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1: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思想与艺术(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1: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思想与艺术(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1
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思想与艺术
一、选择题
1.“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
C.西周后期,政局稳定,疆域辽阔 D.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
2.习近平在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理念。其中“兼爱非攻”是哪家的思想理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兵家
3.有学者说,春秋战匡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
A.百家争鸣 B.商业繁荣 C.七国纷争 D.春秋争霸
4.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及儒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和礼 B.礼和法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6.环境潜能再造嘉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嘉善县不仅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也重视经济发展质量,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我县的发展理念蕴含了先哲们的
A.兼爱思想 B.辩证思想 C.法治思想 D.仁政思想
7.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他指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10.有学者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道、墨、法 B.墨、法、道 C.儒、法、墨 D.道、法、墨
11.孔子听说鲁国卿大夫季氏在公共场合用周天子的乐来招待宾客,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主要思想之一是( )
A.仁者爱人 B.以德化民 C.克己复礼 D.兼爱非攻
12.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13.他的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他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体现其思想精髓的作品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14.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有利于( )
A.强化君主的专制 B.建立和谐社会
C.启发人思考问题 D.实现富国强兵
15.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其中“书”的材料是( )
A.青铜器 B.竹木简 C.帛 D.纸
1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这部著作我们能够查阅到的史实有( )
①楚汉之争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鉴真东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B.祖冲之最突出的数学成就是创编了《大明历》
C.医圣张仲景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8.《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孔子
20.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都不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女史箴图》 C.《兰亭集序》 D.《齐民要术》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学派代表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鞅会支持哪一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最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什么措施?
(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2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韩非子属于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归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并概述罗马法有什么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1
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思想与艺术
一、选择题
1.“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
C.西周后期,政局稳定,疆域辽阔 D.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故B正确;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候,商朝和西周统治已经结束,故AC错误;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不能使学术思想活跃,故排除D项。故选B。
2.习近平在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理念。其中“兼爱非攻”是哪家的思想理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兵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中,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故C符合题意;儒家核心主张是仁,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兵家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有学者说,春秋战匡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
A.百家争鸣 B.商业繁荣 C.七国纷争 D.春秋争霸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思想上的繁荣局面,是宽容自由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商业繁荣与宽容自由的时代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七国纷争和春秋争霸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血腥残酷,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及儒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和礼 B.礼和法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答案】A
【解析】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A符合题意;礼法并用是荀子的观点,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BCD。故选A。
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西汉起,尊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思想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儒家学说到了孔子才得到真正的创立、建立,所以“中国之教”当指儒家思想,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6.环境潜能再造嘉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嘉善县不仅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也重视经济发展质量,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我县的发展理念蕴含了先哲们的
A.兼爱思想 B.辩证思想 C.法治思想 D.仁政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强调既要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又要重视发展质量,这体现出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属于辩证的思想,故B符合题意;兼爱的思想是指无差别的爱,战国时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排除A;法治思想是指依法治国,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排除C;儒家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是仁政的思想,排除D。故选B。
7.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道家主张好坏事互相转变,故C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A排除;法家主张以法治国,B排除;墨家主张兼爱,D排除。故选C。
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①商汤灭夏发生于商朝建立之时;②齐桓公称霸发生于春秋时期;③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①②③符合题意。C正确;④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晚于汉武帝时期。不在时间范围内。④错误。ABD错误。综上故选C。
9.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他指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C项符合题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孔子主张仁和礼,排除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排除D。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韩非的相关知识,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10.有学者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道、墨、法 B.墨、法、道 C.儒、法、墨 D.道、法、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思想。法家强调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思想。墨家强调“兼爱”“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动以大欺小,所以,“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指墨家思想。故D正确;ABC三项理解错误,故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孔子听说鲁国卿大夫季氏在公共场合用周天子的乐来招待宾客,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主要思想之一是( )
A.仁者爱人 B.以德化民 C.克己复礼 D.兼爱非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遵守周礼。周礼规定各个等级都有自己的礼仪标准。鲁国的卿大夫用周天子的乐招待宾客,是僭越了自己等级标准,因此受到了孔子的谴责。因此C正确;仁者爱人、以德化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D错误。综上故选C。
12.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争”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自己学派所持有的观点。A项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争”的根本,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他的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他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体现其思想精髓的作品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信息,可知他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内容包括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等,老子的代表作是《道德经》,A正确;《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有教无类”等,B排除;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著作,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C排除;《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排除。故选A。
14.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有利于( )
A.强化君主的专制 B.建立和谐社会
C.启发人思考问题 D.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B正确;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A错误;仁者爱人,与启发思考、富国强兵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
15.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其中“书”的材料是( )
A.青铜器 B.竹木简 C.帛 D.纸
【答案】B
【解析】依据“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知,其中“书”的材料是竹木简。西汉末年出现纸,用帛做书写材料太贵重。B符合题意;青铜器当时并不是书写材料,排除A;帛比较昂贵,此时也不是书写材料,排除C;纸是西汉时期才出现,排除D。故此题选B。
1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这部著作我们能够查阅到的史实有( )
①楚汉之争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鉴真东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楚汉之争和文景之治属于《史记》记载的范围。①②符合题意;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东汉时期;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不在《史记》记载的范围。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
17.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B.祖冲之最突出的数学成就是创编了《大明历》
C.医圣张仲景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D
【解析】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D符合题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排除A;祖冲之最突出的数学成就是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排除B;东汉时期张仲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学名著是《伤寒杂病论》,排除C。故选D。
18.《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答案】A
【解析】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故A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孔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故选A;班固的著作是《汉书》,司马光的著作是《资治通鉴》,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排除D。
20.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都不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女史箴图》 C.《兰亭集序》 D.《齐民要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很擅长行书,他的字“飘若浮云,娇若游龙”,被誉为“书圣”,《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C正确;《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是绘画作品。AB错误;《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D错误。综上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学派代表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鞅会支持哪一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最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什么措施?
(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1)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孝公
(2)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3)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4)达到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国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一致,即希望通过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得到了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支持。
(2)根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商鞅受法家思想的影响,主张进行改革。因此他会支持法家 观点。
(3)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这一措施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4)根据所学可知,商鞅虽死,但变法的措施没有被废除,通过办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变法的目的达到了。
2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韩非子属于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归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并概述罗马法有什么影响?
【答案】 (1)法家。法与时移。
(2)《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成文法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和官吏的特权。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解析】(1)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中的“法与时转则治,法与时宜则有功”可见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法与时移”。
(2)“它”据材料二中的“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颁布的成文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