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5中国自然地理之自然灾害一、选择题“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引自沈从文《边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茶峒所在地区( )A.水运发达,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山高林密,主要是热带雨林 D.小溪沿岸地势低平,农业发达2.茶峒地区的居民可能会遇到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洪水 B.海啸龙卷风 C.沙尘暴寒潮 D.泥石流山体滑坡3.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下列描述能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一山四季火险天气等级是根据每天的主要火险要素,气温、湿度、风、降水、可燃物含水率和连续干旱情况等,按特定方法计算得出的。我国森林火险目前普遍使用五级制。读我国森林火险等级表,完成下面小题。级别 名称 危险程度 易燃程度 蔓延扩散程度 表征颜色一级 低火险 低 难 难 绿色二级 较低火险 较低 较难 较难 蓝色三级 较高火险 较高 较易 较易 黄色四级 高火险 高 易 易 橙色五级 极高火险 极高 极易 极易 红色4.我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为红色时,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A.春夏季节 B.冬春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5.当火险等级较高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燃放孔明灯放飞心愿 B.吸烟后随地扔烟蒂C.在户外燃放烟花表示庆祝 D.严禁带火种进入山区、林区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蜿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7.图示区域多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滑坡 D.梅雨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过去百年间10次大地震相关信息及所在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8.下列与地震同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洪涝 D.泥石流9.比较10次大地震,可以发现( )A.震级越大,伤亡越多 B.我国地震频发,伤亡严重C.日本地震死亡人数最多 D.近20年地震次数明显减少10.10次大地震主要发生在( )A.两极地区 B.板块内部 C.南极洲板块 D.板块交界11.若发生地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B.若不能及时撤离,可躲在小开间墙角C.乘坐电梯,快速撤离至楼下空旷地带 D.若不幸被困,不要盲目呼救,注意保存体力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年中的农事安排和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太湖平原(长江下游)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13.当地芒种(6月6日前后)期间天气大概率出现( )A.天气闷热、阴雨连绵 B.暑热难耐、旱情严重C.天高气爽、阳光灿烂 D.台风肆掠、防涝减灾14.影响第一季育秧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光照不足 B.日较差小 C.低温冻害 D.降水较多今年3月15号,我国20多个省份经历了来自蒙古国的沙尘天气,这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沙尘。从这次沙尘暴开始到目前不到两个月时间,我国又经历了多次沙尘天气。沙尘暴是荒漠化的标志之一,两个要素就是要有荒漠和大风,才能形成沙尘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沙尘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生时,空气混浊,能见度低 B.沙尘暴发生最多的季节是冬季,常因寒潮入侵引发C.沙尘暴发生时往往能带来雨雪天气 D.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沙尘暴16.在我国东部成功阻挡沙尘暴南下,不愧为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此山脉是( )A.秦岭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太行山17.此次近10年以来最强沙尘,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仍然有限,我国生态脆弱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以下行为践行了“生态文明”的是( )A.增加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C.开垦陡坡,减少粮食压力 D.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读图华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甲、乙所示的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C.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D.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19.图所示山脉除了划分我国两大地形区外,还作为的分界线是( )A.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 B.水田、旱田分界线C.二三阶梯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20.图中,乙地形区在每年的春季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台风 D.冰雹二、非选择题21.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图为“2015年我国部分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读回答下列问题。(1)受冰雪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主要位于我国的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①省受冰雪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农业部门是____业。(2)②省简称是____,该省易发生旱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地区,持续暴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____。(4)受旱灾影响,西南五省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的____(填:主要粮食作物)大量减产。除旱灾影响外,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还有____(任答1点)。请你为应对旱灾提供一个合理化建议:____。2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5年6月1日,从南京驶往重庆的“东方之星”游轮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荆江段倾覆。(1)长江东流注入____海,长江因____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2)救援期间,该地区正处于夏季,降水____(多/少)。为此,国家对长江干流上目前最大的____水利枢纽进行了三次调度,减少出库流量,为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3)浑浊的江水也给救援带来困难,这表明长江____(水文特征)较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带来严重的____(生态问题)所致。(4)在气象灾害中,我国每年夏季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类似于龙卷风的灾害是___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05中国自然地理之自然灾害一、选择题“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引自沈从文《边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茶峒所在地区( )A.水运发达,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山高林密,主要是热带雨林 D.小溪沿岸地势低平,农业发达2.茶峒地区的居民可能会遇到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洪水 B.海啸龙卷风 C.沙尘暴寒潮 D.泥石流山体滑坡3.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下列描述能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一山四季【答案】1.B 2.D 3.A【解析】1.读题干可知,茶峒位于湘西边境,这里的河流一年中有一次汛期(即夏汛), 故A错误。茶峒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B正确。茶峒山高林密,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C错误。