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6世界近现代史篇之政治多极化一、选择题1.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世界文化多元化C.和平与发展 D.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来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大量进口原料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3.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4.“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中国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材料中“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主要因素是( )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亚非国家的大力支持C.美国国际地位下降 D.华约成员国的团结5.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不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中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C.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演进6.习近平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A.1945年雅尔塔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7.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作为世界一份子的中学生也有必要去了解联合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联合国总部在日内瓦 B.联合国英文简写是EUC.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D.联合国的主旨是促进世界科技的进步8.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A.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B.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C.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D.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9.根据下列材料判断,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大量进口原料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10.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国际问题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超多强”局面逐步发展,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处理和解决重要国际事务的主张和手段主要是( )A.强化国力,武力胁迫 B.采取强权政治C.相互制约与相互利用 D.协商和谈判12.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B.形成了美俄日欧鼎立格局C.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最终形成了多极化的格局13.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西欧、苏联、中国之外,还包括(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14.根据欧共体12国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它标志着这个组织从单一的经济实体向经济一政治实体发展。欧盟的成立有利于构建( )A.两极对峙的世界 B.多极化的世界C.欧洲独强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15.下列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巴黎和会的召开,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D.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及俄罗斯的实力增强,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欧洲、中国与美苏一样强大 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欧洲与中国成为世界中心 D.全球化格局17.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至2019年,中国在承担了超过15%维和经费摊款的同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派出了2500余名军、警维和人员,为饱受冲突和战乱之祸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恢复、建设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中国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主导世界维和行动C.致力落后国家复兴 D.积极承担大国义务18.2019年12月4日,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A.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 B.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C.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 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19.有学者认为,在世界多极化时代,任何一种或两种力量都无法将自身的文明强加于其他文明,从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样性。该学者意在肯定世界多极化A.推动世界文明的同步发展 B.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沃土C.加速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为世界文明的创新提供保障20.两极格局结束后,一般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这一格局指的是A.经济全球化 B.多极化趋势 C.多元化势 D.殖民体系瓦解二、非选择题21.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他国家。——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22.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的最南部,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克里米亚半岛犹如一只伸展开的巨型章鱼,将触角从东欧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早已成为军事家们的共识。(溯源克里米亚)材料一:1853年,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使俄国惨改,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早就有人做出过这样的预言:“……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寻访克里米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法、美三国在克里米亚半岛召开了一个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一致行动,加速二战进程有及其重大意义,并对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克里米亚)材料三:2014年3月21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公投决定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条约,西方国家随即发表声明,宣称克里米亚全民公决没有“法律效力”,将不承认公决结果。俄方则表示,将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两种不同态度针峰相对,所以普京如果最终从法律上确认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并归属于俄罗斯,那么将成为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国际政治事件,俄罗斯与西方将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形成新的接近于冷战的格局。对于美欧来说,乌克兰亦是必争之地。从远期战略来看,遏制普京的超级大国梦,乌克兰作为毗邻俄罗斯的大国,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因此,战争也是美欧的可能选项。——《搜狐新闻网》(感悟克里米亚)材料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规模投入使用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这次战争可以说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检验和应用。使战争火力得以增强,造成更加严重的伤亡。——《搜狐网》(1)材料一中提到的“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俄国痛定思痛,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它将来发展有用?这一措施在俄国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2)请问这次会议的名称?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世界格局又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3)材料中“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是什么?(4)有人认为克里米亚公投不是结束而是大国博奕的开始,“克里米亚”地区会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半岛,引发战争爆发。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5)根据材料四,谈谈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26世界近现代史篇之政治多极化一、选择题1.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世界文化多元化C.和平与发展 D.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可知,日本、西欧、俄罗斯、美国、中国是当今国际局势中,势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显示出当今的国际格局不再是冷战时的美苏两极格局,而是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化格局。D项正确;A项只提到美、日、西欧不够准确,排除A项;B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文化的多元化,排除B项;C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2.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来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大量进口原料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答案】B【解析】二战结束后,日本借助美国的援助,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经济高速发展。