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敬畏生命 教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敬畏生命 教学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8课 探问生命 教案
课题 8.2 敬畏生命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中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教材内容 本框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主要是引领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学情分析
青少年时期,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由于其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认知水平有限,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3.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出示清明祭祖、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公祭日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的图片:每年4月份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人们庄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人们沉重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请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敬畏生命。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1. 我们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 ①生命是 ,生命是 ,生命是 ,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②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 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 2.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 。 3.我们应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让我们 ,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②我们只有 ,也不 , ,才会 。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 。
合作学习 一 生命至上 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材料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2016年3月5日,一张“淮安洪泽医生跪着手术”的照片感动无数网友,被称为“最美姿势”。照片中的主人公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人民医院脑外科医生赵光元。3月3日下班后,他开始巡视病房,这时急诊来了位脑溢血患者急需手术。为了便于彻底清除患者脑部的血肿,医生要选择合适的姿势。而赵光元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手术时间长了,只能选择跪在地上为患者手术。4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赵光元跪了近两个小时。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为什么赵医生做手术的姿势被称为“最美姿势” (2)他的行为给你什么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 (1)因为他尊重生命,把生命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为挽救生命而不懈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我们也要树立生命至上观念,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尽可能伸出援手。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使自己的内心受到触动,有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候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这种敬畏,使我们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是共同存在的。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1)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3.自己生命与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主动向陷入困境的生命伸出援助之手。 二、休戚与共 1.阅读教材第96页“阅读感悟”的材料,思考问题: (1)你能说一说我要好好活着的理由吗? (2)生命会遇到哪些不测?你能举几个相关事例吗? (3)怎样对待周围与你一样的生命? 学生讨论交流。 【故事拓展】江西萍乡五大队民警在巡逻途中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部分群众正在围观,却没人敢扶。见到这一幕,民警迅速上前将老人扶到开有暖气的警车上,并为他买了矿泉水。民警这一善举,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随后,老人主动告诉民警,是自己不小心摔倒在地,身体没有太大问题,表示不需要去医院。“有我们在,人不会倒,人心更不会倒”,民警向老人表示。在此事件中,群众在选择扶与不扶而纠结,民警的援助之手无疑为社会澄清了答案。 2.研读教材。 (1)研读教材第96页正文,思考: 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人的生命存在敬畏之心?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研读教材第97页正文,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善待身边的人?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研读教材第98页正文,思考: 如何对生命敬畏? 教师总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巩固练习 1.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是 ( B ) A.青春 B.生命 C.学习 D.奉献 2.卡耐基说:“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①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敬畏自己的生命  ②只要活着就行,其他事情没必要操心  ③生命的过程既有欢乐也会有烦恼、困难和痛苦  ④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命和价值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3.吴鑫上学路上闯红灯,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倒了,造成右小臂骨折。他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学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有金刚不坏之身。”从敬畏生命的角度看,吴鑫这样做是( A ) A.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 B.故意违反交通法规 C.怕上学迟到,可以理解 D.为了不让同学为他担心 4.大学生马加爵因为一次打牌吵架与同学积怨,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同宿舍4名同学残忍杀害,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D ) ①我们应该加强生命教育、法制宣传  ②生命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③他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④漠视他人生命,没有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⑤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认识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不能体现敬畏生命的做法的是( A ) A.上学路上与同学骑着自行车“飙车” B.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提出用车载你回家,婉言拒绝 C.看到他人落水,及时拨打110 D.独自外出远游时,发生意外伤害,能进行自我救护 6.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期间,全国各地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交通安全知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 A ) ①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②提高防范意识,远离交通事故  ③遇到交通事故,就当没看见  ④我们需要有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法多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交流过程中也有进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素材也具备吸引力与启迪性。在探究休戚与共的内容上,也可事前做好探究单,分好小组,在课堂上评出优秀小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