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1941年6月22目,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美国的灾难”,“我们将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为了对抗法西斯德国,英国愿与苏联结盟。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2.下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DEC.7th!”,意思是“记住12月7日!”这张图片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德国突袭波兰C.苏德战争爆发 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美国”“ 12月7日”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题干图片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珍珠港事件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珍珠港事件以及影响。3.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可知(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答案】B【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不符合题意;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不符合题意;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不符合题意;D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是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珍珠港事件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4.1941年苏联流传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描绘了战败的德军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撤退。这应该是发生在哪场战役后(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C.德国闪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B【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不可战胜”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识记与灵活掌握莫斯科保卫战及影响,题干关键信息“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5.(2020九上·慈溪月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条内容: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击行为。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德国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是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6.(2020九上·温州期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下列事件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A.日军进犯卢沟桥 B.德军入侵波兰C.德军入侵苏联 D.日军偷袭珍珠港【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并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日军偷袭珍珠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7.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纳粹攻占莫斯科 B.1941年斯大林红场阅兵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苏军攻克柏林【答案】B【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图中所示为1941斯大林红场阅兵的场面。ACD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1941年斯大林红场阅兵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苏联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场面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需要掌握1941斯大林红场阅兵的史实。8.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是指( )A.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B.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C.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敦刻尔克大撤退将33 万多名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是“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史实。9.(2019九上·柯桥月考)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这一新冲突”是指( )A.突破马奇诺防线 B.德国空袭不列颠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苏德战争的爆发【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这一新冲突”是指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的爆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包围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ABC三项都不是题干中“这一新冲突”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苏德战争的爆发是题干中“这一新冲突”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10.下列事件中出现突然袭击的历史事件有( )①德国进攻波兰②伦敦上空的鹰③淞沪抗战④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由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二战规模扩大;所以①④都属于突袭事件。而②③项不属于突然袭击事件。D项①④中出现突然袭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发动突袭的史实。二、问答题11.战争初期,苏军处境不利,大片国土沦陷。德军迅速推进,兵临莫斯科。10月初,德军发动了进攻莫斯科的战役,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在莫斯科,德国侵略军遭到了顽强抵抗。同时德军在苏联冬季来临时,没有给士兵配发冬装,冻伤士兵人数超过战斗伤亡,飞机、坦克等装备也难以发动。12月初,苏军转入反攻。经过40天激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1)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的是什么事件?(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请你至少列举3点理由。【答案】(1)莫斯科保卫战(2)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顽强抵抗;俄罗斯的严寒使缺乏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军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军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莫斯科保卫战这一知识点。第一问学生只要知道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破灭即可做出正确回答,属于容易题;第二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题。【点评】课标要求为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材料一:敦刻尔克大撤退使30余万英法士兵幸免于难,但法国毕竟已元气大伤。留在法国本土的60余个二流师和数千英军,要抗击包括10个装甲师在内的140个德国师,显然已经无能为力了。材料二:正当德军向法国腹地推进,其先头部队进抵巴黎西郊时,一直自称“非交战国”的意大利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动32个师,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法境,给法国背后一刀。面对险恶的局势,法国政府并未号召和组织人民奋起抵抗。6月11日,法国政府迁到图尔,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请结合材料分析法国败亡的原因。 【答案】法国军事力量不如德国;意大利的突然袭击;法国政府不抵抗。【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战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本题涉及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原因。回答本题时学生要注意审题,必须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之外的其他原因非本题答案。材料里的原因有法国军事力量不如德国;意大利的突然袭击;法国政府不抵抗。【点评】掌握二战法国败亡的原因。三、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1)“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反映美国在“遭到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之前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3)“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次进攻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答案】(1)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义政策(3)美国等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2)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平”,再结合教材知识知道美国在“遭到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之前奉行孤立主义政策。(3)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故答案为:(1)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义政策。(3)美国等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史实。识记并理解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史实。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我要求囯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1941年12月8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发表的美国对日宣战演说材料二:1940年8月,德军参谋部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开始制订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进攻的兵力共190个师(其中德军153个师)550万人,坦克4300辆、飞机近5000架。战争一开始,德军首先对苏联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据点以及正在调动中的苏军进行猛烈轰炸和炮击,随后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先导,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约1500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进。一天内,苏联就损失了约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还来不及起飞就在地面上被击毁。苏军损失惨重,边战边退。9月间,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推进到离莫斯科约400公里处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领了基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称作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材料表达了罗斯福总统的什么意愿?他的这一演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的原因。(3)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战争有何共同特点?【答案】(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意愿:向日本宣战,带领美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国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阵营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特点:突然袭击(闪电战),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为主,他国配合参与;重点突破,全线进攻。原因:德军有充分的战争准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闪电战突袭;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在战略战术、武器性能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3)突然袭击,采用闪电战术。【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以极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军舰,使其丧失战斗力达半年之久。