从题文中的“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可见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B符合题意;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3.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这一体系被两极格局取代。1991年苏联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国际政治多极化。故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的依据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A选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最早可从新航路开辟算起,到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选项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过渡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在一战前后,C选项错误;技术革命的影响应从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算起,D选项错误。4.“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中国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材料中“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主要因素是( )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亚非国家的大力支持C.美国国际地位下降 D.华约成员国的团结【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可知,材料反映了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力量对比,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定支持,中国成功重返联合国,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ACD的内容,故排除。故选B。5.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不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中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C.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演进【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各国的国情不同,不能简单的说机遇大于挑战,或是挑战大于机遇,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演进;其他三个选项均说法正确,故排除ABD。6.习近平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A.1945年雅尔塔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7.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作为世界一份子的中学生也有必要去了解联合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联合国总部在日内瓦 B.联合国英文简写是EUC.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D.联合国的主旨是促进世界科技的进步【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美、英、苏等50国代表在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成立,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C选项正确;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A选项错误;联合国英文简写是UN,B选项错误;联合国的主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D选项错误。8.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A.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B.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C.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D.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体现的是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美国至今仍然是世界霸主,D排除。故选B。9.根据下列材料判断,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大量进口原料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反映日本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因此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10.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国际问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治多极化的有关知识。据“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可知,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多极化趋势。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强,中国、俄罗斯的崛起,世界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C正确;一战二战冲击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排除A;B项违背史实,新秩序并没有建立,排除B;材料主旨与恐怖主义等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超多强”局面逐步发展,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处理和解决重要国际事务的主张和手段主要是( )A.强化国力,武力胁迫 B.采取强权政治C.相互制约与相互利用 D.协商和谈判【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的各国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D正确;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武力胁迫、强权政治都不是政策的做法。AB错误;相互制约、相互利用不是解决国际事务的手段。C错误。综上故选D。12.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B.形成了美俄日欧鼎立格局C.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最终形成了多极化的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巨人林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在朝多极化方向发展。C正确;根据“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可知,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瓦解。A错误;当今世界的五大力量中还包括中国。B错误;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D错误。综上故选C。13.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西欧、苏联、中国之外,还包括(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五大力量”除了美国、西欧、苏联、中国之外,还包括日本。日本是世界的经济大国。C正确;英国、法国都属于西欧国家。AB错误;印度不属于五大力量。D错误。综上故选C。14.根据欧共体12国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它标志着这个组织从单一的经济实体向经济一政治实体发展。欧盟的成立有利于构建( )A.两极对峙的世界 B.多极化的世界C.欧洲独强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是欧洲政治、经济共同体。欧盟实力强大,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促进了政治多极化发展。B正确;两极对峙世界的两极指的是美国和苏联,与题不符。A错误;欧洲独强与事实不符。C错误;当前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与欧俄均衡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15.下列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巴黎和会的召开,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D.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及俄罗斯的实力增强,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欧盟、日本、中国及俄罗斯的实力增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短暂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是并没有彻底消除矛盾。A错误;华盛顿会议制定了《九国公约》,规定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政策,为美国在华扩张提供了方便。B错误;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错误。综上故选D。1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欧洲、中国与美苏一样强大 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欧洲与中国成为世界中心 D.全球化格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20世纪五十年代,东欧、西欧、中国等国家崛起,冲击了原有的两极格局,促进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B正确;与美苏相比,二十世纪五十年年代的中国实力相对较弱。国家实力也决定了当时的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中心。AC错误;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格局而不是政治格局。D错误。综上故选B。17.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至2019年,中国在承担了超过15%维和经费摊款的同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派出了2500余名军、警维和人员,为饱受冲突和战乱之祸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恢复、建设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中国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主导世界维和行动C.致力落后国家复兴 D.