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3世界古代史篇之西欧封建国家和基督教文明一、选择题1.普鲁士民族成分单一,是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这一单一民族是( )A.日耳曼人 B.希腊人 C.吉普赛人 D.阿拉伯人2.中世纪欧亚各区域的文明在碰撞中交融,对以后的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个说法的是( )①阿拉伯人把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等发明传人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马镫传人欧洲,将骑士与马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纵横中世纪的封建骑士③西欧的国王、贵族和教会掌握了农村土地后.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④古代两河流域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为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描述,错误的是A.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C.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势力膨胀 D.城市兴起是西欧封建社会经济特点之一4.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来看,形成形式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 )A.法兰克 B.意大利 C.英吉利 D.德意志5.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世界三大宗教各有其教义,但往往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的则是( )A.众生平等 B.忍受苦难,放弃斗争C.教徒皆兄弟 D.人死后灵魂升入天堂7.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心灵手巧,能征善战,是世界最优秀的人种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8.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基督教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的老百姓甚至贵族大多是文商9.“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催生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材料中的“它”是指( )A.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法兰克王国的建立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0.在中世纪的欧洲乡村,庄园成为自给自足的小天地,一般的产品几乎都能自己生产但也有极少数物品需要从外部购买,主要是( )①面 ②盐 ③肉 ④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于亚洲的是( )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④道教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12.下列改革没有引起社会性质改变的是( )A.查理 马特改革 B.日本大化改新 C.1861年俄国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13.制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下图可以见证A.印度种姓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4.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②伦敦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是西欧最大的城市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④西欧城市经济上自给自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我们常说的“圣诞节”“公元纪年”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道教16.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 B.帝国内忧外患不断C.日耳曼人的入侵 D.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17.在欧洲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这反映( )A.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是处以罚金 B.在庄园佃户没有任何自由C.领主可以随意罚款 D.在庄园佃户地位最低18.西方大学的兴起,曾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享有司法特权 B.享有教育自主权C.享有免赋税特权 D.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19.下表所示是英国某历史学家研究中世纪相关历史的经典之作的目录。请推断作者研究的主题是( )序幕 田野上劳作的农夫 第七章 庄园管理第一章 教堂 第八章 庄园法庭第二章 庄园与耕作 第九章 日常生活第三章 庄园居民 第十章 “快乐的英格兰”第四章 农民的一年 第十一章 自由之路第五章 地租与劳役 第十二章 教会第六章 农奴的负担 缩写与参考文献A.中古西欧庄园 B.中古西欧城市C.基督教 D.农奴制2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二、非选择题21.从古至今的勤劳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繁荣的经济,也推动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图材料二: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封建主们拥有庄园。他们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农奴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很早就要起来干活,他们辛勤劳动,生活却极端贫困。材料四:10世纪开始,随着农业发展和经济的恢复,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的移居于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当时乃至今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说说庄园中的农奴要承受哪些封建剥削?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查士丁尼在法典中将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其中的公法对后世无多大影响,而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二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表明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哪个国家?“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所“保存”的对后来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3)材料二认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最后在哪一年被哪个国家灭亡?(4)由拜占庭帝国的命运,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3世界古代史篇之西欧封建国家和基督教文明一、选择题1.普鲁士民族成分单一,是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这一单一民族是( )A.日耳曼人 B.希腊人 C.吉普赛人 D.阿拉伯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普鲁士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2.中世纪欧亚各区域的文明在碰撞中交融,对以后的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个说法的是( )①阿拉伯人把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等发明传人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马镫传人欧洲,将骑士与马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纵横中世纪的封建骑士③西欧的国王、贵族和教会掌握了农村土地后.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④古代两河流域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为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故①符合题意;马镫传入欧洲,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的封建骑士,故②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农村的土地主要掌握在国王、贵族和教会手中,以封建庄园的形式经营,它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因此,③排除;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故④排除。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3.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描述,错误的是A.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C.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势力膨胀 D.城市兴起是西欧封建社会经济特点之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土地为纽带。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势力膨胀,故A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兴起是西欧封建社会经济特点之一,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来看,形成形式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 )A.法兰克 B.意大利 C.英吉利 D.德意志【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法兰克和意大利的雏形。英吉利和这三个国家的形成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5.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开始时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6.世界三大宗教各有其教义,但往往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的则是( )A.众生平等 B.忍受苦难,放弃斗争C.教徒皆兄弟 D.人死后灵魂升入天堂【答案】B【解析】世界三大宗教为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要求人们忍受苦难,放弃斗争的教义,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B符合题意;ACD项不是三大宗教被统治者利用的主要目的,排除。故选B。7.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心灵手巧,能征善战,是世界最优秀的人种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答案】C【解析】欧洲人心灵手巧,能征善战,是世界最优秀的人种表述与史实不符,C符合题意;“中国人的头”意思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即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A排除;“阿拉伯人的口”意思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如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经阿拉伯人先后传入欧、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也可以说明,B排除;“法兰克人的手”意思是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D排除。故选择C。8.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基督教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的老百姓甚至贵族大多是文商【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最终导致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B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是导致题干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B。9.“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催生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材料中的“它”是指( )A.