因而罗斯福总统把1941年12月7日称作是“—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等20多个国家宣布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罗斯福发表演说,宣布对日作战,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胜利。(2)依据材料二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分析概括可知,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特点有:突然袭击(闪电战),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为主,他国配合参与;重点突破,全线进攻。而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的原因是德军有充分的战争准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闪电战突袭;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在战略战术、武器性能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3)依据所学可知,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和材料二反映的战争的共同特点是突然袭击,采用闪电战术。故答案为:(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意愿:向日本宣战,带领美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国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阵营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特点:突然袭击(闪电战),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为主,他国配合参与;重点突破,全线进攻。原因:德军有充分的战争准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闪电战突袭;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在战略战术、武器性能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3)突然袭击,采用闪电战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四、综合题15.(2019九上·奉化期中)20世纪频发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研究战争,反思战争,对于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某校九年级一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小组】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20世纪主要战争比较表名称 抗日战争 二战时间 1931—1945年 1939—1945年全面爆发的标志 卢沟桥事变 不列颠之战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或事件 平型关大捷 马恩河战役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结果 中国胜利 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表中比较的内容有两项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第二小组】运用图片资料研究战争。下列是他们收集的部分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3)【第三小组】以史为鉴,关注时政。他们收集整理了新华社近期有关日本对二战态度的材料。材料一: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22日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参拜了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当天通过代理人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受到中国、韩国和其他邻国强烈反对。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近年在努力寻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关于记述历史事件时顾及亚洲邻国的“近邻诸国条款”……如果修改这一标准,日本的“侵略”、“压迫”和“出兵”会分别改为“进入”、“镇压”和“派遣”。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当前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动向?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国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将用哪些史实驳斥这种言论?你会对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向日方提出怎样的建议?【答案】(1)不列颠战役改为德军突袭波兰;马恩河战役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2)容忍退让的绥靖政策到坚决抵抗图一,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图二,三,抵制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捍卫了英国的领土完整,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3)政治动向:否定二战的侵略罪行。史实: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1937年“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南京大屠杀。建议: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开创未来。【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苏联战场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2)慕尼黑会议体现的是绥靖政策,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大不列颠空战体现的是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势力,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走向团结。(3)材料“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22日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体现的是日本否认侵华的史实,结合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华的战争进行分析即可。关于中日关系的认识需要从正视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点评】本题的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 / 1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1941年6月22目,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2.下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DEC.7th!”,意思是“记住12月7日!”这张图片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德国突袭波兰C.苏德战争爆发 D.日本偷袭珍珠港3.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可知(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4.1941年苏联流传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描绘了战败的德军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撤退。这应该是发生在哪场战役后(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C.德国闪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5.(2020九上·慈溪月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条内容: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击行为。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6.(2020九上·温州期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下列事件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A.日军进犯卢沟桥 B.德军入侵波兰C.德军入侵苏联 D.日军偷袭珍珠港7.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纳粹攻占莫斯科 B.1941年斯大林红场阅兵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苏军攻克柏林8.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是指( )A.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B.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C.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9.(2019九上·柯桥月考)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这一新冲突”是指( )A.突破马奇诺防线 B.德国空袭不列颠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苏德战争的爆发10.下列事件中出现突然袭击的历史事件有( )①德国进攻波兰②伦敦上空的鹰③淞沪抗战④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问答题11.战争初期,苏军处境不利,大片国土沦陷。德军迅速推进,兵临莫斯科。10月初,德军发动了进攻莫斯科的战役,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在莫斯科,德国侵略军遭到了顽强抵抗。同时德军在苏联冬季来临时,没有给士兵配发冬装,冻伤士兵人数超过战斗伤亡,飞机、坦克等装备也难以发动。12月初,苏军转入反攻。经过40天激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1)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的是什么事件?(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请你至少列举3点理由。12.材料一:敦刻尔克大撤退使30余万英法士兵幸免于难,但法国毕竟已元气大伤。留在法国本土的60余个二流师和数千英军,要抗击包括10个装甲师在内的140个德国师,显然已经无能为力了。材料二:正当德军向法国腹地推进,其先头部队进抵巴黎西郊时,一直自称“非交战国”的意大利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动32个师,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法境,给法国背后一刀。面对险恶的局势,法国政府并未号召和组织人民奋起抵抗。6月11日,法国政府迁到图尔,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请结合材料分析法国败亡的原因。 三、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1)“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反映美国在“遭到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之前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3)“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次进攻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我要求囯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1941年12月8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发表的美国对日宣战演说材料二:1940年8月,德军参谋部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开始制订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进攻的兵力共190个师(其中德军153个师)550万人,坦克4300辆、飞机近5000架。战争一开始,德军首先对苏联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据点以及正在调动中的苏军进行猛烈轰炸和炮击,随后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先导,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约1500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进。一天内,苏联就损失了约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还来不及起飞就在地面上被击毁。苏军损失惨重,边战边退。9月间,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推进到离莫斯科约400公里处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领了基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称作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材料表达了罗斯福总统的什么意愿?他的这一演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的原因。(3)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战争有何共同特点?四、综合题15.(2019九上·奉化期中)20世纪频发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研究战争,反思战争,对于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某校九年级一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小组】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20世纪主要战争比较表名称 抗日战争 二战时间 1931—1945年 1939—1945年全面爆发的标志 卢沟桥事变 不列颠之战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或事件 平型关大捷 马恩河战役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结果 中国胜利 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表中比较的内容有两项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第二小组】运用图片资料研究战争。