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2世界区域可持续发展篇之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一、选择题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2020年地球日期间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地球日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20年受疫情防控影响,最有可能得到发展的行业是( )A.植树种草 B.退耕还湖 C.加固大堤 D.南水北调2.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最适合本地的快递员“送货上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3.受新冠疫情影响,武汉大学开启了AI无人直播车进行“樱花直播”,这要归功于我国大力发展了( )A.服装工业 B.冶金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煤炭工业【答案】1.A 2.A 3.C【解析】1.由题目可知,2020年地球日期间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最有可能得到发展的行业是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故选A。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很多种,各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如在网购中,能实现“门对门”服务的是公路运输,故选A。3.题干中描述的创举要归功于我国大力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该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科技力量雄厚。故选C。【点睛】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据此解答。2020年12月12日恰逢《巴黎协定》通过五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宣布,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阅读资料,完成下面小题。4.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B.海洋污染加剧C.太阳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D.全球气候变暖5.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发展种植业,减缓工业发展 B.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矿产能源C.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生态效益 D.大量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禁止私家车出行【答案】4.D 5.C【解析】4.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使得全球气候变暖,D对;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与板块运动有关,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不大,A错;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与海洋污染加剧、太阳辐射增强关系不大,BC错。故选D。5.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生态效益等,C对;减缓工业发展和禁止私家车出行等措施不现实,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也不能完全取代矿产能源,ABD错。故选C。【点睛】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沿海低地被淹没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上图四种物质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河流 B.庄稼 C.煤炭 D.天空7.图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河流 B.庄稼 C.煤炭 D.天空【答案】6.B 7.C【解析】6.庄稼是经过人工种植而形成的农作物,不是自然资源,B正确,河流、煤炭、空气为自然资源,故选B。7.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河流、庄稼、空气可以重复使用,为可再生资源,煤炭是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C正确,故选C。【点睛】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甲、乙、丙、丁四国为了保证本国能源长期稳定供应,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甲国利用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 B.丙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C.乙国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D.丁国利用甘蔗等作物生产生物能源9.有关图中四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保护耕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B.乙国加大开垦力度,扩大耕地面积C.丙国大量进口小麦,提高粮食安全储量 D.丁国利用生物转化能源,减少粮食出口【答案】8.D 9.A【解析】8.甲是中国,天然气不能完全替代石油,故A错误。石油与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能保证本国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故B正确。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国东面邻国为新西兰,石油能源储量不大,故C错误。甘蔗属于可再生能源,且丁国甘蔗产量大,故D正确。故选D。9.甲国为中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问题,保护耕地,提高单产是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故A正确。乙国为澳大利亚,荒漠化、草原面积较大,不宜加大开垦力度,且该国人口较少,对粮食徐秋香较少,故B错误。丙国为美国,中央大平原有小麦带,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出口国,故C错误。丁国为巴西,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应减少生物转化能源,以保证本国粮食供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地时间2017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致力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巴黎协定》,各国纷纷表示遗憾。我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2018年1月25日在香港表示,尽管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由于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受到一定影响,但并没有被迟滞,协定确立的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不可阻挡的。材料二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茨开幕,来自全球的200个国家的代表将参与商讨,为三年前签订的《巴黎协定》制订规则及措施。1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科学家可以95%地肯定,人类活动是自1950年代以来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下列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及其不良后果,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②沿海低地被淹没 ③冰川融化 ④海平面上升 ⑤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⑥温室作用使气温增高A.①②④⑥⑤③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② D.①⑤⑥③④②11.下列行为习惯符合低碳发展潮流的是( )①随手关灯、拔插头 ②纸张双面打印 ③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④过度使用空调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12.材料二中的这一事实反映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 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C.各国在发展中面对问题应独自解决 D.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答案】10.D 11.B 12.D【解析】10.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大量燃烧煤、石油,则可能使当地气候变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故选D。11.在平时的习惯中,①随手关灯、拔插头; ②纸张双面打印和③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都是节能减排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④过度使用空调是浪费能源的做法,不可取,故选B。12.材料二的这一事实表明了,全球的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人类形成了共同体,一个国家的利益牵涉到其他国家,故选D。【点睛】政府气候变化专家组的科学家搜集了全球人口增长的预测资料、经济增长的预测资料、技术进步的资料和其他相关的能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报模型。其中, IPPC给出了人类活动在未来100年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35种估计数值,这些数值达60亿~350亿吨/年。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丹麦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逐渐取代汽车成为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倡导“碳中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C.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14.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可以( )①减少石油消耗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促进制造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3.A 14.A【解析】13.由材料可知,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因此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倡导“碳中和”能鼓励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B正确。碳中和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正确。“碳中和”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因此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故选A。1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节约传统的石油等化石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点睛】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以下是“汉中空气质量(2018.08.07)”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7日这天汉中的污染指数为114,轻度污染,如果污染指数为51~100,则表示( )A.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 B.空气质量为二级,质量状况为良.C.空气质量为四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 D.