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合卷 期中试卷(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合卷 期中试卷(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沈从文曾让他的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下列哪个事件紧密相联(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以下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⑤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学堂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福州船政学堂 D. 南洋公学
4.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选择不同,但共同的是( )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立宪
)C.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D.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5.右图是1908年《申报》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从中看出立宪必然失败的原因是( )
(
专制
)A.革命形势已经风起云涌
B.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
C.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D.清政府没实行“新政”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个运动” ( )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
C.开启了近代化 D.挽救并延续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7.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④赔款2100万银元
A. 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①④
9.右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B.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C.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10.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这是责任;在家里,我们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这是责任;出门在外,为社会做点事,这也是责任。这说明( )
A.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B.角色相同,责任不同
C.角色不同,责任相同 D.角色相同,责任相同
11.日前,江苏扬大附中学生曹天辰骑自行车摔倒,剐蹭到路边轿车,于是他决定留下来等车主,旁边居民劝他回家,但小曹坚持等待,后在车主迟迟未到的情况下写下道歉字条并留了电话才离开。车主看到字条后,表示孩子是好样的,小刮蹭不会追究。这个事例体现出的是( )
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②理解至上,欣赏他人
③平等待人,关心他人 ④诚信社会,人人共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右边漫画《诚信的折扣》,提示了诚信是 ( )
(
是真的吗?
)①在商言商,无所谓诚信
②坚持诚信才能赢得信任
③诚实守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
特价品
)④买卖双方交往要多一个心眼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说明 ( )
A.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成年人的事 B.中小学生要珍惜自身生命,善于斗争
C.违法犯罪现象在当今已不多见了 D.见义勇为在当前已不值得褒扬和敬佩
14、海宁一位打工的大姐下班乘公交车回家,一路站着,司机劝她就座。她说:“我衣服脏,会弄脏座位的。”大姐的言行反映了她( )
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②利用此事,谋取声誉
③珍爱生命,悦纳自我 ④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犯罪违法
)15、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拘役与死刑 B.刑法与民法
C.主刑与刑罚 D.主刑与罚金
16、放学路上,小明走至偏僻处,迎面来了几个不良少年,强迫他把身上的钱交出来。此时,小明较为妥当的做法是 ( )
①与不良少年巧妙地周旋,机智脱逃 ②不顾一切与不良少年硬拼
③交出钱财,保护自己 ④记住不良少年的特征,及时报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多年以后,我们都白发,翻阅同学录里悄悄话,才知道当时我们都太傻,不懂把真心想法表达。多年以后,我们都白发,可不可以坐下喝杯茶,简单问候交换电话号码,说说分开后的那些贴心话。”一首感人的《老同学》听哭千万人。从社会关系的基础看,“老同学”属于社会关系的(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18.我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说明了( )
A.秩序来自规则 B.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C.法律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 D.有没有规则一个样
19、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曾说:“总理”和“农民”两岗位无贵贱之分。几十年前自己就是农民,当年农民的经历,对今天总理的职务受益匪浅。总理的话向我们揭示的道理有 ( )
①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②平等集中体现在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的平等
③尊重农民,就一定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并寄语中国青年要为抗击疫情冲锋陷阵,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具体来说,当代青年要( )
①担当时代责任,不断开拓进取 ②勇于拼搏,把个人利益放首位
③关注国家发展,投身社会实践 ④在国家陷入危难时才勇担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
“外事之刺激” “中国的反应”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19世纪60至90年代 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② 1898年 戊戌变法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③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④ 将中国的主权任意宰割。 1919年 ⑤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5分)
(2)历史事件①、③和⑤的领导阶级分别是什么?①和③在政治主张方面有什么根本区别?(5分)
(3)历史事件⑤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请 写出“新阶段”的名称和开始时间。(2分)
22. (20分)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主题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文献析史】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变革?(4分)
【图画说史】
(2)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首先举起游行大旗的是哪一群体?请结合上题的文献材料分析原因。(4分)
【照片叙史】
嘉兴南湖游船
(3)照片反映的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感悟历史】
