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上《简单事物说明文写作指导》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文字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语文八上《简单事物说明文写作指导》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文字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轻轻松松学说明
——课堂教学实录
启发中学 任玮瑾
师:同学们好!前段时间我们学了很多说明文,这节课我们来进行说明文写作指导。
师:回顾一下,什么事说明文呢?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字通顺”,是对初中阶段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讲包括以下几点:① 认真观察,抓住特征; ② 讲究顺序,条理性强;③ 依据对象或内容,采用合适的说明方法;④语言表达讲究用语准确,同时力求多样性。
师:大家看说明文写作的这四个要点,难不难?
生:不难。
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抓特征。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下面4个事物,请大家一起来抓特征。
师:第一个,保温瓶。如果你写保温瓶,你会抓住保温瓶的什么特征呢?
生:保温。
师:好。那么是不是就介绍保温就可以了?还有什么特征呢?
生:外形、结构、功能、原理···
师:很好。还有吗?
生:历史。
师:哦,这是一篇知识很丰富的说明文啊。还有什么需要介绍的吗?
生:···
师:老师来做个提示。我觉得作为商家有必要告诉消费者关于保温瓶的保养问题。怎样才能用的长久呢?对吧?
师:刚刚大家说得都对,非常好。这就是一篇非常充实的说明文了。那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事物——笔袋。大家都有笔袋,抓什么特点呢?
生:外形,功能。
师:功能上,除了装笔,还能装什么?
生:装纸。
师:还有其他功能吗?有些笔袋还可以当钱包用,装钱。
生:装橡皮擦。
师:嗯,都属于文具类。还有什么特征吗?
生:外形多种多样。材质不同。
生:价格······
师:很好。不同材质,不同价格,非常好。还有吗?没有了。那我们来看第三个事物——我们的教室。要抓什么特征呢?
生:面积、能坐多少人、多少台凳、多少风扇·····
师:能归纳一下,你刚说的这些属于教室的什么特点?——设备齐全。比如教室里还有投影、讲台、多媒体、黑板····都属于设备齐全的范围。老师这里再补充一下教室的特征,比如教室宽敞明亮,教室也是我们学习的好地方。
师:如果我们写小动物,比如小猫,大家会抓小猫的什么特点呢?
生:小猫的习性。
师:有层次感地讲好吗?
生:小猫的外貌、性格温顺乖巧、小猫的本领。
师:大家刚才的讲特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知道事物有什么特点,还要有条理地介绍。说明文写作第二点——讲条理。大家来看一下。
师:条理要清楚。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及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例:某学生写说明文《谈眼镜》,他选了三个方面的材料:a.眼镜的作用;b.眼镜的种类;c.眼镜的构造。比较这三个材料的关系,应采用什么顺序最合适
生:种类——构造——作用
师:为什么?
生:因为眼镜有不同种类·····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构造——种类——作用
师:为什么?
生:因为眼镜有不同的构造,所以就有不同的种类,因为不同种类所以就有不同作用。
师:赞成这种顺序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老师也比较赞成这种顺序,觉得更好一点。关于条理的问题,老师特别讲一下。在一篇说明文中,这一点非常重要。让说明文很有层次的一招,就是分点说明。
师:分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一点”、“两点”、“三点”……式的解说,几个“要点”说完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显现了。 分点说明的作用:不仅能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说明,而且能鲜明地显现说明的层次,使说明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 注意:分点也要注意由主到次,由浅到深或者符合逻辑认知。
师:我们学过的例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就进行过这样的分点式说明;又如下面《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运用的就是“分点说明”的思路;(出示课件)
师:在看这篇文章《奇特的激光》。作者分了几点?
生:三点。
师:哪三点?
生:颜色、方向、亮度
师:非常好!这段总分总式的文章阐明了激光的三个特点,条理清晰。
师:说完了条理,我们再来看看说明方法。我们讲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几种?
生:十种。
师:还记得吗?哪十种?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
师:我们来看《奇特的激光》里第三点,它在讲激光的亮度非常高,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呢?
生:作比较。
师:很好。文中运用了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准确地说明激光亮度非常高的特点,给人很深的印象。现在,请大家写一段介绍笔袋特点的说明性文字,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写哪个特征?就抓一个特征,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
学生写作······
师:写完后,大家一起交流,看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写得好的请推荐一下。
师:哪位同学起来念一下?
