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岛素的合成 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 ①⑥ D.③④⑤
2.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3.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
①消化酶 ②抗体 ③维生素 ④血浆蛋白 ⑤SO2-4 ⑥O2 ⑦血红蛋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④⑥⑦ D.②③④⑤⑥
4.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
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抑制作用
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将没有感觉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能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吞噬细胞,b为浆细胞,c为靶细胞
6.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调节”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寒冷时出现寒颤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7.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8.在下列①——③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①A-皮肤血流量,B-体温 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A.只有③ B.②③ C.①② D.都可以
9.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③内的递质的释放依赖膜的流动性
D.经④释放的递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0.右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①传入神经元 、 ②传出神经元、 A神经递质
B.①垂体细胞、 ②甲状腺细胞、 A促甲状腺激素
C.①胰岛B细胞、 ②肝细胞、 A胰岛素
D.①甲状腺细胞 、 ②下丘脑细胞、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导致Cl 内流,就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12.稳态进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
13.甲型H1N1流感其病原体是一种流感病毒新变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流感病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该种流感病毒的结构与普通流感病毒的结构类似,因此注射普通的流感疫苗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C.侵入机体的该种病毒是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消灭的,细胞免疫在这一过程中不起作用
D.B细胞和T细胞内获得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14.右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③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15.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B.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
17.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下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
B.图中曲线②表示单子叶植物
C.图中曲线①②都表示单子叶植物
D.图中曲线①②都表示双子叶植物
18.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 1920 1925 1930 1935 1940 1945 1950
数量(百只) 130 200 398 990 1350 1290 1190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A.1925~1930年 B.1930~1935年 C.1940~1945年 D.1945~1950年
1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0.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B.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C.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21.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这四种条件分别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毒害物质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菌株,新菌株能利用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以下哪一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 )
A.W X Y Z B.X Y Z W C.Y Z W X D.Y X Z W
22.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数
D.直接从静置培养的试管底部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23.如图是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分析 ( )
A.该种群1—5年中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该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该种群在1—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15年
D.第20—30年间种群的数量最多
2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1∶1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2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
C.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26.婴幼儿期分泌过少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27.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
28.在一段倒伏的树干上生活着蘑菇、苔藓、蚂蚁等,这些生物可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9. 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B.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
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D.裸露岩石上的演替
30.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1.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A.顶芽↖,根↘ B.顶芽↖,根↙
C.顶芽↗,根↘ D.顶芽↗,根↙
32.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d B.c C.b D.a
3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34.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
B.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
C.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
D.能使尿量增加的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而起作用
35.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部分抗原可以直接刺激T细胞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D.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36.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皮肤在人体的体温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B.人体的体温是在口腔所测得的温度
C.发烧时的厌食是因为体温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体温因个体间的差异而在狭小的范围内波动
3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38.右图为位于人体内的神经元的功能分段模式图,下列据图分析的叙述中,正确是( )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神经元的细胞核一般存在于Ⅲ部位
C.Ⅰ部位和Ⅲ部位均含有线粒体
D.若Ⅰ部位发生冲动并传导Ⅲ部位,就能引发Ⅲ释放兴奋性递质
39.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捕鱼最。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最大 B.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C.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40.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
C.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可抑制病菌繁殖
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
4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有专门的分泌器官 D.值物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42.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都无竞争现象
C.初生演替需时较长,次生演替需时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4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成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光照 D.光照、食物
4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增长一般不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波动一般是“S”型曲线
45.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问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46.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4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2007年,安徽省的人口出生率为12.75%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周围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的死亡率比较高
48.长期生活在某环境中的种群,其数量变化最可能的是 ( )
A.呈“J”型或“S”型曲线增长 B.增长、波动 C.波动、稳定 D.增长、下降
49.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种群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若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M、N的数量将呈现“J”型增长
50.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⑤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⑥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
A.②③ B.①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51. (7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⑤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淋巴因子或者是 ,若⑤是淋巴因子,则它是由 细胞释放的,该物质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2)若图中的③代表的是神经递质,它可与突触后膜表面的 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
(3)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写出两种才得分)。
(4)图示表明,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2.(7分)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 (填字母),体温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
(3)D代表的激素可能是 ,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 。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4)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 病。
53. (7分)回答下面有关动植物生命调节的问题:
(1)人的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其原因是 。
(2)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
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 。
(3)当人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调节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促进了 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4)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尖端后,
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尖端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
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请画出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曲线:
54. (10分)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
(1) ④ 的形成主要由[ ] (细胞器)完成,⑤的释放方式是 。
(2)此神经元细胞核中有无胰岛素基因? 。理由是

(3)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将偏转 次。
(4)药物麻醉的原理可能是:抑制 的分泌或抑制 。
(5)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
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
的方式为 。
(6)上图所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有效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55. (5分)回答以下各种生物关系的问题:
(1)①大鲈鱼吃小鲈鱼 ②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 ③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④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⑤牛喝水 ⑥牛和羊共同吃一片草 ⑦蚂蚁搬家 ⑧狼吃羊
A.属于捕食关系是____________;B.属于互共生关系是____________;
C.属于竞争关系是____________;D.属于寄生关系是____________。
(2)在一片农田中,蛇吃青蛙和小昆虫,青蛙吃小昆虫,则蛇与青蛙的种间关系是
56. (8分) 20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锥引入该岛后的增长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环颈雉刚引入该岛的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__。
(2)环颈雉的种群数量的K值为______________。
(3)环颈雉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决定。
(4)经调查,第一年环颈雉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5)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其调查植物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具体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而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 。
(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人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57 . (6分)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
假设:生长素能促进根的生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实验方案:将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如右图所见根部正在发展,从区域A剪取10mm长的根段.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每一种溶液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根段,浸泡两天.
