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32: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32: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32
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一、选择题
1.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
A.魏源 B.詹天佑 C.张謇 D.严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C符合题意;ABD项“状元实业家”不符,排除。故选择C。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发展的历程中曾经历过一个黄金发展时代,它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期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期,A排除;BD项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还没有进入黄金时代,排除。故选择C。
3.观察下图《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 )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利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12~1921年”可知处于一战期间。注意限定信息“外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外部原因在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原因,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选择A。
4.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人类进入(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五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引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航天及生物等技术为标志,故排除AB;目前尚没有开始第五次工业革命,故排除D。故选C。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D
【解析】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ABC三项都不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下列对“一五”建设模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工业和农业并重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注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B。
7. 我国过去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哪个国家的影响( )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英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最早实行过“五年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我国是受苏联的影响而制定“五年计划”的,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我国过去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苏联的影响,而不是美国、德国、英国,排除A、C、D项。
8.下列能够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③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⑤“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①不符合题意;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③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包含①或③的ACD项;②④⑤内容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变,符合题意。故选择B。
9.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之一 
③“一五”计划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④“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在此基础上为了发展工业,从1953年我国政府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①②正确,A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③④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10.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中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答案】C
【解析】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是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题干中的两张供应票发行于1987年,故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说法是错误的。AB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11.表格信息能够反映( )
晚清税收统计表(单位:万两)
项目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1849 3281 969
1885 3071 3923
A.甲午战争后政府许可外商在华设厂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晚清收入
C.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资本雄厚 D.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工商业杂税收入显著增加。结合所学,19世纪60、70年代以来,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和发展,成为晚清政府的财源,故B符合题意;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许可外商在华设厂,排除A;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并不向清政府缴纳税收,排除C;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排除D。故选B。
12.“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  ④人民生活的改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没有体现人民生活的改善,④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④的ACD项排除。“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综合国力的增强、③空间技术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之后 D.抗日战争期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武力侵略,外国经济势力也随之侵入。《南京条约》签订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办的一些近代工业。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内外交困,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派。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后期,为辅助军事工业,开始兴办民用工业,于是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戊戌变法允许民间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由此可知B项是对的。
14.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D.内地经济也发展起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D所述是错误的,所以答案是D。
15.1913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 )
A.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表明北京政府决心铲除三座大山
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应在1913年之前。B.表明北京政府决心铲除三座大山;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题文材料不能体现,题文“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所以答案选D。
1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座大山长期挤压 B.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
C.投资商人不善经营 D.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民族工业是本国地主、官僚以及商人投资兴办的,与华侨是否投资无关;商人不善经营是个案,不会是主流;投资集中在轻工业并没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排除B、C、D三项。由于本国封建主、官僚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所以答案选A
17.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进行了“一五”计划,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符合题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工业基地形成,华北、西北建立了新的工业基地,开始改变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故C不符合题意;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18.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石油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③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石油全部自给、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D正确;②③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故排除ABC项。故选D。
19.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规划额五年钢产量生产指标示意图。图中计划指标剧增额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分析可知,这5年期间,钢产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最后一年,这明显是种反常现象,所以图中计划指标剧增额主要原因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故B正确;三大改造没有涉及重工业,故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没有对钢产量的生产指标规定这么高,故排除CD项。故选B。
20.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 )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国家出资建立国营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诈的对象。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作为“裕国裕民之计”。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无不批准立案。遇有侵夺工商私产、破坏营业者,即令有关部门查清妥为解决。
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材料四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列统计表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3)阅读材料三,材料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何种态势?