生:笔袋多种多样,有····
师:问下大家,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念?
生:·····大约有2000多学生在用笔袋······
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还有没有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同学?
生:这个笔袋长15厘米,宽5厘米······
师:非常好。多简单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里面装了多少支笔?容量也出来了。好,请看老师这里的一段,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笔袋比文具盒携带更方便,手感更舒服,比它更省空间,······按材料分,有皮、合成革、棉布、牛津布、塑料笔袋和立体图片笔袋等。造型有长方形、圆柱形和异体形等
师: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文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笔袋方便的特点,给人很深的印象。
师:第四点——酌语言。说明文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次序、方位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如:大概、几乎、左右、也许、一些······
师:我们马上再来实践一段,看大家能不能在用词上斟酌一下。请大家介绍教室,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哪些地方用词要准确呢?一分钟讨论一下。
师:老师做个提示,比如我说“教室里每个梁上分别两台电扇”就比“教室里有六台风扇”要准确得多。现在给大家时间,自己写,等下交流。
学生写作······
师:大家写完后,互相交流。
师:我刚看到两个同学写的,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生:教室长约7米,宽约4米,高约3米·····前后各有两块黑板·····前后各有两个窗户,采光性好,是大家学习的好地方。
师:在这篇文章当中,我要提出来的是,在写长多少米宽多少米的时候,在我们想来怎么可能才4米?
生:是啊。
师: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一定不能凭眼观来判定有多长在,这样有失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们都不是工程师,应该估算到,每块瓷砖60厘米,再去数一数有多少瓷砖,确定大约米数。这一点不好。但是有一点写得好。就是提到前后各有一块黑板。这样,比说教室有两块黑板要准确得多。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念一下。
生:我们教室摆放着55张桌椅,前后各有一块长约5米宽约2米的黑板······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很准确。
师:来看老师这里的一段。教室的前面放着一张讲桌。上面放着粉笔盒、教具之类的东西。前后分别有一块大黑板。前面的黑板是老师用来给我们上课用的。上面有一只广播。每当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它就会响起,及时告诉我们。后面的黑板上有我们出的黑板报,上面花花绿绿的非常漂亮。
师:方位词用的非常准确。说明文的语言除了准确,还有什么特征?
生:平实或生动。
师:那大家看刚刚这一段是生动还是平实?
生:生动
师:这一段还不够生动。算是平实。我们如果再让大家来写笔袋,你能不能写出更加生动的文字呢?大家一起朗读这一段。
生齐读:我是一个普普通通但又十分特殊的笔袋,我的名字叫“光棍”。呵呵,大家不要笑啊,我可是名副其实的光棍呦,你看,我身高不过两分米,体重仅有0.05千克,腰围不及小主人的两根手指,一看我的体型就知道我是个棍儿。还有,我身上的图案是条纹型的,那些火一样的红色,草一般的绿色,阳光似的黄色,大海一般的蓝色,都是条形的,是不是很像根棍儿呀?所以我才叫光棍嘛。
师:大家看,其实语言生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好了,说明文四点已经讲完了,接下来才入我们的主题。之前让大家去查找了关于粽子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写家乡的粽子。
师:如果是你来写,你会抓粽子的哪些特征?
生:粽子的传说、粽子的形状、粽子的种类、粽子的做法、粽子的好处、粽子的口感、粽子的馅儿、粽子的外皮、粽子的吃法、粽子的价格
师:大家怎样进行分点说明介绍“家乡的粽子”?怎样才有条理?请每4个同学一组讨论后列出写作提纲并展示给大家。
生列提纲。
生出示:粽子的传说——种类——做法——吃法——对粽子的感情。
师:这个顺序可以吗?
