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4世界近现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一、选择题1.《全球通史》中写道:“(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 )①天皇制度 ②科学技术 ③生活方式 ④学校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下列对“我”的做法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①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 ②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彻底解决了农奴的土地问题 ④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下列各项,属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内容的是(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③加强中央集权,创建纪律严明的常备军④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过程中第一次王朝战争是对谁进行的?( )A.奥地利 B.丹麦 C.瑞士 D.法国5.19世纪70年代欧洲流行一句话“欧洲失去了一位妇人,却迎来了一位主人”。这位新的 主人是( )A.改革后的俄罗斯 B.革命中的法兰西C.统一后的德意志 D.辉煌中的英格兰6.列宁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的“进步事业”是指( )A.推行“铁血”政策 B.统一德意志C.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D.实行封建改革7.明治维新期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是( )A.努力发展教育 B.实行征兵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近代工业8.《大国崛起》中说到:“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下列选项中与这些日本社会新现象出现关系最为密切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工业 C.文明开化 D.君主立宪9.有史学家认为“文明虽有进步,在今天,世界没有力量的国家,仍旧是不能共存的国家。”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惨遭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日本幕府统治封闭落后遭美国以炮舰威逼打开国门③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④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部分目录,其体现的学习主题是A.新体制的创立 B.走出中世纪的蒙昧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11.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执行法律或保持公共安宁秩序及增进臣民之幸福,得发布或使令政府发布必要之命令,但不得以命令改变法律。”这表明日本确立的政治体制是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制 D.君主专制12.下列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上现代化的国家有①英国 ②美国 ③苏联 ④日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中国通史》指出:“西人挟兵力以求通商,则深闭固拒,以致危辱;到外力的压迫深了,才幡然改图……这是欧人东略以后,东洋诸国所同抱的态度。”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中国通过戊戌变法,拉开近代化的序幕C.俄国进行废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14.“掌握维新政府实权的是与资产阶级结盟的、具有好战性的中下层武士军阀势力。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这表明武士阶层对日本的影响是①保留天皇制度②实行民主政治③成为现代强国④滋生军国主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5.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贵族争权夺利 B.政治动乱频繁C.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D.外族入侵,无暇顾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6.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就是要A.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C.学习欧美生活方式,努力发展教育 D.推行中国礼仪17.1861年改革中,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A.沙皇赏赐的 B.地主分给的 C.政府低价卖的 D.农奴出高价赎买的18.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况有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②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得以彻底解决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奴④农奴有了地却无钱买种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下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这专题重要知识点的提炼有误的一项是选项 国别 重点人物、事件 意义或结果A 日本 大化改新、天皇、明治维新 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 法国 “启蒙运动”,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拿破仑大军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C 美国 林肯、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维护了国家统一,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D 英国 议会重新召开、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A.A B.B C.C D.D20.下列哪些事件能反映出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①美国内战 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洋务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21.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我们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观察年代尺,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文件颁布”年代尺。材料二:中国近代史年代尺(1)写出材料一中A、B、C、D字母对应的法律文件名称。(2)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B文件确立的政治制度。(3)写出材料二中①②的运动和战争名称。(4)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说说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22.变与不变是历史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直到1650年才宣告结束,持续了300年,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精神面貌,为欧洲的再次崛起贡献了力量。——《全球通史》材料二:在19世纪之前的2000多年,中国人几乎从未怀疑过,他们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优越,既然这样,则使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日本的改革总体来说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这样能够保证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第二,日本维新派消灭所有反对改革的力量,毫不动摇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时期绝对不树立过多的敌人,而是对反对势力进行逐一消灭。这些都与中国的戊成变法有很大区别,所以能够保证成功。两个国家的改革一成一败,也使它们在未来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全球通史》(1)“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2)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 -例, 证明明清时期社会没有改变的事实。(3)英国抢占先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你就其中一个领域解释其为何能“傲视全球”?(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材料中关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认同吗?请结合戊戌变法说说你的理由。(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启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4世界近现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一、选择题1.《全球通史》中写道:“(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 )①天皇制度 ②科学技术 ③生活方式 ④学校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天皇制度是日本的传统,不是西方文明,①不符合题意;明治维新经济上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兴产殖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2.“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下列对“我”的做法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①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 ②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彻底解决了农奴的土地问题 ④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统治,解决农奴暴动的问题,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规定农奴是自由人,还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是价钱非常高,其实农奴制改改革是变相的对农奴的一种掠夺,主要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虽然俄国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①②④符合史实;③彻底解决了农奴的土地问题,这种说法不正确,农奴没有改变被压迫和剥削的命运,“彻底”用词不当,应该排除③。