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5世界人文地理篇之聚落与环境一、选择题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该城市1949年以前城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形态呈条带状 B.城市形态呈团块状C.城市沿公路线延伸 D.城市沿铁路线延伸2.下列对该城市现在城区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在与1949年以前相比,聚落占地规模大B.现在城市呈星状C.现在城市人口密度很大,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D.现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通的变化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4.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 )A.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区 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C.水路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 D.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下图为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聚落的分布形态主要受到( )①地形的影响②气候的影响③河流的影响④资源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现在很多居民已经住上了高楼房,这些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A.重新规划,建新如旧 B.围蔽拆迁,建现代高楼C.发展特色民宿,修旧如旧 D.不作任何保护,任其自然荒废“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陡峭,建筑资金有限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8.“一颗印”民居结构不具备的功能是( )A.增加向内坡面面积,利于晾晒谷物 B.房檐深入院落,有利于雨天行走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位于日本的白川合掌村。为木造建筑,屋顶多以稻草芦苇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村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冬季多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合掌村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 )A.冷暖空气在此相遇 B.湿润空气在此膨胀上升C.此地多台风天气 D.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10.合掌建筑的优点表现在( )①通风保暖②不怕洪涝③减少积雪积压④就地取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合掌建筑结构合理,稳定性强,主要可降低( )A.旱涝危害 B.地震危害C.火山危害 D.沙尘暴危害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牌坊衔的骑楼是我国岭南的特色民居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下图为“潮州古城骑楼景观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2.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13.保护潮州古城骑楼的合理措施是( )A.只保留牌坊街骑楼,其余拆除 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 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下图为湘西吊脚楼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文中“吊脚楼”出现在( )A.湖南省 B.云南省 C.福建省 D.海南省15.关于吊脚楼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依水而建,利用空间 ②厚实保暖,抵御严寒 ③高出水面,防潮防洪 ④通风干燥,蛇蝎难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下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 的市井风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8.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城市聚落 D.乡村聚落19.造成城市和乡村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人口数量不同20.由图中景观推断当时该地( )A.河流结冰期长 B.屋顶坡小 C.全年降水量少 D.水运发达二、非选择题2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①反映了____聚落的特点,图②反映了____聚落的特点。(2)图③中A、B、C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____。(3)A、B、C三处聚落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处,理由是____。(4)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先有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聚落。(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22.模拟旅游。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国某中学学生小明在暑期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如图表示网络模拟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学习主题1—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1)小明发现各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与自然环境有关,请将模拟旅游区域与右图中的特色民居及气候条件对号入座。请对号入座:________—C地区—________;________—D地区—________;________—F地区—________。学习主题2—探究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分布(2)小明发现各区域在人种、语言和宗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请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模拟旅游区域 主要信息D地区 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①________语为主,信仰伊斯兰教C地区 居民以②________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B国家 居民以③________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④________教学习主题3—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3)小明发现各区域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请解释原因。______①A国多火山地震。②B国的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分布广。③E国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5世界人文地理篇之聚落与环境一、选择题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该城市1949年以前城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形态呈条带状 B.城市形态呈团块状C.城市沿公路线延伸 D.城市沿铁路线延伸2.下列对该城市现在城区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在与1949年以前相比,聚落占地规模大B.现在城市呈星状C.现在城市人口密度很大,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D.现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通的变化【答案】1.A 2.C【解析】1.根据图上聚落分布判断,1949年以前,聚落占地规模小,沿河流呈现条带状分布,A正确,B错误。当时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水运,公路和铁路还没有出现,CD错误。故选A。2.根据图上聚落分布判断,现在的聚落占地规模明显扩大,A正确。在原有的基础上沿交通干线延伸扩展,聚落沿着交通干线扩展,呈星状分布,BD正确。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现在城市人口密度很大,但不一定出现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C错误。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C。