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教材分析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第三课时的教学围绕板块三的内容展开。
  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纲要》在描述家国情怀教育时指出:“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弱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教材内容按“总—分”的编排模式,先是总体介绍源远流长的爱国精神,然后分别从“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三个角度阐发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爱国精神。教师可以遵循教材思路开展教学,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本课时教材的最后一段是对本课的总结,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有了一些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上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认同,也了解一些拥有爱国情怀的具体人物和故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爱国也只能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意识到爱国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懂得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忧患意识;能够举例说出爱国的具体表现。
  2.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古今爱国人物为榜样,将爱国情怀落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3.拥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逐渐拥有自主探究、主动表达、合作创新中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树立忧患意识,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能够认同和践行。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视频中这首背景音乐熟悉吗?
2、说到我和祖国,有这样一句话恰如其分的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幸福,人民就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也跟着遭殃。
4、近代以来,这句话已经成为中国人爱国精神的体现,今天就让我们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二)活动园
课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学习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园。
学习要求:
1)自学资料,思考学习题目。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
1、同学们刚才学习热情高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出示“我们爱祖国”五个大字,一起了解这五个字背后的故事。你们想先打开哪个汉字呢?
听一首歌——梅兰芳
看一段视频——红军战士
读一首诗文——梁启超
赏一副图画——屈原
了解一串数字——袁隆平
(根据所出人物,学生交流人物故事,他身上的那种爱国情怀最令你感动。)
2、许多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相信你也有许多人物想交流。
请用这样的来介绍:
我了解( )的( )事迹,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从古代、近代、现代、疫情期间,身边人等多方面说。)
3、总结:正如你们所说,从古至今,上到国家干部下到普通百姓,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一个个平凡的中国人,用他们的品质,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我的爱国行动
1、讲到爱国,最近,老师班里的同学参加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的征文活动,她也有话说。
2、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行为就算是爱国呢?写在这张心形卡片上。
写好的同学大声读给大家听。(贴在黑板的“爱国心”上)将你一句句话语,变为一次次行动。
(四)肩负责任:
1、孩子们,前人身上的这种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前不久,我国刚确立了十四五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就是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够生活更幸福。想要实现这一梦想,是你,是你,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传承这种爱国情怀,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掷地有声的读出这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五)板书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屈原:心系国家
梁启超:忧国忧民
红军战士:英勇战斗
梅兰芳:坚贞不屈
袁隆平:关怀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