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30:中国近现代史篇之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30:中国近现代史篇之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30
中国近现代史篇之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
一、选择题
1.我国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C.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是166万平方千米,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东起东经126度29分,西北东经97度10分,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A项正确;B、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2.我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份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云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B
【解析】我国大陆共有30个自治州,117个自治县。其中云南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是我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份,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
3.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且成效显著。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仍将作为主战场。这说明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我国坚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认识。①②④: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说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坚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①③④说法正确;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为我国民族分布格局是
A.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B.少数民族都住在一起
C.各民族分区域居住互相不杂居 D.汉族人口少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民族分布格局。ABCD: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A说法正确,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制度中,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基本政治制度。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D说法正确;AB: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B说法与题不符;B,不符合题意;C: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C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D。
6.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允许各民族地区完全独立 B.不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故D说法符合题意;A:民族是中国一部分,是不允许独立的,要服从中央领导,故A说法错误;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故B说法错误;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7.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白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B
【解析】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管理。194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随后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00多个自治县。图中②是新疆自治区,故B项正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图中①处,排除A项;西藏自治区位于图中⑤,排除C项;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图中④,排除D项。故选B。
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平等原则、尊重民族文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ABC包括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9.全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故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①③正确。C项正确;少数民族的其发展问题并不是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国家也将按照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故②不对。 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故④不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中确定下来,20世纪50年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
A.云南 B.甘肃 C.贵州 D.新疆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D项正确;ABC三项都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ABC项。故选D。
13.“……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科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的外变政策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可以看出,这是民族自治地区实行的政策,这体现出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A项正确;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经济特区优惠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十三五”期间,台州援疆指挥部共投入产业援疆资金2.16亿元,从产业扶持到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对口援疆产业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
①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各民族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承担不同法定义务④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地区发展的认识。①④:依据题文描述,我国对口援疆工作,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故①④说法正确;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故②说法错误;③:与题文主旨不符,故排除③;故本题选C。
15.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实现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要求
A.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C.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 D.保障民族地区各族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的认识和理解。A: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故A说法错误;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故B说法错误;C:要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需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故C说法正确;D: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自治权,民族地区具有自治权,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6.2010至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加254.69万人,增幅25.04%,明显高于汉族人口2.0%的增幅。2020年,新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41倍和2.82倍。新疆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
①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效显著
③高度自治的真正实现 ④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①:分析题干可知,2010至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幅25.04%,明显高于汉族人口2.0%的增幅,这说明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①正确;②: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②正确;③: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新疆不会实行高度自治,③错误;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④正确;故本题选B。
17.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A选项正确;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而不是高度自治权,B选项错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不是解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C、D选项错误。
18.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图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巩固发展民族团结需要我们
①坚持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②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①正确;③④:巩固民族团结必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③④正确;②:“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方针政策,②错误;故本题选C。
19.2020年4月26日,浙江省对口援疆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援疆资金18.72亿元,项目聚焦聚力贫困人口生活改善、产业就业、脱贫增收、教育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浙江省这一系列对口援疆举措( )
A.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 B.有助于巩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 D.有助于各民族消除民族差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地区发展。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故A说法错误;B:依据题文描述,浙江省采取措施对口援疆的举措,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B说法正确;C:援疆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不是政治基础,故C说法错误;D:民族差异不会消除,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0.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措施是指( )
A.东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要求选出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的战略措施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故D符合题意;东部大开发与题目不符,故排除A项;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属于教育角度,故排除BC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川藏铁路是维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2020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写出川藏铁路的终点及该地的标志性建筑。
(2)根据材料一,说明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的自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川藏铁路建成的重要意义。
【答案】(1)拉萨、布达拉宫。
(2)①地形高差显著,沿线地形变化大;②背靠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板块活动强烈;③途径地形区多山,频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④高原山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修复。
(3)促进西藏和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往来,川藏铁路带动西藏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西藏的经济发展;②开通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地域和人口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人口的融合,这样更我国民族的统一和团结;③川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稳定边防的安全和保障我国国家国土的安全。
【解析】(1)本题考查川藏铁路的终点及该地的标志性建筑。依据教材知识,川藏铁路的重点是拉萨,标志性建筑是布达拉宫。
(2)本题考查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的自然原因。依据教材知识,从地形高差显著,沿线地形变化大;背靠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板块活动强烈;途径地形区多山,频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高原山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修复等方面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川藏铁路建成的重要意义。依据教材知识,从促进西藏和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往来,川藏铁路带动西藏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西藏的经济发展;开通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地域和人口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人口的融合,这样更我国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川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稳定边防的安全和保障我国国家国土的安全等方面回答即可。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此内容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可知,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3)依据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30
中国近现代史篇之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
一、选择题
1.我国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C.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我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份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云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3.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且成效显著。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仍将作为主战场。这说明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我国坚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为我国民族分布格局是
A.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B.少数民族都住在一起
C.各民族分区域居住互相不杂居 D.汉族人口少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制度中,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允许各民族地区完全独立 B.不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7.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白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全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
A.云南 B.甘肃 C.贵州 D.新疆
13.“……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科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的外变政策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14.“十三五”期间,台州援疆指挥部共投入产业援疆资金2.16亿元,从产业扶持到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对口援疆产业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
①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各民族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承担不同法定义务④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实现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要求
A.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C.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 D.保障民族地区各族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权
16.2010至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加254.69万人,增幅25.04%,明显高于汉族人口2.0%的增幅。2020年,新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41倍和2.82倍。新疆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
①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效显著
③高度自治的真正实现 ④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18.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图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巩固发展民族团结需要我们
①坚持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②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2020年4月26日,浙江省对口援疆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援疆资金18.72亿元,项目聚焦聚力贫困人口生活改善、产业就业、脱贫增收、教育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浙江省这一系列对口援疆举措( )
A.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 B.有助于巩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 D.有助于各民族消除民族差异
20.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措施是指( )
A.东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非选择题
21.川藏铁路是维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2020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写出川藏铁路的终点及该地的标志性建筑。
(2)根据材料一,说明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的自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川藏铁路建成的重要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