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蘑菇和木耳教学目标: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4、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5、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6、能通过本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辩证看待身边的事物。探究重难点:1、重点: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2、难点:知道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点。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制作课件。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学习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生物:蘑菇、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教学过程:【课前情景: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一、情景导入。师:优美、欢快的音乐,在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美丽可爱的《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不,你们桌子上就是这位小姑娘采的蘑菇,你们可知道是些什么蘑菇吗?(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观察蘑菇的形状、颜色。2、分辨:哪些蘑菇是野生的,哪些蘑菇是人工培育的。3、议一议,野生蘑菇的生长环境。二、初步探究。1、认识蘑菇。2、观察图片:以上这四幅蘑菇图片有什么不同?它们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3、学生互议;集体交流。生:这四幅蘑菇图,其中两幅图上的蘑菇是野外生长的,有两幅是人工培育的。师:同学们,那么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蘑菇的知识?4、小组合作学习。①观察实物。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蘑菇。②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③小结有关蘑菇知识。蘑菇: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像蘑菇一样的真菌生物还有许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木耳:生长在朽木上,有些长得像人的耳朵,所以叫木耳。银耳又叫白木耳,它像一朵盛开的白色牡丹花。猴头菇的形状像猴子的头,因而得名。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它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出示:猴头菇、木耳、银耳、灵芝)三、深入研究。1、再次观察蘑菇(实物)小组合作: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小组做好观察记录)2、小组汇报交流。3、出示:①菌盖 ②菌褶 ③菌柄 ④菌丝4、重点观察:菌褶示意图5、整理学习成果。把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整理后记录下来。四、重点探究:蘑菇属于真菌。1、蘑菇与动物、植物比较,有什么不同和相同?2、交流、点拨。3、总结: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4、探究:蘑菇靠什么生长?点拨:蘑菇的繁殖,从生理上说是靠孢子体繁殖,但从栽培的角度上说,是靠菌丝体繁殖的。它的整个生长过程是,孢子体萌发为菌丝体,再由菌丝体大量吸收环境中的营养而大量增多、分裂申长,当菌丝体吸收养分而成熟并形成双核菌丝后,即产生蘑菇子实体原基,子实体原基在吸收菌丝体中的养分而膨大后,长成蘑菇,当蘑菇进一步生长,体内形成担子,再在担子上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又萌发菌丝体。(出示生长示意图)五、识别毒菌1、师:蘑菇是美味菜肴。但是,有的蘑菇能食用,有的蘑菇的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那么,我们怎识别有毒的蘑菇呢?2、学生观察教材第11页的图画。食用菌;毒菌。合作学习:食用菌和毒菌有什么不同?怎区别有毒的蘑菇?3、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板书设计:13、蘑菇与木耳真菌:形状 颜色1、 形状蘑菇、木耳:2、颜色毒菌:颜色,形状六、教师小结:是食用菌,还是毒菌,可以从形态和颜色上看。一般毒菌生长的比较怪异,颜色特别鲜艳,好看;而食用菌生长正常,颜色不鲜艳。从形态上看,毒菌一般在菌柄的下部长有菌托或菌环,而多数食用菌没有菌环。从生态上看,毒菌生长在树木下面较多,很多毒菌是菌根菌。但是,严格的区分还是要进行化学分析,看子实体内是否含有毒素物质,这是区分食用菌和毒菌的可靠方法。在没有经过鉴定之前,野生食用菌不能轻易食用,避免发生危险。六、课外延伸: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并记录下来。七、(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