生:可以。
师:合乎逻辑。大家互相交流,看看是否都合乎逻辑。
学生交流讨论。
师:再就是大家想想要用到哪些说明方法。
生:打比方、分类别····
师:提示:此文题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说明对象。说明的重点放在介绍中山粽子的特征之上,写法可以灵活多样。主要可采用:①拟人写法。让说明的对象“自己说话”,作“自我介绍”,这样的写法新奇有味,容易吸引读者。②介绍写法。以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系统地介绍中山粽子的特征。③答问写法。用一问一答或类似问答的文艺形式进行说明,有条有理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写作中或用平实的说明,或用生动的说明,以“分点”的方式,说明事物的特征。不论哪种写法,都应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师:温馨提示,再想想,怎样让说明文开头具有吸引力?
生:设置悬念、写传说、对联、习俗来引出端午的粽子
师:好。最后请大家完成这篇说明文。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轻轻松松学说明
——说明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启发中学 任玮瑾
说明文指的是解说事物、剖析事理的文章。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在于告诉人们某种事物的特点、功能、作用、意义等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篇文章,都属于介绍某一种(类)事物的说明文。教学进行时,主要是围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展开。教学结束后,针对说明文写作练习中的四个基本点:特征、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我进行一次说明文写作指导(一课时),具体教学情况如下:
1、 让学生学会抓事物特点。
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我们要把它介绍好,需要介绍哪些方面特征呢?我举了四个例子保温瓶、笔袋、我们的教室、猫为例,看学生的反应。学生基本抓住了保温瓶保温、构造、保养等方面的特征,笔袋漂亮、款式多种多样、用途多,教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是学习的好地方,猫乖巧、温顺、会抓老鼠等特征。
2、 让学生学会理清说明文写作的条理。
在《谈眼镜》的三个材料中,学生可以按照逻辑认知顺序排序。以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片段为例,更加强化条理性,再以课外段落《奇特的激光》找出文章条理性的好处。
3、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说明方法。
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学生背得滚瓜烂熟,特意安排写作“笔袋”,他们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列数字,打比方是学生信手拈来的方法。
4、 让学生学会揣摩准确的说明文语言和感受活泼的说明文语言。
在介绍教室时,几个学生介绍比较准确,但也有凭着眼观而直接判定长宽的,有失准确。我及时作了纠正。在用于活泼方面,我出示了一段生动说明的文字,但由于平时生动性的文章读得较少,学生领会比较慢,写起来也比较吃力。
5、 让学生综合运用四个基本点。
本节课的大作文以《家乡的粽子》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说明文。由于粽子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食物,再加上提早查找资料,关于粽子的特征,学生马上能准确抓住。列提纲中又看出顺序把握比较合理。剩下说明方法和语言只能靠完成整篇文章后而定。
本节课基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我觉得也有些不足之处。
1、 我讲解说明文写作过多,学生基本都掌握,但还是怕他们忽略又出示幻灯片来加强,显得废话多,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我应该少讲。
2、 关于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由于平时见过生动性的说明文较少,学生反应明显较慢。没有激起学生对生动性的灵感。但这个环节可以作为一个单独课程来上,这样匆忙而没有效果。
3、 写作时间安排比较匆忙。因为巩固知识点的幻灯片太多,耽误了时间。“有人说,任何一次写作,都必然包含了感知、内孕、外化、接受这样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即首先必须感知生活,然后在大脑中内孕文意,最后借助语言文字外化为作品,并且最终使读者得以接受。”下次写作课还是应该把时间大部分放在写作上,让学生多动脑多动笔,这样效果会更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浅谈《安塞腰鼓》的教与学
中山市启发中学语文科组 曾晓华
“安塞腰鼓已经戛然而安塞腰鼓已戛然而止,但心中的“安塞腰鼓”已经敲响,它是那样的有力,它催促着我,启示着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如何在学生的心田上敲击同样富有魅力的生命之鼓!(启东市惠丰小学 蔡娟《安塞腰鼓》教学反思)上完这一篇文章的公开课,我也和蔡老师有着一样的同感。
这是一篇有着充分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它在语言上、写作手法上、文章结构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每次看完,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磅礴激荡的力量。
但是,由于文章的知识点多,短句多,所以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要点,如何使学生能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注重技巧和方法的,现就我个人上课后的感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化繁为简,抓线索是根本。
