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学习课件(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学习课件(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常用修辞手法学习
Study of common rhetorical devices


如何写好…
修辞手法是我们在写作文中最常用的一种渲染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可以提高写作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几种常用修辞方法吧!
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借代
设问
反问
对偶
目 录
修辞手法详解
习题练习巩固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本体
比喻三要素:
喻体
比喻词
即被比方
的事物
即用来作
比方的事物
用来表示
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
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比 喻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比 喻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选自《荷花》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选自《观潮》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选自《静夜思》
典型例句
比 喻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选自《桂林山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选自《美丽的小兴安岭》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拟 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选自《桥》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选自《春》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选自《春望》
典型例句
拟 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选自《春》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选自《金色的草地》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夸张的种类
夸 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扩大夸张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缩小夸张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超前夸张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典型例句
夸 张
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
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选自《趵突泉》
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选自《古 井》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
排 比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选自《桂林山水》
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选自《晏子使楚》
典型例句
排 比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选自《我的“长生果”》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选自《詹天佑》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典型例句
对 偶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选自《春夜喜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选自《自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选自《绝 句》
典型例句
对 偶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选自《开国大典》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选自《白桦》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典型例句
反 问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选自《海上日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选自《江南好》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选自《花的学校》
典型例句
反 问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选自《再见了,亲人》
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
——选自《穷人》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典型例句
设 问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花钟》
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选自《桃花心木》
典型例句
设 问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
——选自《假如没有灰尘》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选自《卖火柴的小女孩》
常用修辞手法之


定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借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典型例句
借 代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选自《望天门山》
旌旗十万斩阎罗。
—选自《梅岭三章》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选自《榆钱饭》
典型例句
借 代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选自《十里长街送总理》
习 题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习 题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二、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习 题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习 题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改为拟人句)
7. 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8.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习 题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Bye


再见
如何写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