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5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德国是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C项符合题意,英法俄均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2.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极力削弱德国的主要意图是( )A.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B.确立欧洲大陆霸主地位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D.获得德国的大量赔款【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广大的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实力超过了法国,要求分割世界,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为了防止德国再次强大,争夺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在巴黎和会上主张严格削弱德国,B项正确;剥夺德国的殖民地是法国的一个意图,但是不是主要意图,排除A项;C、D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不合题意排除C和D项。故选B项。3.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张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②马恩河战役中德军首先使用新式武器毒气弹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集团一方 ④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是一战的战胜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一战之前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战争爆发之后,意大利首先加入协约国一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是一战的战胜国,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1916年2月,德国在凡尔登战役最先使用毒气弹,②错误,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4.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1年前的(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黄花岗起义 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发生在101年前”,可知时间是20世纪初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2月开始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造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交战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战争异常残酷,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残酷的一场战役.题干材料的描述就是这一战役的惨景,A项正确;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没有凡尔登战役惨烈,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战役没有材料中描述的惨烈,排除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不是“101年前”,排除D项。故选A项。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20世纪初的欧洲格局示意图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一战之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国,20世纪初的欧洲格局示意图如A所示,A项正确;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B图是一战后的形势图,排除B项;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C图是二战后初期的欧洲格局图,排除C项;1990年,两德再度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图中出现俄罗斯,因此D图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欧洲格局图,排除D项。故选A项。6.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 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0周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答案】D【解析】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1918年,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1945年,排除B和C项。故选D项。7.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声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 )A.准备侵吞邻国、扩展疆域 B.渴望重新瓜分世界C.急需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 D.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答案】B【解析】根据“……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德国经济实力增强,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国外交大臣所说的话反映了德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外进行殖民扩张,重新分割世界,B项正确;准备侵吞邻国、扩展疆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急需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排除C项;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19世纪末,海军上将梯尔匹茨奉德皇之命将德国海军建成一支可以向英国皇家海军挑战的强大部队。这反映了德国A.预谋与英国争霸世界 B.在欧洲拥有显著地位C.欲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要助殖民地实现民族解放【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国力的强盛刺激了德国向外扩张的野心,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海军上将梯尔匹茨奉德皇之命建立强大的海军,其目的是预谋与英国争霸世界,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德国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并不是体现其在欧洲拥有显著地位,B项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德国建立强大的海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世界霸权,而不是进行商业竞争,C项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并不是帮助殖民地实现民族解放,D项排除。故选A项。9.“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凡尔登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6年,德国、法过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一场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和“地狱”之称。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10.严复在1914年8月29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严复认为一战A.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 B.胜败由各国实力决定C.持续时间一定会很长 D.协约国必将取得胜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可知,严复认为德奥同盟国集团在总体综合实力方面毕竟不如英法等协约国集团,虽然初战可能取得优势,但是如果进行长期的消耗战,最后的胜利应当属于协约国集团,据此判断严复认为一战的胜败由各国实力决定,D正确,B排除;依据“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可见严复认为一战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A排除;依据“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见严复是假设如果一战持续时间很长的话,结果对德奥同盟国集团不利,C排除。故选D。11.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 B.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C.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答案】B【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能说明题干中这一观点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B符合题意;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AC不符合题意;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2.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A.调整了战胜国之间的关系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激化了法国与美国的矛盾 D.解决了各个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和平”,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3.这次国际会议把“强权战胜公理”和“弱国无外交”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但因为贫弱,依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处境。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处置德国和对战争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B.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C.遏制日本,确立太平洋新秩序 D.商定如何建立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强权战胜公理”“弱国无外交”“中国”“战胜国”“改变不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商讨战后世界秩序的问题及处理德国的问题,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仍被大国强权左右,不但未收回主权,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A符合题意;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的是华盛顿会议,B不符合题意;遏制日本,确立太平洋新秩序的是慕尼黑阴谋,C不符合题意;商定如何建立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是雅尔塔会议,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4.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俄国和德国 D.英国和德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和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却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因此德国和英国之间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最激烈。D正确;美国、英国、法国、俄国都属于协约国阵营。ABC错误。综上故选D。15.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②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共伤亡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③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④一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德国和法国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故A正确;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④错误,故排除BCD项。故选A。16.根据图框中条约的内容,指出该条约中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奥匈帝国 B.德国、俄国C.英国、奥匈帝国 D.英国、俄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与意大利在同一集团的是:德国、奥匈帝国。而英国、俄国是协约国集团的。很容易排除答案B、C、D。故选A。17.1919年6月某报纸发文说:“六百万人躺在坟墓中,三个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对这次“瓜分地球”的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这次大会实际上由英、法、俄操纵 B.大会最终的结果是严重削弱了德国C.大会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大会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答案】B【解析】由“1919年,巴黎”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削弱了德国,引起了德国人民的不满与痛恨,B正确;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A排除;华盛顿体系是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后形成的,C排除;D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意义,排除。故选B。18.“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解析】依据“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可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间,英法德俄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争夺殖民地和霸权,因此对双方来说都没有正义性质可言,而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C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双重性质,A排除;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发生在1861~1865年,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D排除。故选C。19.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各帝国主义之间军事同盟的建立 B.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C.意大利参加协约国参战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军备竞赛【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名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国家利益为转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意大利参加三国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见风使舵,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故C符合题意;各帝国主义国家,既勾结又斗争,纷纷组建军事同盟,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保持中立,1917年,美国基于国家利益,支持协约国一方作战,排除B;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疯狂军备竞赛,排除D。