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案

资源简介

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能力: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探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提高科学认识问题的水平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政治认同。
2.公共参与:明确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任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3.法治精神:动者、消费者、经营者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设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教学难点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在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思考:怎么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 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
材料一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还存在许多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偏少、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随着传统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偏低。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示: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动力不足以及供给矛盾突出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材料二 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是落实发展理念、实现发展进步的具体路径。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总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总供给方面看,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转变经济发展路径。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要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问题:1.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
1.建设现代化经济运行的原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探究活动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但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社会资本“脱实向虚”、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重等难题。今年两会“振兴实体经济”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税和金融支持,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赌点,补齐短板,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整体效能。
什么是实体经济?分析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理由。
学生讨论与交流
知识总结
(1)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2)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①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④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⑤重点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乡村振兴
材料一 农产品新零售“一码贵州”是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支持供应端、消费端在一个平台一次性结算、多维度消费,旨在通过资源汇聚,打通产供销流通环节,畅通农村经济循环,助推黔货出山,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截至2020年12月20日,“一码贵州”平台已吸纳省内外3.14万家企业入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包括特色黔货、农产品、工艺品等不同类型的商品7.16万个,交易数据达30.6亿元。
材料二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不仅仅关系乡村当前的发展,更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2020年8月18日,由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联盟会同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中国人力资源协会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暨乡村振兴塔元庄同福模式研讨会”在河北正定举行,活动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与会者认为,城多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城乡融合必须以产业融合为着力点,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振兴为支撑点。
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为何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生讨论交流
知识总结:
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②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③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④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2)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发展潜力巨大。但该区域的非均衡发展非常明显。其中有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先发展地区,也有处于初级工业化与传统农业并行的欠发达地区。同时,许多地区并未充分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盲目追求所谓经济效益高的产业,结果导致各地重复投资,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不同地区各自为政,阻碍了区域间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再次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发展的什么现象?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
知识总结: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
①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少边穷)。
②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我国某汽车公司成立20多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产品出口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过100万辆。近年来,该公司努力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在讨论海外投资设厂问题时,该公司内部有人持反对意见:“国内市场很广阔,也很需要投资。国外市场虽然机会很多,但竞争压力也大。把资金用于国内设厂,既能增加国内就业,又能为地方贡献税收,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
谈谈对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答案与提示: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顺应经济群全球化,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出去,扩大海外投资能够有效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抓住机遇,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但是海外投资不当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所以要谨慎对待,防范投资风险。
知识总结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必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3、结束新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抓好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了解了我国知道了什么是实体经济以及它的地位,明白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加坚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坚定信心。
六、板书设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