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共28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共28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新知导入
我们班有班规吗?为什么要制定班规呢?
◎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定班规,大家讲规则、守规矩。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法律,就是治理国家最重要、最大的规矩。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社会就是法治。
新知导入
第二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法治的前提:要有
良法
新知讲解
“从摇篮到坟墓”,民法典“罩着”
你的一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编纂多次公开征求意见, 超42 万人参与提意见,收集意见总数达102 万条。最终制定出了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
你认为民法典是不是一部好的法律,
为什么?
合作探究
良法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新知讲解
你知道哪些保护未年人权益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新知讲解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P46
善治
良好的治理。
依法治理国家要有良法,还需善治
新知讲解
区分
法制与法治
法制
是指静态的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治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动态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两者联系:
“法制” 是法治的前提,
“法治” 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新知讲解
人治思维和法治思维
新知讲解
人 治 法 治
基础
特点
本质
后果
个人专制和独裁
民主
任意性、非理性
稳定性、一贯性
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
公正处理问题,维护民意,
人治与法治
区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近代100年
新中国成立后
君主专制(人治社会)
变法改制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依法治国)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绘
就法治蓝图
1999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2018
成立中央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02
党的十六大
2007
党十七大
2018
1982
1997
党十五大
1999
2012党十八大
2014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蓝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描绘法治蓝图
新知讲解
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国家角度: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的价值、意义
课堂练习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所谓良法,应当(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④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练习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 )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人治
③实行善治
④实行民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 )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人治
③实行善治
④实行民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课堂练习
3.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 )
①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②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板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概念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法治的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xxxxxxx教学设计
课题 夯实法治基础 单元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成员的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2、能力目标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及其成就。增强获取和提炼信息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法治的内涵、意义和要求。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重点 描绘法治蓝图
难点 选择法治道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班有班规吗?为什么要制定班规呢?◎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定班规,大家讲规则、守规矩。那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要立规矩、讲规矩、大家守规矩。◎法律,就是治理国家最重要、最大的规矩。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社会就是法治。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关于法治的话题。 探讨交流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块一、忆往昔——选择法治道路什么是法治(内涵、要求)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国家何为是良法呢?举例:视频《民法典》你认为民法典是不是一部好的法典,为什么?良法——体现民意、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权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2、找找与身边的,与你相关的“良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意图:认识到良法、法治与自己息息相关)依法治理国家要有良法,还需善治。3、那何为善治呢?学生探讨交流。师:补充解释,如:合法性、透明性、政府官员和公民依法行事、及时负责回应公民的要求、有效管理……。展示教材——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比较法制和法治之区别(二)法治道路的选择1、比一比:人治思维和法治思维(1:09——1:49)视频;引入历史故事——唐朝初年,唐代宗曾经发过一道命令,如果有官员伪造履历,将会被处死。命令下达不久,一名伪造履历的官员被查办,负责审判的司法官戴胄,依据大唐律法上的条文,仅对那名官员处以流放之刑。得知此事后,唐太宗愤怒不已,和戴展开了一场辩论……问题:当最高领导的指示和法律条文发生了冲突,该以谁为准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用戴胄的话:皇上您下的命令啊,是凭一时的喜怒和意愿,我判的流放呢,是按照大唐的律法来判决的,您如果个人的喜怒而改变和干涉国家的律法,这样,那以后谁还相信大唐的律法,如何治理国家?法制和法治之区别教师: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是最发达的,唐朝经济社会发展也最繁荣。但唐和历代封建王朝一样,都根植于封建社会,都是典型的人治社会。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兴衰交替,诠释了一个道理:法令行则国泰民安,法令松弛则国乱民怨。因而近代以来,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断尝试变法改制。2、选择法治道路视频:《法治建设的历程》思考:为什么中国最终会选择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理清线索:2000年的封建专制史(人治);近100年,仁人志士们变法改制、探索,但根植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法治无法企及新中国成立后,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领导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板块二:看今朝、展未来——描绘法治蓝图 (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看一看: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或播放视频,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二)描绘法治建设新蓝图——(18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观看小视频,解读法治建设蓝图,了解全面拖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如何建设法治中国?观看两个小视频,了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盒十六字方针。(三)法治的意义、价值展示教材P44图片(交通井然有序、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和法治蓝图,思考:法治的意义、价值?归纳P45-47(1) 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四)坚定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探讨交流 通过了解《民法典》,理解何为良法。认识到良法、法治与自己息息相关引导学生理解和比较 “人治思维和法治思维”的区别
课堂小结 略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