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废物还可以再加工,从而变废为宝。2、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二)能力目标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愿意做到正确的处理废弃物,唤起他们初步的生态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2、教学难点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三、教学方法调查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图片 投影仪1、通过网络下载、查图书等方式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处理的资料。2、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卖一次废品,了解哪些废弃物可以再回收再利用。五、教学过程(一)、提问交流,导入新知课件出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二)、探讨主题,变废为宝1、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垃圾?(说说自己的小调查)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1)、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2)、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3)、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2、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师:那么,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我们通过上网了解到,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主要有:第一、占地过多,同时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如塑料100—200年。第二、污染空气。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3、认知冲突师:看来啊,垃圾对我们人类的危害还真不少呢。那有什么办法减少危害呢?(揭示课题:变废为宝——废物巧利用)那我们如何变废为宝呢?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两种途径,课件展示)(三)、欣赏借鉴,观察学习课件出示多组变废为宝的图片,感受他人的智慧的同时,接受变废为宝的理念。(四)动手操作,集体评价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我们也来个废物巧利用呢?请看《废旧瓶盖绘美图》。小组合作动手操作.2、作品展示,随机评价几个同学的作品。3、学唱歌曲《低碳贝贝》,进行情感教育: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五)、收获总结,拓展作业。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生活呀需要我们去创造,环境也需要我们去保护,生态的平衡更需要我们去维持,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走进明天的生活,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好吗?今天你又有哪些收获呢?今天放学后跟家长一起做一个由废旧品做的小物件,下一节课咱们比一比哪个家庭做得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