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5: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经济全球化(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5: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经济全球化(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5
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多次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进口自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A.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B.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阻碍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背离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2.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下列应对全球化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 B.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坐观全球化,实行贸易壁垒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
A.尽量避免进入世界市场,减轻全球化的影响
B.制定合理的对策,在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C.努力阻止全球化,延缓全球化的进程
D.寻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区域化
4.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成员由东盟和中日韩等15个国家组成,RCEP将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该协定的签订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③将取代世贸组织的作用 ④反映了世界和平的主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支付宝推出的“海外直购”将海外客户与中国消费者更加方便地连接起来,这一现象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
A.国家联合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 D.政治多极化
6.据统计,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70年为30︰l,1990年为60︰1,2018年为74︰1,现在还在继续扩大。对以上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B.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落后
C.说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D.贫困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问题
7.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列事例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是
A.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美国纽约启动 B.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C.目前全世界约有六万多家跨过公司 D.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8.下列哪一事件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消除了障碍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冷战的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美国波音飞机的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中国制造。这说明
A.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B.中美两国在经济上不存在利益冲突
C.世界经济发展不能脱离相互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易不平等
10.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人民观念的转变 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11.日本的东芝电器、美国的肯德基快餐等都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其产品实现了“产在中国,卖在中国”。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也影响了中国②中国没有资金投资
③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④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剑客仲满在法国教练鲍埃尔的指导下打败法国选手,法国体育网称赞仲满。原中国女排名将郎平率领美国队以3∶2击败中国队后, C CTV主持人白岩松说:“郎平用她的胜利,指出了中国女排还存在的问题。”这种各国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友好交流与互相促进的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动力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B.各国之间互相交流的强烈意愿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D.各国间外交事业的新发展
13.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B.冲击了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国家主权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4.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有利于全球的环境保护
C.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D.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
15.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科学技术 B.交通工具 C.冷战结束 D.跨国公司
16.据统计,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70年为30︰l,1990年为60︰1,2018年为74︰1,现在还在继续扩大。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各国保持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D.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17.如图是当今世界最大贸易组织的徽标图案。中国在2001年加入该组织。这一组织的名称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18.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历史板报,摘录了有关“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流动”等的文字,还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这些材料的共同主题是( )
A.不结盟运动 B.世界性金融机构发展
C.经济全球化 D.亚洲走向联合
19.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公司的总部设在瑞士,总部只有工作人员100多人,而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附属机构和企业,并雇用了20多万人,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
A.区域化 B.制度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20.如图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出现落后追赶先进的热潮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D.世界越来越走向不公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图2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符合了当今时代的哪一共同主题?
(2)请你分析这一趋势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在这一趋势中,你认为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4)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你认为中国如何应对?
22.棉花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全球棉花种植地带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中美洲和非洲东部。1794年,英国企业家们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机械化纺纱厂。此后,英国工厂纷纷在美国、印度西、埃及、巴西等地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
(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绘制其中一条18-19世纪英国棉花进口的路线。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步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1853年,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需求量的45%,它所消费的棉花则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等地。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整理
(2)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在国际棉花贸易中举足轻重。西方反华势力企图用各种卑劣手段将新疆从全球棉花产业链中剔除,是极其荒谬的。
(3)联系材料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说明西方反华势力的行为是极其荒谬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5
世界近现代史篇之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多次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进口自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A.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B.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阻碍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背离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特朗普的这些行为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特朗普的做法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A项正确;特朗普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的是经济全球化,多极化格局属于政治方面,排除C项;材料中论述的是世界贸易问题,与联合国宪章原则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下列应对全球化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 B.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坐观全球化,实行贸易壁垒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AB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发展本国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发展中国家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此应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所以ABC符合题意;D:坐观全球化,实行贸易壁垒说法错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
A.尽量避免进入世界市场,减轻全球化的影响
B.制定合理的对策,在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C.努力阻止全球化,延缓全球化的进程
D.寻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区域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而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对策,在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尽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化不是逃避,而是主动参与,趋利避害,AC项排除;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不仅仅寻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联合,也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全球化,D项排除。故选B项。
4.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成员由东盟和中日韩等15个国家组成,RCEP将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该协定的签订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③将取代世贸组织的作用 ④反映了世界和平的主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说明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是一个发展的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①②符合题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会取代世贸组织的作用,排除③;材料反映了世界发展的主题,排除④。故选①②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5.中国支付宝推出的“海外直购”将海外客户与中国消费者更加方便地连接起来,这一现象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
A.国家联合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 D.政治多极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特别是两极格局瓦解以来,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材料中的“海淘”将外商户和中国的消费者更加方便的链接起来,这充分体现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故A项符合题意;国家联合、政治多极化是政治角度,故排除BD项;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故选B。
6.据统计,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70年为30︰l,1990年为60︰1,2018年为74︰1,现在还在继续扩大。对以上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B.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落后
C.说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D.贫困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C:由题干中的“1970年为30︰l,1990年为60︰1,2018年为74︰1”等信息可知,其现象为世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但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世界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符合题意;A: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贫富差距加大,A项不符合题意;B:贫富差距加大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B项不符合题意;D:贫困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问题在题干中未能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7.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列事例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是
