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人文地理、中国历史独立练习(总分70分)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可算出两点的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同样的地图,若比例尺不同,则表示的内容越详细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2、杭州的小李自驾汽车前往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如果在汽车导航仪上按“+”号图标后,地图的信息将更加详细,地图的比例尺将( )【出处:】A.变小 B.变大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3、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嘉兴市行政区划图 B.浙江省地形图 C.中国政区图 D.世界地图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缓的是( )A.④ B.① C.③ D.②5、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 )A.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C.乡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严重 D.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低矮6、“义新欧”班列将纺织品和日用百货等小商品运往马德里,回程带来马德里的红酒、橄榄油等商品。这体现了不同区域的( )A.物产交流 B.信息交流 C.人才交流 D.技术交流7、地图上符号“”表示( )A.沙漠 B.一般城市 C.河流 D.山峰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8、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无法判断9、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10现在许多社区都有让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场所,这反映了社区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11、小果游学想去看下图所示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应该去的博物馆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12. 《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某教师在训:授“我们的远古祖先”时介绍: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能直立行走,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请判断此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14、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这证明元谋人已经知道( )①制造工具 ②缝制衣服 ③使用火 ④人工取火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下列传说中与黄帝有关的是( )①发明舟车 ②建造宫室 ③养蚕缫丝 ④发明文字 ⑤制作音律 ⑥首创骨耜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16、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和炎帝被尊称为( )A.治水英雄 B.人文始祖 C.兵家鼻祖 D.一代天骄17、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出现重要标志的是( )①农作物种植 ②磨制工具 ③家畜饲养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8、下面哪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小麦 B.花生 C.玉米 D.粟 19、原始社会的尧、舜、禹“禅让”制定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则是什么( )A.是否有德才 B.财富有多少 C.家族地位高低 D.能否治理水灾20、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而考古学家在我国多地出土了与这些传说同期的蚕茧、丝织品等遗迹。这表明( )A.传说侧面反映了真实历史 B.考古工作否定了传说故事C.传说与真实历史没有区别 D.传说与真实历史没有关系二、非选择题 (三大题,共30分)21、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1)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为_____方。图中箭头所标示的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2分)(2)水电站位于农机站的_____方向。若水电站到农机站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其实际距离为_____千米。(3分)(3)水电站一般建在河流的___游(填上或下),由于该地地形落差较____(填大或小)。(3分)22、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1)观察上图,A是________,D是________(填地形部位)。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________,等高距是________米。(4分)(2)据图指出C处河流的大致流向及依据。C处河流与B处河流比较,哪一处河流的流速快?请说明理由。(6分)(3)结合上图,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23、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阅读该诗句: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9分)请回答:(1)根据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分)(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2分)(3)诗中的“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原始居民主要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3分)(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时,认为其最大的遗憾是什么?(2分)七年级人文地理、中国历史独立练习答题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 D B A B C A D A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选项 C C B C A B A D A A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30分)21、8分(1)北;自西北向东南。(2分)(2)东北;0.6。(3分)(3)上;大。(3分)22、(13分)(1)鞍部;山脊;比例尺;50。(4分)(2)第一问:自北向南流。据指向标及等高线判断,C处河流所在地区地势北高南地,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3分)第二问:B处河流流速快。B处等高线比C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所以B处河流流速快。(或C处等高线比B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所以C处河流流速慢,B处河流流速快。)(3分)(3)地处平原,地势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丰富;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3分)23、(9分)(1)半坡人的生活。(2分)(2)人面鱼纹彩陶盆。(2分)(3)半坡人开始定居生活;粟。(3分)(4)没有发现文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