文章短句多,整篇文章乍看会觉得结构比较凌乱,不知道从何入手。我就从
我们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一般一场表演我们是从哪几个因素去考虑入手欣赏,学生马上就能想到“听觉、视觉、整体的场面和气势”。那么每看一场表演总是会有一定的顺序或者抓住它的整体特点,再深入引导学生找出安塞腰鼓的表演特点是:“豪放,壮阔、火烈”,并且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注意到了文中始终处处出现了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重复出现的句子无形中就成为了文中的线索。
2、 不面面俱到,抓住一个重点要解决的知识点。以点带面。
针对考试的大纲,我结合了语言赏析的掌握要领,准备从这里入手去解决最
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句子进行赏析?针对一向我们学校教学的惯例,都是先从方法入手,再结合文段的例子进行分析。我从文章中节选了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从这一段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入手,并引导学生去探究修辞方
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中很快的结合旧的知识点,找到其中使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并说出了它们两者之间的作用是形象生动,有节奏美,语句铿锵有力,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之情。再把之前的分析全部结合起来,就是对文段的赏析过程,最后我再提出对方法的总结:赏析就是包括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通过这些手法,体现了事物的特色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的总结。最后再对文章的整体艺术感染力进行一定的归纳,这就是赏析。最后还对文章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和对人的那种震撼的力量,表现了陕北高原的人们的粗犷美,豪迈气概,开朗的性格特征。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整个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并快速掌握了要点。
3、 强调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分析的过程,巩固知识。
我选了同类的一篇文章<<海安花鼓>>,让学生比较进行阅读,并设计差不多
的问题: 1、这一段话和课文描写的场面有什么异同?2、两种表演各有什么样不同的特点?3、中国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这样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同学们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去解答以上的类似的问题,效果很好,而且学生都掌握得很快,回答问题也有一定的准确性.
经过这节课的分析,我总结了上课的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不要急于详细地给学生分析全文大意,而是要先确定要你要教会学生学习的重点.有时候该舍弃的一些知识点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舍弃,所有的一切都为你的教学重点而服务.最好其中能渗透进对课文的分析更好,避免支离破碎,脱离课文进行分析.对文章中要引导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避免逐字逐句地抠文章的过多字眼,但是又要围绕教学的大纲,把要考试的知识点落到实处.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要注重学生的强化训练.要为学生搭一个恰当的台阶,使学生能够沿着此台阶循序渐进而上,跳一跳,摘得到,而不是高不可攀.不适宜进行过多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平淡中的收获
——《场面描写》作文指导课教学叙事
启发中学 任玮瑾
“明天,你们要积极思考,活跃点,不能冷场哦!”头一天就告诉学生今天我要上录像课。
部分学生马上提出建议:“老师,你先把明天的问题告诉我们嘛,我们保证不冷场”!说完,教室一阵起哄。
我惊异他们的想法,难道是小学老师的做法?
“你们以为演戏吗?”说罢,我头也不回地走出课室,我要真实的课堂!哪怕平淡也要真实!这是我心底最坚定的想法,也是我从教以来公开课的原则。
真实的事往往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这也是常事。其实不管课堂的气氛怎样,只要他们有所学,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如果两者兼备,那就算是超出我的预期。
上课刚开始,我就用了很多不同场合图片来加深学生对场合气氛的理解。写作场面描写的第一步,要抓住场面描写的特点。在我看来这是最简单的一步,对于这群孩子们,抓场面的特点的应该很容易,然而他们平淡的表现让我捏了一把汗。当我问到对于场面的特征举例的时候,同学们的思维很狭窄,思维脱离不了“课室”。比如问到“纷乱”的场面有哪些?竟然在一群回答声中听到了“下课”,当再问到“喧闹”的场面有哪些?回答还是“下课”。我赶紧给学生解释“纷乱”,下课,我们班还不至于这样,然后举了两个生活中的抢劫等例子,与秩序乱有很大关系。这不得不说,学生的生活面太狭窄了!
接下来讲解场面描写的第二种方法——点面描写手法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明白点与面的区别,我出示了四个挤车的片段,第四个片段,是点与面相结合的手法写得很精彩的一个片段: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求的战斗呀!
