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7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某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由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瑗珲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4.下面文字为李明同学关于《辛丑条约》影响所做的课堂笔记。如对其进一步充实,最合适的应是A.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C.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5.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6.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频繁遭受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7.比较法是历史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对比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农民阶级领导 ②都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③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④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某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下面的年代尺。对此年代尺中 A、B、C、D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广州虎门销烟 B.战后中国所有地区对外国列强开放C.战争中圆明园遭到列强极大破坏 D.战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9.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这里的“洋夷”指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10.2021年3月18日,一组对比图片刷屏朋友圈。1901年屈辱条约签订,中方无力反驳;2021年中美平等对话,面对美方无端指责,中方代表铿锵表态:“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一变化表明①中国实力由弱转强 ②中国通过加强对抗来解决国际纠纷③中国已经主导世界格局 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120年前的辛丑年,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与美国等11个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同样辛丑年,今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展开平等对话,下列选项哪个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或影响A.在这次战争中西方各国列强开展了丧心病狂的“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严禁中国军民参加反帝活动C.该事件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该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君主立宪制12.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B.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C.赵五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D.孙七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13.“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14.金冲及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内而宫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让外人为宗旨”,已经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驯服的工具”。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该条约A.允许列强在华设厂 B.严禁人民反帝斗争C.海关关税中外协定 D.割让土地赔偿巨款15.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 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历史事实③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慈禧太后没有责任 ④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的感慨源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17.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帝王蒙难出奔的讳辞)……”。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18.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B.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C.没有区别开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和迷信色彩19.如下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20.下列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瓦解的过程二、非选择题21.庚子,记录着耻辱,也孕育着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但学生们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便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说一说图①与图②历史场景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指出当时中国的处境。(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22.120年前的辛丑年,耻辱与生机共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期(1871-1900)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继续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庚子年(1900年),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并向清政府共同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第二年,双方便签订了正式条约。……外国在华投资是在20世纪初期大大发展起来的……随着原有经济结构的破坏,农产品日渐商品化,农村经济被卷入了商品市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第十款: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材料三它的订立,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有了新的认识。……1903年前后,在他们中间兴起了一个创办刊物、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的热潮,二三年内,出版政治性刊物20种。——摘编自李侃等 《中国近代史》(1)分别指出材料中“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与“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析两者之间的联系。(2)概括材料二中条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3)有学者认为“庚子辛丑之间,陈旧一面的解体,同时又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请运用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17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某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由材料“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联系所学,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没有涉及材料内容,排除A项;BC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没有涉及材料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是近代中国赔款数额最多的条约,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由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瑗珲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D【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失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八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4.下面文字为李明同学关于《辛丑条约》影响所做的课堂笔记。如对其进一步充实,最合适的应是A.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C.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B项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关,排除;C项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同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关,排除;D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故选A。5.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击八国联军的是义和团运动而不是太平天国运动,B符合题意;ACD所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6.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频繁遭受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答案为D。7.比较法是历史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对比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农民阶级领导 ②都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③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④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故①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故②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都反对外来侵略,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故③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故④符合题意;①③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BC。故选D。8.某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下面的年代尺。对此年代尺中 A、B、C、D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广州虎门销烟 B.战后中国所有地区对外国列强开放C.战争中圆明园遭到列强极大破坏 D.战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的年度尺和所学知识可知A、B、C、D分别对应1840年发动的鸦片战争、1856年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1901年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D正确;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英国打开中国市场,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A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但并非所有地区对外国列强开放,B排除;圆明园遭到列强极大破坏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而非甲午中日战争中,C排除。故选D。9.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这里的“洋夷”指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答案】D【解析】光绪元年为1875年,故光绪二十七年应是1875+27-1=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在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也就是题干的“金四百五十兆”。因此,D符合题意;英国殖民者是在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英法联军是在1856年到1860年侵略中国,日本侵略者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到1895年,排除ABC。故选D。10.2021年3月18日,一组对比图片刷屏朋友圈。1901年屈辱条约签订,中方无力反驳;2021年中美平等对话,面对美方无端指责,中方代表铿锵表态:“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一变化表明①中国实力由弱转强 ②中国通过加强对抗来解决国际纠纷③中国已经主导世界格局 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国从1901年屈辱条约签订到中美平等对话,中国对美方无端指责有力回击,这表明中国实力由弱转强,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①④符合题意,C正确;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不懈的努力。②错误;中国没有主导世界格局。③错误。因此ABD错误。综上故选C。11.120年前的辛丑年,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与美国等11个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同样辛丑年,今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展开平等对话,下列选项哪个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或影响A.在这次战争中西方各国列强开展了丧心病狂的“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严禁中国军民参加反帝活动C.