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浓度(ppm)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
0 12.0
10-5 12.3
10-4 12.8
10-3 12.3
10-2 11.2
10-1 10.6
(1)实验所用的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表中数据,______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从上述表中可知,分别用生长素浓度为10-5ppm和10-3ppm处理根段,两天后的长度基本相同.假设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根段,两天后的根段长度为12.3mm左右,你如何确定该浓度是10-5ppm还是10-3ppm?简要描述你的思路.(可用文字说明或图形表示,也可用文字与图形结合表示) (4分)
高二(下)生物月考2参考答案
1-5 CADCA 6-10 BCACD 11-15 CBCCC 16-20 CBBDA 21-25 CCAAD
26-30 BABDB 31-35 DAAAD 36-40 BCCCC 41-45 CCDDA 46-50 BCCCC
51.(7分)
(1)抗体 T 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2)受体 兴奋或抑制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写出两种才得分)。
(4)神经-体液-免疫
52.(7分)
(1)ABC 神经-体液 (2)促进 抑制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变化 (4)一定的流动性 (5)自身免疫
53.(7分)
(1)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识别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
(2)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4)(3分)
54.(10分)
突触小泡 ② 高尔基体 胞吐 (2)有 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 (3)2 (4)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5)主动运输 (6)bcde
55.(5分)(1)A:⑧ B:③ C:②⑥ D:④ (2)捕食与竞争
56.(8分)
(1) “J”型曲线 (2)2500 (3)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4)1.69 N0
(5) 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6) ①④⑤
B
A

+
d
b
M
N
摄取食物的种类
摄取食物的数量
90°
弯曲度
0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B.因为声波的波长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差不大,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声波是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纵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γ射线更强
  B.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
  C.红外线有显著的热作用,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作用
D.过强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的皮肤健康
3、关于电磁场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4、如图所示的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五个单摆,
其中A. E摆长相同,先使A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
稳定时可以发现( )
A.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摆相同
B. B摆摆运动的周期最短
C.C摆摆动的周期最长
D.C摆振幅最大
5、如图所示,向左匀速运动的小车发出频率为f的声波,车左侧A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1,车右侧B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2,则 (  )
A.f1f
C.f1>f,f2>f D.f1>f,f26、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C.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纵波
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
7、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B.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D.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8. 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甲)为t=0.5s时的波动图像,(乙)为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图像。对该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波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方向传播, 波速为4.0m/s
B.沿-方向传播,波速为8.0m/s
C.沿+方向传播,波速为4.0m/s
D. 沿+方向传播,波速为8.0m/s
9、一个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
O为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以某一时刻t=0为计时起点,经1/4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最大的加速度,那么在图乙所示的振动图线中,能正确反应振子的振动情况是(以向右为正方向)( )
10、如图所示,振源S在垂直x轴方向振动,并形成沿x轴正方向、负方向传播横波,
波的频率为50Hz,波速为20m/s,x轴上有P、Q两点,SP=2.9m,SQ=2.7m,经过足够的时间以后,当质点S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的时刻,则 (  )
A.质点P和S之间有7个波峰
B.质点Q和S之间有6个波谷
C.质点P正处于波峰,质点Q正处于平衡位置
D.质点P正处于波峰,质点Q正处于波谷
11、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B点通过的路程为10cm
12、图甲是利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当盛沙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沙在板上显示出沙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已知木板被水平拉动的速度为0.20 m/s,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为0.60 m,则这次实验沙摆的摆长大约为(取g=π2)(  )
A. 0.65 m B. 0.56 m C.1.00 m D.2.25 m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下图所示.在下列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 s时波形图是( )
1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 )
A. 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B. 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15、如图所示,波源S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形成向左右两侧传播的简谐横波,已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m/s。S、a、b、c、d、e和a′、b′、c′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间距为1m的9个质点,t=0时刻均静止于平衡位置,当t=1s时波源S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t=4s到t=4.6s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c的加速度正在增大 B.质点a的速度正在减小
C.质点c′的位移正在减小 D.质点b的运动方向向上
16、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 )
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
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 s
二、填空实验(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7、如图为振荡电路在某一时刻的电容器带电情况和电感线圈中的磁感线方向情况。由图可知,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电流的振荡周期为T=10-4s,电容C=250F,则电感量L=__________H。
18、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它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起来,能提供无线网络、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某移动运营商采用1.8×109 Hz的电磁波传递信号,此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为________ m;在通话时,手机将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________(选填“调谐”、“调制”或“解调”)后,把信号发送到基站中转。
19、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g=4π2l/T2.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运动周期T,作出T2-L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1)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7)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
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在△t=1.1s时质点P出
现第三次波峰,那么质点Q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
是 s。
20、⑴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①测摆长时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单摆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摆长为__ __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_s.
②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
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滞后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2)另一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l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
解题要求:(1)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2)代入数据;(3)凡有数字运算的题目,运算结果要写明单位。
21、(6分)一列横波波速v=40 cm/s,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在这一时刻质点A振动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求:
(1)这列波的频率、周期和传播方向;
(2)从这一时刻起在0.5 s内质点B运动的路程和位移;
22、(8分)如图所示,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方向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多大?
(2)开始时刻摆球在何位置?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6m/s2,试求这个摆的摆长是多少?
23、(8分)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为m、M,中间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下端与M连接,m与弹簧不连接,现将m下压一段距离释放,它就上下做简谐运动,振动过程中,m始终没有离开弹簧,试求:
(1)m振动的振幅的最大值;
(2)m以最大振幅振动时,M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24、(10分)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求:
(1)可能的波速
(2)若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3)若0.2s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
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答案)
高二物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
21、(1)从图中可得出波长λ=8 cm,这列波的频率和周期分别是A点此刻振动的速度方向向上,说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质点B原来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0.5 s即2.5个周期后质点又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方向变为竖直向上.则B点在0.5 s内的位移等于零.通过的路程为s=2.5×4×0.1 m=1 m.
22(1)由单摆振动图象,T=0.8s
故f==1.25Hz
(2)开始时刻小球在负方向最大位移处
故开始时刻摆球在B点
根据公式T=2π
L==0.16m.
23、(8分)分析:要使m振动过程中始终不离开弹簧,m振动的最大振幅对应m振到最高点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或对应m在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m振动到最低点时,弹簧对M的压力最大,M对地面的压力也最大
解:(1)在平衡位置时,设弹簧的压缩量为有:k=mg.
要使m振动过程中不离开弹簧,m振动的最高点不能高于弹簧原长处,所以m振动的振幅的最大值A==
(2)m以最大振幅A振动时,振动到最低点,弹簧的压缩量最大,为2A=2x0=,
对M受力分析可得:
FN=Mg+k·=Mg+2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M对地面的最大压力为Mg+2mg.