A.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美国纽约启动 B.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C.目前全世界约有六万多家跨过公司 D.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属于政治多极化的表现,D符合题意;选项ABC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排除。故选D。
8.下列哪一事件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消除了障碍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冷战的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答案】C
【解析】冷战的结束,有利于不同制度的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障碍,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C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的世界经济的发展,排除A;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排除D。故选C。
9.美国波音飞机的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中国制造。这说明
A.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B.中美两国在经济上不存在利益冲突
C.世界经济发展不能脱离相互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易不平等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使得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高科技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排除A;不同国家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易不平等,排除D。故选C。
10.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人民观念的转变 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答案】B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排除A;CD是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
11.日本的东芝电器、美国的肯德基快餐等都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其产品实现了“产在中国,卖在中国”。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也影响了中国②中国没有资金投资
③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④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题干的“日本的东芝电器、美国的肯德基快餐等都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表明经济全球化也影响了中国,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故①③④符合题意;中国没有资金投资的说法错误,排除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2.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剑客仲满在法国教练鲍埃尔的指导下打败法国选手,法国体育网称赞仲满。原中国女排名将郎平率领美国队以3∶2击败中国队后, C CTV主持人白岩松说:“郎平用她的胜利,指出了中国女排还存在的问题。”这种各国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友好交流与互相促进的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动力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B.各国之间互相交流的强烈意愿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D.各国间外交事业的新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题干的各国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友好交流与互相促进的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动力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C符合题意;AB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各国之间互相交流的强烈意愿、各国间外交事业的新发展不是各国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友好交流与互相促进的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动力,排除ABD;故本题选C。
13.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B.冲击了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国家主权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答案】A
【解析】当今世界经济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题文中的材料主要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4.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有利于全球的环境保护
C.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D.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一些欠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所以B项符合题意;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既是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5.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科学技术 B.交通工具 C.冷战结束 D.跨国公司
【答案】A
【解析】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故A符合题意;交通工具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冷战结束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条件,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排除BCD。故选A。
16.据统计,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70年为30︰l,1990年为60︰1,2018年为74︰1,现在还在继续扩大。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各国保持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D.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答案】B
【解析】B:根据材料“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70年为30︰l,1990年为60︰1,2018年为74︰1,现在还在继续扩大”可知,当今世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B正确;A: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措施,但是不是根本措施,故排除A项;C:保持国内政治稳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环境,但不是根本措施,故排除C项;D:不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措施,故排除D项;故本题选B。
17.如图是当今世界最大贸易组织的徽标图案。中国在2001年加入该组织。这一组织的名称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B
【解析】根据“WTO”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机构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2001年加入该组织。B正确;联合国是世界性的政治组织。A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缩写是NATO,是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C错误;欧盟是经济区域化组织。D错误。综上故选B。
18.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历史板报,摘录了有关“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流动”等的文字,还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这些材料的共同主题是( )
A.不结盟运动 B.世界性金融机构发展
C.经济全球化 D.亚洲走向联合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国际资本流动是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亚投行、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等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它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C正确;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与题不符。A错误;一带一路不属于世界性金融机构。B错误;世贸组织是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与亚洲走向联合无关。D错误。综上故选C。
19.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公司的总部设在瑞士,总部只有工作人员100多人,而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附属机构和企业,并雇用了20多万人,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
A.区域化 B.制度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公司的总部设在瑞士”,“而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附属机构和企业”,“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反映了世界上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正确;“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说明超越了经济合作超越了区域的限制。A错误;制度化体现为建立共同价值观、建立规范、设立机构等。材料不能反映出制度化发展特点。B错误;多极化是世界政治发展趋势。C错误。综上故选D。
20.如图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出现落后追赶先进的热潮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D.世界越来越走向不公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ABD:从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ABD三项题干漫画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是题干漫画反映的实质,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漫画材料,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图2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符合了当今时代的哪一共同主题?
(2)请你分析这一趋势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在这一趋势中,你认为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4)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你认为中国如何应对?
【答案】(1)经济全球化;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消除了障碍;跨国公司的推动。
(3)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发展。
(4)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解析】(1)图一反映了美国麦道飞机的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优组合。图二反映了中国通过观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由此可知,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棉花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全球棉花种植地带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中美洲和非洲东部。1794年,英国企业家们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机械化纺纱厂。此后,英国工厂纷纷在美国、印度西、埃及、巴西等地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
(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绘制其中一条18-19世纪英国棉花进口的路线。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步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1853年,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需求量的45%,它所消费的棉花则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等地。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整理
(2)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在国际棉花贸易中举足轻重。西方反华势力企图用各种卑劣手段将新疆从全球棉花产业链中剔除,是极其荒谬的。
(3)联系材料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说明西方反华势力的行为是极其荒谬的。
【答案】(1)
(2)英国逐渐废除进口禁令,鼓励自由贸易。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棉布更具竞争力;自由主义盛行(或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并且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西方反华势力出于典型的冷战思维,力图阻止中国的崛起,并企图用卑劣手段将新疆从全球棉花产业中剔除,这是违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解析】(1)依据材料一“……此后,英国工厂纷纷在美国、印度西、埃及、巴西等地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和所学知识,英国是欧洲的一个岛国,而它进口棉花的地区美国、巴西属于美洲国家,印度属于亚洲国家,埃及属于非洲国家。据此绘制其中一条18-19世纪英国棉花进口的路线。
(2)依据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步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可知英国逐渐废除进口禁令,鼓励自由贸易。运用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从英国自身的角度来看,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而自由主义又成为英国的主流经济思想;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当时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在海外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3)依据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在国际棉花贸易中举足轻重……”和所学知识。从时代潮流来看,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长期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西方国家的角度来看,西方反华势力出于典型的冷战思维,力图阻止中国的崛起,并企图用卑劣手段将新疆从全球棉花产业中剔除,这是违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