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7:中国区域地理篇之河西走廊(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7:中国区域地理篇之河西走廊(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7
中国区域地理之河西走廊
一、选择题
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物古迹众多,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甘肃省地形与降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甘肃天水的小明,暑假乘汽车到敦煌旅行,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热量 C.地形类型 D.光照强度
2.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是( )
A.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B.地形平坦,利于耕种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读“我国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区域的城市主要分布特征是( )
A.沿河 B.沿山脉 C.沿海 D.沿铁路线
4.图中敦煌属于(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干旱区 D.半干旱区
5.河西走廊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6.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与周围地区相比,这里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 ②交通便利 ③水源丰富 ④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1年我国唯一的申遗名额已确定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巴丹吉林沙漠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还有144个湖泊像蓝宝石洒落在沙漠中,并隐藏着从地下涌出的万千泉眼。据观测,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东南延伸。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和巴丹吉林“沙漠千湖”遥感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水资源 B.地形 C.交通线 D.海陆位置
8.如果申遗成功,将直接有利于( )
A.扩大“水沙共生”的独特环境规模 B.将沙漠改良成绿洲,放牧更多牛羊
C.利于遏制沙漠扩大,减少风沙源 D.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
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因位居距海遥远的内陆,且受到山脉的阻挡,境内沙漠广布,沙漠内有水源的地方,成为农牧和人口集中的地区。回答:
9.河西走廊的农田多集中在山麓绿洲,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较冷 C.土壤肥沃 D.灌溉雪水充足
10.河西走廊农业和人口大多分布于( )
A.湖泊沿岸 B.盆地中央 C.山中谷地 D.山麓地带
11.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土壤沙化,其有效解决方法有( )
(甲)开辟梯田,(乙)防风固沙,(丙)振兴农田水利,(丁)控制滥垦、滥牧。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区域中,主要的农耕区集中在
A.河套平原 B.河西走廊 C.塞上江南 D.关中平原
13.上述农耕区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与周围地区相比,这里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②交通便利③水源丰富④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西昌、酒泉、太原是我国内陆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4.卫星发射中心与所在省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甘 B.②——蜀
C.③——晋 D.④——豫
15.酒泉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比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是( )
A.附近有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 B.纬度较低,可节省原料
C.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干燥少雨 D.兰新线通过,交通便捷
读“我国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6.该区域的城市分布主要是( )
A.沿河 B.沿省界 C.沿海 D.沿交通线
17.图中甲为(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塔里木河
18.河西走廊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19.古代 “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
A.宁 B.川 C.陇 D.内蒙古
20.河西走廊两侧相邻的省区( )
A.青海、内蒙古 B.宁夏、陕西 C.青海、西藏 D.新疆、内蒙古
21.河西走廊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指( )
A.黄河水 B.祁连山冰川、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长江水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经这里可以通向中亚、西亚等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二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下图)
(1)根据上图简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甘肃省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
(3)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4)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请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经济良性发展,请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
23.读西北地区和东北三省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植被景观呈现 --荒漠草原-- 的变化。
(2)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比较两地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完成下列。
位于甘肃省境内的“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合甘肃省降水量分布图,回答(3)、(4)题。
(3)“河西走廊”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是 。
(4)将下列代表地理事物的数字代码填入相应空格,完成结构示意图。
①夏季冰川融水 ②形成季节性河流 ③地处西北内陆
(5)甲地区 资源丰富,该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对本地区发展的好处是 (任写一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7
中国区域地理之河西走廊
一、选择题
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物古迹众多,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甘肃省地形与降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甘肃天水的小明,暑假乘汽车到敦煌旅行,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热量 C.地形类型 D.光照强度
2.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是( )
A.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B.地形平坦,利于耕种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1.A 2.C
【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从天水到敦煌,降水越来越少,导致沿途植被景观变化很大。故选A。
2.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正确;A、B、D项是华北平原的优势。故选C。
【点睛】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抵玉门关,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全长约一千公里,宽度从几公里至二百公里不等。整体形状如带,又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俯瞰河西走廊,北面是阿拉善高原,戈壁遍布,人迹罕至,南面是青藏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河西走廊处于两者之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我国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区域的城市主要分布特征是( )
A.沿河 B.沿山脉 C.沿海 D.沿铁路线