下列是他们收集的部分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3)【第三小组】以史为鉴,关注时政。他们收集整理了新华社近期有关日本对二战态度的材料。材料一: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22日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参拜了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当天通过代理人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受到中国、韩国和其他邻国强烈反对。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近年在努力寻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关于记述历史事件时顾及亚洲邻国的“近邻诸国条款”……如果修改这一标准,日本的“侵略”、“压迫”和“出兵”会分别改为“进入”、“镇压”和“派遣”。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当前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动向?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国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将用哪些史实驳斥这种言论?你会对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向日方提出怎样的建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美国的灾难”,“我们将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为了对抗法西斯德国,英国愿与苏联结盟。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2.【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美国”“ 12月7日”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题干图片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珍珠港事件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珍珠港事件以及影响。3.【答案】B【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不符合题意;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不符合题意;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不符合题意;D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是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珍珠港事件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4.【答案】B【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不可战胜”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识记与灵活掌握莫斯科保卫战及影响,题干关键信息“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5.【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德国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是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6.【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并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日军偷袭珍珠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7.【答案】B【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图中所示为1941斯大林红场阅兵的场面。ACD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1941年斯大林红场阅兵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苏联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场面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需要掌握1941斯大林红场阅兵的史实。8.【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敦刻尔克大撤退将33 万多名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是“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史实。9.【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这一新冲突”是指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的爆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包围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ABC三项都不是题干中“这一新冲突”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苏德战争的爆发是题干中“这一新冲突”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10.【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由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二战规模扩大;所以①④都属于突袭事件。而②③项不属于突然袭击事件。D项①④中出现突然袭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发动突袭的史实。11.【答案】(1)莫斯科保卫战(2)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顽强抵抗;俄罗斯的严寒使缺乏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军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军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莫斯科保卫战这一知识点。第一问学生只要知道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破灭即可做出正确回答,属于容易题;第二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题。【点评】课标要求为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答案】法国军事力量不如德国;意大利的突然袭击;法国政府不抵抗。【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战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本题涉及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原因。回答本题时学生要注意审题,必须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之外的其他原因非本题答案。材料里的原因有法国军事力量不如德国;意大利的突然袭击;法国政府不抵抗。【点评】掌握二战法国败亡的原因。13.【答案】(1)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义政策(3)美国等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2)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平”,再结合教材知识知道美国在“遭到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之前奉行孤立主义政策。(3)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故答案为:(1)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义政策。(3)美国等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史实。识记并理解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史实。14.【答案】(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意愿:向日本宣战,带领美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国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阵营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特点:突然袭击(闪电战),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为主,他国配合参与;重点突破,全线进攻。原因:德军有充分的战争准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闪电战突袭;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在战略战术、武器性能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3)突然袭击,采用闪电战术。【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以极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军舰,使其丧失战斗力达半年之久。因而罗斯福总统把1941年12月7日称作是“—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等20多个国家宣布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罗斯福发表演说,宣布对日作战,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胜利。(2)依据材料二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分析概括可知,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特点有:突然袭击(闪电战),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为主,他国配合参与;重点突破,全线进攻。而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的原因是德军有充分的战争准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闪电战突袭;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在战略战术、武器性能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3)依据所学可知,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和材料二反映的战争的共同特点是突然袭击,采用闪电战术。故答案为:(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意愿:向日本宣战,带领美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国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阵营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特点:突然袭击(闪电战),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为主,他国配合参与;重点突破,全线进攻。原因:德军有充分的战争准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闪电战突袭;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在战略战术、武器性能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3)突然袭击,采用闪电战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15.【答案】(1)不列颠战役改为德军突袭波兰;马恩河战役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2)容忍退让的绥靖政策到坚决抵抗图一,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图二,三,抵制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捍卫了英国的领土完整,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3)政治动向:否定二战的侵略罪行。史实: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1937年“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南京大屠杀。建议: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开创未来。【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苏联战场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2)慕尼黑会议体现的是绥靖政策,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大不列颠空战体现的是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势力,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走向团结。(3)材料“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22日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体现的是日本否认侵华的史实,结合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华的战争进行分析即可。关于中日关系的认识需要从正视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点评】本题的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 历社九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目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