24、(1)题中没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所以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3λ/4=(4n+3)m (n=0、1、2 …)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4n+1)m (n=0、1、2 …)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3T/4得:T=4t/(4n+3)=0.8 /(4n+3)(n=0、1、2 …)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4得:T=4t/(4n+1)=0.8 /(4n+1) (n=0、1、2 …)
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x/t 或v=λ/T
向左传播时,v=x/t=(4n+3)/0.2=(20n+15)m/s. 或v=λ/T=4 (4n+3)/0.8=(20n+15)
(甲)
x/m
1
2
3
4
y/cm
0
0.2
-0.2
(乙)
t/s
0.5
1.0
y/cm
0
0.2
-0.2
x/m
y
0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2分)
1.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常用22688Ra作为标准,居里夫人(Marie Curie)因对Ra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RaCl2的熔点比CaCl2高 B.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A族
C.一个22688Ra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 D.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2.有四种氯化物,它们的通式为XCl2,其中最可能是第IIA族元素的氯化物是:( )
A. 白色固体,熔点低,完全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中性溶液,此溶液导电性差
B. 绿色固体,熔点高,易被氧化,得到一种蓝绿色溶液,此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 白色固体,极易升华,如与水接触,可慢慢分解
D. 白色固体,熔点较高,易溶于水,得无色中性溶液,此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3.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5.下列关于试剂保存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广口瓶中
B.碳酸钠盛放在配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C.金属钾浸没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
D.硝酸密封在盛满棕色的细口瓶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酸雨放置一段时间酸性逐渐增强,是因为酸雨所含成分被不断氧化
B.游泳池用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臭氧浓度越大越好
C.在入海口的钢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海水中含有碘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海水中提取碘物质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8.下列仪器使用前不必检查其是否漏水的是( )
A. 分液漏斗 B. 碱式滴定管 C. 容量瓶 D. 长颈漏斗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 g氯化钠晶体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B.潮温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它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C.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1g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加砝码盒中
11.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 B.NH3·H2O C.AgNO3 D.BaCl2
12.下列混合体系需要分离,其对应的物理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①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 ②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溶液 ③氯化钠与溴的混合溶液
A.①分液、②过滤、③萃取、分液
B.①过滤、②过滤、③萃取、分液
C.①分液、②分液、③萃取、分液
D.①分液、②过滤、③过滤
13.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14.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⑤用氢氯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
 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除④外都对 B.除⑥外都对 C.④⑤不对 D.全都正确
15.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精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B.将准确量取的18.4mol·L-1的硫酸10mL,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C.仰视容量瓶刻度线,看到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刻度线以上的溶液
D.欲配制1000mL 0.1mol·L-1的盐酸,将稀释后的盐酸溶液全部转移到未经干燥的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16.为了除去C02中的02、S02、H20(g)等杂质,可用①NaHC03饱和溶液②浓硫酸③加热的铜网,通过以上试剂顺序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 )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17.某实验室仅有如下仪器或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三脚架、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从缺乏仪器的角度看,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
A.蒸发 B.萃取 C.液体过滤 D.升华
18.能鉴别NaI、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  )
A.NaClO B.KOH C.BaCl2 D.HNO3
19.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B.不慎将浓盐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浓碱液冲洗
C.CO气体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
D.不慎将温度计打碎,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硫粉覆盖
20.用 pH试纸测定某氨基酸溶液的 pH,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把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跟比色卡对照,溶液pH的测得值为8,则该氨基酸溶液的实际PH( )
A.大于8   B.小于8   C.等于8   D.小于7  
21.气体尾气处理的延伸:在实验室里可按右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气体R,并吸收多余的R气,则R是( )
A.CH4 B.HCl C.Cl2 D.NH3
2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来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23.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正确的一组为 ( )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右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锌和盐酸发生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25.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 )
A. 只有①和②处 B. 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 只有②、③、④处
26.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颈内的液面略高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漏斗颈内液面下降 B.漏斗颈内液面上升
C.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27.实验室常用硫酸铜溶液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
CuSO4+H2S CuS↓+H2SO4,该反应可以推测( )
A.CuS易水解
B.CuS可溶于盐酸
C.相同温度下氢硫酸饱和溶液中硫离子(S2-)浓度比CuS饱和溶液中大
D.强酸可以制取弱酸
二、填空题(46分)
28.(共6分)洗气瓶用途的延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
①H2、②Cl2、③CH4、④HCl、⑤NH3、⑥NO、⑦H2S、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若把装置颠倒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气体应由__口进入。
(3)若在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 ,气体应由____口进入。
29.(每空1分,共3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采取正确的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印有如右图所示警示标志,
说明浓硫酸是一种 。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有 。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
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进行加热
c.把用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d.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加碎瓷片或沸石
e.配制硫酸溶液时,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
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f.用右图所示装置吸收氨气
30.(每空1分,共11分)(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上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6)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31.(6分)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32.(12分)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
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要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试样w g,消耗c mol/L 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__。
33.(8分)有E、Q、T、X、Z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E(1)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Q的简单氢化物极易溶于T的简单氢化物,其主要原因有 (写两条)。
(3)ET2的空间构型为 ,为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4)化合物甲由T、X两元素组成,高温下,化合物甲晶体呈立方体结构,其晶胞如图,甲的化学式为 。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晶胞中含有14个K+和13个O2-
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O2-周围有8个K+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8个
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l
(5)化合物乙的晶胞如图,乙由E、Q两元素组成,硬度超过金刚石。则乙的晶体中E、Q两种元素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
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30.(A)(1)a、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
(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5O2 4NO+6H2O
(6)NH NO
31。(1)不漏气,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
(2)无法确定,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液体滴入烧瓶。
32.(12分) (1)TiCl4+(x+2)H2O TiO2·xH2O↓+4HCl
(2)取少量水洗液,滴加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已除净 
(3)抑制NH4Fe(SO4)2水解 ac (4)溶液变为血红色 (5)(或%) (6)①偏高 ②偏低
33.(共8分,每空1分)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默写名句名篇(7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7分)
(1)子在川上曰:“ , !”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3)采菊东篱下, 。 ,飞鸟相与还。
(4)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5)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7)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注]绹否:评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治:整治
B、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 典:主管
C、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 延:邀请
D、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末:树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鲠直”“守道居贫”的一组是(2分)
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②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③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④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帏中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薛道衡很欣赏李文博,对他的话欣然听从。
B、李文博能保持清高的操守,不随便地交往宾客,自己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同辈人都敬畏他。
C、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所以被调出做县丞,几年没升迁。
D、李文博对房玄龄的话产生了强烈的感慨,文博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3分)
(2)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3分)
(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3分)
(4)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
(1)诗歌如何交代诗题中“隐者”这一身份特征?请简要分析。(2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末尾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0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子夜》《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组织秘密公司做公债多头,想要在公债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吴荪甫答应了。(《子夜》)
B.对朱吟秋将要到期的欠款,杜竹斋劝吴荪甫千万不要展期,而是另外做一张十五万的押款,定一个月的期限,以干茧作抵押。吴荪甫采纳了他的建议。(《子夜》)
C.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
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心情非常复杂。(《复活》)
D.玛丝洛娃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原先姑姑们邀请他来,而他却回电说不能来了,他要在指定日子到达彼得堡。玛丝洛娃很伤心,她决定赶到车站去见他。(《复活》)
E.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玛丝洛娃在树林里迷了路。等她赶到车站时,列车已经快开了。等她看到聂赫留朵夫时,车就要开了。她追着列车跑,她在黑暗中放声大哭,她甚至想到一死了之。从此,她再也不相信善了。(《复活》)
8.根据小说《复活》内容填空(6分)
检察官发了一通谬论,他以 ① 来断定玛丝洛娃有罪。陪审员们经过讨论,认为玛丝洛娃没有偷钱和抢劫,可是在写定罪意见时忘了加上“ ② ”,聂赫留朵夫也一时疏忽,这样玛丝洛娃被判罪。本来庭长不同意陪审员的定罪意见,但他怕耽误了自己的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 ③ 。
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冯云卿想在公债市场上翻本,何慎庵给他支了一招“美人计”。冯云卿再三犹豫后决定实施。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去见玛丝洛娃时就想对她说他要跟她结婚,可为什么没有说?第二次他终于说了,玛丝洛娃有什么反应?