积极承担大国义务【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不仅承担了超过15%的维和经费,还向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派出了2500余名军、警维和人员,这是中国承担大国义务的表现,故选D;需要维和的地区不一定都是中国的邻国,因此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排除A;中国是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不是主导,故排除B;维和行动是恢复地区和平,而不是致力于落后国家的复兴,故排除C。18.2019年12月4日,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A.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 B.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C.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 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岐和竞争,各方面的势力不断在角逐,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故D符合题意;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北约组织有分岐并不代表瓦解,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盟,故排除C。故选D。19.有学者认为,在世界多极化时代,任何一种或两种力量都无法将自身的文明强加于其他文明,从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样性。该学者意在肯定世界多极化A.推动世界文明的同步发展 B.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沃土C.加速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为世界文明的创新提供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世界多极化时代,任何一种或两种力量都无法将自身的文明强加于其他文明,从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从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样性。由此可知,学者意在肯定世界多极化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沃土,故B符合题意;世界文明不可能同步发展,故排除A;多极化加速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为世界文明的创新提供保障,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故选B。20.两极格局结束后,一般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这一格局指的是A.经济全球化 B.多极化趋势 C.多元化势 D.殖民体系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两极格局结束后,一般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标志着两级格局解体,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组织也在发展中国、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生的力量在崛起,在发展,世界朝着一超多强或多级化的方向发展,故B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世界的政治格局变化,而非经济,故A不符合题意;“多元化趋势”指的是文化层面而非政治,故C不符合题意;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瓦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非选择题21.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他国家。——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答案】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大国综合国力。【解析】(1)本题考查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界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本题考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特点。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本题考查新的世界格局确立的因素。当前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还在强化,多极化格局的建立最终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对比。22.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的最南部,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克里米亚半岛犹如一只伸展开的巨型章鱼,将触角从东欧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早已成为军事家们的共识。(溯源克里米亚)材料一:1853年,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使俄国惨改,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早就有人做出过这样的预言:“……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寻访克里米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法、美三国在克里米亚半岛召开了一个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一致行动,加速二战进程有及其重大意义,并对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克里米亚)材料三:2014年3月21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公投决定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条约,西方国家随即发表声明,宣称克里米亚全民公决没有“法律效力”,将不承认公决结果。俄方则表示,将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两种不同态度针峰相对,所以普京如果最终从法律上确认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并归属于俄罗斯,那么将成为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国际政治事件,俄罗斯与西方将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形成新的接近于冷战的格局。对于美欧来说,乌克兰亦是必争之地。从远期战略来看,遏制普京的超级大国梦,乌克兰作为毗邻俄罗斯的大国,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因此,战争也是美欧的可能选项。——《搜狐新闻网》(感悟克里米亚)材料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规模投入使用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这次战争可以说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检验和应用。使战争火力得以增强,造成更加严重的伤亡。——《搜狐网》(1)材料一中提到的“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俄国痛定思痛,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它将来发展有用?这一措施在俄国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2)请问这次会议的名称?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世界格局又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3)材料中“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是什么?(4)有人认为克里米亚公投不是结束而是大国博奕的开始,“克里米亚”地区会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半岛,引发战争爆发。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5)根据材料四,谈谈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答案】 (1)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雅尔塔会议;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4)不会;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各国联系加强;联合国的协调作用;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等。会;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不断;偶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等(5)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加快战争进程。【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1853年,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依据材料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法、美三国在克里米亚半岛召开了一个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一致行动,加速二战进程有及其重大意义,并对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这次会议是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二战后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当今世界,世界格局又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3)依据材料三的“普京如果最终从法律上确认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并归属于俄罗斯,那么将成为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国际政治事件,俄罗斯与西方将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形成新的接近于冷战的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4)答案不唯一,选择一种观点即可。“克里米亚”地区不会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半岛,引发战争爆发。理由是: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各国联系加强;联合国的协调作用;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等。“克里米亚”地区会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半岛,引发战争爆发。理由是: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不断;偶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等。(5)依据材料四,可以归纳出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加快战争进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6:世界近现代史篇之政治多极化(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过关练 26:世界近现代史篇之政治多极化(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