4.图中敦煌属于(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干旱区 D.半干旱区
5.河西走廊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6.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与周围地区相比,这里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 ②交通便利 ③水源丰富 ④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3.A 4.C 5.C 6.A
【解析】3.读图可知,该区域的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冰雪融水和河流对该地区绿洲的形成、人口的分别不及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故选A。
4.读图中降水量线可知,敦煌的降水量在50mm以下, 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区,因此敦煌属于干旱区。故选C。
5.根据图中降水量线可知,河西走廊的降水稀少,农业生产必须依靠冰雪融水和河流水的灌溉,因此其农业类型是灌溉农业。故选C。
6.读图可知,河西走廊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底,与周围地区相比,其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充足的水源补给,①②③正确;河西走廊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周围地区的资源也丰富,不是其有利条件。故选A。
【点睛】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021年我国唯一的申遗名额已确定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巴丹吉林沙漠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还有144个湖泊像蓝宝石洒落在沙漠中,并隐藏着从地下涌出的万千泉眼。据观测,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东南延伸。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和巴丹吉林“沙漠千湖”遥感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水资源 B.地形 C.交通线 D.海陆位置
8.如果申遗成功,将直接有利于( )
A.扩大“水沙共生”的独特环境规模 B.将沙漠改良成绿洲,放牧更多牛羊
C.利于遏制沙漠扩大,减少风沙源 D.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
【答案】7.A 8.D
【解析】7.读图可知,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绿洲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冰雪融水丰富的地区,因此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水资源。故选A。
8.巴丹吉林删么如果申遗成功,将有利于:保护“水沙共生”的独特地理环境;采取措施遏制沙漠扩大,减少风沙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D项正确,A、C项错误;如果放牧更多的牛羊,会导致沙漠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B项错误。故选D。
【点睛】河西走廊地区,人们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因位居距海遥远的内陆,且受到山脉的阻挡,境内沙漠广布,沙漠内有水源的地方,成为农牧和人口集中的地区。回答:
9.河西走廊的农田多集中在山麓绿洲,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较冷 C.土壤肥沃 D.灌溉雪水充足
10.河西走廊农业和人口大多分布于( )
A.湖泊沿岸 B.盆地中央 C.山中谷地 D.山麓地带
11.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土壤沙化,其有效解决方法有( )
(甲)开辟梯田,(乙)防风固沙,(丙)振兴农田水利,(丁)控制滥垦、滥牧。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答案】9.D 10.D 11.C
【解析】9.由于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河西走廊绿洲处,农业发达,所以河西走廊的农田多集中在山麓绿洲,主要原因是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ABC错误,故选D。
10.由于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河西走廊绿洲处,农业发达,人口较多,所以河西走廊农业和人口大多分布于祁连山山麓地带,故选D。
11.河西走廊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优越,由于居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为解决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土壤沙化,可以采取控制滥垦、滥、防风固沙的措施,河西走廊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开辟梯田和振兴农田水利是行不通的,故选C。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区域中,主要的农耕区集中在
A.河套平原 B.河西走廊 C.塞上江南 D.关中平原
13.上述农耕区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与周围地区相比,这里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②交通便利③水源丰富④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2.B 13.A
【解析】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12.据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祁连山以北的狭长地带的河西走廊,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其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该区域依靠冰雪融水灌溉农田,农业发达,是西北著名的农耕区。故选:B。
13.河西走廊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堆积平原,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而得名,与周围地区相比,其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充足水源补给,虽矿产资源丰富,但周围其它地区煤炭和石油资源也很丰富,与周围地区相比不是有利条件。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西走廊的位置、农业和自然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西昌、酒泉、太原是我国内陆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4.卫星发射中心与所在省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甘 B.②——蜀
C.③——晋 D.④——豫
15.酒泉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比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是( )
A.附近有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 B.纬度较低,可节省原料
C.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干燥少雨 D.兰新线通过,交通便捷
【答案】14.B 15.C
【解析】(1)读图可知:①是位于山西省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省简称晋;②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四川省的简称是川或蜀;③是甘肃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甘肃省的简称是甘或陇;④是海南省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的简称是琼,故选B。
(2)酒泉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该地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一年四季多为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酒泉比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是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干燥少雨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的省区以及酒泉比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等相关知识,需要识记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的省区及其具体位置和酒泉比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
读“我国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6.该区域的城市分布主要是( )
A.沿河 B.沿省界 C.沿海 D.沿交通线
17.图中甲为(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塔里木河
18.河西走廊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答案】16.D 17.B 18.C