综合以上材料,试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23.(12分)某市开展“法律进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下是某校在该活动中的展板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情再现】《今日说法》曾采访过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老大”林林,获知了林林的犯罪经历。“我叫林林,今年17岁。读初一时成绩不好,经常旷课,经常去网吧和营业性歌舞厅,后来我索性辍学了,在社会上打拼的过程中,我组建了一个由10多个人组成的团伙,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们结伙抢劫18起,故意致人重伤4起,劫得财物约6万元。最终我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法律链接】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林林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2分)
请指出林林辍学后的行为的性质,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理由。(8分)
(3)林林的犯罪经历对我们青少年有何警示?(2分)
2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记者招募 材料二:全国劳模推荐程序简化
材料三: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网上阅读使阅读更加便捷。
材料四:走路、吃饭、地铁、公交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拿着手机看。日前,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呼吁,手机“低头族”越来越多,这些人不但忽视了多种安全隐患,还因长期低头而忽视了人间亲情…
阅读材料一,从“亲社会行为”角度分析中学生参加该活动的意义,并说说青少年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6分)
请从“社会规则”的角度,说说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现象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3)材料三、材料四共同阐释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参与网络生活?(6分)
(
1
)准考证号(填涂)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1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微信扫码或微信关注“七天网络”公众号随时查分!
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答题卷
23.(12分)
(1)(2分)
(2)(8分)
(3)(2分)
24.(16分)
(1)(6分)
(3)(2分)
22.(20分)
(1)(4分)
(2)(4分)
(3)(6分)
(4)(6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
座位
贴条形码区域
1.根据阅卷方式填写
2.选择题用2B铅笔
填非选择题用0.5毫
米及以上黑笔书写
3.请在区域内作答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填涂样例
注意事项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60分)
21.(12分)
(1)(5分)
① ②
③ ④

(2)(5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八年级社会试题 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4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八年级社会试题 答题卷 第2页(共2页)题号 题型 答案 分值 部分得分
1 选择题 C 2
2 选择题 D 2
3 选择题 A 2
4 选择题 A 2
5 选择题 C 2
6 选择题 C 2
7 选择题 C 2
8 选择题 B 2
9 选择题 B 2
10 选择题 A 2
11 选择题 C 2
12 选择题 C 2
13 选择题 B 2
14 选择题 B 2
15 选择题 C 2
16 选择题 C 2
17 选择题 C 2
18 选择题 B 2
19 选择题 C 2
20 选择题 C 2
题号 分值
21(1) 5
21(2) 5
21(3) 2
22(1) 4
22(2) 4
22(3) 6
22(4) 6
23(1) 2
23(2) 8
23(3) 2
24(1) 6
24(2) 4
24(3) 6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C C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C C C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60分)
21.(12分)
(1)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或马关条约签订);辛亥革命;巴黎和会(或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5分)
(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每点1分,共3分)
政治主张: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统治;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和君主专制统治。(2分)
(3)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2分)
22.(20分)
(1)新文化运动。(2分)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2分)。(意思接近都可以)
(2)青年学生。(2分)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促成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分)
(3)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分),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分)
(4)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等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接受先进思想洗礼,促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提到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各得一分,联系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理有据分析,各得2分,共6分)
23. (12分)
(1)经常旷课、经常去网吧和营业性歌舞厅;(2点即可得2分)
(2)是犯罪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2分)理由:①多次结伙抢劫,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体现了严重社会危害性;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体现了刑事违法性;③法院判处林林7年有期徒刑,体现了应受刑罚处罚性。(每点结合材料1分,犯罪的特征1分,共6分)
(3)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分)(任意一点有理即可)
24、(16分)
(1)意义: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一点即可得2分)
做法: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
(2)全国劳模推荐程序简化的现象,说明了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意思接近都可得2分)
启示: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意思接近都可得2分)
(3)共同阐释的道理: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2分)
做法: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不沉迷于网络。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2点即可得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