选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5分)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5分)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此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B、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段话充分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C、孟子说:“虽欲无王,不可得已”,意思是当“诸侯皆为之驱”之时,统治者虽然想不行王道,都不可能了。
D、孟子认为“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民心所向产生的力量是强大的,体现了仁政的威力。
(2)结合孟子的仁政思想,谈谈你对“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的理解。(3分)
三.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注意: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平凡世界
路遥
①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订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②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④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功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大部分班级的值日生也都先后走了。
⑤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大概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一类的病,留下了痼疾,因此行走有点瘸跛。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看来这几个黑家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为她自己手里拿着一个白面馍和一个玉米面馍,碗里也象是乙菜。这说明跛女子算得上中等人家。她端着自己的饭菜,满脸不高兴地立在房檐下,显然是等待最后一个跚跚来迟者——我们可以想来这必定是一个穷小子,他不仅吃这最差的主食,而且连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一份啊!
⑥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⑦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象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⑧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这也许就是那几个黑面馍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怜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这种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可是除过他自己,谁又能知道,他那两只线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觉得那袜子是完好无缺的)。
⑨他径直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跛女子在他未到馍筐之前,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端着自己的饭碗一瘸一跛地离开了。
⑩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
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默默地各自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他们都是刚刚从各公社中学毕业后,被推荐来县城上高中的。开学没有多少天,班上大部分同学相互之间除过和同村同校来的同学熟悉外,生人之间还没有什么交往。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是的,正是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们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
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
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选自《平凡世界》第一部 第一章 )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②段写道“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这里提到的“差别”既是经济条件的差别,也是地位的差别。学生们的戏称更强调了这种差别的等级性。
B.第③段中“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这里以“洋人”代指条件优越的富家子弟,一是暗示他们与大多数学生不同,二是带有些许嘲讽和奚落的意思。
C.文中的“孙少平”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这里叙述的是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的情形,文中极力地突显孙少平在此期间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的状况,这也为他后来凭借着诚实和坚韧、智慧和勇气,在摆脱贫困、寻求幸福的道路上不屈地前行设置了铺垫。
D.《平凡世界》这部现实主义小说最基本的魅力所在就是以那夸张离奇的细节描写创造主人公那些如梦魇般的生活经历。
E.④段中“趔趔趄趄”“稀稀落落”均属双音叠词,既可摹状又可摹声,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形象直观地表现了“打了饭菜的人”穿过院坝时的神态和饭场上剩下几个人的松散和零落。
12.文章开篇段作者在列举并描述三种饭菜时,并未用相同的叙述方式,而是有所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简析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所运用表现的手法。(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作者:卞毓方)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1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3.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4.S.H.E演唱的一首歌曲《中国话》非常流行,成为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曲目。可是细心的观众发现,原本人们熟悉的歌词被做了修改,“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改成:“好多外国人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好多外国人学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期待2008。”许多人听了觉得挺别扭,好好的歌词,改它干嘛?
你觉得“春晚”为什么要改歌词?请你试为之说明理由。(4分)
15.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是否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如有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6分)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的芳龄?”
①不得体原因 改为
②不得体原因 改为
③不得体原因 改为
1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再举两个例子。(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 :
再如: :
五.作文(70分)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随意行走了。一新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请选准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抄袭,不套作。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译文】博陵李文博,个性正直,好学不倦。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忠烈臣民的事迹,都反复阅读玩味。开皇年间,做羽骑尉,特别被吏部侍郎薛道衡了解,薛道衡常常让李文博在听事帷后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如果遇到治理得好的政事,就抄撰记录;如果有选拔任用疏忽、错误的地方,就托付他来评论。薛道衡每次听到李文博的话,都欣然听从。李文博后来到秘书内省,主管校对古书,他保持操守安于贫困,(生活)平静、安逸。虽然缺衣少食,却保持清高的操守更加严格。李文博不随便地交往宾客,常常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同辈人没有谁不敬畏他。薛道衡知道他生活困难,常常邀请他到家里,给文博钱财和费用。李文博商讨、思考古今治政得失,如同在手掌上指出它们,然而李文博却没有官差可做。不久成为校书郎,后来调出做县丞,竟得到考核的下等,(因此)多年官职没有被调动,薛道衡做司吏大夫,在东都尚书省遇见李文博,薛道衡很怜悯他,于是奏请朝廷让他做了从事。在洛下,李文博曾拜访房玄龄,房玄龄送他到大路上。房玄龄对李文博说:“你生平有高尚的志向,只做正直的事,现在你已经当上了从事,所以应该有机会实现平素的心愿了。近来做我多少激浊扬清的事?”李文博于是奋臂厉声说:“清洁水流就一定要清洁水源,端正树梢就必须端正树根。现在朝政混乱,即使每天罢免十个贪官污吏,又有什么益处!”他追求正直、痛恨邪恶,不知道忌讳,都像这样。在当时朝政渐渐败坏,人多贪赃受贿,只有李文博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评论的人因此很尊重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首句中“径路草萧萧”一语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先写隐者无人引荐而门可罗雀,屋前小路长满了萧萧芳草,一片萧索冷落景象,从而烘托出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1分)而次句中的“云林远市朝”则从隐者隐居之处远离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这一特点,交代了乐于洁身自好、有意避开那些争权夺利的尘嚣地的隐者身份。(1分)
(2)诗人深刻指出除了白发,人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从而表现了诗人对隐者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幸遭遇的深深叹惋与深切同情,揭露和针砭扼杀人才的社会现实。(2分)诗的末尾两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时光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公平无私,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要衰老,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生命的自然规律。(2分)
二、(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7.B(是吴荪甫劝杜竹斋不要展期)C(玛丝洛娃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
