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灭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种灭绝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什么是物种?
物种是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目前全世界现有180万个物种。
什么是物种灭绝?
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
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发表报告指出,目前对44838万个物种进行了分析,已有869种物种完全或在其通常生存环境中灭绝,至少还有1.6928万种物种濒于灭绝,并且这些数字还将继续增加,灭绝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考虑到目前仅对全世界现有180万个物种的2.7%进行了分析,上述数字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
中国的生物物种现状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一个国家,但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状。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6个种, 1/4居多。
(1)新疆虎 (1916年灭绝)   原产罗布泊和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见于罗布泊、库尔勒。瑞典探险家斯文在其《罗布泊探险》一书中对当地人描述虎的遗骸被蚁类吞噬的情景进行了记述。
20世纪中国灭绝的10种野生动物
(2)普氏野马 (20世纪60年代灭绝)  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将其定名为普氏野马。1890年,一德国人从中国捕到52匹野马,长途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后代。但真正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踪迹。
(3)高鼻羚羊 (20世纪60年代灭绝)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等地区有不连续分布,此后再无踪影。
(4)台湾云豹 (1972年灭绝)又名龟文豹。上个世纪60年代尚有猎取记录,因森林的砍伐,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1972年始,宝岛不再有豹。
(5)直隶猕猴 (20世纪80年代灭绝)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砍伐,直隶猕猴灭绝于雾灵山。
(6)白头鹳 (灭绝年代不详)
白头鹳是一种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从上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无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
(7)豚鹿 (20世纪70年代灭绝)
豚鹿,我国仅在云南耿马和西盟县边界发现过。科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调查时仅仅发现了屈指可数的几只,上世纪80年代再做调查时,已绝迹。
(8)小齿灵猫 (20世纪80年代灭绝)
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除20世纪70年代在勐腊曾获2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3张皮子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
(9)镰翅鸡 (2000年宣布灭绝)
镰翅鸡分布于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国外见于西伯利亚。1986年、1987年调查时,已无踪影。2000年新华社发布消息,黑龙江动物所经5年调查,没有发现镰翅鸡,当地老百姓也已几十年没有见到。
(10)冠麻鸭 (20世纪中叶灭绝)
冠麻鸭,又名凤头麻鸭,原产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人们曾于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别发现过。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海参崴出现过一雄二雌三只,但后又神秘地消失。估计冠麻鸭已于20世纪中叶灭绝。
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因素:
生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会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有些则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以至灭绝,这是自然界选择的结果。
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原有的许多物种不能适应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这类“天灾”造成的。
物种灭绝的人为因素
环境的人为破坏
动物往往只适应一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一旦环境改变,如森林被砍伐,原来在此生活的动物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污染
污染是野生动物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污染破坏了水、空气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改变了动物的原有生存环境。
大肆猎杀、捕捉
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不仅仅为获得食物而大量猎杀其他动物的物种。 他们出于各种贪婪的欲望,甚至只为游戏,而将其他动物大量杀害。 许多动物因为其长相可爱,性情温顺,被作为宠物大量捕捉饲养,其野生同类反而逐渐灭绝了。
轻率引进外界的新物种
人类不充分考虑,轻率引进外界的新物种,有时会极大威胁本地的原有物种,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
一封给全世界的信
关于盗猎藏羚羊
藏羚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为获得其底绒的大规模盗猎行为。为了获取底绒就必须将藏羚羊杀死。藏羚羊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 一条披肩是以数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而织成的。 西方时尚界对沙图什的追求是直接导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盗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计有2万只藏羚羊因为沙图什的原因被猎杀。藏羚羊角在传统医药市场也有销售。
藏羚羊为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与黄羊相似,体长为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45—60千克。主要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性情胆怯,早晨和黄昏结小群活动、觅食。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雌藏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有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
加拿大一枝黄,美丽的灾难
加拿大一枝黄原产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后逸为野草,上世纪八十年代扩散蔓延。一枝黄花具有适应性强,繁殖迅速等特点,它既可通过发达的根茎进行繁殖,近距离快速蔓延,也可通过风力和鸟类进行远距离种子传播,还能随土壤传播,带有花籽的泥土被运到哪里,它就能生长到哪里。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并且具有快速繁殖、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它所到之处,别的植物和杂草会灭绝。它若侵入农田,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 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
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 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 即每天减少50-150种。
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现在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我们到底是选择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方式,和野生动植物和谐相处,让地球上的各个物种永远的延续下去,还是为了眼前物质追求,财富的占有,去剥夺自然,去侵犯其他物种的空间呢?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 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不断攀升的数字敲响了世纪末的警钟, 人类改造世界的美梦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人惊恐地自问: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地离开?答案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保护生物,从我做起!
作业
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它的名称、分布、习性、现状等,写出一篇500字以上的小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宣传保护地球生物的手抄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