学生很快就找到“面”描写的位置和“点”描写的位置。同时也与前面的三个片面的段落相比较,得出“点面结合”描写的优势作用:1、渲染气氛2、为下文做铺垫3、突出人物形象4、为中心服务
第三步就是要让场面描写写得精彩,这得从修辞手法入手。
该讲的讲完了,平淡得没有丝毫精彩,不管是我,还是学生。
在几个精彩片段的帮助下,实战训练开始了。我以“考前一小时”为例,学生们开始积极思索。在自己思索几分钟后,感觉教室气氛不对,我灵机一动,赶紧让大家互相交流讨论,以便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考前十分钟,是学生最熟悉的,我们班的特点是什么了?做了一年班主任,这还真是我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我向大家使了坏眼色,让他们告诉我我班考前大家都干些什么,作为班主任的我真是一举多得啊!我请了一组的同学起来回答。答案大致分四种:紧张、安静、压抑、兴奋……天啊, 心里暗想,我们班还真是什么人才都有啊!不过大家的回答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我查到什么,看到他们谨慎的回答,我心中窃笑,但又马上明白真是失误,我的精品课啊!
我让学生们用一两句话写出了我班考前的特征——体现面的描写手法,接着,再问到点时,我想让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在某几个同学或一个同学那里,具体详细地描写他的状态,当然我更希望大家把目光聚焦在我班的“才子”李乐恒身上,无与伦比的尖子考前都有他的特点吧,正好让大家学习学习。谁知我们班的黄梓健第一个举手,一张口竟道出我班最特别的人物“梁梓峰”。这个孩子自立能力非常差,但学习是真心的有实力的,他会认真的完成各科作业,从不会抄作业。即使做不完,也会老老实实交代自己做不完的原因。上课时听得很认真,但是邋遢的自立能力,弄得全班同学总会笑他。黄梓健一站起来毫不客气地说:“梁梓峰考前总是在教室绕来绕去,问同学这道题那道题,很忙碌。”全班一阵哄笑,我赶紧告诉大家,因为他重视考试,他是在认真学习。马上,梁梓峰的手高高举起:“老师,黄梓健考前连书都拿反了,是悠闲过度!”全班又一阵哄笑。
在两个同学热闹的争吵声中,结束了精品课。当孩子们大声地重复着本节课的描写方法时:一、抓住场面的特征;二、点面描写相结合;三、运用修辞手法。我想说,精品课也是一节常态课,只要学生有所学,不在乎它的精彩程度。不精彩的课并非没有成效!
我相信平淡中也会有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阅读复习课教学随笔
中山市启发中学 邓小艺
每个单元结束后或期中、期末时,我们大家都要进行复习。复习,顾名思义,就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现和回顾,并有所提高的过程。如何能让学生既扎实、灵活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又学得有兴趣,同时又能学到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这是我们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语文课是一门积累语言,在语境中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学得多,考的少、是语文课程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使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复习时觉得很棘手,不知如何入手。有些教师花了很多时间用于复习,但效果甚微,学生的成绩没提高不说,学生对复习还产生了厌倦心理。怎样的复习才能让学生在巩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对复习产生兴趣,主动进行自我复习呢?刚刚上完七年级(下)语文的第四单元复习课,我感悟很多。
一、要定准单元复习目标
第四单元是七年级语文下册中重要的一单元,从文体来说,本单元有小说《社戏》,有散文《安塞腰鼓》、《竹影记》、《观舞记》、文言文《口技》;从内容来说,本单元选取的主要是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从复习的角度来说,本单元复习知识点是很多的,如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及重点作家作品;领会每篇课文的主旨、要点、主要写作特点、揣摩品味文中精彩句段等,但从学生们平时的课堂回答和以往测验的所暴露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方法还有待提高,因此,这节复习课我的教学目标订为:1、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2掌握品味语言的技巧。3、掌握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二、要优化课堂复习模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将整堂课设计为:“整理积累知识”“典型例题剖析”“反馈练习”三大板块。各选一课来突出其中的一个板块内容。
1. 整理积累知识板块。分为“单元内容扫描” “课文回顾” “答题方法”三个小板块。
“单元内容扫描”板块主要是对该单元课文的常识知识的积累,如作品的出处、作者简介等。
“课文回顾”板块主要是采用交流句式的形式对本单元各篇课文的内容及主旨进行回顾并以《社戏》为例,复习该课的中心情节。
“答题方法”板块则帮助学生掌握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2. “典型例题剖析”板块。
“典型例题剖析”又分为“品味语言”“文言文复习要点”两个小板块。
(1)“品味语言”板块主要是对《安塞腰鼓》中的精彩语言进行品味,采用“方法回顾---示例分析---反馈练习”的学习模式,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味赏析。
(2)“文言文复习要点” 板块主要是以《口技》为例,采用“示例分析---方法点拨---反馈练习”的学习模式,从理解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色三方面来掌握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3. “反馈练习”板块。
“反馈练习”板块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所侧重的设计反馈练习,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反馈练习的内容包括课内现代文段阅读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段阅读是针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选取相关题型对《社戏》、《口技》两篇重点单元课文进行检测。