题干中提到“溪流如弓背”,说明小溪沿岸地势崎岖不平,农业不发达,故D错误。故选B。2.读题干可知,茶峒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地形多山地,地势起伏大,经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该地区雪山连绵,沼泽密布,选项B是南方地区的景观,选项C是西北地区的景观,选项D是横断山区的景观。故选A。【点睛】养育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长江黄河均发源于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冰川高悬,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细草如毡,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均来源于这一地区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还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火险天气等级是根据每天的主要火险要素,气温、湿度、风、降水、可燃物含水率和连续干旱情况等,按特定方法计算得出的。我国森林火险目前普遍使用五级制。读我国森林火险等级表,完成下面小题。级别 名称 危险程度 易燃程度 蔓延扩散程度 表征颜色一级 低火险 低 难 难 绿色二级 较低火险 较低 较难 较难 蓝色三级 较高火险 较高 较易 较易 黄色四级 高火险 高 易 易 橙色五级 极高火险 极高 极易 极易 红色4.我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为红色时,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A.春夏季节 B.冬春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5.当火险等级较高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燃放孔明灯放飞心愿 B.吸烟后随地扔烟蒂C.在户外燃放烟花表示庆祝 D.严禁带火种进入山区、林区【答案】4.B 5.D【解析】4.读表中的材料可知,我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为红色时,是极高火险,危险程度最高,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冬春季节,因为这时是我国降水最少,气候最干燥的季节,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B对,ACD错。故选B。5.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当火险等级较高时,燃放孔明灯放飞心愿、吸烟后随地扔烟蒂、在户外燃放烟花表示庆祝都是不可取的,容易发生火灾。当火险等级高时,应严禁带火种进入山区、林区,D对,ABC错。故选D。【点睛】我国林区目前普遍使用五级制,一级—不燃;二级—难燃;三级—可燃;四级—易燃;五级—强燃。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蜿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7.图示区域多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滑坡 D.梅雨【答案】6.C 7.C【解析】6.在公路设计时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在山区由于地势险峻,为了方便汽车爬坡,会将山路设计为盘旋而上,以降低坡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在山区,由于开路或是采石采矿等活动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山体不稳,一旦遇上雨水天气很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但是交通不便,容易发生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过去百年间10次大地震相关信息及所在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8.下列与地震同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洪涝 D.泥石流9.比较10次大地震,可以发现( )A.震级越大,伤亡越多 B.我国地震频发,伤亡严重C.日本地震死亡人数最多 D.近20年地震次数明显减少10.10次大地震主要发生在( )A.两极地区 B.板块内部 C.南极洲板块 D.板块交界11.若发生地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B.若不能及时撤离,可躲在小开间墙角C.乘坐电梯,快速撤离至楼下空旷地带 D.若不幸被困,不要盲目呼救,注意保存体力【答案】8.D 9.B 10.D 11.C【解析】8.题目中地震、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而寒潮、台风、洪涝都属于气象灾害,D对,ABC错。故选D。9.由材料和图可知,地震的震级越大,伤亡不一定越多,A错;我国地震频发,伤亡严重,B对;我国地震死亡人数最多,C错;近20年地震次数明显增加,D错。故选B。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所以题目中10次大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D对,ABC错。故选D。11.若发生地震,在室内,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躲在小开间墙角,用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若不幸被困,不要盲目呼救,注意保存体力,ABD不符合题意,若发生地震,不能乘坐电梯,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地震是一种地质灾害,是由于板块的运动产生的;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处;要了解和掌握预防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能及时的正确的逃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年中的农事安排和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太湖平原(长江下游)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13.当地芒种(6月6日前后)期间天气大概率出现( )A.天气闷热、阴雨连绵 B.暑热难耐、旱情严重C.天高气爽、阳光灿烂 D.台风肆掠、防涝减灾14.影响第一季育秧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光照不足 B.日较差小 C.低温冻害 D.降水较多【答案】12.B 13.A 14.C【解析】12.由图可知,图中该区域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题目中松嫩平原和河套平原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太湖平原为一年两熟,题目中插秧等田间管理属于水稻生产,华北平原以种植小麦为主,太湖平原以种植水稻为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由题意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正值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气温高,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由图可知,题目中第一季育秧为2月至3月,此时正值初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不高,有可能遭受低温冻害,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光照较为充足,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较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我国从南到北,种植农作物不一样,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今年3月15号,我国20多个省份经历了来自蒙古国的沙尘天气,这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沙尘。从这次沙尘暴开始到目前不到两个月时间,我国又经历了多次沙尘天气。沙尘暴是荒漠化的标志之一,两个要素就是要有荒漠和大风,才能形成沙尘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沙尘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生时,空气混浊,能见度低 B.沙尘暴发生最多的季节是冬季,常因寒潮入侵引发C.沙尘暴发生时往往能带来雨雪天气 D.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沙尘暴16.在我国东部成功阻挡沙尘暴南下,不愧为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此山脉是( )A.秦岭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太行山17.此次近10年以来最强沙尘,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仍然有限,我国生态脆弱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以下行为践行了“生态文明”的是( )A.增加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C.开垦陡坡,减少粮食压力 D.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答案】15.A 16.A 17.D【解析】15.