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第 1 课 地表在变化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才变成了高山;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2.科学探究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在山顶发现“鱼龙”,联想到“鱼龙”曾经生活在海底,类比推理得:喜马拉雅山曾经处于海底。充分体现地球科学探究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搜集、阅读各种地貌及地貌改变的资料,初步分析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3.科学态度、STSE知道类比推理是人类研究地学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知道想象与联想推动人类不断地探索。有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乐于合作分享。教学重难点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 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 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教学 准备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笔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各种地貌的音像资料、 喜马拉雅山脉地质变化的相关资料等。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单元题——地表的变化简要解释地表的意思(即地球的表面,也即地壳的最外层,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二、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山地是指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差 200米以上的多山地域;高原是指海拔在500 米以上、地势高度相对差小的广阔地区;丘陵一般指海拔在 200~500 米、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的低矮山丘地区。三、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1.课件出示:介绍喜马拉雅山脉现在仍然在变化的事实。2.给出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化石证据。3.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4.学生讨论,分享观点,老师适当引导。5.小结: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海洋,现在却是高原,这是“地质变化”。四、改变地表的力量1.提问: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2.阅读各种引发地表变化的典型实例。3.分类整理并初步总结出改变地表的力量有:地震、火山喷发、修建大坝、修建海上机场、泥石流、移动的沙丘等。4.教师小结:按照“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变化剧烈的力量”和“变化缓慢的力量”进行分类。五、课堂小结1.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2.地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地质变化是“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板书 设计地表在变化各种形态的地貌: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沙漠、海洋地质变化:大自然的力量、人类的力量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