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4:世界区域地理篇之与山为邻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4:世界区域地理篇之与山为邻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4
世界区域地理篇之与山为邻
一、选择题
1.被称为“南美洲脊梁”的是( )
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大分水岭
【答案】B
【解析】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大陆西端,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被称为“南美洲脊梁”,B选项正确;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A选项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C选项错误;大分水岭位于澳洲大陆,D选项错误。
2.阿尔卑斯山区的人们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是(  )
①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阿尔卑斯山区发展旅游业,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故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3.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答案】D
【解析】瑞士山区最著名的旅游项目是阿尔卑斯山滑雪,因此其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冬季。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旅游业。
4.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纬度 B.地势 C.洋流 D.气候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势不同,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故选B。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5.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 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 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为安第斯山区,根据所学知识,当地居民利用山区环境特点,形成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在海拔较低处,开辟梯田,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海拔较高处,气候极为寒冷,经常遭受霜冻,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主。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6.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水稻 ②玉米 ③马铃薯 ④大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马铃薯;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目前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大豆原产于中国,目前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项,排除ABD项。
7.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早在10世纪前后就居住在安第斯山的印加人创造了当时相当发达的农业。下图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左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右图)。
下列关于印加人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高,海拔高处气温凉爽 B.山区河谷冰川容水量大,水源充足
C.地处南美洲东海岸,大多为热带沙漠气候 D.机械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B
【解析】A、图中印加人生活在南美洲低纬度山区,海拔高气温凉爽,故A错;B、图中印加人生活于低纬度山区,山区河谷冰川容水量大,水源充足,故B正确;C、图中印加人分布于南美洲西海岸,属热带沙漠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故C错;D、图中印加文明的农业以梯田为主,不适宜机械化的开展,该地基础设施欠发达,故D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印加人的生产生活特点。
8.下列关于地形特征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地面比较平坦,平均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是指平原 
②高原与平原在外观上有类似之处,其中平均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上 
③丘陵与山地相比,坡度和缓,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 
④盆地是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是主要的耕作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陆地表面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地表平坦或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峭。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丘陵-一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宽广低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平坦,起伏小。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地面崎岖不平,有不同的坡度。平原地面比较平坦,平均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故①正确;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平坦,起伏小;不同点表现在海拔高度差异和边缘是否陡峭两方面,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高原边缘陡峭,平原边缘平坦,故②错误;丘陵与山地相比,坡度和缓,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故③正确;盆地四周高,中部低,四周被群山所环绕,中部低平,有水源的地区利于耕作,是主要耕作区,故④正确。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故选C。
9.下列关于阿尔卑斯山区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完全处于高原山地气候区 ②海拔较高的山区夏季也有积雪
③山区地势较高,地表起伏较大 ④有高山峡谷、险峰深涧的自然景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阿尔卑斯山区大部分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南面属于地中海气候,故①错误;②受地形因素影响,海拔较高的山区气温低,终年有积雪,故②正确;③阿尔卑斯山区地势较高,地势陡峭,地表起伏较大,故③正确;④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有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故④正确。故选B
【点睛】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
10.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对______厚爱有加(  )
A.旅游设施 B.冰川快车
C.生态环境 D.河流湖泊
【答案】C
【解析】瑞士人很早就意识到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严格立法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供濒危动物生存,说明瑞士人对生态环境厚爱有加,故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相关知识。
11.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开发最早的地区,独特的山区环境造就了印第安人超凡的农业智慧。下列生产活动能体现其智慧的有
①在海拔较低的山坡,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 ②随着干湿季节变化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③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 ④采用现代的农业机械,重视畜牧业的科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的规律,在给出的生产活动中,在海拔较低的山坡,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①③正确;随着干湿季节变化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应该是非洲的马赛人,排除②;采用现代的农业机械,重视畜牧业的科研,应该是澳大利亚的现代化牧场,排除④。故选①③组合,排除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选B。
12.瑞士之所以选择发展旅游业、金融业,其自然因素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少  ②瑞士人吃苦耐劳、工作勤奋 
③拥有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  ④矿产资源奇缺,自然景观秀丽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瑞士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有阿尔卑斯山,不宜发展农业,适宜发展旅游业、金融业,故①正确;瑞士人吃苦耐劳、工作勤奋,不是自然原因,故②错误;拥有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不是发展旅游业、金融业的因素,故③错误;矿产资源奇缺,自然景观秀丽,不宜发展工业,适宜发展旅游业、金融业,故④正确;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选B。
秘鲁是西红柿、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起源地。结合秘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题目。
13.以下对秘鲁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临大西洋 B.位于大洋洲 C.处于南温带 D.位于西半球
14.图中甲河为( )
A.多瑙河 B.亚马孙河 C.伏尔加河 D.密西西比河
15.图中山脉为( )
A.落基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阿特拉斯山脉
16.生活在秘鲁山区高海拔处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是( )
A.羊驼 B.牦牛 C.骆马 D.骆驼
17.秘鲁山区森林地带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西红柿分布,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客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出马铃薯的地方。对此,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西红柿喜温暖, 马铃薯喜冷凉 B.西红柿喜冷凉,马铃薯喜湿热
C.西红柿耐寒冷,马铃薯耐干旱 D.西红柿耐干旱,马铃薯耐寒冷
【答案】13.D 14.B 15.C 16.C 17.A
【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秘鲁位于西半球,处于热带地区,位于南极洲,西临太平洋,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本题选D。
14.根据经纬度信息判读,甲河流经亚马孙平原,为亚马孙河,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本题选B。
15.图中山脉为带状分布,西临太平洋,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
16.根据所学知识,多山的地形严重影响了当地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但是,骆马却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
17.根据题意分析,秘鲁山区森林地带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可以判断西红柿喜温暖;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客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出马铃薯的地方,说明马铃薯喜冷凉,在海拔3800米的地方可以生存;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
18.下面旅游项目中最有可能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是(  )
A. B. C.D.
【答案】C
【解析】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东西走向的山脉,地势高峻,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是滑雪的好去处;结合题意。故选:C。
【点睛】考查阿尔卑斯山脉的发展特点。
二、非选择题
19.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秘鲁国徽左上角动物的图案,说明了_____在该国具有重要地位,该国的大部分国土位于_____ 洲的_____山区。
(2)世世代代生活在秘鲁山区的印第安人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加文化,如今,印第安人又是如何利用山区独特的环境特点来发展生产的?
