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洋务运动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列举洋务运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 理解“自强”与“求富”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1)洋务运动的背景(2)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弊端 (1)以“武器装备的变化”的图片导入新课,学生直观感观强,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图片对比、图表、漫画等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3)通过提炼有效信息,整合全课,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价值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教材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惊醒。在侵略与反抗的碰撞中,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正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封建官僚迈出的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自强”与“求富”。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概况。第二目:洋务运动的评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分析、判断的方法和初步的历史学习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与本质“”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原理,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即“自强”与“求富”。处理方法:提前解决《提炼信息》一题,由面到点,概括出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有效信息;再由点到面,由学生自主补充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江南制造总局外观》与《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图片,对比后,巧妙地提出问题,为“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难点的学习做好铺垫。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处理方法:辩证地看待洋务运动尤为重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摆出大量的事实证据,说明洋务运动的利与弊;通过辩论,活学活用历史知识,达到愈辩愈明的目的。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展示图片、图表、示意图等,引导学生挖掘历史照片中的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处理历史照片的能力。2、问题教学法:通过环环紧扣的提问,有效引导、启发质疑,培养历史思维,深化提高学生的认识。3、分组讨论法:采用辩论或读者讨论化解难点。板书设计:背景、目的、时间及代表人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结局:没有使中国富强;为近代化开辟道路教 学 设 计情境导入:1840年,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四万万中国人从此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泱泱大国自此饱受外国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尊严,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迈出了近代化探索的步伐。而近代化探索中的第一步就是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多媒体出示课题) 第6课 洋务运动讲授新课一、“自强”与“求富”(多媒体展示图片)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问题1:大家看到的这些清朝大员,在维护清朝政府的统治中都做过哪些努力?(学生讨论作答,预期效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收复新疆等史实)问题2:他们掀起了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被称为“洋务派”。这些封建地主阶级为何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抗外来侵略而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总结: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处理内政外交的问题,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所以决定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企图以此来迅速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达到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目的。问题3: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都围绕哪些内容展开?(在教师指导下,找全洋务运动的内容;师生互动,完成板书时间、背景、目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的填写)背景:清政府内外交困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自强” 人物: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与“求富” 主要内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教师指导: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第二次鸦片战争)问题4:为什么一开始就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外来侵略,达到“自强”的目的等角度考虑。学生填写表格)军事工业 地位安庆内军械所 仿制西式船炮的开端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多媒体展示图片)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江南制造总局厂房问题5:这是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和江南制造总局厂房的图片,仔细观察其外观及厂房里的设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反映了洋务派怎么样的思维方式?(学生回答:外观是传统建筑模式,厂房里却是从西方进口的先进机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只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衙门式的管理方式)问题6:不改变管理方式的实质就是不改变封建制度!可见,洋务派想把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嫁接到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来,同学们说说这种想法错在哪里?(学生讨论,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是通过自身的发展而达到的,而清王朝不具备这种条件;西方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清王朝是封建制度,两者不相容。)教师总结: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近代技术与腐朽的封建制度是矛盾的。所以,洋务运动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问题7: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什么把重点转向民用工业?产生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目的------“求富”,获得利润;还可弥补军事工业的经费不足,辅助军事工业。作用-----赚取了巨额利润,冲击了外商所办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多媒体展示材料)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3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1873~1893年,轮船招商局获利白银600多万两。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江汉关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多媒体展示:问题8:同学们观察漫画,看看洋务派在办厂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洋务派办厂不计成本,不考虑地理条件等因素,由官府出资开办,采用衙门式管理)总结:甚至当时还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所获利润被洋务派官员私吞了一部分。可见,在洋务派开办的工业中,存在许多弊端,而且这种现象很普遍。过渡:在兴办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同时,洋务派筹划了海防。问题9: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军队,一开始就把镇压人民革命放在第一位,因而这一运动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引导学生从筹建的时间考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这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已基本被平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和防御列强的侵略。)过渡:为适应洋务运动和中外交涉的需要,洋务派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新”在哪里呢?(教师引导学生答出:过去的私塾教的是四书五经,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考取功名,也就是为封建统治服务;新式学堂则是培养翻译、科技、军事人材的)总结:洋务运动的兴起,需要了解更多的西方科学技术,这对翻译、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创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文化方面打开了窗口,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洋务运动培养起来的人才接受新思想,其中一批人走上了反抗清政府统治的道路,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这恐怕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所始料未及的。二、评价课堂辩论:洋务运动的利与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查找史实,证明洋务运动的利弊)(预期效果:利:没有洋务运动就不会有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就不会有甲午黄海海战中重创日军的战绩;其举办的近代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改革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弊:江南制造总局的产品质量低落劣;洋匠唯利是图,由此得出结论-----西方列强并不然希望中国富强,洋务派的企业难以发展;洋务派官员中饱私囊等方面证明洋务运动的破产不是偶然)教师引导:同学们一番针锋相对的争论非常精彩。我插一句,还记得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管能说中国强了吗?富了吗?《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接踵而至,大大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富起来。所以,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从当时来讲,这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失败的。连领导者本人也承认洋务运动是“纸老虎”;但从长远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把中国引向了近代化道路上。这是功不可没的!课堂小结我们是站在今天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思考,抨击洋务派没有学习制度而只是引进西方技术,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先追求武器的先进。后人也正是在他们没有成功的基础上,对学习西方产生了新的思考,推动历史前进的。既然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使中国富强的任务,那么后来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进行了哪些不懈的探索?(学生结合本单元内容,看目录,迅速找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史实)(多媒体展示《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示意图)在这里,如果把树的枝Y、枝干、树根分别比作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话,我们已经知道洋务运动是向西方学习------技术,那么之后的探索又是从哪些层面向西方学习的呢?我们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继续探究。巩固练习1、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感 B、中外“和好”局面的出现C、学习西方新思想的影响 D、洋务派官僚掌握实权2、从洋务运动的实践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 )A、军事技术 B、民主政治制度 C、科技教育 D、机器生产3、“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3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百多万两白银。”这一历史现象说明洋务运动………………………………………………( )A、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地位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4、洋务运动没有达到目的是因为……………………………………( )A、重军事轻经济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C、没有触动封建统治 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企业性质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安庆 曾国藩 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1866年 福州马尾 左宗棠 军事工业开平矿务局 1877年 唐山 李鸿章 民用工业汉阳铁厂 1890年 汉阳 张之洞 民用工业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二三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太平军),可以勤远略(为皇帝解除外患)。”-----曾国藩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3年内,外轮损失1300百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关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代?(2)从材料二看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两企业是在什么口号下兴办的?(4)请结合材料三谈谈这一运动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1、A 2、B 3、D 4、C5(1)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2)“师夷长技以自强” (3)“求富”(4)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