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16.空气质量的高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行为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①燃烧秸秆,用秸秆灰肥田②使用煤炉生火做饭③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④乘座电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5.B 16.D【解析】15.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图中显示,空气质量一般分为6个等级,当污染指数为114时,处于100~150之间,属于轻度污染,则污染指数为51~ 100,则表示空气质量应比轻度污染好,在图中为第二档,因此空气质量状况可能为良,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6.燃烧秸秆、使用煤炉生火做饭会加重大气污染,不利于空气质量改善,①②错误;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③正确;乘座电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④正确。故选D。【点睛】空气质量可以分为六个等级:1、一级: 空气污染指数 ≤50优级。2、二级: 空气污染指数 ≤100良好。3、三级: 空气污染指数 ≤200轻度污染。4、四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中度污染。5、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重度污染据报道,日本政府决定把福岛核电站百万吨核废水直接排入大海!这些废水共计123万吨,里面含有巨量的放射物质氚,降解至少要半个世纪以上。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17.核废水排入的海域名称最可能是( )A.日本海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18.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这主要是立足于下列国情中的( )A.日本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 B.日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C.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D.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缺少煤、石油等能源19.针对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一事件,你认为不正确的看法是( )A.核废水会污染海水,进而污染海洋水产品B.对距离日本较近的周边国家,如韩国、中国等影响大C.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是最安全的处理方法D.是一种缺乏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答案】17.C 18.D 19.C【解析】17.由图可知,福岛第一核电站靠近太平洋,所以核废水最有可能排入太平洋,C对,A错;日本不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BD错。故选C。18.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是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缺少煤、石油等能源,日本多山地、人口密度大、四面环海这些表述都对,但与日本发展核电无关,D对,ABC错。故选D。19.核废水会污染海水,进而污染海洋水产品,对距离日本较近的周边国家,如韩国、中国等影响大,是一种缺乏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日本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是十分不安全的处理方法,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20.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污染 C.石漠化 D.泥石流【答案】B【解析】水土流失与降水等因素有关,A错误。废弃的快递外包装直接堆放在土壤之上,一些污染物可能随着雨水等渗入土壤,造成污染,B正确。石漠化是发生在我国西南的喀斯特地貌区,由于降水冲刷,石灰岩上的土壤被带走,露出岩石,称为石漠化,C错误。泥石流也是由于降水等原因导致的,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固体废弃物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二、非选择题21.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城镇化也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读“世界城镇化和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英国是世界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其中蒸汽机、媒、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市民不仅生产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等不适感,发病军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1)读图可知,酸雨多发生于____(填“高度”或“中等”或“初步”)城镇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早期工业以____(填“轻”或“重”)工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多以____为燃料,该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加剧酸雨的形成。(2)世界现有沙漠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____(填纬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地区。(3)图示a、b两地海岸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结合图示信息分析,若海平面持续上升,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____地,原因是该地____。(4)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态环境,下列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填选项)。A.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应对突发的环境破坏及问题B.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外出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C.积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D.工业都应该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答案】(1) 高度 重 煤炭(煤)(2)南、北回归线(回归线)(3) a 城镇化程度高(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4)D【解析】本题以世界城镇化和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为切入点,涉及酸雨发生的地区、沙漠的分布、环境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由图可知,酸雨多发生于高度城镇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早,早期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多以煤炭为燃料,煤炭的燃烧后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释放出的这些气体会加剧酸雨的形成。(2)由图可知,世界现有沙漠主要分布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的大陆内部地区和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炎热,降水少。(3)由图可知,a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b地区位于中南半岛地区,ab两地区相比,a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b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图示a、b两地海岸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若海平面持续上升,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a地。(4)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家园的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应对突发的环境破坏及问题、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外出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业都应该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会导致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增多,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BC对,D错;故选D。22.冰岛是欧洲西部的国家,国土1/8被冰川覆盖,有100多座火山。图示为冰岛图及其能源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岛国,地跨____两个半球,北临____洋,首都____是世界上纬度位置最北的首都。(2)冰岛交通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因素是____。(3)冰岛被称为“冰与火”的世界。冰岛冰原面积广阔,气温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该国火山众多,原因是____。(4)冰岛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空气质量优良,这与冰岛大量使用水能和____等清洁能源有关。(5)冰岛地热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向世界展示了零碳排放的可行性。我国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主要用于供暖和发电。请你对地热资源的利用再提出一条建议。建议:____。【答案】(1) 东西 北冰 雷克雅未克(2) 环状分布在沿海地带 中部地势较高,四周地形比较平坦(3) 低 纬度高,气温低 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4)地热(5)温泉旅游,农业运用等【解析】本题以冰岛图及其能源构成图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五道小题,涉及了冰岛的地理位置、交通线、气候、自然环境、能源和冰岛地热资源利用的建议,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1)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80°-160°E;冰岛是欧洲的岛国,地处北冰洋和大西洋的交界处;雷克雅未克是冰岛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北的首都。(2)冰岛地势中部地势较高,四周地形比较平坦,交通线大体呈环状分布,大体沿海岸线分布。(3)冰岛被称为“冰与火” 的世界,冰岛地处高纬,气温低,冰原面积广阔;该国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众多。(4)冰岛大量使用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该国家空气质量优良,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冰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水力发电量大。(5)冰岛地热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向世界展示了零碳排放的可行性;我国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主要用于供暖和发电;地热能还可用于温室种植、工厂烘干、洗浴与旅游服务、农业运用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2世界区域可持续发展篇之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一、选择题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2020年地球日期间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地球日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20年受疫情防控影响,最有可能得到发展的行业是( )A.