得图上教学楼的长度为1.5厘米,其实际长度是(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M地的景观是( )A.雪峰 B.山脊 C.山谷 D.瀑布17.若甲村与乙村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村居民步行到乙村学习新农村发展经验,步行的路程和方向分别是( )A.10千米、东南 B.5千米、东南 C.10千米、西北 D.5千米、西北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报告中认为 5G 新技术安全将成为 2020 网络安全热点,手机地图会更准确。在手机屏幕这块小小的方寸之间,用户可以随意的放大、缩小范围以获得有效信息。据此回答下题。18.放大或缩小手机地图,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图呈现范围时大时小,放大或缩小地图,实际上是在改变地图的(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19.绘制地图时,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是( )A.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B.比例尺越大,内容越简略C.两者之间没有联系20.手机地图中显示淮安的位置约是:(119° E,33° N),由此断定淮安所处半球是(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二、非选择题21.陕西省某中学组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去某工业大学学习,为方便出行,小王帮助组内同学绘制了工业大学的简易地图。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填数字式),与陕西省行政地图相比(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该地图的比例尺____(填“大”或“小”)。(2)工大图书馆在工大学生活动中心的____方向,判断方向的依据是_____。(3)若工大书店距工大正门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者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米。(4)小王同学认为这幅简易地图有些信息较为简单,使用该地图时无法做到(_____)A.估算距离 B.辨别方向C.确定中学到工业大学的路线 D.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22.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题。(1)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________方向;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__千米。(2)D、E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4)如果你是一位农业经营管理者,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你会在(右上图)A地发展______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1:地理基础篇之地图三要素(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1:地理基础篇之地图三要素(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