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3.下列各项,属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内容的是(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③加强中央集权,创建纪律严明的常备军④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②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创建纪律严明的常备军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农奴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属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④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4.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过程中第一次王朝战争是对谁进行的?( )A.奥地利 B.丹麦 C.瑞士 D.法国【答案】B【解析】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友动战争,第一次王朝战争爆发,B项正确;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第二次王朝战争爆发,排除A项;瑞士与第一次王朝战争无关,排除C项;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第三次王朝战争爆发,排除D项。故选B。5.19世纪70年代欧洲流行一句话“欧洲失去了一位妇人,却迎来了一位主人”。这位新的 主人是( )A.改革后的俄罗斯 B.革命中的法兰西C.统一后的德意志 D.辉煌中的英格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格局变化,成为欧洲新主人的是通过普法战争完成统一的新兴欧洲强国德意志帝国,C项正确;1861年改革后的俄罗斯,只是中等国家,相对落后,不是19世纪后期欧洲的新主人,排除A项;革命中的法兰西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际地位下降,她和辉煌着的英吉利,都不是欧洲的“新主人”,排除BD项。故选C。6.列宁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的“进步事业”是指( )A.推行“铁血”政策 B.统一德意志C.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D.实行封建改革【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结合所学可知,俾斯麦是普鲁士王国的宰相,领导了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因此题干中的“进步事业”是指德意志的统一,故B项正确;推行“铁血”政策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实行封建改革不是当时的“进步事业”,排除D项。故选B。7.明治维新期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是( )A.努力发展教育 B.实行征兵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近代工业【答案】A【解析】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A项正确;实行征兵制属于军事方面,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政治方面,排除C项;发展近代工业属于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8.《大国崛起》中说到:“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下列选项中与这些日本社会新现象出现关系最为密切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工业 C.文明开化 D.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实行“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故C符合题意;废藩置县、发展工业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君主立宪属于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9.有史学家认为“文明虽有进步,在今天,世界没有力量的国家,仍旧是不能共存的国家。”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惨遭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日本幕府统治封闭落后遭美国以炮舰威逼打开国门③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④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清政府封建腐朽,逐渐落后于西方,终招致西方列强的侵略,①符合题意;日本幕府统治封闭落后,终招致美国的侵略,②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故③项错误;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②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10.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部分目录,其体现的学习主题是A.新体制的创立 B.走出中世纪的蒙昧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该部分目录展示的重大事件有德国统一、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改革、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德国、俄国、日本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则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C正确;“新体制的创立”对应的是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A排除;“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对应的是文艺复兴运动,B排除;“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对应的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D排除。故选C。11.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执行法律或保持公共安宁秩序及增进臣民之幸福,得发布或使令政府发布必要之命令,但不得以命令改变法律。”这表明日本确立的政治体制是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制 D.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明治维新后,1889年日本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颁布了《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掌握国家的一切大权,内阁向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12.下列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上现代化的国家有①英国 ②美国 ③苏联 ④日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17世纪开展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在18世纪开展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展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三个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①②④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是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③排除。故B正确,ACD排除。故选B。13.《中国通史》指出:“西人挟兵力以求通商,则深闭固拒,以致危辱;到外力的压迫深了,才幡然改图……这是欧人东略以后,东洋诸国所同抱的态度。”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中国通过戊戌变法,拉开近代化的序幕C.俄国进行废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由材料“到外力的压迫深了,才幡然改图……这是欧人东略以后,东洋诸国所同抱的态度”,可得出日本明治维新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B;俄国和美国均不是东亚国家,排除CD。故选A。14.“掌握维新政府实权的是与资产阶级结盟的、具有好战性的中下层武士军阀势力。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这表明武士阶层对日本的影响是①保留天皇制度②实行民主政治③成为现代强国④滋生军国主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由材料“维新政府”可知是日本明治维新,由材料“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天皇制度,①符合题意;②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材料没有反映日本成为现代强国,排除③;由材料“掌握维新政府实权的是与资产阶级结盟的、具有好战性的中下层武士军阀势力”,说明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势力,容易滋生军国主义,符合题意。故选①④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5.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贵族争权夺利 B.政治动乱频繁C.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D.外族入侵,无暇顾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八下《历史与社会》书本第71页,19世纪中期前,俄国的工业有了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仍然与西欧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16.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就是要A.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C.学习欧美生活方式,努力发展教育 D.推行中国礼仪【答案】C【解析】文明开化,指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日本学习欧美的社会的方方面面。“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中提出的口号之一,是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所提倡的内容,其核心是吸收和接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思想,摒弃日本传统思想中不合时宜的方面。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C符合题意;AB项不是政府提倡“文明开化”的主要内容,排除;推行中国礼仪与明治维新无关,D排除。故选择C。17.1861年改革中,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A.