【点睛】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两种,社会经济有: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4.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 )A.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区 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C.水路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 D.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答案】3.C 4.A【解析】3.据图可知,丙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别的聚落都不具备此优势,所以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丙,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都利于聚落的形成;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A。【点睛】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位置、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形态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为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聚落的分布形态主要受到( )①地形的影响②气候的影响③河流的影响④资源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现在很多居民已经住上了高楼房,这些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A.重新规划,建新如旧 B.围蔽拆迁,建现代高楼C.发展特色民宿,修旧如旧 D.不作任何保护,任其自然荒废【答案】5.B 6.C【解析】5.贵州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多山,平原面积狭小,相对平坦的地方较坝子,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聚落的分布形态主要受到地形和河流的影响,相对平坦的地方,围绕着河流布局,①③正确。跟气候和资源关系不大,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现在很多居民已经住上了高楼房,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发展特色民宿,修旧如旧,保留历史文化价值,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C正确。没有必要重新规划,建新如旧,耗资金太大,A 错误。围蔽拆迁,建现代高楼和不作任何保护,任其自然荒废,都会严重破坏当地的历史文化,BD错误。故选C。【点睛】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陡峭,建筑资金有限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8.“一颗印”民居结构不具备的功能是( )A.增加向内坡面面积,利于晾晒谷物 B.房檐深入院落,有利于雨天行走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答案】7.D 8.A【解析】7.山区皆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这并不是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天并更小的原因,故A错误。屋顶内坡长度更长,面积更大,集水量更大,因此狭小的天井不利于防涝,故B错误。该民居天井狭窄,不利于通风散热,故C错误。云南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天井面积小,则能照射进院落的光照面积小,可挡住强光直射,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D正确。故选D。8.利于晾晒谷物的是平坦的屋顶,与内向坡面积大小无关,A符合题意。这些省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房檐延申较长,房檐深入院落,利于雨天遮雨行走;布局紧凑,可以节省用地,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而言,房屋的南面为阳面,因此主房较高且面南背北利于采光,BCD均为“一颗印”民居结构具备的功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有彩画。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位于日本的白川合掌村。为木造建筑,屋顶多以稻草芦苇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村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冬季多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合掌村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 )A.冷暖空气在此相遇 B.湿润空气在此膨胀上升C.此地多台风天气 D.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10.合掌建筑的优点表现在( )①通风保暖②不怕洪涝③减少积雪积压④就地取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合掌建筑结构合理,稳定性强,主要可降低( )A.旱涝危害 B.地震危害C.火山危害 D.沙尘暴危害【答案】9.D 10.C 11.B【解析】9.由图可知,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日本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四周是地势平坦的沿海平原,合掌村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是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跨过日本海,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降雪。D对,ABC错;故选D。10.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由材料“屋顶多以稻草芦苇覆盖”可知,合掌建筑可以就地取材。由图可知,合掌造的屋顶坡度大,冬季降雪较多,可以减轻积雪积压,③④对,故选C。11.合掌建筑结构合理,稳定性强,主要可降低地震灾害,因为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灾害,B对,ACD错;故选B。【点睛】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强,降水量较为丰富;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牌坊衔的骑楼是我国岭南的特色民居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下图为“潮州古城骑楼景观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2.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13.保护潮州古城骑楼的合理措施是( )A.只保留牌坊街骑楼,其余拆除 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 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答案】12.B 13.C【解析】12.由材料可知,骑楼是我国岭南的特色民居,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可判断出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B正确、ACD错。故选B。13.保护潮州古城骑楼的合理措施是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C正确;只保留牌坊街骑楼、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封闭长廊都会破坏骑楼的整体风格,不合理,ABD错。故选C。【点睛】在气候高温多雨的区域,民居多竹楼或木楼,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该种"骑楼设计的房屋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可以给行人遮阳挡雨。“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下图为湘西吊脚楼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文中“吊脚楼”出现在( )A.湖南省 B.云南省 C.福建省 D.海南省15.关于吊脚楼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依水而建,利用空间 ②厚实保暖,抵御严寒 ③高出水面,防潮防洪 ④通风干燥,蛇蝎难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4.A 15.C【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湖南省的简称和吊脚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材料信息“下图是湘西吊脚楼景观图”可知,该图是湘西吊脚楼景观图,“湘”是湖南省的简称,因此文中的“吊脚楼”出现在湖南省。A正确, BCD错误。故选A。15.