(4)阅读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角度谈谈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答案】(1)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摧残。
(2)辛亥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振兴工商业的措施。(二者答对一个即可)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繁荣,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4)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发展缓慢。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解析】(1)阅读材料一得出有效信息“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诈的对象。”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摧残。
(2)阅读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法令,振兴工商业,辛亥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等。
(3)阅读材料三 的表格结合所学可知,到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数目,工人数出现大幅增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进入“黄金时代”。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5)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社会性质方面看,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22.2020年12月12日,“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怀赤心实业救国]张謇(1853年~1926年)是我国近代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窃謇以国家之强……在实业教育。”他还是一位政治家,于1910年参与发起组织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
[学先人高扬精神]张謇一生创办20多家企业,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是中国棉纺织,领城早期的开拓者;他还将纱厂盈利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创办400多所学校,他肩挑“实业救国”重担,形成特有的“张謇精神”。
[下定心实业兴邦]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反复指出,“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疫情以来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国家要不断为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其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1)材料中张謇提出的“强国之道”指什么?并简述他组织国内请愿运动的背景。
(2)世事变迁,精神不灭。结合材料,提炼“张謇精神”并分析该精神对当代企业发展的时代意义。
(3)运用课本知识解释“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的内涵,并谈谈国家该如何让企业吃好实业兴邦的定心丸。
【答案】(1)强国之道: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背景: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
(2)“张謇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张謇精神”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第一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解析】(1)强国之道:根据材料中的“怀赤心实业救国”和“窃謇以国家之强……在实业教育。”联系所学知识,张謇提出的“强国之道”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背景:根据材料中的“1910年参与发起组织了国会请愿运动”,联系所学知识,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
(2)张謇精神:据材料“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是中国棉纺织领城早期的开拓者”“将纱厂盈利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创办400多所学校”概括得出,“张謇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意义:围绕“张謇精神”的内涵分析其对当代企业发展中的具体意义。“张謇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因此弘扬“张謇精神”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张謇精神”具有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弘扬“张謇精神”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第一问: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问:据材料“国家要不断为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其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32
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一、选择题
1.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
A.魏源 B.詹天佑 C.张謇 D.严复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发展的历程中曾经历过一个黄金发展时代,它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3.观察下图《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 )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利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人类进入(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五次工业革命时期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6.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下列对“一五”建设模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工业和农业并重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注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
7. 我国过去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哪个国家的影响( )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英国
8.下列能够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③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⑤“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9.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之一 
③“一五”计划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④“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中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1.表格信息能够反映( )
晚清税收统计表(单位:万两)
项目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1849 3281 969
1885 3071 3923
A.甲午战争后政府许可外商在华设厂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晚清收入
C.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资本雄厚 D.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2.“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  ④人民生活的改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之后 D.抗日战争期间
14.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D.内地经济也发展起来
15.1913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 )
A.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表明北京政府决心铲除三座大山
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1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座大山长期挤压 B.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
C.投资商人不善经营 D.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17.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18.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石油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③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规划额五年钢产量生产指标示意图。图中计划指标剧增额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 )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国家出资建立国营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诈的对象。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作为“裕国裕民之计”。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无不批准立案。遇有侵夺工商私产、破坏营业者,即令有关部门查清妥为解决。
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材料四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列统计表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3)阅读材料三,材料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何种态势?
(4)阅读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角度谈谈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22.2020年12月12日,“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怀赤心实业救国]张謇(1853年~1926年)是我国近代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窃謇以国家之强……在实业教育。”他还是一位政治家,于1910年参与发起组织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
[学先人高扬精神]张謇一生创办20多家企业,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是中国棉纺织,领城早期的开拓者;他还将纱厂盈利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创办400多所学校,他肩挑“实业救国”重担,形成特有的“张謇精神”。
[下定心实业兴邦]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反复指出,“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疫情以来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国家要不断为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其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1)材料中张謇提出的“强国之道”指什么?并简述他组织国内请愿运动的背景。
(2)世事变迁,精神不灭。结合材料,提炼“张謇精神”并分析该精神对当代企业发展的时代意义。
(3)运用课本知识解释“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的内涵,并谈谈国家该如何让企业吃好实业兴邦的定心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