该事件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该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王朝战败,1901年清王朝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军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B符合题意;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A;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C;《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排除D。故选B。12.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B.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C.赵五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D.孙七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故D符合题意;1895年,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899年到1901年,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排除ABC。故选D。13.“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组织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远动,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统治状况,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排除CD。故选A。14.金冲及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内而宫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让外人为宗旨”,已经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驯服的工具”。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该条约A.允许列强在华设厂 B.严禁人民反帝斗争C.海关关税中外协定 D.割让土地赔偿巨款【答案】B【解析】1901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中规定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活动,促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符合题意;允许列强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规定内容,排除A;海关关税中外协定属于《南京条约》内容,排除C;《辛丑条约》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排除D。故选B。15.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 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历史事实③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慈禧太后没有责任 ④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据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联系知识,1900年5月28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同年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同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逃跑。至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各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战争结束。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可知歌谣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历史事实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①②④正确;慈禧太后避战求和,在逃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对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负有责任,③错误,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16.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的感慨源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 1902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可知,此内容反映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不合题意;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 1902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17.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帝王蒙难出奔的讳辞)……”。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中的1900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外逃的事件,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1853年,排除A;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是1860年,排除B;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斗是在北京,不是南京,排除D。故选C。18.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B.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C.没有区别开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和迷信色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洋”这个含义的理解,既有野蛮侵略的一面,又有工业文明传播的一面,应该区别对待,才符合辩证发展的历史观,义和团盲目笼统的排外,把西方近代先进文明排斥在外,显然是不科学的,所以C项符合题意;义和团笼统的排外,是对外国一切事物的否定,实际上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列强的侵略,它看到了列强侵略的目的和结果,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扶持清政府并不是没有看到清政府的腐败,只是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而不是义和团运动是否彻底,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19.如下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答案】C【解析】根据“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Y轴反映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要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对华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符合题意;ABD项图表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20.下列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瓦解的过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综上所述,年代尺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瓦解的过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1.庚子,记录着耻辱,也孕育着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但学生们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便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说一说图①与图②历史场景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指出当时中国的处境。(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答案】(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处境: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危机空前深重)。(2)措施:兴办学堂。影响: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解析】(1)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材料二中的“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可知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是兴办学堂。根据材料二中的“……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但学生们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便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可知兴办学堂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22.120年前的辛丑年,耻辱与生机共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期(1871-1900)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继续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庚子年(1900年),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并向清政府共同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第二年,双方便签订了正式条约。……外国在华投资是在20世纪初期大大发展起来的……随着原有经济结构的破坏,农产品日渐商品化,农村经济被卷入了商品市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第十款: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材料三它的订立,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有了新的认识。……1903年前后,在他们中间兴起了一个创办刊物、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的热潮,二三年内,出版政治性刊物20种。——摘编自李侃等 《中国近代史》(1)分别指出材料中“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与“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析两者之间的联系。(2)概括材料二中条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3)有学者认为“庚子辛丑之间,陈旧一面的解体,同时又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请运用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狂潮,要求持续扩大在华利益、使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并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所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辛丑条约》的签订。(3)“陈旧一面的解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掠夺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加快了西方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旧式经济结构逐步走向解休:《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封建专制统治趋于瓦解:“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辛丑条约》后掀起兴办宣传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热湖,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进步的中国人得以觉醒。【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期 ”这一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中的“庚子年(1900年),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可知,“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所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要求扩大在华利益,于是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材料二反映的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根据材料中的“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可以把其内容概括为: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图片反映的即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场景。(3)根据“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掠夺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加快了西方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旧式经济结构逐步走向解体;根据“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封建专制统治趋于瓦解等体现了“陈旧一面的解体”。根据材料三“它的订立,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有了新的认识。……1903年前后,在他们中间兴起了一个创办刊物、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的热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后掀起兴办宣传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热湖,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进步的中国人得以觉醒体现了“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7: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17:中国近现代史篇之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