三、要善于引导激励、查漏补缺,归纳提升。
1、善于激励。相对平时的教学来说,复习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要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巧用各种策略以处,教师还要善于激励。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真正的激励,就必须知其心,正确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与学生同欢乐、共悲戚。教师理解每一个学生,就是对学生的激励。当学生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作为一个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得到教师的共鸣和理解时,他才会打开自己的心扉,才会有“老师理解我”的实感,从而产生依赖感,这是一种无言的激励。除了无言的激励外,教师还要乐于把这种激励表达出来,看到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表扬的话送出去.在进行《口技》实词复习这一环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单纯的“炒冷饭”,我设计了先自主复习,然后以“必答题”、“抢答题”的形式来检查复习的效果,学生的竞争意识马上就被激发了,自由复习时有些大声背诵,有些相互提问、检查时争着回答,该复习内容顺利完成。
2、查漏补缺、归纳提升。复习时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大量做题,幻想着在这些题海战中侥幸做到一题以此提高考试成绩。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犹如大海捞针,学生累,老师也累。因此,进入复习阶段,老师要善于从众多的练习中跳出来,找到一些典型的例子,给学生讲深讲透,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再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即可。而且,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时候,可能遗漏了某些内容,或是在某个方面讲得不够全面。复习课上,针对这些情况,要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得学生的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在传授每一篇新课时会提到。复习时,老师就要对这种题型进行归纳,并总结出其概括方法,随之进行练习,从而实现知识的巩固。又如在阅读分析中,我们不需求学生知道或背出这些题目的答案,而是要抓住一些典型的例子讲清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方法的提炼在复习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通过这些方法的提炼,复习真正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定准复习目标,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和掌握复习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简单事物说明文写作指导
启发中学 任玮瑾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
① 认真观察,抓住特征; ② 讲究顺序,条理性强; ③ 依据对象或内容,采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④语言表达讲究用语准确,同时力求多样性。
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字通顺”,是对初中阶段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讲包括以下几点:
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如果就下列文题写说明文,你认为应分别抓住什么特征?   
①保温瓶______ ____________
②笔袋__________ ______  
③我们的教室_______ _______
④猫____ ________________
保温、构造、保养
漂亮、款式多种多样、用途多
宽敞、明亮、设备齐全、是学习的好地方
乖巧、温顺、会抓老鼠
条理要清楚。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及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例:某学生写说明文《谈眼镜》,他选了三个方面的材料:a.眼镜的作用;b.眼镜的种类;c.眼镜的构造。
比较这三个材料的关系,应采用什么顺序最合适
答:__________
c b a
分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一点”、“两点”、“三点”……式的解说,几个“要点”说完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显现了。
分点说明的作用:
分点说明表现在文面上,使说明文主体部分呈横式结构。由于文章的内容由一、二、三、四等“点”组成,所以不仅能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说明,而且能鲜明地显现说明的层次,使说明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
有条理的妙招:
分点说明
注意:
分点也要注意由主到次,由浅到深或者符合逻辑认知。
我们学过的例文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就进行过这样的分点式说明: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又如下面《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运用的就是“分点说明”的思路: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拱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奇特的激光》
  区区一束光线,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特点吧。
  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比如,太阳光或电灯光,看起来似乎是白色的,但通过三棱镜,就可以看出它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实际上它还包含着我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
