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0:中国区域地理篇之四川盆地(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0:中国区域地理篇之四川盆地(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0
中国区域地理之四川盆地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歌曲《康定情歌》中唱到“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这种情景反映的是( )
A.川西山地 B.成都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2.“蜀犬吠日”所反映四川盆地的自然现象是( )
A.蜀道难行,有“剑门之险” B.温暖湿润,有“巴山夜雨”
C.气候炎热,类似“火炉” D.地形封闭,“雾日”很多
3.四川省的地形总体上分为高原山地和盆地两部分。四川省的人口绝大部分分布于盆地地区,而高原山地人口稀少。从此可得出,影响四川省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4.蜀道公路呈“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A.考虑居民点分布 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 D.减缓公路坡度
5.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彩的巴蜀文化,不属于该地旅游资源的是( )
A.卧龙熊猫栖息地 B.神奇的九寨沟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长江三峡
【答案】1.A 2.D 3.A 4.D 5.D
【解析】1.康定市地处川西山地,位于四川的西部,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该地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有全国闻名的《康定情歌》,A正确。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川西坝子”,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区域,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C错误。江南丘陵,是中国三大丘陵之首东南丘陵的一部分,泛指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的总称,陆地海拔为200米—500米之间,D错误。故选A。
2.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烟雾缭绕,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D正确。故选D。
3.由题干信息“四川省的人口绝大部分分布于盆地地区,而高原山地人口稀少”可知,影响四川省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正确。故选A。
4.在山区,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蜀道公路成“之字形”,这是因为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道路采“之”字形,可减缓道路的坡度,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D正确。故选D。
5.卧龙熊猫栖息地,由中国四川省境内的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A不符合题意。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B不符合题意。都江堰,四川省直辖,由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C不符合题意。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四川盆地地形图为素材,涉及地形区、地形对人口、道路分布的影响及当地的旅游资源,学生需要认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国疆域辽阔,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多样的地形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读右侧等高线图,完成问题。
6.此图所示的地形区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格尔盆地 D.黄土高原
7.该地形区处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该地区的人们喜食辛辣食品,与当地气候有关,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答案】6.A 7.B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
6.根据经纬度,可得此图所示的地形区可能是四川盆地。
7.该地形区处于南方地区。
8.该地区的人们喜食辛辣食品,与当地气候有关,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黄河以北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10.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下游 C.淮河下游 D.黄河中下游
11.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答案】9.B 10.A 11.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有关知识点。
9.根据图中李白的足迹可知,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中下游流域,该区域是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季风气候显著,B项符合题意;该区域横跨二三级阶梯,黄河以南分布较多,是汉族的集中分布区,排除ACD项。故选B。
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属于长江中游地带,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
1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蜀道位于四川省,诗句反映了四川省地形崎岖的特征,A项符合题意;蜀道位于四川,与山西省交通不便、云南省位于边疆、贵州省晴天较多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
【点睛】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我国某省位于祖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千米。宋代称为“川峡四路”,省内有一个盆地,盆地内气候温和多雨,盆地西部为平原,农业发达。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位于盆地西部平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关于该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地势东高西低 B.地跨我国二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
C.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单一
14.成都平原地势低平,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被誉为( )
A.鱼米之乡 B.瓜果之乡 C.聚宝盆 D.天府之国
【答案】12.B 13.C 14.D
【解析】12.读图可知,图中②处是我国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该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B对,ACD错;故选B。
13.四川省地形复杂,四川省的西部是横断山脉,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A错;四川省跨我国地势的一、二阶梯,B错;由于四川省的西部地形较平坦,其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C对;四川省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横断山区附近气候垂直变化显著,D错;故选C。
14.成都平原地势低平,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D对;鱼米之乡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平原,A错;瓜果之乡一般指新疆,B错;聚宝盆一般指柴达木盆地,C错;故选D。
【点睛】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该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四川省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成渝经济区地处我国西部核心地带,承担着引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成都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16.关于成渝经济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铁路线是成昆线 B.图中B山脉以东为华北平原