8.犯罪遗传学,没有谋害性命的意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9.(1)冯云卿把女儿冯眉卿送给赵伯韬,企图让女儿打探公债市场行情。不料冯眉卿只顾玩乐,将父亲交待的事完全抛于脑后,当父亲追问时,随便说了个“多头”应付了事。冯云卿将自己最后的本钱全部投入,落得个人财两空。
(2)第一次见到玛丝洛娃时,聂赫留朵夫发现她全变了,只想利用他,让他花钱请律师,向他讨要十个卢布,目光中有一种可怕的粗鲁的东西,他动摇了。第二次他表示要赎罪,要与她结婚时,玛丝洛娃情绪非常激动地拒绝了,她认为他从前拿她取乐,还打算死后用她来拯救自己。
(二)文化经典阅读
10.(1)C(“王”的意思是统一天下)
(2)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首先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善性。失去善性就不会推己及人,就不会凡事为百姓考虑。把百姓所厌恶的强加到百姓身上,自然就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也就必然失去天下。
[参考译文]
三.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1.B D(B“‘洋人’指代条件优越的富家子弟”有误,应指“农家子弟” ;D“夸张离奇的细节描写”有误,“以扎实可信的细节创造逼真的现实感”才是《平凡世界》这部现实主义小说最基本的魅力所在)
12.这样写,首先避免了语言形式的雷同。(1分)其次,把重点放在对“丙菜”的描写上,目的是将“丙菜”上漂浮的“几点辣子油花”与“甲菜”的“叫人嘴馋的大肉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丙菜”的寒酸,(2分)且对应后文:孙少平和郝红梅连最廉价的“丙菜”都吃不起。(1分)
13.(1)选文中烘托(也可称为铺垫)和对比手法运用较多。(1分)烘托:以值日女生“滿脸不高兴”烘托孙少平所处的窘境有屈辱自卑心理,(2分)(或以环境的“阴郁”烘托主人公的阴郁;或烘托与对比杂糅:整体上通过其他同学和孙、郝二人打饭场景的对比,烘托出孙、郝二人的贫穷和极度敏感胆怯的情态;如写到运用对比:甲、乙、丙三种菜的对比,光景好的农家子弟与普通学生的对比等’得1分)
(2)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即在细节描写过程中,注意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的相互配合,为描写对象服务,既恰如其分,又传神传意。(1分)第(9)段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如“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既写出了孙少平取残汤剩水时羞于让别人看到的”狼狈相”和“胆怯状”,又写出檐水下溅等外部环境给他心理造成的强烈屈辱感。(2分))
(3)外貌描写(1分)如第(8)段的外貌描写,“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贴切且真实地写出了孙少平的贫困与寒酸。(2分)
(4)动作描写,(1分)如第(7)段“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的“夹”“缩”“蹒跚”等动作描写,准确精当地暴露出孙少平不愿被人看到的自卑心理。(2分))
(只要谈出其中两点既可,每点三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1. B、E(A更主要的是“平凡”;C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
12.(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意思接近即可)
13.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友。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 (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原词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略显夸张,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语带双关,显得嚣张,流露出称霸世界的野心
改成
好多外国人学中国话——更加中肯,确是实际情况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期待2008——更加友好
作为一个收视率极高的大型综艺节目,必然要考虑到其国际影响。虽说只是简简单单几句歌词,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西方媒体不就擅长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吗?把这几句歌词唱到全世界,表明中国的野心是独霸全球啊,让全世界都说中国话,都老老实实地听中国人的话,有春晚歌词为证啊!所以,更改歌词无可厚非,毕竟歌曲的主体并没有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谩骂。
15.①忝列,是谦敬辞,表示自己位列其中辱没他人,心中有愧。误做敬辞。改为“名列其中”
②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是敬辞。误做谦辞。改为“愧领”“恭敬不如从命”
③芳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用错对象。改为“高寿”
16.(有益的启迪)
“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悟”:用“吾”之“心”去思索,方能有所“悟”。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
“旧”: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旧”的了
“跌”:人一“失足”就会“跌”倒
“臭”:“自大”多了“一点”,这种人只会“臭”名远扬。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数学理
(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
参考公式:
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
A.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 B.匀速行驶车辆的行驶路程与时间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人的身高与视力
2.在的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为 ( )
A.-14 B.14 C.-28 D.28
3. 下列四个命题 :
(1) 随机误差e是衡量预报精确度的一个量,它满足E(e)=0
(2)残差平方和越小的模型,拟和的效果越好;
(3)用相关指数来刻画回归的效果时,的值越小,说明模型拟和的效果越好;(4)直线和各点的偏差是该坐标平面上所有直线与这些点的偏差中最小的直线.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 ( )
 A. 1 B. 2 C. 3 D. 4
4.在极坐标系中,圆的圆心关于极点的对称点的极坐标是( )
A. B. C. D.
5.参数方程为表示的曲线是( )
A.一条直线 B.两条直线 C.一条射线 D.两条射线
6.在一次独立性检验中,得出列联表如下:
且最后发现,两个分类变量和没有任何关系,则的可能值是( )
A.200 B.720 C.100 D.180
7.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B. C. D.
8.现要用三种不同的颜色对五角星的六个不同区域进行涂色,要求相邻区域的颜色不相同,不相邻区域的颜色可以相同,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
A.96 B.48 C.72 D.36
9、设P(x,y)是曲线C:(θ为参数,0≤θ<2π)上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0.“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如图,轴上有一条单位长度的线段,沿着与其垂直的轴方向平移一个单位长度,线段扫过的区域形成一个二维方体(正方形),再把正方形沿着与其所在的平面垂直的轴方向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则正方形扫过的区域形成一个三维方体(正方体)。请你设想存在四维空间,将正方体向第四个维度平移得到四维方体,若一个四维方体有个顶点,条棱,个面,则的值分别为 (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设点M的球坐标,则它的直角坐标为____________
1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曲线变成曲线,则满足图像变换的伸缩变换公式为______________
13.在10个球中有6个红球,4个白球(各不相同),不放回的依次摸出两个球,在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
14.在2009年十一国庆8天黄金周期间,某市物价部门,对本市五个商场销售的某商品的一天销售量及其价格进行调查,五个商场的售价x元和销售量y件之间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价格x 9 9.5 10 10.5 11
销售量y 11 10 8 6 5
通过分析,发现销售量y对商品的价格x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则销售量y对商品的价格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________.
15.已知数列,(),若,且
,则中是1的个数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解题过程.
1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1-2log2x)n的展开式中所有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为64.
(1)求n的值;
(2)求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之和.
17.(本小题14分)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已知圆C的圆心的极坐标为C,半径=1。
(1)求圆C的普通方程;(2)在极坐标系中,由圆C,直线,直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3) 若Q点在圆周上运动,P为线段OQ中点,求动点P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18.(本小题13分)
某中学将100名高一新生分成水平相同的甲、乙两个“平行班”,每班50人.陈老师采用A、B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别在甲、乙两个班级进行教改实验.为了解教学效果,期末考试后,陈老师分别从两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作出茎叶图如下.记成绩不低于90分者为“成绩优秀”.
(I )在乙班样本的20个个体中,从不低于86分的成绩中随机抽取2个,求抽出的两个均“成绩优秀”的概率; (II)由以上统计数据填写下面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方式有关.
甲班
(A方式) 乙班
(B方式) 总计
成绩优秀
成绩不优秀
总计
附:
0.25 0.15 0.10 0.05 0.025
k 1.323 2.072 2. 706 3. 841 5. 024
19.(本小题14分)
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过点作平行于的直线 与曲线分别交于,两点(极坐标系的极点、极轴分别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轴的正半轴重合)。
(1)写出曲线的普通方程;并求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求、两点间的距离.(3)求弦的中点的坐标。
(4)求到、两点间的距离之积。
20.(本小题满分14分)
某商场准备在国庆节期间举行促销活动,根据市场调查,该商场决定从种服装商品, 种家电商品, 种日用商品中,选出种商品进行促销活动.