读图和材料,联系实际可知,沙尘暴发生时,空气混浊,能见度低,故A正确,沙尘暴发生最多的季节是春季,故B不正确;沙尘暴发生时往往能带来大风扬沙天气,故C不正确;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很少发生沙尘暴,故D不正确。故根据题意选A。16.读图可知,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呈东西走向,对来自西北地区的沙尘暴有阻挡作用。昆仑山、祁连山在我国西北地区,太行山不能阻挡沙尘暴南下。故A正确,BCD不正确。17.联系实际可知,增加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会造成土地沙漠化,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开垦陡坡,减少粮食压力,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所以ABC不符合“生态文明”做法。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沙尘暴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读图和材料分析解答即可。读图华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甲、乙所示的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C.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D.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19.图所示山脉除了划分我国两大地形区外,还作为的分界线是( )A.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 B.水田、旱田分界线C.二三阶梯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20.图中,乙地形区在每年的春季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台风 D.冰雹【答案】18.A 19.C 20.B【解析】18.读图,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图中甲位于太行山脉以西,是黄土高原,乙位于太行山脉以东,是华北平原。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一线,故A不正确;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故B不正确;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故C符合题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一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根据题意选C。20.读图可知,乙是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升高快,降水少,是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需水量大,所以春旱严重。故根据题意选B。水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冰雹主要发生在夏季。所以A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点睛】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许多山脉构成地形区的分界线,有的也是阶梯分界线。记住我国山脉、地形区的分布及主要分界线解答即可。二、非选择题21.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图为“2015年我国部分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读回答下列问题。(1)受冰雪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主要位于我国的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①省受冰雪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农业部门是____业。(2)②省简称是____,该省易发生旱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地区,持续暴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____。(4)受旱灾影响,西南五省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的____(填:主要粮食作物)大量减产。除旱灾影响外,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还有____(任答1点)。请你为应对旱灾提供一个合理化建议:____。【答案】(1) 非季风区 畜牧(2) 甘(或陇) 地处内陆,距海较远(3) 东南沿海 山体滑波、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等(4) 水稻 山区面积广大、耕地不足 建议: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水库、蓄水池、灌溉渠道等)【解析】本题组主要以我国部分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为材料,考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和影响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1)受冰雪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是内蒙古和新疆,主要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①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受冰雪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2)②是甘肃省简称是甘(或陇),该省易发生旱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处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3)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主要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持续暴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波、泥石流、崩塌、堰塞湖等。(4)西南五省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位于我国的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水稻,受旱灾影响,水稻大量减产。除旱灾影响外,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还有西南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山区面积广大、耕地不足。为应对旱灾,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等。2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5年6月1日,从南京驶往重庆的“东方之星”游轮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荆江段倾覆。(1)长江东流注入____海,长江因____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2)救援期间,该地区正处于夏季,降水____(多/少)。为此,国家对长江干流上目前最大的____水利枢纽进行了三次调度,减少出库流量,为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3)浑浊的江水也给救援带来困难,这表明长江____(水文特征)较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带来严重的____(生态问题)所致。(4)在气象灾害中,我国每年夏季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类似于龙卷风的灾害是____。【答案】(1) 东 航运(2) 多 三峡(3) 含沙量 水土流失(4)台风【解析】本题以长江为材料,考查学生对长江的概况、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各河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气象灾害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曲折东流注入东海;长江四季通航,因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2)救援期间(6月份),该地区正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使得长江河水上涨,流量增大。依据位置,图中三峡是长江干流上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 国家对该水利枢纽进行三次调整。(3)长江水浑浊,表明长江含沙量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所致。(4)在气象灾害中,我国每年夏季沿海地区还可能会遭受类似龙卷风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会带来大风、暴雨等天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5:中国自然地理篇之自然灾害(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05:中国自然地理篇之自然灾害(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