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2: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2: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2
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答案】B
【解析】《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数学专著,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B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A项;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制成“麻沸散”,排除C项;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著书《伤寒杂病论》,对以后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排除D项。故选B项。
2.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世界人民对中医药浓烈的兴趣。下列著作中,能了解各种药物产地、形色、气味及疗效等相关知识的是( )
A.《几何原本》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D正确;《几何原本》是数学著作,故排除A;《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故排除B;《天工开物》是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故排除C。故选择D。
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蔡伦发明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发明并应用于军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①;宋代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故②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火药发明并应用于军事,排除④。故选②③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4.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秦国修建于春秋后期 ②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②③④符合题意,都江堰由秦国修建于战国后期,①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的治疗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中国疫情局势实现逆转、以下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是
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相关的著作应该是我国中医著作,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明朝时期李时珍著有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①③正确;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属于农业、手工业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与中医药无关,②④排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图片中的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甘肃放马滩纸是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木棉纺纱车是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那学会并传授给松江百姓的;罗盘是北宋末年发明的指南工具。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B正确;ACD与事实不符。ACD错误。综上故选B。
7.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样传到西方的是( )
A.阿拉伯人 B.埃及人 C.波斯人 D.印度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的,A符合题意;BCD没有把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到西方,不符合题意;故选A。
8.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陇西,东到山海关 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因此D正确;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但山海关不是明长城的起止点,因此A错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秦长城的起止点,因此B错误;C不符合史实。综上故选D。
【点睛】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
9.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蓍作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称为“医圣”。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D。
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要重视选育良种
C.要因时因地制宜 D.要改进生产技术
【答案】C
【解析】据材料“顺天时,量地利”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可知,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强调要因时因地制宜,C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选育良种、改进生产技术,排除ABD选项。
11.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 592 6。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司马迁 D.蔡伦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结合课本所学,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器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辉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千年。B符合题意;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排除;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著有不朽巨著《史记》,C排除;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D排除;故选B。
1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星”。这些天文学成就之所以以“祖冲之”的名字来命名,主要是为了纪念他在哪一方面作出的贡献(  )
A.数学领域 B.建筑领域
C.医学领域 D.文学领域
【答案】A
【解析】南朝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A符合题意;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在数学方面,BCD排除。故选择A。
13.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指( )
A.沈阳故宫 B.紫禁城 C.山西晋城 D.避暑山庄
【答案】B
【解析】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故B符合题意;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排除A;山西晋城是山西省东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排除C;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排除D。故选B。
14.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B.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突显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属于历史史实,C选项正确;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造纸术,A选项错误;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属于对佛教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B选项错误;突显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是对《齐民要术》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D选项错误。
15.中医中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名医扁鹊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B.《黄帝内经》提出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沿用至今
C.“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D.名医华佗提出辩证诊断,对症下药
【答案】C
【解析】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故C符合题意;东汉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排除A;名医扁鹊提出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沿用至今,排除B;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辩证诊断,主张对症下药,排除D。故选C。
16.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医学家应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著作,故D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著作,《齐民要术》 是北魏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排除ABC。故选D。
17.2019年11月,“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下面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 B.刻在青铜器上的最早汉字
C.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D.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铭文或者金文。B符合题意;甲骨文记录的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同时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甲骨文具有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AC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B。
18.文献描述也应该与历史事实相符,否则会误导读者。下列关于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最相符合的是( )
A.西汉大臣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了《金刚经》
D.宋代人们使用罗盘针为航海指引方向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故D正确;蔡侯纸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故A错误;火枪、火炮是在唐朝末年开始使用在军事,故B错误;活字印刷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故C错误。故选D。
19.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毕升的发明晚( )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800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41~1048年,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1440年左右,欧洲人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欧洲与中国出现活字印刷的时间差约为400年。故B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CD项。故选B。
20.都江堰无言地传递着水利与文明的渊源,展现着水利与自然和谐的无限魅力,都江堰建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商朝 D.西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正确;ACD与事实不符合,ACD错误。综上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科技的发展也见证了东西方实力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西方科技发明占比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5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趋势的变化。
(2)运用所学史实,举两例说明在公元1000年-公元1500年期间,中国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材料二: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明清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印刷术传播到西方,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指南针的传播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3)中国:中国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中央集权等政策,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新航路开辟后,激励人们以全新的思考方式探索世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科学革命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解析】(1)由中西方科技发明占比示意图的曲线来看,明清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结合史实可知,在公元1000年一公元1500年期间,中国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有:印刷术传播到西方,有利于书籍印刷效率提高,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火药传播到西方,推动了欧洲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的变革,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3)由材料“(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都是超越前代的”,可知,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的原因可以从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高度集权和闭关锁国政策等方面分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民主原则也给世界带来了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变化”“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远洋贸易引起对造船和航海业的巨大需求……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使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研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科技发展从落后到领先的原因可以从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等角度分析。
22.(科技发展的高峰)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航海始于何时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的名称是什么
(2)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读图并结合所学,说明图二和图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以指南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在当时远远超过西方,请列举这一时期指南针以外的两项科技成就,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答案】(1)宋朝 司南
(2)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与题意相符即可给分)
(3)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4)活字印刷术,影响:加快了文化交流和传播,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火药的广泛应用,影响:增添人们的生活趣味;改进了作战技术,提高作战能力等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影响: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每项科技成就及影响)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发明的指南针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为欧洲环球航行和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交流和传播,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火药的广泛应用增添人们的生活趣味;改进了作战技术,提高作战能力。元朝时期,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2
中国古代史篇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2.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世界人民对中医药浓烈的兴趣。下列著作中,能了解各种药物产地、形色、气味及疗效等相关知识的是( )
A.《几何原本》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蔡伦发明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发明并应用于军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秦国修建于春秋后期 ②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的治疗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中国疫情局势实现逆转、以下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是
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图片中的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7.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样传到西方的是( )
A.阿拉伯人 B.埃及人 C.波斯人 D.印度人
8.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陇西,东到山海关 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9.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要重视选育良种
C.要因时因地制宜 D.要改进生产技术
11.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 592 6。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司马迁 D.蔡伦
1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星”。这些天文学成就之所以以“祖冲之”的名字来命名,主要是为了纪念他在哪一方面作出的贡献(  )
A.数学领域 B.建筑领域
C.医学领域 D.文学领域
13.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指( )
A.沈阳故宫 B.紫禁城 C.山西晋城 D.避暑山庄
14.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B.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突显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15.中医中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名医扁鹊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B.《黄帝内经》提出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沿用至今
C.“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D.名医华佗提出辩证诊断,对症下药
16.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医学家应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17.2019年11月,“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下面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 B.刻在青铜器上的最早汉字
C.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D.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8.文献描述也应该与历史事实相符,否则会误导读者。下列关于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最相符合的是( )
A.西汉大臣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了《金刚经》
D.宋代人们使用罗盘针为航海指引方向
19.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毕升的发明晚( )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800年
20.都江堰无言地传递着水利与文明的渊源,展现着水利与自然和谐的无限魅力,都江堰建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商朝 D.西周
二、非选择题
21.科技的发展也见证了东西方实力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西方科技发明占比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5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趋势的变化。
(2)运用所学史实,举两例说明在公元1000年-公元1500年期间,中国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材料二: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22.(科技发展的高峰)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航海始于何时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的名称是什么
(2)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读图并结合所学,说明图二和图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以指南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在当时远远超过西方,请列举这一时期指南针以外的两项科技成就,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