沙皇赏赐的 B.地主分给的 C.政府低价卖的 D.农奴出高价赎买的【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期间,“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据此可知,这块份地是农奴出钱赎买的,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故选择D。18.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况有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②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得以彻底解决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奴④农奴有了地却无钱买种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规定农民可以获得份地,但是必须高价购买,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农奴制改革并未彻底解决地主与农奴的矛盾,②不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19.下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这专题重要知识点的提炼有误的一项是选项 国别 重点人物、事件 意义或结果A 日本 大化改新、天皇、明治维新 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 法国 “启蒙运动”,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拿破仑大军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C 美国 林肯、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维护了国家统一,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D 英国 议会重新召开、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不符合“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这一主题。A符合题意;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过程中颁布了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拿破仑大军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废除各地封建特权。B不合题意;由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黑奴参战的积极性,最终北方政府获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不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议会重新召开为开始标志。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取得内战的胜利。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D不合题意。综上故选A。20.下列哪些事件能反映出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①美国内战 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洋务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19世纪中期,历史发展的主流应该是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巩固。美国独立后,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所以南北矛盾和斗争最终在1861年爆发了美国内战。美国内战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符合这一时期历史发展主流。故①项正确;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指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指日本推翻幕府统治之后进行的改革,分别使俄国和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②③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④项错误。故排除④,①②③组合符合题意,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21.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我们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观察年代尺,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文件颁布”年代尺。材料二:中国近代史年代尺(1)写出材料一中A、B、C、D字母对应的法律文件名称。(2)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B文件确立的政治制度。(3)写出材料二中①②的运动和战争名称。(4)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说说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大日本帝国宪法》。(2)A.君主立宪制度;B.共和制。(3)①甲午中日战争;②洋务运动。(4)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解析】(1)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1789年资产阶级颁布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进入有限的宪政时期。(2)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3)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发展新式教育等。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4)概括材料一可知综合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主与法治的发展。概括材料二,虎门销烟、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运动的出现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精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则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学习外国先进事物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材料综合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2.变与不变是历史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直到1650年才宣告结束,持续了300年,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精神面貌,为欧洲的再次崛起贡献了力量。——《全球通史》材料二:在19世纪之前的2000多年,中国人几乎从未怀疑过,他们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优越,既然这样,则使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日本的改革总体来说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这样能够保证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第二,日本维新派消灭所有反对改革的力量,毫不动摇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时期绝对不树立过多的敌人,而是对反对势力进行逐一消灭。这些都与中国的戊成变法有很大区别,所以能够保证成功。两个国家的改革一成一败,也使它们在未来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全球通史》(1)“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2)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 -例, 证明明清时期社会没有改变的事实。(3)英国抢占先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你就其中一个领域解释其为何能“傲视全球”?(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材料中关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认同吗?请结合戊戌变法说说你的理由。(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启示?【答案】(1)文艺复兴,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等(2)政治: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明朝不再设置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等。经济: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如清朝兴文字狱等。(3)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解释:经济上,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后来这一制度被其他国家效仿。(4)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写出一点得1分),我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5)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但丁,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神曲》;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物,在绘画成就上成就显著,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2)明清时期在政治上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加强了皇权;廷杖制度加强了皇权;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上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文化上,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英国通过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上,英国通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4)根据材料四中的“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 日本维新派”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的命运,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5)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4:世界近现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4:世界近现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