  其次,激光的方向性很好,发射角极小,简直可以说是“平行光”;而我们平常见到的灯光,却不是平行的,而是向四面八方发散的。比如,打开电灯,整个房间都亮了,手电筒发出的光,虽然在发出部位好像是一束光,但射到几米之外,就扩散成一个很大的光圈。这是因为,光在传播中发散了。激光则不同,它在传播中始终像一条笔直的线,一束激光射出20公里远,光斑只有茶杯口那么大;就是是射到38万公里的月亮上,光圈的直径也扩大不到两公里。如果探照灯也能射到月亮上,那么光束的直径将要超过几千公里。
  第三,激光的亮度非常高。亮到什么程度呢?你恐怕想不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1000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100亿倍以上。
  可见,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
  这段总分总式的文章阐明了激光的三个特点,条理清晰。
要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如:
第三,激光的亮度非常高。亮到什么程度呢?你恐怕想不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1000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100亿倍以上。 (《奇特的激光》)
文中运用了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准确地说明激光亮度非常高的特点,给人很深的印象。
例:写一段介绍笔袋特点的说明性文字,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
①笔袋______ ____________
漂亮、款式多种多样、用途
笔袋比文具盒携带更方便,手感更舒服,比它更省空间,做到以最小的空间装最多的东西,把更多的细小空间给利用起来!所以它深受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青睐。按材料分,有皮、合成革、棉布、牛津布、塑料笔袋和立体图片笔袋等。造型有长方形、圆柱形和异体形等
文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笔袋方便的特点,给人很深的印象。
说明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次序、方位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如:大概、几乎、左右、也许、一些······
例:介绍教室,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教室的前面放着一张讲桌。上面放着粉笔盒、教具之类的东西。前后分别有一块大黑板。前面的黑板是老师用来给我们上课用的。上面有一只广播。每当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它就会响起,及时告诉我们。后面的黑板上有我们出的黑板报,上面花花绿绿的非常漂亮。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但又十分特殊的笔袋,我有着大海一般的蓝色外衣,心胸和和大海一样广阔,但我的名字却叫“光棍”。呵呵,大家不要笑啊,我可是名副其实的光棍呦,你看,我身高不过两分米,体重仅有0.05千克,腰围不及小主人的手腕,一看我的体型就知道我是个棍儿。是不是很像啊?
笔袋
一、抓特征
二、讲条理
三、用方法
四、酌语言
大家怎样进行分点说明介绍“家乡的粽子”?请每4个同学一组讨论后列出写作提纲并展示给大家。
粽子的传说、粽子的形状
粽子的种类、粽子的做法
粽子的好处、粽子的口感
粽子的馅儿、粽子的外皮
粽子的吃法、粽子的价格
家乡的粽子
一、( )
二、( )
三、( )
四、( )
总 ( )

总( )
在外形上,它便与普通粽子有着明显的不同,直径约12厘米,长30厘米,两头交错一字平口,呈圆筒状,一只粽一般两至三斤重。
——列数字、摹状貌
在花色品种上,有赤豆粽、洗沙粽、红枣粽、柿干粽、咸肉粽、火腿粽、排骨粽、鸡肉粽、脂油粽、八宝粽、什锦粽等,可谓品类繁多,风味各异。
——举例子
五芳斋烧煮工艺也和一般煮法不同,不是用冷水,而是用开水落锅,当水煮开后,就将粽子放在里面煮,这样,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粽子的香味。
——作比较
提示:此文题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说明对象。说明的重点放在介绍中山粽子的特征之上,写法可以灵活多样。主要可采用:①拟人写法。让说明的对象“自己说话”,作“自我介绍”,这样的写法新奇有味,容易吸引读者。②介绍写法。以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系统地介绍中山粽子的特征。③答问写法。用一问一答或类似问答的文艺形式进行说明,有条有理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写作中或用平实的说明,或用生动的说明,以“分点”的方式,说明事物的特征。不论哪种写法,都应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家乡的粽子
[说明文写作练习]  
粽子的故事、传说、歌谣、对联、端午的习俗······
一、说特征
二、讲条理
三、用方法
四、酌语言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轻轻松松学说明
——简单事物说明文写作指导
石岐区启发中学 任玮瑾
一、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按照客观事物的特征,精细观察。
2、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介绍事物特征,层次清楚。
3、训练学生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事物特征。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说明文写作知识点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字通顺”,是对初中阶段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讲包括以下几点:
① 认真观察,抓住特征;
② 讲究顺序,条理性强;
③ 依据对象或内容,采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④语言表达讲究用语准确,同时力求多样性。
(二)、写作指导步骤
第一步——抓特征
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如果就下列文题写说明文,你认为应分别抓住什么特征?