C.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重庆是我国第三个直辖市
17.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优势不包括( )
A.长江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B.濒临海洋,便于海外贸易
C.地处资源丰富的天府之国 D.便利的铁路交通条件
【答案】15.D 16.A 17.B
【解析】15.成都位于成都平原,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图可知,图中A铁路线从成都到昆明,是成昆线,A正确;图中B山脉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B错误;成渝经济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C错误;重庆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D错误。故选A。
17.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沿江地区,可依靠长江便利的航道运输,A正确;成渝经济区靠近成都平原,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C正确;成渝经济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并不临海,B错误;成渝经济区内有成昆线等主要铁路干线经过,提供便利的铁路运输,D正确;故选B。
【点睛】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却至今尚待进一步成长,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市始终难以融合为一体,两地互相交流,优势互补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下图是“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长三角相比,川渝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水陆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发达 C.资金优势明显 D.矿产资源丰富
19.关于两个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是长江 B.连接重庆和成都的铁路线是成昆线
C.成渝地区对长三角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D.长三角地区水能资源更加充足
20.川渝地区人口大量流向长三角,对长三角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A.改善城市环境 B.增加就业岗位 C.提高农业比重 D.缓解劳动力短缺
【答案】18.D 19.A 20.D
【解析】18.川渝地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据图中所示的图例分布位置可得,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的突出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而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发达,资金优势明显是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但是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比较缺乏。故选D。
1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和川渝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是长江,该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A正确。连接重庆和成都的铁路线是成渝线,B错误。长三角对川渝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C错误。川渝地区水能资源比长三角地区丰富,D错误。故选A。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渝地区人口大量流向长三角,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有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及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但会对当地劳动就业造成冲击,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由于大量的人口涌入,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迁入的人口主要从事的是第二、三产业,因此不可能是提高农业比重。故选D。
【点睛】川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位于四川盆地,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和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的上游地区,该地区的资源丰富。川渝地区土地面积大,价格低;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低;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
二、非选择题
21.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全线桥梁和隧道长度约占总里程的94%,修建难度大。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西成高铁”起点西安市是____省的省会城市,地处我国的____(温度)带;终点成都市位于我国的____(干湿)区,所在省区的简称是____。
(2)成都平原物产丰富,自古有“____”的美誉,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简述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写一条)
(3)西成高铁的桥梁和隧道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
(4)成都平原位于____盆地西部,该盆地冬季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
【答案】陕西 暖温带 湿润区 川(蜀) “天府之国” 水稻 盆地,温度高,降水充沛,土壤肥沃 途径区域地形复杂,多山地山脉,地势起伏大 四川盆地 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保温;盆地地形,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解析】本大题以西成高铁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省份、干湿区、地形区、粮食作物、修建多隧道的原因、成都平原与东部平原的气温比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地理区域的掌握情况。
【解析】(1)读图可知,西成高铁是西安到成都的路线,起点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我国的暖温带,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我国的湿润区,所在省份是四川省,简称是川或蜀。
(2)成都平原物产丰富,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属于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天府之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水源、光照、热量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西成高铁的桥梁和隧道多的主要原因是沿线跨越众多大江大河,穿越大巴山、秦岭,途径区域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4)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该盆地冬季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盆地北部的秦岭、大巴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也起到阻挡作用,而东部平原缺少山脉的阻挡,冷空气容易进入。
22.四川省风光秀美,劳动人民用奋斗创造了美好生活。读图甲、图乙、图丙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框图,理解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海拔937~4195m;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当地人将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引种到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这里被称为“热带水果王国”。