(Ⅰ)试求选出的种商品中至多有一种是家电商品的概率;
(Ⅱ)商场对选出的某商品采用的促销方案是有奖销售,即在该商品现价的基础上将价格提高元,同时,若顾客购买该商品,则允许有次抽奖的机会,若中奖,则每次中奖都获得数额为元的奖券.假设顾客每次抽奖时获奖的概率都是,若使促销方案对商场有利,则最少为多少元?
21.(本小题满分15分)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曲线C: ( >0,为参数),设点O(0,0),B(0,),F(-,0),若点P在曲线C上,且位于第二象限内. (1)求到直线的距离为最大值的点P的坐标;(2) 求S△PBO S△PFO的最大值; (3) 设直线cosx+siny= (<<) 分别交x,y轴于点M,N.求 的最大值.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与宗法制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公元前651年,齐国国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在盟辞中,有诛不孝、无得更易太子、不许以妾为嫡妻、不得私自分封国邑等条文。这件史实不能说明
A.当时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 B.当时宗法原则受到破坏
C.需要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D.要求妻妾平等维护家庭秩序
4.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地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6.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8.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9.下列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造成的影响是
A.城邦制度的形成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民主政治的确立 D.法律体系的完备
10.公元前420年,某20岁的男青年,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某个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古代雅典的
A.梭伦时期 B.克利斯提尼时期
C.中国宋朝 D.伯利克里时期
11.“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12.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13.“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它反映了罗马法
A.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B.规定犯罪要负刑事责任
C.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D.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
14.右图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维护私有财产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15.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16.某校邀请一学者作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
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上的有:①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②雅典工商业发展为欧洲近代经济奠定基础 ③柏拉图思想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④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件奠定理论基础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
18.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奴隶犯罪后被戴上了铁项圈 B.去市场时奴隶戴上了铁项圈
C.奴隶是与奴隶主同姓的亲戚 D.奴隶是奴隶主不可侵犯的财产
19.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A.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B.习惯→习惯总结→习惯法→法律总结
C.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20.《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21.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3.《申报》时事报导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 ”该报导最早可能发表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24.右图所示, 皇上和臣子住在笼子里,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臣子对皇上所说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25.“门户开放”政策有利于美国在华势力的迅速扩大,主要是因为
A.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B.阻止了列强对中国市场的瓜分
C.使美国分享到列强侵华特权
D.有利于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开放
26.列强接受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表明
A.美日矛盾尖锐 B.美国开始独霸中国
C.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更加尖锐 D.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暂时有所缓和
27.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 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 ”这首诗描述了哪一次战争的悲剧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8.沈同衡作于1938年《“武运”岂能长久》的漫画反映了
(图中老人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
①日本统治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世界
②日本民众存在厌战心理
③日本侵略面临失败境地
④日本法西斯是中日人民的共同敌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9.在中国举行“ 12 . 13 —— 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 ( 2007 年) 12 月 8 日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 ① 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 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③ 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④ 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0.下列四幅电影宣传画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应是
二.非选择题(共5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1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0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1: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2: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3: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4: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2: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分)
(3)概括材料2的主要观点。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1: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据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2:“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3: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所有的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1)根据材料1,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2漫画《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禁止了哪些人的通行? 结合材料1、2,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7分)
34.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法律文献的名称,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5分)
(2)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请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4分)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论证该观点。(3分)
材料1: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罗马法》
材料2:“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35.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三明一中2010 ——2011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参考答案
32.(1)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 (4分)
(2)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公平公正。(6分)
(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 (2分)
33.(1)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或轮流执政),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4分)
(2)禁行: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等。理解: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7分)
34.(1)《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顺序不可颠倒)。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或:调动参政积极性);巩固罗马政权;影响后世法律的制订。(5分)
(2)西塞罗站在自然法的角度,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实际上罗马法却极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规定妇女没有政治权利。(4分)
(3)罗马法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3分)
35.(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2分)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4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分)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英语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Return her shoes. B. Have her shoes repaired. C. Buy new shoes.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n airport. B. At an hotel. C. At a travel agency.
3. Who will probably decide the place to go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Harry.
4. What makes the man so happy
A. Tom will play football with him.
B. Tom will tell him the best news.
C. Tom’s father will play football with him.
5. 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to watch in her spare time
A. Advertisements. B. TV plays. C. Art shows.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ich two countries will have a football match tonight
A. Brazil and Japan. B. China and England. C. Brazil and England.
10. What is the man busy with recently
A. His driving test. B. His final exam. C. His basketball training.
11. When will the match start
A. At 1:00 a.m. B. At 1:00 p.m. C. At 11:00 p.m.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is the matter with the woman’s computer
A. The screen isn’t clear. B. The printer doesn’t work.
C. It has stopped working.
13. Where is the woman
A. In her house. B. In the man’s house. C. In a computer-repair store.
14. What i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 The screen is too cold. B. The printer has no ink. C. The connector was loos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y is the place very convenient according to the man
A. It’s near the bus shop. B. It’s near the city centre. C. It’s near the subway station.
16.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To cut down the rent. B. To do some repair work.
C. To discuss with the landlord.
1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hasn’t made the decision yet.
B. The man doesn’t know how much the rent is.
C. The woman doesn’t think the house is goo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How often is the lab class given
A. Once a week. B. Twice a week. C. Three times a week.
19. What is the result if one misses three lab classes
A. He can’t graduate. B. He will get a low mark. C. He will be dropped.
20. What is forbidden in the lab
A. Washing hands. B. Wearing caps. C. Wearing large clothe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Most nurses are women, but in the higher ranks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 men are in the _________.
A. majority B. activity C. shortage D. minority
22. We ______ to punishing a whole group for one person’s fault.
A. complain B. object C. refuse D. resist
23. In many places of China, ______ bicycle is still ______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 a; the B. /; a C. the; the D. the; a
24. Don’t be _______ by products promising to make you lose weight quickly.
A. taken off B. taken out C. taken in D. taken away
25. She looked very angry. ________, she misunderstood me.
A. Generally B. Apparently C. Altogether D. Merely
26. —Sorry, I have to ________ now. It’s time for class.
—OK, I’ll call back later.
A. hang up B. break up C. hold up D. give up
27. My sister was against my suggestion while my brother was ________ it.
A. in honor of B. in memory of C. in favor of D. in search of
28. People are forbidden _______ in the river as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do so.
A. to swim B. swimming C. swim D. to be swimming
29. —Mum, it’s fine today. I want to skate on the lake.
—Don’t you think the ice is too thin to _______ your weight
A. accept B. catch C. bear D. take
30. When the harvest season comes, many farmers will be _______ to get in the crops.
A. rented B. hired C. refused D. bothered
31. _______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the 2010 World Expo took place in Shanghai.
A. It B. As C. Which D. What
32. How much one enjoys himself travelling depends largely on ______ he goes with, whether his friends or relatives.
A. what B. how C. why D. who
33. We should respect food and think about the people who don’t have ______ we have here and treat food nicely.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ether
34. The fact has worried many scientists ________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these years.
A. what B. that C. which D. whether
35. The newly ________ president is going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projects in many fields.
A. elected B. electing C. to elect D. being elected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短文后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Last fall, before Thanksgiving, I was making my way in my car out of the shopping center parking lot. I was bored in the car. I 36 a woman heavily loaded with bags and her two boys, one 37 a pumpkin and the other another bag.
