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31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C.“台独”基础被铲除 D.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87年“打破坚冰”到1992年的“九二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再到汪辜会谈,体现了海峡两岸由对峙到交往的过程,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台湾,故排除A项;结合台湾现实社会可知,“台独”势力基础依然坚固,排除C项;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排除D项。故选B项。2.台湾被割占到光复的历史昭示我们,两岸同胞休戚与共,台湾的命运与祖国的兴衰紧密相连。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①坚决反对“台独”,同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②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争取早日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③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国家统一的正确认识。①③④:两岸同胞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同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①③④说法正确;②:注意题目的限定词,题目问的是我们能够做的,②项坚持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应当做的,②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D。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一国两制”的提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根本保证还是在综合国力强大,这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澳门回归,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这两者属于澳门回归的原因,但不属于根本保证,排除AB项;“一国两制”的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故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归。这说明①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②“一国两制”思想的正确性③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 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归,表明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②③④符合题意;台湾还没有回归,①排除。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5.下图是一份庆典海报,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生命力 B.首创了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C.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的成功范例 D.有利于澳门地区繁荣、民主和稳定【答案】D【解析】根据“澳”“1999”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澳门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有利于澳门地区繁荣、民主和稳定,D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香港回归首创了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香港是在澳门回归之前回归,排除C项。故选D项。6.李克强总理在有关对台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在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我们愿意和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九二共识”是指A.国共两党实现再次合作 B.增进经济文化密切交流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政治互信,经济互通【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岸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C项正确;九二共识是民间达成的共识,与国共两党无关,排除A项;九二共识有利于增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7.凤凰网北京消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九二共识”指的是A.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和平统一方针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D项正确;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和平统一方针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8.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跃居世界第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D项正确;1984年12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排除A项;19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排除B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排除C项。故选D项。9.“紫荆花后白莲开,喜事翩迁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A.抗日战争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提出 D.港、澳回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紫荆花……白莲开……一国两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紫荆花”代表的是香港;“白莲花”代表的澳门。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D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西藏和平解放与紫荆花、白莲花无关,排除AB项;题目考查的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施,不是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10.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澳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这说明①澳门拥有完全的自治权 ②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③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④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澳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可知,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②④正确,D项正确;根据材料“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说明澳门没有拥有完全的自治权;材料没有涉及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11.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完善_________选举法的决定》。A.澳门特别行政区 B.西藏自治区C.香港特别行政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C1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这说明①科学立法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③公正司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④“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行稳致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国家统一。①②④: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做到了科学立法,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有利于“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行稳致远;①②④说法正确;③:题文中体现的是科学立法,而不是公正司法,③说法正确与题不符;故本题选B。1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该决定的通过有利于①赋予香港爱国者选举权利,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②维护中央权威,实现香港与内地选举制度的接轨③落实“爱国者治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④推进民主制度稳健发展,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维护国家统一。③④:分析题干,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该决定有利于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中央全面管制权,重塑香港政治秩序,保障香港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保障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故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①②:题意没有涉及赋予香港爱国者选举权利,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维护中央权威,故①②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14.2021年3月30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75、7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说明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③国家主席具有外事权 ④维护香港和平稳定是我国当前中心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地位、国家统一等相关知识。①:依据教材知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①正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有利于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正确;③:题干体现的是国家主席具有公布法律和命令的职权,不是外事权,③不符合题意;④: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中心工作,④错误;故本题选A。15.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这告诉我们( )①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的正确认识。①②③:从题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①②③观点正确;④: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事物,④观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16.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时间 事件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1989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1990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014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进行访问2015年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A.1990年以来,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B.任何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C.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D.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内容可知,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台湾人民盼望能够实现祖国统一。可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C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表格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7.读下图,关于台湾问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尊重台湾民众的自由选择③实行独立发展完全自治的方针 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祖国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大陆与台湾双方应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谋求台湾回归、祖国统一而努力,①符合题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符合题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台湾存在台独分子,②排除;实行独立发展完全自治的方针不符合“一国两制”,③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18.图示法是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表中“?”代表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表中“?”代表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选项D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首提,A排除;“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提出,B排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C排除。故选择D。19.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运用。根据材料可知,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到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0.