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守护生命 教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守护生命 教学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珍视生命 教案
课题 9.1 守护生命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材内容 护都体重识。学会经变生命和守护生命。守护生思我问个法常理定合出护身体生命,着味岛练值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福加生命的长度。但定守护精神生命右键有惊喜生命。丰富精神生活, 增加生命的宽度。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停留于身体层面的浅认识中,他们对于如何爱护身体、如何养护精神还没有形成意识。本课引领学生认识到要珍爱生命,就要学会爱护身体,养护精神,并且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生命意识,知道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2.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培养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考 试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名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1.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身体? ①关注关心 ,养成 ,对生命负责。 ②关注自己的 ,学会 。 ③增强 ,掌握 。 2.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 ,满足 。 ,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3.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 。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 ,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容易使 。 4.我们如何养护精神家园? 守护精神家园,离不开 ,需要在 。
合作学习 一、爱护身体 探究一:如何爱护身体 思考:生活的细节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视频中提到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当注意健康的饮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思考:谈谈你所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提示:守护生命首先要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思考:结合视频,该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我们不应该做出过激的行为,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思考:以上启示我们如何爱护身体? 提示: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结论: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住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 (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2)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3)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3.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守护生命
巩固练习 1.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 ) A.早睡早起,不吃早餐 B.远离有害物质,不吸烟 C.适量运动,不乱用药 D.饮食合理搭配,不挑食 2.参加运动会时,下列做法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是 ( B ) A.参加比赛前做好准备活动 B.比赛结束后立即停下来休息 C.临赛前不可以吃得过饱或者饮过量的水 D.剧烈运动后,不马上大量饮水、吃冷饮 3.爱护生命,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意识的是( B ) ①水性很好,随意去河里游泳  ②公共场所,不忘观察安全出口  ③在加油站,不用手机接打电话  ④网络聊天,不轻易暴露个人信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遇到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 A.远离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B.如果在房内,靠在墙角弯曲身体 C.在四楼时,迅速从楼上跳下 D.在教室内,迅速躲到课桌旁,用书包护头 5.下列对于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D ) ①没有物质支持就不可能有精神发育  ②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  ③精神发育不需要物质支持  ④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挥民族精神。为此我们可以( D ) ①追求奢侈安逸的生活,不争功夺利  ②开展“日行一善——学雷锋活动”  ③在清明节举行仪式祭奠革命先烈  ④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学习京剧艺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教学反思 把握课标,精准教学。每节课都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一节课的方向,教学活动的展开,效果的好与坏,课堂效率的高低,时刻提醒着老师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成,只有关注到教学目标,才能帮助教师做到精准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