They were headed, I 38 , to the bus stop across the major road. 39 it was too far to walk with all those 40 to any of the nearby bus stops, on a random impulse(冲动), I 41 my window and asked if they were indeed headed to the bus stop. “Yes,” the mother 42 . I asked, “Would you like a 43 “Oh, yes!” was their 44 reaction.
I was also delighted, and, after driving out of the way of other traffic, I 45 and the boys piled into the back seat. The mother started to 46 beside them. I stopped her by saying, “I don’t mind if you sit up here 47 me.” So off we went.
Right now, I decided to take them a mile and a half to their home, since I had 48 and they had bags. All the way, I 49 listening and talking with all of them. It felt so 50 to be able to do this little trip and show that with such a 51 effort I could make a big difference to a 52 mother. I’m not sure who got the most out of it.
53 , this was special for me because, as a disabled person, I often 54 help and now I know how especially good it feels to be 55 .
36. A. noticed B. recognized C. stopped D. understood
37. A. eating B. raising C. carrying D. weighing
38. A. advised B. thought C. hoped D. doubted
39. A. Since B. Although C. While D. If
40. A. vehicles B. clothes C. presents D. purchases
41. A. looked through B. rolled down C. sat at D. knocked on
42. A. commented B. promised C. regretted D. responded
43. A. drink B. try C. ride D. break
44. A. shocked B. annoyed C. excited D. confused
45. A. stopped B. turned C. nodded D. locked
46. A. come along B. take off C. get over D. push in
47. A. with B. by C. for D. to
48. A. money B. energy C. time D. duty
49. A. enjoyed B. admitted C. considered D. imagined
50. A. bad B. good C. unusual D. common
51. A. real B. particular C. great D. small
52. A. bored B. disappointed C. surprised D. tired
53. A. By the way B. In other words C. After all D. Generally speaking
54. A. expect B. desire C. require D. receive
55. A. useful B. thankful C. special D. healthy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ODAY, Friday, November 12
JAZZ with the Mike Thomas Jazz Band at the Derby Arms.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Sheen, Admission(门票) free.
DISCO. Satin Sounds Disco. Free at the Lord Napier, Mortlake High St., from 8 pm. Tel. 682-1158.
JAZZ. Lysis at the Bull’s Head, Barnes. Admission 60p.
TOMRROW, Saturday, November 13
MUSIC HALL at the Star and Garter, Lower Richmond Road, Putney, provided by the Aba Daba Music Hall company. Good food and entertainment at a fair price. Tel. 789-6749.
FAMILY night out Join the sing-along at the Black Horse, Sheen Road, Richmond.
JAZZ. The John Bennet Big Band at the Bull’s Head, Barnes. Admission 80p.
THE DERBY ARMS,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give you Joe on the electric accordion(手风琴). Tel. 789-4536.
SUNDAY, November 14
DISCO. Satin Sounds Disco, free at The Lord Napier, Mortlake High Street, from 8 pm.
FOLK MUSIC at the Derby Arms. The Short Stuff and residents the Norman Chop Trio.
Non-members 70p. Tel. 688-4626.
HEAVY music with Tony Simon at the Bull,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East Sheen.
TEE DERBY ARMS,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give you Joe on the electric accordion.
56. We can listen to the Norman Chop Trio _________.
A. at the Bull on Saturday B. at the Black Horse on Saturday
C. at the Bull’s Head on Sunday D. at the Derby Arms on Sunday
57. Which telephone number will you ring if you want to enjoy good food and entertainment
A. 789-6749. B. 682-1158. C. 789-4536. D. 688-4626.
58. The underlined word “fair”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___.
A. equal B. low C. high D. reasonable
59. If this passage is from a newspaper, which section can it be probably taken from
A. Politics. B. Economics. C. Advertisement. D. Sports.
B
While we may be trying to eat more healthily, it seems we still have some bad habits.
Eating out
People are eating out more often now, not just on special occasions as in the past. The choice of restaurants has also diversified(多样化). Italian, Chinese and Indian restaurants have been around for years but have now been joined by Mongolian, Japanese, Mexican and so on. Bars and pubs are still popular for food and often promote English cuisine made with local produce.
“We enjoy eating out a couple of times every month whether with friends or just as a couple. We like trying new things so we go to different restaurants.” said Craig, 25, County Durham.
Eating on the go
From chocolate bars to sandwiches more people are eating on the go — on the street, in cars or on buses and trains. While ou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may frown at this behavior, considering it to be bad manners, people eat on the go because they are rush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nd in the home the number of people sitting down at a dining table for their evening meal is on the decrease as meal times become more informal.
6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ext
A. Our parents think highly of the eating habits mentioned in the text.
B. We should get rid of the bad habits and try to be healthier.
C. Japanese restaurants have been around for years.
D. It’s good for people to eat out more frequently.
61. People find it difficult to decide what to eat to keep healthy because ________.
A. different programmes and books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healthy eating
B. there are many celebrities having different diet styles
C. what the famous are doing is different from ours
D. they have some bad eating habits
62. Craig often goes to different restaurants because ________.
A. He likes trying new things
B. He follows the latest celebrity diet
C. He enjoys the meal with his friends
D. He has more special occasions to celebrate
63. Why are more people eating on the go
A. They think it’s trendy. B. They want to spend less.
C. They are too busy. D. They don’t like to eat at home.
C
Throughout history, rainbows have been a source of mystery and legend. Rainbows are also important symbols in a number of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Old Testament of the Bible(《圣经旧约》), for example, God shows Noah a rainbow to let him know that the Flood is over and that he will never destroy the earth again with flooding.
When it rains, the colors that make up white light separate because they bend at different angles when they pass through water. The result is some of the colors can be seen by the human eyes, as well as some that cannot.
Everyone knows that we can sometimes see rainbows on a rainy day. However, you actually have a chance of seeing a rainbow anytime there is light behind you and water in the air in front of you. So, 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it feels like to have the power of God, get a spray(喷雾器), stand with your back to the sun, and create a rainbow!
64. In the Old Testament of the Bible, the rainbow is used to ________.
A. deliver a message B. tell a story C. give an order D. stand for God
65.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ird paragraph
A. Rainbows are a kind of culture.
B. All the stories of rainbows are made up.
C. Many cultures have their own stories of rainbows.
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raditions around the world.
66.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saac Newton and Rene Descartes _________.
A. they created a new story about rainbows
B. learned the ways of the world
C. found out how rainbows came about
D. analyzed many stories of rainbows
6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rainbows
A. Rainbows once destroyed the earth in history.
B. Japanese believe the rainbow is made from wild flowers.
C. The rainbow shows that the human eyes can see all the colors in the light.
D.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see rainbows on rainy days as well as on sunny days.