“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九二共识”的达成,对于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关系重大,这对促进两岸交流提供了思想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故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非选择题2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的风雨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对峙抗衡)材料一 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摘自《剑桥中国史》(合力御敌)材料二 ……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且造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诚,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1931年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贵任……”——1937年蒋介石庐山谈话。(携手共赢)材料三 2016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团访问大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国共两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台湾《联合晚报》(1)材料一中“这一史诗般的逃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民政府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于国民政府的表现,为什么近日教育部发文仍将1931年作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年份?(3)请列举相关史实证明台湾与大陆“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答案】(1)长征;共产党第五次反国民党“围剿”失败。(2)从不抵抗转为全面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可是东北人民、国民党爱国人士、共产党等进行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明末清初,郑成功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解析】(1)根据材料一“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这一史诗般的逃亡”是指长征,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共产党第五次反国民党“围剿”失败。(2)分析材料“ ……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且造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诚,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贵任……”可知,国民政府由不抵抗转为全面抗日。近日教育部发文仍将1931年作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年份主要在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可是东北人民、国民党爱国人士、共产党等进行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如:明末清初,郑成功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阅读下列主题展览的内容,回答问题。展板一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如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与内外蒙古上从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汝明、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展板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实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来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自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请概括展板一中清朝恢复和捍卫疆土安全的行动。(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展板二中“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指的是什么方式?并出实现统的政治基础。(3)请你为该展览提炼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1)平定噶尔丹叛乱;与内外蒙古联姻;传播佛教增进了解。(2)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政治基础;国家主权独立。(3)主题:统一是从古至今的大势所趋。论证:自秦统一六国后,历史上中国分分合合,分久必合,统一可以说是历朝人民的心之所愿。如清朝立国后采取多种行动维护统一,新中国致力于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总之,中国自古就是个统一的国家,统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必要,更是广大国民心之所愿。【解析】(1)根据材料“平定准葛尔叛乱,与内外蒙古联姻,积极宣传佛教”可得出答案。(2)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为了两岸和平统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于“政治基础”,材料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反映独立处理内政即国家主权独立。(3)主题可根据题目“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大势”提取总结,结合中国历史上的统一进行论述。如:自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是历朝人民的心之所愿,而历朝统治者多采取了维护统一的措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31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C.“台独”基础被铲除 D.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台湾被割占到光复的历史昭示我们,两岸同胞休戚与共,台湾的命运与祖国的兴衰紧密相连。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①坚决反对“台独”,同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②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争取早日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③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一国两制”的提出4.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归。这说明①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②“一国两制”思想的正确性③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 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下图是一份庆典海报,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生命力 B.首创了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C.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的成功范例 D.有利于澳门地区繁荣、民主和稳定6.李克强总理在有关对台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在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我们愿意和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九二共识”是指A.国共两党实现再次合作 B.增进经济文化密切交流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政治互信,经济互通7.凤凰网北京消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九二共识”指的是A.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和平统一方针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8.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跃居世界第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9.“紫荆花后白莲开,喜事翩迁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A.抗日战争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提出 D.港、澳回归10.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澳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这说明①澳门拥有完全的自治权 ②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③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④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完善_________选举法的决定》。A.澳门特别行政区 B.西藏自治区C.香港特别行政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这说明①科学立法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③公正司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④“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行稳致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该决定的通过有利于①赋予香港爱国者选举权利,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②维护中央权威,实现香港与内地选举制度的接轨③落实“爱国者治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④推进民主制度稳健发展,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1年3月30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75、7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说明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③国家主席具有外事权 ④维护香港和平稳定是我国当前中心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这告诉我们( )①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6.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时间 事件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1989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1990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014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进行访问2015年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A.1990年以来,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B.任何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C.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D.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17.读下图,关于台湾问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尊重台湾民众的自由选择③实行独立发展完全自治的方针 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8.图示法是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表中“?”代表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一国两制的构想”19.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20.“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二、非选择题2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的风雨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对峙抗衡)材料一 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摘自《剑桥中国史》(合力御敌)材料二 ……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且造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诚,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1931年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贵任……”——1937年蒋介石庐山谈话。(携手共赢)材料三 2016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团访问大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国共两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台湾《联合晚报》(1)材料一中“这一史诗般的逃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民政府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于国民政府的表现,为什么近日教育部发文仍将1931年作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年份?(3)请列举相关史实证明台湾与大陆“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阅读下列主题展览的内容,回答问题。展板一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如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与内外蒙古上从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汝明、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展板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实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来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自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请概括展板一中清朝恢复和捍卫疆土安全的行动。(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展板二中“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指的是什么方式?并出实现统的政治基础。(3)请你为该展览提炼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31: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31: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