植树种草 B.退耕还湖 C.加固大堤 D.南水北调2.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最适合本地的快递员“送货上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3.受新冠疫情影响,武汉大学开启了AI无人直播车进行“樱花直播”,这要归功于我国大力发展了( )A.服装工业 B.冶金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煤炭工业2020年12月12日恰逢《巴黎协定》通过五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宣布,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阅读资料,完成下面小题。4.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B.海洋污染加剧C.太阳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D.全球气候变暖5.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发展种植业,减缓工业发展 B.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矿产能源C.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生态效益 D.大量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禁止私家车出行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上图四种物质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河流 B.庄稼 C.煤炭 D.天空7.图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河流 B.庄稼 C.煤炭 D.天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甲、乙、丙、丁四国为了保证本国能源长期稳定供应,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甲国利用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 B.丙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C.乙国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D.丁国利用甘蔗等作物生产生物能源9.有关图中四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保护耕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B.乙国加大开垦力度,扩大耕地面积C.丙国大量进口小麦,提高粮食安全储量 D.丁国利用生物转化能源,减少粮食出口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地时间2017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致力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巴黎协定》,各国纷纷表示遗憾。我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2018年1月25日在香港表示,尽管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由于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受到一定影响,但并没有被迟滞,协定确立的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不可阻挡的。材料二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茨开幕,来自全球的200个国家的代表将参与商讨,为三年前签订的《巴黎协定》制订规则及措施。1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科学家可以95%地肯定,人类活动是自1950年代以来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下列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及其不良后果,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②沿海低地被淹没 ③冰川融化 ④海平面上升 ⑤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⑥温室作用使气温增高A.①②④⑥⑤③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② D.①⑤⑥③④②11.下列行为习惯符合低碳发展潮流的是( )①随手关灯、拔插头 ②纸张双面打印 ③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④过度使用空调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12.材料二中的这一事实反映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 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C.各国在发展中面对问题应独自解决 D.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丹麦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逐渐取代汽车成为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倡导“碳中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C.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14.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可以( )①减少石油消耗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促进制造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以下是“汉中空气质量(2018.08.07)”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7日这天汉中的污染指数为114,轻度污染,如果污染指数为51~100,则表示( )A.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 B.空气质量为二级,质量状况为良.C.空气质量为四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 D.空气质量为三级,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16.空气质量的高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行为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①燃烧秸秆,用秸秆灰肥田②使用煤炉生火做饭③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④乘座电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据报道,日本政府决定把福岛核电站百万吨核废水直接排入大海!这些废水共计123万吨,里面含有巨量的放射物质氚,降解至少要半个世纪以上。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17.核废水排入的海域名称最可能是( )A.日本海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18.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这主要是立足于下列国情中的( )A.日本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 B.日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C.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D.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缺少煤、石油等能源19.针对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一事件,你认为不正确的看法是( )A.核废水会污染海水,进而污染海洋水产品B.对距离日本较近的周边国家,如韩国、中国等影响大C.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是最安全的处理方法D.是一种缺乏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20.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污染 C.石漠化 D.泥石流二、非选择题21.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城镇化也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读“世界城镇化和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英国是世界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其中蒸汽机、媒、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市民不仅生产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等不适感,发病军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1)读图可知,酸雨多发生于____(填“高度”或“中等”或“初步”)城镇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早期工业以____(填“轻”或“重”)工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多以____为燃料,该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加剧酸雨的形成。(2)世界现有沙漠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____(填纬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地区。(3)图示a、b两地海岸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结合图示信息分析,若海平面持续上升,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____地,原因是该地____。(4)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态环境,下列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填选项)。A.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应对突发的环境破坏及问题B.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外出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C.积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D.工业都应该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22.冰岛是欧洲西部的国家,国土1/8被冰川覆盖,有100多座火山。图示为冰岛图及其能源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岛国,地跨____两个半球,北临____洋,首都____是世界上纬度位置最北的首都。(2)冰岛交通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因素是____。(3)冰岛被称为“冰与火”的世界。冰岛冰原面积广阔,气温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该国火山众多,原因是____。(4)冰岛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空气质量优良,这与冰岛大量使用水能和____等清洁能源有关。(5)冰岛地热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向世界展示了零碳排放的可行性。我国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主要用于供暖和发电。请你对地热资源的利用再提出一条建议。建议:___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2:世界区域可持续发展篇之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2:世界区域可持续发展篇之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