①保温瓶______ ②笔袋__________ ③我们的教室_______ ④猫____
第二步——讲条理
条理要清楚。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及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例:某学生写说明文《谈眼镜》,他选了三个方面的材料:a.眼镜的作用;b.眼镜的种类;c.眼镜的构造。
比较这三个材料的关系,应采用什么顺序最合适 答:__________
有条理的妙招——分点说明
分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一点”、“两点”、“三点”……式的解说,几个“要点”说完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显现了。
分点说明的作用:
分点说明表现在文面上,使说明文主体部分呈横式结构。由于文章的内容由一、二、三、四等“点”组成,所以不仅能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说明,而且能鲜明地显现说明的层次,使说明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
注意:分点也要注意由主到次,由浅到深或者符合逻辑认知。我们学过的例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就进行过这样的分点式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又如下面《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运用的就是“分点说明”的思路: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拱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例文:《奇特的激光》
  区区一束光线,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特点吧。  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比如,太阳光或电灯光,看起来似乎是白色的,但通过三棱镜,就可以看出它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实际上它还包含着我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  其次,激光的方向性很好,发射角极小,简直可以说是“平行光”;而我们平常见到的灯光,却不是平行的,而是向四面八方发散的。比如,打开电灯,整个房间都亮了,手电筒发出的光,虽然在发出部位好像是一束光,但射到几米之外,就扩散成一个很大的光圈。这是因为,光在传播中发散了。激光则不同,它在传播中始终像一条笔直的线,一束激光射出20公里远,光斑只有茶杯口那么大;就是是射到38万公里的月亮上,光圈的直径也扩大不到两公里。如果探照灯也能射到月亮上,那么光束的直径将要超过几千公里。  第三,激光的亮度非常高。亮到什么程度呢?你恐怕想不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1000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100亿倍以上。
  可见,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
这段总分总式的文章阐明了激光的三个特点,条理清晰。
第三步——用方法
要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如:
第三,激光的亮度非常高。亮到什么程度呢?你恐怕想不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1000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100亿倍以上。 (《奇特的激光》)
文中运用了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准确地说明激光亮度非常高的特点,给人很深的印象。
练习:写一段介绍笔袋特点的说明性文字,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
示例:笔袋比文具盒携带更方便,手感更舒服,比它更省空间,做到以最小的空间装最多的东西,把更多的细小空间给利用起来!所以它深受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青睐。按材料分,有皮、合成革、棉布、牛津布、塑料笔袋和立体图片笔袋等。造型有长方形、圆柱形和异体形等。
——文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笔袋方便的特点,给人很深的印象。
第四步——酌语言
说明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次序、方位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如:大概、几乎、左右、也许、一些……
练习:介绍教室,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教室的前面放着一张讲桌。上面放着粉笔盒、教具之类的东西。前后分别有一块大黑板。前面的黑板是老师用来给我们上课用的。上面有一只广播。每当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它就会响起,及时告诉我们。后面的黑板上有我们出的黑板报,上面花花绿绿的非常漂亮。 ——平实、准确
(三)、实战练习
请完成说明文《家乡的粽子》,500字左右。
想一想:大家怎样进行分点说明介绍“家乡的粽子”?请每4个同学一组讨论后列出写作提纲并展示给大家。
提示:此文题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说明对象。说明的重点放在介绍中山粽子的特征之上,写法可以灵活多样。主要可采用:①拟人写法。让说明的对象“自己说话”,作“自我介绍”,这样的写法新奇有味,容易吸引读者。②介绍写法。以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系统地介绍中山粽子的特征大家怎样进行分点说明介绍“家乡的粽子”?请每4个同学一组讨论后列出写作提纲并展示给大家。③答问写法。用一问一答或类似问答的文艺形式进行说明,有条有理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写作中或用平实的说明,或用生动的说明,以“分点”的方式,说明事物的特征。不论哪种写法,都应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