(3)图2反映了瑞士哪一产业发达?请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瑞士该产业发达的原因。
(4)秘鲁和瑞士同为山区,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这对我们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有何启示?
【答案】(1)畜牧 南美洲 安第斯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在低海拔坡地,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旱作作物;
在高海拔坡地,气候极为寒冷,经常霜冻,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居民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3)旅游业。山地地形,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夏天成为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冬天发展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温泉资源也很丰富。
(4)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1)图1秘鲁国徽左上角动物的图案是一匹金黄色的美洲无峰骆马,说明了畜牧在该国具有重要地位,该国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2)结合所学知识,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山下: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山上: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极其寒冷,经常遭受霜冻,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3)图2瑞士滑雪盛景反映了瑞士旅游业发达。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瑞士该产业发达的原因: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夏天成为观光和避署胜地,冬天发展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温泉资源也很丰富。
(4)秘鲁和瑞士同为山区,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这对我们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的启示有:秘鲁和瑞士虽然同为山区,但是自然环境有较大的不同,由此可知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尔卑斯山区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繁荣为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例如,为了建设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冲走,造成房屋、道路毁坏,河道淤塞。
(1)阿尔卑斯山区有哪些旅游项目?其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成功经验?
(2)针对阿尔卑斯山区存在的上述问题,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甲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总是矛盾的,乙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是不矛盾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顶各异的景色,发展观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积雪和充足的日光,发展滑雪运动。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
(2)赞同乙,不矛盾。因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就会大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优美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地区品位,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质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环保的投入,从而进一步美化环境。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解析】(1)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顶各异的景色,发展观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积雪和充足的日光,发展滑雪运动。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
(2)赞同乙,不矛盾。因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就会大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优美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地区品位,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质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环保的投入,从而进一步美化环境。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点睛】考查阿尔卑斯山区经济发展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4
世界区域地理篇之与山为邻
一、选择题
1.被称为“南美洲脊梁”的是( )
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大分水岭
2.阿尔卑斯山区的人们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是(  )
①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4.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纬度 B.地势 C.洋流 D.气候
5.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 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 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
6.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水稻 ②玉米 ③马铃薯 ④大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7.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早在10世纪前后就居住在安第斯山的印加人创造了当时相当发达的农业。下图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左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右图)。
下列关于印加人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高,海拔高处气温凉爽 B.山区河谷冰川容水量大,水源充足
C.地处南美洲东海岸,大多为热带沙漠气候 D.机械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
8.下列关于地形特征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地面比较平坦,平均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是指平原 
②高原与平原在外观上有类似之处,其中平均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上 
③丘陵与山地相比,坡度和缓,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 
④盆地是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是主要的耕作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阿尔卑斯山区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完全处于高原山地气候区 ②海拔较高的山区夏季也有积雪
③山区地势较高,地表起伏较大 ④有高山峡谷、险峰深涧的自然景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对______厚爱有加(  )
A.旅游设施 B.冰川快车
C.生态环境 D.河流湖泊
11.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开发最早的地区,独特的山区环境造就了印第安人超凡的农业智慧。下列生产活动能体现其智慧的有
①在海拔较低的山坡,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 ②随着干湿季节变化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③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 ④采用现代的农业机械,重视畜牧业的科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2.瑞士之所以选择发展旅游业、金融业,其自然因素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少  ②瑞士人吃苦耐劳、工作勤奋 
③拥有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  ④矿产资源奇缺,自然景观秀丽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秘鲁是西红柿、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起源地。结合秘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题目。
13.以下对秘鲁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临大西洋 B.位于大洋洲 C.处于南温带 D.位于西半球
14.图中甲河为( )
A.多瑙河 B.亚马孙河 C.伏尔加河 D.密西西比河
15.图中山脉为( )
A.落基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阿特拉斯山脉
16.生活在秘鲁山区高海拔处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是( )
A.羊驼 B.牦牛 C.骆马 D.骆驼
17.秘鲁山区森林地带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西红柿分布,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客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出马铃薯的地方。对此,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西红柿喜温暖, 马铃薯喜冷凉 B.西红柿喜冷凉,马铃薯喜湿热
C.西红柿耐寒冷,马铃薯耐干旱 D.西红柿耐干旱,马铃薯耐寒冷
18.下面旅游项目中最有可能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是(  )
A. B. C.D.
二、非选择题
19.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秘鲁国徽左上角动物的图案,说明了_____在该国具有重要地位,该国的大部分国土位于_____ 洲的_____山区。
(2)世世代代生活在秘鲁山区的印第安人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加文化,如今,印第安人又是如何利用山区独特的环境特点来发展生产的?
(3)图2反映了瑞士哪一产业发达?请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瑞士该产业发达的原因。
(4)秘鲁和瑞士同为山区,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这对我们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有何启示?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尔卑斯山区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繁荣为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例如,为了建设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冲走,造成房屋、道路毁坏,河道淤塞。
(1)阿尔卑斯山区有哪些旅游项目?其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成功经验?
(2)针对阿尔卑斯山区存在的上述问题,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甲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总是矛盾的,乙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是不矛盾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