读图可以看出,图中吊脚楼依水而建,充分利用空间资源,①正确;吊脚楼高出地面,门窗较大,墙体单薄,吊脚楼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中,没有严寒,②错误;吊脚楼高出水面,有利于防洪防潮,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③正确;吊脚楼高出地面,利于通风散热,保持干燥,防止蛇蝎的侵袭,给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点睛】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解答本题时要根据这些进行分析解答。读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答案】16.C 17.D【解析】16.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以服务业、工业为主,楼房更高,人口更多,马路更大。从以上四幅图可以看出,甲图是山水,不属于城市聚落,A错误;乙图是田间与低矮的房屋,属于乡村聚落,B错误;丙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属于城市聚落,C正确;丁是山区森林较多,属于乡村聚落,D错误。选C。17.聚落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A正确;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B正确;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些拆的就拆除,有些有研究文化价值需要保护的要保护好,C正确;遗址是人类活动的遗迹,通过各种类型的遗址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迹,考察当时的社会状况,因此要保护,D错误。选D。【点睛】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下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 的市井风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8.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城市聚落 D.乡村聚落19.造成城市和乡村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人口数量不同20.由图中景观推断当时该地( )A.河流结冰期长 B.屋顶坡小 C.全年降水量少 D.水运发达【答案】18.C 19.C 20.D【解析】18.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故选C。19.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等。故选C。20.读图可得,该地区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降水多,商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故D正确。故选D。【点睛】乡村是指居民以农业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城市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非选择题2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①反映了____聚落的特点,图②反映了____聚落的特点。(2)图③中A、B、C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____。(3)A、B、C三处聚落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处,理由是____。(4)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先有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聚落。(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1) 乡村 城市(2)位于河流附近,交通便利(3) 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4)乡村(5)不合理 因为C处在河流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解析】本题以聚落景观为背景,考查了聚落分类、选址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1)图①聚落规模较小,房屋低矮,反映了乡村聚落的特点;图②聚落规模较大,居住高楼,反映了城市聚落的特点。(2)图③中A、B、C三处聚落规模较小,都属于乡村聚落,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位于河流附近的平原地区,交通便利。(3)A、B、C三处聚落中,B处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货物的集散,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4)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不合理的,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22.模拟旅游。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国某中学学生小明在暑期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如图表示网络模拟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学习主题1—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1)小明发现各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与自然环境有关,请将模拟旅游区域与右图中的特色民居及气候条件对号入座。请对号入座:________—C地区—________;________—D地区—________;________—F地区—________。学习主题2—探究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分布(2)小明发现各区域在人种、语言和宗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请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模拟旅游区域 主要信息D地区 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①________语为主,信仰伊斯兰教C地区 居民以②________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B国家 居民以③________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④________教学习主题3—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3)小明发现各区域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请解释原因。______①A国多火山地震。②B国的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分布广。③E国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答案】(1) 丙 ② 乙 ③ 甲 ①(2) 阿拉伯 黑 白色 基督(3)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②南回归线穿过该国中部。③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解析】本题以世界部分地区地图、气候图、建筑为材料,涉及西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1)依据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F东南亚马来群岛等地,湿热地区的典型民居是甲高脚屋;②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以C非洲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丙茅草屋是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的典型民居;③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如D西亚地区,乙建筑厚墙小窗,是该地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典型民居特点。(2)D西亚地区居民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使用阿拉伯语言,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其宗教建筑为清真寺,石油资源丰富;C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以黑种人为主,语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经济较落后;B澳大利亚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经济发达。(3)图中A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B澳大利亚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地区,其国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广,E印度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5:世界人文地理篇之聚落与环境(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5:世界人文地理篇之聚落与环境(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