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激起学生为国骄傲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本课教育对象为五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开国大典、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开国大典、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境、观看视频、拓展阅读、讨论交流。
使用教材的构想
学生能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艰辛探索,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并激发学生产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的决心和热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你们觉得它特殊在哪里?
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师:是的,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今年,已经经历了整整100个年头,在这100年中,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带领我们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出示PPT: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板书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筹备工作: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过渡:新中国的建立是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要想顺利举行,与它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而这个准备工作就与一次会议有关。
1.课件出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图片,认真阅读76页“阅读角”,说一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哪些关乎中国大局的事情。
生汇报:
(1)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
(3)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师补充:孩子们,什么是公元纪年呀?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纪年方式,而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采用的是民国纪年。纪年方式的改变,说明我们新中国也与世界接轨了,这就翻开了我们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2.师:新中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从参会代表来看,大家能看出什么呢?
(生汇报: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
师小结:在参会的六百多名代表中,很多都是普通人,他们齐聚一堂,商议我们新中国的大事,这说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了。
3.欣赏国旗、国徽图案,拓展国旗、国歌、国徽背后的故事。
在本次会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确定我们新中国的国家标志:国旗、国歌、国徽。而它们的背后有着哪些故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老师下发的资料,阅读并勾画关键信息,稍后汇报。(生阅读并汇报国旗、国歌、国徽背后的故事)
三、正式成立:开国大典
1.师: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准时举行。
(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视频播放当时盛况)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为什么开国大典如此的盛况空前?为什么我们举国欢庆?(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汇报)
2. (PPT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挺直腰杆站起来了!
3.庆祝新中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了,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纪念日。人们不仅在1949年的这一天欢呼庆祝,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国庆。同学们知道哪些纪念国庆的方式呢?互相交流,并分享。
(2)学生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
方式一:很多出生在10月1日的人取名叫“国庆”。
方式二:观看阅兵式
方式三:用朋友圈、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感受。
4.师小结:其实爱国并不只是大人的事情,不只是在10月1日这一天,我们作为小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国之心,也可以把爱国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之中。
四、人民当家作主
1.师: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板书:人民当家作主)
2.(播放雷锋的小视频,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生活的变化)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汇报)
3.学生看图片,说说广大人民的生活还有哪些变化?
(1)扫盲行动:保障了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利
(2)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地分给农民
(3)婚姻法:倡导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
4.小结、过渡:
从教育到土地、到妇女权利、到选举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五、西藏和平解放
1.过渡:就在我们新中国建立,大家欢欣鼓舞的同时,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统一
2.自读“阅读角”内容,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3.小结:1951年5月23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宣告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六、总结升华
1.师: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建党百年,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已经走向了“强起来”。
2.对比: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我国只有17架飞机接受检阅,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所以当时,有9架飞机飞了两次;而在2019年阅兵式上,参加检阅的飞机已经达到了160余架,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吴谦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是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
3. 学生欣赏建国70周年阅兵式:还记得2019年,国庆70周年时阅兵式的盛况吗?我们一起去回忆和感受。(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式视频)
4.(出示PPT)齐读习总书记在建国70周年上的讲话:
结课: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带着我们中国人民“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今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未来,我们复兴中华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我们的中国梦还要继续追下去。
(生齐读)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七、作业布置:
1.了解人们还有哪些纪念国庆的方式,与家人分享。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还有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人民当家作主
教学反思
本课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本课以历史内容为主,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人们的情感。
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有基本了解,认识国旗、国歌、国徽。但学生们只了解大致状况及基本概念,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等问题不甚了解,对于国旗,国歌,国徽的来历及深层含义也不甚明了。因此本节课就要帮助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影响,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在含义。现在的学生生长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习惯安定美好的生活,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内外压力。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如何战胜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明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得以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教学时,我注意拓展学习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开国大典”、“雷锋的生活”、“国庆70周年阅兵”几段小视频的播放,给孩子们带来了最直观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自豪感;通过新中国前后人民生活的对比、1949年和2019年阅兵仪式的对比,孩子们明白了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走向“强起来”了。
整堂教学有师生互动、学生思考、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等。学生的参与面较广,兴致较高。在回答“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这个环节,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而在建国后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方面,教师可以再多补充一些资料,给孩子们更多的对比,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