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法兰克王国的建立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是题干材料描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0.在中世纪的欧洲乡村,庄园成为自给自足的小天地,一般的产品几乎都能自己生产但也有极少数物品需要从外部购买,主要是( )①面 ②盐 ③肉 ④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庄园中的一切产品都用于封建主和劳动者自身的消费,只有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和铁,需从外部购买。②④符合题意;面和肉在庄园中可以自己生产,①③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11.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于亚洲的是( )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④道教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①符合题意;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②符合题意;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③符合题意;道教诞生于中国,但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④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12.下列改革没有引起社会性质改变的是( )A.查理 马特改革 B.日本大化改新 C.1861年俄国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答案】A【解析】“查理·马特改革”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没有引起社会性质的改变,A选项正确;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B选项错误;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最终完成了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的转变,C选项错误;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D选项错误。13.制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下图可以见证A.印度种姓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欧洲在中世纪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D正确;印度种姓制度把人按照职业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A错误;西周分封制是周天子对诸侯授民授疆土,诸侯履行相应义务。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与题不符。B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郡县制。与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D。14.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②伦敦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是西欧最大的城市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④西欧城市经济上自给自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其中巴黎是西欧最大的城市;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5.我们常说的“圣诞节”“公元纪年”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道教【答案】C【解析】圣诞节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重要节日,公元纪年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的纪年方法,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6.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 B.帝国内忧外患不断C.日耳曼人的入侵 D.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答案】C【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C符合题意;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A不合题意;拜占庭帝国后期内忧外患不断。地方上军区中一些有权势的家族抗拒帝国政府的政策甚至发动叛乱来对抗中央权威。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B不合题意;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D不合题意。综上故选C。17.在欧洲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这反映( )A.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是处以罚金 B.在庄园佃户没有任何自由C.领主可以随意罚款 D.在庄园佃户地位最低【答案】A【解析】概括材料可知,在欧洲庄园法庭中佃户违法需要交纳不同金额的罚款,由此可知,庄园法庭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是处以罚金。A正确;佃户包括自由农民与农奴。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罚款的随意性。C错误;材料体现出维护领主权益,但是没有显示出佃户的地位低下。D错误。综上故选A 。18.西方大学的兴起,曾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享有司法特权 B.享有教育自主权C.享有免赋税特权 D.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大学生学完基础性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D符合题意;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ABC不合题意。综上故选D。19.下表所示是英国某历史学家研究中世纪相关历史的经典之作的目录。请推断作者研究的主题是( )序幕 田野上劳作的农夫 第七章 庄园管理第一章 教堂 第八章 庄园法庭第二章 庄园与耕作 第九章 日常生活第三章 庄园居民 第十章 “快乐的英格兰”第四章 农民的一年 第十一章 自由之路第五章 地租与劳役 第十二章 教会第六章 农奴的负担 缩写与参考文献A.中古西欧庄园 B.中古西欧城市C.基督教 D.农奴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田野上劳作的农夫”、“庄园法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篇章的主题是中世纪欧洲庄园。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A正确;城市中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B错误;基督教是中世纪欧洲的精神支柱。与题不符。C错误;农奴制度不能涵盖所有内容。如庄园法庭等。D错误。综上故选A。2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答案】D【解析】根据“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可知,罗马法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拘泥于法律条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具有灵活性。D正确;材料探讨的是罗马法在实践中对涉及到女性的法律问题的应用,没有涉及到保护平民利益、妇女地位提升。AB错误;根据“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知,这种调整不是随意任意的,而是在遵守法律原则基础上灵活运用法律。C错误。综上故选D。二、非选择题21.从古至今的勤劳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繁荣的经济,也推动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图材料二: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封建主们拥有庄园。他们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农奴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很早就要起来干活,他们辛勤劳动,生活却极端贫困。材料四:10世纪开始,随着农业发展和经济的恢复,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的移居于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当时乃至今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说说庄园中的农奴要承受哪些封建剥削?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答案】(1)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这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各诸侯国的变法,百家争鸣等。(2)商鞅变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缴纳租税,服劳役,没有人身自由等。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4)市民阶层逐渐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根据“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的内容。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庄园中的农奴要缴纳租税,提供劳役,还要承担各种杂役,被剥夺人身自由等。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4)据材料“10世纪开始,随着农业发展和经济的恢复,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的移居于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兴起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查士丁尼在法典中将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其中的公法对后世无多大影响,而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二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表明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哪个国家?“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所“保存”的对后来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3)材料二认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最后在哪一年被哪个国家灭亡?(4)由拜占庭帝国的命运,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答案】(1)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欧洲民法的基础。(2)拜占庭帝国。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给养。(3)原因:封闭保守、缺乏创新,统治者不思进取,无视社会发展的脚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4)狭隘和保守,固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我们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是欧洲民法的基础。(2)依据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 人具有创造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罗马帝国;“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所“保存”的对后来历史的发展的影响是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给养。(3)依据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 人具有创造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封闭保守、缺乏创新,统治者不思进取,无视社会发展的脚步;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狭隘和保守,固步自封必然导致名族的衰亡。我们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名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它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名族之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3:世界古代史篇之西欧封建国家和基督教文明(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3:世界古代史篇之西欧封建国家和基督教文明(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