故选C。20.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历时4年多并席卷欧、亚、非三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的战败方是( )A.协约国 B.同盟国 C.英法 D.德奥【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一战的交战双方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B正确;一战的战胜方是英法等国组成的协约国集团,AC排除;一战的战败方同盟国集团除了德国、奥匈帝国之外,还有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等国,D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材料一:见下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图。(1)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材料二: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表。国家 英 法 俄 德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2)德国工业位次跃居欧洲第一的最主要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3)请从战争性质的角度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材料四: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总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老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而“狐狸”(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崇尚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会场充满着争吵和争夺。这场尔虞我诈的争吵最终以《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而换来暂时的“和平”。(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个“和平”是暂时的。【答案】(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受到审判。(4)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利益基本上得到协调,但列强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播下了仇恨和战争的种子,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所以说”和平”是暂时的。【解析】(1)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为争夺市场、原料、投资场所而瓜分世界,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酝酿着战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德、意、奥组成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工业位次跃居欧洲第一的最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美国走在前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故第一次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斗争激烈。(3)根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受到审判。因此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不正确的。(4)据材料四“这场尔虞我诈的争吵最终以《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而换来暂时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利益基本上得到协调,但列强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播下了仇恨和战争的种子,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所以说”和平”是暂时的。22.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他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和“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材料三 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材料四 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1)根据材料一,分析“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哪个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并指出法国这样做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说说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哪里。(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中国,说明了什么?据此指出巴黎和会的实质。【答案】(1)不是,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其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中国。《凡尔赛条约》(2)严厉制裁德国。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3)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日本在当时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4)“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解析】(1)理由:根据材料一“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当时美国在经济上占有优势,但是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综合实力不足以压制英国、法国。失败国:根据材料一“‘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可以看出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神国是美国。条约: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合和约》。(2)根据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可以看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严厉制裁德国;根据所学可知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的目的是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3)根据材料三“日本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可以看出,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4)根据材料四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5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2.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极力削弱德国的主要意图是( )A.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B.确立欧洲大陆霸主地位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D.获得德国的大量赔款3.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张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②马恩河战役中德军首先使用新式武器毒气弹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集团一方 ④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是一战的战胜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1年前的(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黄花岗起义 D.斯大林格勒战役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20世纪初的欧洲格局示意图的是( )A. B.C. D.6.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 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0周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7.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声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 )A.准备侵吞邻国、扩展疆域 B.渴望重新瓜分世界C.急需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 D.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8.19世纪末,海军上将梯尔匹茨奉德皇之命将德国海军建成一支可以向英国皇家海军挑战的强大部队。这反映了德国A.预谋与英国争霸世界 B.在欧洲拥有显著地位C.欲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要助殖民地实现民族解放9.“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凡尔登战役10.严复在1914年8月29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严复认为一战A.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 B.胜败由各国实力决定C.持续时间一定会很长 D.协约国必将取得胜利11.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 B.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C.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12.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A.调整了战胜国之间的关系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激化了法国与美国的矛盾 D.解决了各个战胜国之间的矛盾13.这次国际会议把“强权战胜公理”和“弱国无外交”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但因为贫弱,依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处境。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处置德国和对战争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B.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C.遏制日本,确立太平洋新秩序 D.商定如何建立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14.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俄国和德国 D.英国和德国15.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②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共伤亡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③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④一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根据图框中条约的内容,指出该条约中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奥匈帝国 B.德国、俄国C.英国、奥匈帝国 D.英国、俄国17.1919年6月某报纸发文说:“六百万人躺在坟墓中,三个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对这次“瓜分地球”的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这次大会实际上由英、法、俄操纵 B.大会最终的结果是严重削弱了德国C.大会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大会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8.“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19.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各帝国主义之间军事同盟的建立 B.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C.意大利参加协约国参战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军备竞赛20.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历时4年多并席卷欧、亚、非三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的战败方是( )A.协约国 B.同盟国 C.英法 D.德奥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材料一:见下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图。(1)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材料二: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表。国家 英 法 俄 德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2)德国工业位次跃居欧洲第一的最主要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3)请从战争性质的角度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材料四: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总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老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而“狐狸”(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崇尚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会场充满着争吵和争夺。这场尔虞我诈的争吵最终以《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而换来暂时的“和平”。(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个“和平”是暂时的。22.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他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和“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材料三 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材料四 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1)根据材料一,分析“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哪个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并指出法国这样做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说说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哪里。(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中国,说明了什么?据此指出巴黎和会的实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5: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5: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