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练习+视频素材(2个)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练习+视频素材(2个)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2.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知道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3.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重点 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自主预习题目: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在课本上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在相应位置做好笔记。二、课件播放视频“守住青山就守住了好日子”,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你的理解,绿水青山的好生态和我们的好日子有什么样的联系? 自主预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课件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笔记。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本课主题,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讲授新课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件展示2021年极端天气造成的灾难,请同学们思考: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我们什么启示?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讲解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件展示人类文明历程,教师提问: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呢?教师讲解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课件展示造纸厂案例以及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的看法,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讲解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课件展示三北防护林,厕所革命等图片,教师讲解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课件展示绿色低碳出行相关图片,教师讲解我们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课件展示民法典 关于生态文明的相关规定,请同学们思考:加强环保立法对建设生态文明有何作用?教师讲解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课件播放视频“习近平谈美丽中国建设”,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教师从国家、企业个人方面讲解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教师拓展讲解: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行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从身边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更加感同身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充分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绿色发展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途径。我们要学会绿色低碳生活,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板书 6.2共筑生命家园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2.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3.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02
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03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04
自学
导航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05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说说你的理解,绿水青山的好生态和我们的好日子有什么样的联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2021年简直就是“灾难深重”的一年,极端气候造成的灾难是过去好几年灾难次数的总和。
一,开年的极寒天气
二,美国的极端高温
三,强对流天气龙卷风
四,全球火灾
五,多国洪水
在同一个月,我国河南在暴雨之后,也出现了创纪录的洪水,多栋房屋被冲垮,地铁被淹,1000多万人受灾。近日,就连干旱的不得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出现了洪水,3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沙漠全被洪水所覆盖。
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我们什么启示?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新知讲解
人类文明历程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呢?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
虽然造纸厂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它违规排污,对村民健康影响太大,得不偿失。
在造纸厂打工能赚钱,一点儿污染算不了什么。
造纸厂虽然效益还不错,但安装一套治污设备还是太贵了,不合算。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纸厂,厂里的污水违规排放直接进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
你怎么看
1.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走绿色发展道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太阳能光热电站
光盘行动
三北防护林
《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
环保立法
《民法典》也有“绿色民法典”之称。因为其不仅确立了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还以近30个分布于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各编的绿色条款,系统构筑了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法条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思考:加强环保立法对建设生态文明有何作用?
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观看视频,说说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实现
经济繁荣、
生态良好、
人民幸福
3.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①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制定和完善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
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惩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业。
拓展
国家方面
①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②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和科技创新,降低生产能耗,推行清洁生产。
③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
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拓展
企业方面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爱护花草数目,多植树;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 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建设美丽中国,要在每一个人行动的一点一滴中进行,身体力行,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让生命在爱中充满活力!
拓展
个人方面
多乘公交车
不用一次性餐具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青少年应怎样?
拓展:
4.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行动?
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1.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要( )
A.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实行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
A
课堂练习
2.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这要求我们( )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 2021年,玉林市重点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重点流域等生态区位、生态植被改造和桉树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做强做大做优特色产业。这些举措( )
A.能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依法执政能力
B.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能杜绝生态环境污染,建设美丽玉林
D.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4.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捕。这一举措( )
A.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应消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B.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体污染问题,维护了生态平衡
C.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的保护修复
D.说明我国不依靠消耗自然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
C
5.某班在课前时政播报时展示了下列一组新闻素材,其中与“绿色发展”这一主题相符的是( )
①河南省2020年依法退出焦化产能1150万吨,涉及焦化企业13家
②河南省计划将用5年时间新增投资近8000万元实施“河南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
③为进一步普及节水知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河南省水利厅在公众平台举办互联网节水知识有奖竞答活动
④全国人大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修改工作,着力推进突发事件“依法防控、依法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6.在中部某市黄河流域,一条重要支流穿城而过,当地违规批准征收土地建设湿地景观公园,不仅占用耕地开挖水面,还配套建设国学馆,广场古镇等。对此下列同学观点正确的是( )
A.小红:违规建设没关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
B.小丽:这一做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
C.小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守住耕地红线
D.小飞:占用耕地建立湿地公园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体现
C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6.2共筑生命家园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作业布置
完成相应课后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练习
选择题
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②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1年春晚是一场科技创新的盛会,首次使用“云”视频架起观众和演员之间的桥梁。武术《天地英雄》利用AR技术将山水自然融入武术场景,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精神;时装走秀《山水霓裳》借助分镜拍摄与定向克隆技术,展现中国服饰之美,彰显文化自信;少儿歌舞《听我说》用AR技术绘出诗画般的田园,虚拟人物洛天依与两位歌手同唱春声万籁……这充分说明( )
A.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B.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
C.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D.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生态扶贫,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在山西石楼,当地通过造林合作社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等形式,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增绿又增收;在安徽旌德,不少贫困户搭上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吃上了“旅游饭”;还有些地方,动员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工程,分享工程收入……生态扶贫在增加“含绿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含金量”,让山上长出金叶子”,让田里结出“金果子”。若你以此新闻为背景写时政小论文,应选用的关键词有( )
A.因地制宜、发掘优势资源、共享生态成果
B.绿色惠民、激发创造热情、迈进发达国家
C.脱贫攻坚、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了中国梦
D.绿水青山、转变发展方式、迈进小康社会
4.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这要求我们( )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是一部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标志着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这表明( )
A.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将迅速得到解决
B.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化解生态问题
C.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核心,充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D.实行良法之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将形成
6.2022年,我国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奥会组委会提出要节俭办奥运,打造“绿色冬奥”的主张。这要求相关部门(  )
①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②落实绿色发 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④禁止使用化石能源,以免污染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下列宣传标语中的内容与材料表达一致的是(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逐步跨越初级阶段
B.健全环保法制体系,促进低碳绿色发展
C.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优美人文环境
D.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8.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下面诗句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是( )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这是青岛越来越美的五年,微信朋友圈屡屡被“青岛蓝”刷屏。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同行。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参与的环保行动有( )
①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②减少工厂的废气、废水排放
③种植花草树木、搞好卫生环境
④尽量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2019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原因有( )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②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④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简答题
1.片段一 随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垃圾问题成为摆在首位的环境问题之一。未经处理的垃圾基本采取单纯掩埋、临时堆放焚烧等处理方式;虽户内外都有校高的消纳能力,但村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现象非常严重。
(1)这对美丽河北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片段二 在打底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河业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5年)》提出:健全教育服务设施,在人口集中的村庄建设标准化幼儿因或小学,未规划布局教学点的村庄,保津适龄儿童能就近入学;突出村庄乡土特色,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工场作坊等文化符号;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各类模范典型评选活动,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
结合片段一、二,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是怎样理解的?
(3)建设美丽河北过程中,你认为应达到哪些方面的协调?
2.黄河像一条飘落兰州的飞天锦带,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韵。近年来,兰州市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南北两山、治理黄河水污染、严明环境监管职责、支持研发新能源、落实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垃圾分类等,完成了从沙霾到清净的华丽“蝶变”。市民在蜿蜒百里的黄河风情线上踏歌晨练、迎霞散步,收获着实实在在的幸福。兰州市还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构建了城市服务、文化体验和购物体闲的综合体,有力激活着经济潜力,实现了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美好愿景。
(1)上述材料体现出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兰州市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DCABB 6-10 ADBCB
简答题
1.(1)①要重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环境治理;③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人民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①生态环境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人口素质高,教育水平高;③因地制宜,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特色;④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⑤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文明程度增强。
(3)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②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
2.(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