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1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选择题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楚汉之争2.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A.青铜技术罗马法 B.皇帝制度民主制度C.甲骨文金字塔 D.百家争鸣民主制度3.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4.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獎食节目展现了中国各地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以下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5.“……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A.元宵节 B.春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6.西周时期,周天子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这体现了西周实行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7.下图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郡县制8.读下图《春秋形势图》,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⑤秦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9.下列有关夏、商、周中华早期文明典型代表的描述有误的是A.夏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B.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分封制反映出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 D.礼乐制反映了尊卑长幼之别的伦理道德10.某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讨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小张:周天子威信很高 B.小明:战争很少发生C.小王:诸侯势力强大 D.小刘:生存环境恶化11.“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A.马陵之站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桂陵之战1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13.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14.地处长江下游,曾经北上争霸的诸侯国是A.吴国和越国 B.越国和秦国 C.齐国和吴国 D.楚国和晋国15.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所起的共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加快了统一步伐C.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D.巩固了分封制16.海内外的华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A.共同创造了人类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之间进行过战争 D.曾经联合起来打败蚩尤17.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诸侯国不包括(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燕国18.社团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他们的台词对应正确的有( )①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韩非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⑤墨子:兼爱,非攻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19.商鞅变法中最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B.废除贵族世袭特权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改革户籍制度20.“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从春秋到战国的过渡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三家分晋 B.武王伐纣 C.商汤灭夏 D.烽火戏诸侯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发现的骨器:在北京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上百件。材料二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下图)材料三 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材料四 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西藏黑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哪些类型?(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4)根据材料综合分析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并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食货志上》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其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 商君列传》(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这一示意图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体现了变法的哪些措施?(3)材料二所涉及的这场变法,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并谈谈你的理由。(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1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选择题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楚汉之争【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所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A项正确;商鞅变法是在秦国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排除B项;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C项;楚汉战争是秦末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2.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A.青铜技术罗马法 B.皇帝制度民主制度C.甲骨文金字塔 D.百家争鸣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国处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古希腊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化,面对各种问题,许多思想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古希腊包括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雅典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特别是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D项正确;罗马法属于古罗马文明,排除A项;皇帝制度是在秦朝时期建立,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排除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故答案为D。3.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古代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其中我国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还有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二者都是青铜器中的精品,故选B;其他三个选项均与图示中的青铜器时间不符,故排除ACD。故答案为B。4.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獎食节目展现了中国各地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以下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开始种植水稻,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半坡居民种植粟,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5.“……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A.元宵节 B.春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位诗人”是指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一样食物是指粽子”,传说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等,D正确,ABC排除。故选D。6.西周时期,周天子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这体现了西周实行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故A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世袭制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郡县制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下图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郡县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变法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正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有力佐证,故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8.读下图《春秋形势图》,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⑤秦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五霸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战国七雄是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秦国。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有齐、楚、秦。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9.下列有关夏、商、周中华早期文明典型代表的描述有误的是A.夏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B.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分封制反映出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 D.礼乐制反映了尊卑长幼之别的伦理道德【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故A符合题意;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故B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反映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礼乐制反映了尊卑长幼之别的伦理道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某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讨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小张:周天子威信很高 B.小明:战争很少发生C.小王:诸侯势力强大 D.小刘:生存环境恶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各诸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了长期的战争,诸侯争霸开始,故C项符合题意,AB项排除;D项不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故选C。11.“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A.马陵之站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桂陵之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可知,这是长平之战的影响。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结果秦国胜利,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极大的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马陵之战、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魏之间的战争,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时期的关键战役,故ACD不合题意。故选B。1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各地,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所以A项符合题意;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形态,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自秦朝开始至明清,时间不符合,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商周时期,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有限,地方一直保持较大独立性,这并不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要求,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13.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尧、舜、禹部落首领的传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故A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故B错误;皇帝制是秦朝开始的,故C错误;郡县制是秦朝大规模推广的,故D错误。故选A。14.地处长江下游,曾经北上争霸的诸侯国是A.吴国和越国 B.越国和秦国 C.齐国和吴国 D.楚国和晋国【答案】A【解析】跟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地处长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都曾经北上中原,争当霸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国家不都是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下游的国家,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所起的共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加快了统一步伐C.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D.巩固了分封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分封制崩溃后,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的局面,D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ABC三项的内容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所起的共同的历史作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海内外的华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A.共同创造了人类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之间进行过战争 D.曾经联合起来打败蚩尤【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由此可知,海内外的华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17.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诸侯国不包括(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燕国【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燕国不属于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诸侯国,D符合题意;选项ABC属于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诸侯国,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18.社团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他们的台词对应正确的有( )①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韩非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⑤墨子:兼爱,非攻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所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是孙武所说,①③④⑤项对应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主张,②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②的ABC项排除。故选择D。19.商鞅变法中最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B.废除贵族世袭特权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改革户籍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变法,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B项符合题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和改革户籍制度与题干的“最触犯旧贵族利益”不符,排除AD;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不能体现最触犯旧贵族利益,排除C。故选B。20.“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从春秋到战国的过渡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三家分晋 B.武王伐纣 C.商汤灭夏 D.烽火戏诸侯【答案】A【解析】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A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灭亡了商朝,B排除;商汤灭夏建立商朝,C排除;烽火戏诸侯发生在西周,D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发现的骨器:在北京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上百件。材料二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下图)材料三 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材料四 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西藏黑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哪些类型?(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4)根据材料综合分析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并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答案】(1)打制石器、骨器等。(2)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3)动物肉、朴树籽。(4)北京人是群居;北京人生活时期,周围环境险恶,野兽纵多,单靠一个人无法生存。(5)化石、遗迹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发现的骨器:在北京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上百件”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过打制石器、骨器等类型的工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3)根据材料一“发现的骨器:在北京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上百件”和材料三“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有动物肉、朴树籽。(4)根据材料综合分析可知,北京人是群居,北京人生活时期,周围环境险恶,野兽纵多,单靠一个人无法生存。(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化石、遗迹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食货志上》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其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 商君列传》(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这一示意图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体现了变法的哪些措施?(3)材料二所涉及的这场变法,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并谈谈你的理由。(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东周;②战国。追求大一统。(2)商鞅。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3)变法成功了。衡量一场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言之有理即可)(4)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①东周;②战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是局面。汉代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追求大一统。(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可知,“商君”是商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的内容。(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成功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衡量一场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4)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导致商鞅被车裂的悲惨结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1: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1: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华文明的起源(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