【解析】16.据图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河西走廊,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而祁连山北麓有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水资源相对较多且土壤较肥沃,适宜人类的生活,因此该地区人口较多交通线也沿此修建,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这里形成了很多的城市,故本题选D。
17.据图可知;图中的甲为黄河,黄河流经该地给这里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因此发展了灌溉农业,故本题选B。
18.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南方地区;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相对较少的北方地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地区,故本题选C。
19.古代 “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
A.宁 B.川 C.陇 D.内蒙古
【答案】C
【解析】河西走廊是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之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根据分析,“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故本题选C。
20.河西走廊两侧相邻的省区( )
A.青海、内蒙古 B.宁夏、陕西 C.青海、西藏 D.新疆、内蒙古
【答案】A
【解析】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与甘肃省相邻的省区中在河西走廊两侧的是青海和内蒙古自治区,故选A。
21.河西走廊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指( )
A.黄河水 B.祁连山冰川、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长江水
【答案】B
【解析】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由于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河西走廊绿洲处,农业发达,所以河西走廊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指祁连山冰川、冰雪融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河西走廊地区的灌溉水源相关知识,需要识记河西走廊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其灌溉水源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经这里可以通向中亚、西亚等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二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下图)
(1)根据上图简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甘肃省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
(3)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4)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请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经济良性发展,请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
【答案】(1)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黄河以西,在35°—41°N,95°—105°E之间,是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的一个水草丰茂、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狭长地带,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2)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多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兰新铁路沿线和河流沿岸
(4)该地区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该地区有祁连山的夏季冰雪融水,灌溉便利。
(5)在祁连山区植树造林种草,涵养水源,恢复生态;在山麓的灌溉农业区大规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解析】本题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图文为 材料,设置 了五道小题,涉及了河西走廊的位置和范围、降水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影响农业的发展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考察了学生对河西走廊的掌握情况。
【解析】(1)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黄河以西,在35N°—41°N,95°E—105°E之间,是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的一个水草丰茂、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狭长地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联系我国东部地区与新疆、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重要经贸通道,其中嘉峪关是重要的军事要塞;现在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兰新铁路线)经过此地。
(2)甘肃省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多,西北少,兰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西走廊的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兰新铁路沿线和河流沿岸。因为甘肃省气候干旱缺水,而河西走廊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作为水源,农业发达。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4)河西走廊地区地处祁连山的北麓,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较丰富,因此有利于该地农业的发展。
(5)河西走廊地区应在祁连山区植树造林种草,涵养水源,恢复生态;在山麓的灌溉农业区大规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加强物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等以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经济良性发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西走廊的相关知识。
23.读西北地区和东北三省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植被景观呈现 --荒漠草原-- 的变化。
(2)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比较两地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完成下列。
位于甘肃省境内的“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合甘肃省降水量分布图,回答(3)、(4)题。
(3)“河西走廊”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是 。
(4)将下列代表地理事物的数字代码填入相应空格,完成结构示意图。
①夏季冰川融水 ②形成季节性河流 ③地处西北内陆
(5)甲地区 资源丰富,该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对本地区发展的好处是 (任写一条)。
【答案】(1)草原 荒漠 (2)水源不足 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4)③ ① ②
(5)天然气 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等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相关知识,需要识记西北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河西走廊、西气东输工程等相关知识。
(1)读图可知:A—B—C植被景观受降水的影响,A—B—C植被景观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2)读图可知:甲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故水源不足是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乙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不足是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3)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是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4)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河西走廊南靠祁连山,祁连山夏季冰雪融水丰富,形成季节性河流,故依次是③ ① ②。
(5)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西北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该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对本地区发展的好处是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