(2)读图丙“攀枝花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学习小贴士”,简要说明位于亚热带的攀枝花成为“热带水果王国”的自然原因。
【答案】(1)①成都 ②岷江 ③山地(山区) ④西北高东南低(西高东低) ⑤温和少雨(温暖湿润) ⑥高温多雨(炎热多雨) ⑦由快变慢 ⑧大 ⑨无 ⑩水旱(旱涝)
(2)攀枝花位于暖湿空气的背风坡河谷地带,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暖湿空气随地势下降而变得温暖干燥,这里气温高,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适宜热带水果种植。
【解析】本大题以四川省地形图、成都气候资料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四川盆地的地形、气候、地理位置、河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析】(1)读图甲可知,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岷江从山脉流向平原的出山口处。都江堰左侧为山地,右侧为平原,位于由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区;根据图中的海拔分布可知,该地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图乙的气温降水图可知,该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地形地势及气候的影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流速由快变慢;受降水的影响,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季节变化大;受气温的影响,全年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因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以调节河流水量,缓解该地区的旱涝灾害。
(2)根据材料可知,攀枝花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结合学习小贴士中的内容可知,攀枝花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宜种植热带水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0
中国区域地理之四川盆地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歌曲《康定情歌》中唱到“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这种情景反映的是( )
A.川西山地 B.成都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2.“蜀犬吠日”所反映四川盆地的自然现象是( )
A.蜀道难行,有“剑门之险” B.温暖湿润,有“巴山夜雨”
C.气候炎热,类似“火炉” D.地形封闭,“雾日”很多
3.四川省的地形总体上分为高原山地和盆地两部分。四川省的人口绝大部分分布于盆地地区,而高原山地人口稀少。从此可得出,影响四川省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4.蜀道公路呈“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A.考虑居民点分布 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 D.减缓公路坡度
5.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彩的巴蜀文化,不属于该地旅游资源的是( )
A.卧龙熊猫栖息地 B.神奇的九寨沟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长江三峡
我国疆域辽阔,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多样的地形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读右侧等高线图,完成问题。
6.此图所示的地形区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格尔盆地 D.黄土高原
7.该地形区处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该地区的人们喜食辛辣食品,与当地气候有关,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黄河以北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10.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下游 C.淮河下游 D.黄河中下游
11.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我国某省位于祖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千米。宋代称为“川峡四路”,省内有一个盆地,盆地内气候温和多雨,盆地西部为平原,农业发达。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位于盆地西部平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关于该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地势东高西低 B.地跨我国二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
C.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单一
14.成都平原地势低平,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被誉为( )
A.鱼米之乡 B.瓜果之乡 C.聚宝盆 D.天府之国
成渝经济区地处我国西部核心地带,承担着引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成都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16.关于成渝经济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铁路线是成昆线 B.图中B山脉以东为华北平原
C.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重庆是我国第三个直辖市
17.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优势不包括( )
A.长江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B.濒临海洋,便于海外贸易
C.地处资源丰富的天府之国 D.便利的铁路交通条件
下图是“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长三角相比,川渝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水陆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发达 C.资金优势明显 D.矿产资源丰富
19.关于两个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是长江 B.连接重庆和成都的铁路线是成昆线
C.成渝地区对长三角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D.长三角地区水能资源更加充足
20.川渝地区人口大量流向长三角,对长三角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A.改善城市环境 B.增加就业岗位 C.提高农业比重 D.缓解劳动力短缺
二、非选择题
21.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全线桥梁和隧道长度约占总里程的94%,修建难度大。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西成高铁”起点西安市是____省的省会城市,地处我国的____(温度)带;终点成都市位于我国的____(干湿)区,所在省区的简称是____。
(2)成都平原物产丰富,自古有“____”的美誉,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简述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写一条)
(3)西成高铁的桥梁和隧道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
(4)成都平原位于____盆地西部,该盆地冬季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
22.四川省风光秀美,劳动人民用奋斗创造了美好生活。读图甲、图乙、图丙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框图,理解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海拔937~4195m;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当地人将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引种到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这里被称为“热带水果王国”。
(2)读图丙“攀枝花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学习小贴士”,简要说明位于亚热带的攀枝花成为“热带水果王国”的自然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