D
O. Henry (1862-1910) was an American short-story writer, a master of surprise endings, who wrote about the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in New York City.
William Sydney Porter (O. Henry) was born in North Carolina. His father was a physician. When William was three, his mother died, and he was raised by his grandmother and aunt. At the age of fifteen he left school, and then worked in a drugstore. He moved to Houston, where he had a number of jobs, including that of bank clerk. After moving to Austin, Texas, in 1882, he married.
In 1884 he started a humorous weekly The Rolling Stone. When the weekly failed, he joined the Houston Post as a reporter and columnist. In 1897 he was sentenced five years in prison for embezzling(挪用) money,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uch debate over his actual guilt.
While in prison William started to write short stories to earn money to support his daughter Margaret. His first work, Whistling Dick's Christmas Stocking (1899), appeared in McClure’s Magazine. After doing three years of the five-year sentence, William emerged(出来) from the prison in 1901 and changed his name to O. Henry.
O. Henry moved to New York City in 1902 and from December 1903 to January 1906 he wrote a story a week for the New York World, also publishing in other magazines. Henry’s first collection, Cabbages And Kings appeared in 1904. The second, The Four Million, was published two years later and included his well-known stories The Gift of the Magi and The Furnished Room. O. Henry published 10 collections and over 600 short stories during his lifetime.
O. Henry’s last years were shadowed by ill health and financial problems. He married Sara Lindsay Coleman in 1907, but the marriage was not happy, and they separated a year later. O. Henry died on June 5, 1910, in New York.
68. O. Henry’s storie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EXCEPT _______.
A. having unexpected endings
B. all being written in New York
C. being short
D. being about common people
69. According the passage, it was possible that O. Henry ________.
A. did not do well at school
B. did not embezzle money
C. did not love his daughter very much
D. did not enjoy living in New York
70. When was O. Henry’s second collection The Four Million published
A. 1902 B. 1904 C. 1906 D. 1910
71. We can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_.
A. O. Henry was not treated well by his second wife
B. O. Henry’s second marriage lasted less than half a year
C. O. Henry did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money
D. O. Henry’s health was in poor condition in his last years
E
Uncle Tom gave little Vicki Black a birthday gift one week before her birthday. He told her not to open it until her birthday. She knew her mother wouldn’t allow any disrespect to the kind man who helped them out after Vicki’s father passed away. Besides, Vicki admired Uncle Tom for his humor and knowledge. However, little Vicki didn’t want to just hold the box and guess what was in it. After all, she looked forward to his coming to show her interesting things, like how to turn an old sock into a doll.
All the day, Vicki couldn’t stop thinking about the gift. When school was done, she raced home. Walking into the room, again, she shook the present, but she heard nothing. Holding her breath, she opened the box the looked inside. Seconds later, she cried. When Mrs Black saw the box, she said angrily, “Didn’t I tell you to leave it alone ” Vicki sobbed and said, “Mommy, you don’t understand.”
“Don’t cry to me. You have missed everything now, just because you couldn’t wait,” Mrs Black accused. “What will Uncle Tom think now ”
“Uncle Tom gave me nothing,” Vicki cried and handed the empty box to her mother. “He played a trick on me.”
Mrs Black said doubtfully, “Uncle Tom is not like that. You must have dropped it.”
Vicki kept crying. Only a rapid knock on the door made the house quiet. It was Uncle Tom. He looked at the empty box. “You have already done it I told you to wait for your birthday.”
“You didn’t give me a gift.” Fresh tears filled her eyes.
“I try to give you something. I know your birthday is a special day. I tell myself to give you something valuable to last your whole life. I think hard and get an idea to give you an important lesson. If you open it on birthday, I see you learn. Then I will make a big party to celebrate. Maybe next year you listen,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the gift better.”
Vicki’s cheeks flushed(发红).
72. 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Vicki ________.
A. often received gifts from her father. B. expected Uncle Tom to give her a doll
C. was sad because of father’s death D. liked and respected Uncle Tom
73. 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done it” refer to
A. Guessed the result. B. Opened the box.
C. Realized Uncle Tom’s purpose. D. Known what her birthday gift was.
7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kind of person is Uncle Tom
A. Thoughtful. B. Shy. C. Mysterious. D. Funny.
75. What did Uncle Tom want to teach Vicki
A. How to respect others. B. The meaning of gifts.
C. How to deal with gifts. D. The value of a promise.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考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相对应的横线上。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
I couldn’t believe my ears when I heard my name
c . I was chosen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play, 76. _____________
was my dream. As a shy and thin girl, I used to fear 77. _____________
to speak in ________(公共场所), but my parents and 78. _____________
teachers always _________(鼓励) me to do so. Now I have 79. _____________
changed a l . In class, I am often the first one to stand 80. _____________
up and answer questions even if I may make a few ________(错误) 81. _____________
No pains, no gains. Now I am always ________(勇敢) enough to 82. _____________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in my heart and have changed ________ 83. _____________
a lively girl. So my experience shows that we should not be a______ 84. _____________
of losing face and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_______. 85. 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根据所给汉语完成下列各句(共小题;每个空0.5分,满分10分)
1. 和这样出色的工人一起工作真愉快。
It’s a pleasure t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uch excellent workers.
2. 如果您想申请信用卡,请先填这张表格。
Please fill out this form if you want to _________ __________ a credit card.
3. 我忽然想到我可以给妈妈买一台跑步机。
It suddenly __________ _________ me that I could buy Mum a running machine.
4. 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被一家著名的大学录取了。
His efforts finally ________ _________—he was admitted into a famous university.
5. 别这么沮丧,我相信情况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Don’t be so _________ _________. I believe that things will be better soon.
6. 总之他已经死了,没有人能使他复活。
Anyway he is dead. Nobody can ________ him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7. 我试着给你打了几次电话,但都没打通。
I tried calling you several times but I couldn’t ________ __________.
8. 她开始为孩子的生日聚会做准备。
She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prepare for her child’s birthday party.
第三节 书面表达 (满分15分)
一项调查显示: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对生活的思考。有的人说今后要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有的人认为要更好地享受人生因为人生苦短;还有些人认为要向社会献出更多的爱心,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 请根据以上内容用英语写一篇120词左右的短文,并说明你的看法。
2. 可适当添加细节和运用连接成分,以使行文连贯。
3. 参考词汇:调查survey 关心他人的;充满爱心的caring/lov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011.5)
四. 阅读理解(40分):
56-59 DADC 60-63 BAAC 64-67 ACCD
68-71 BBCD 72-75 DBAD
第二卷(35分)
一. 短文填词(10分):
76. called 77. which 78. public 79. encouraged 80. lot
81. mistakes 82.brave 83. into 84.afraid 85. progress
二. 完成句子(10分):
1. team up with 2. apply for 3. occurred to 4. paid off
5. cast down 6. bring; back to life 7. get through 8. set out to
三. 书面表达(1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A survey shows that the earthquakes that happened in Wenchuan and Yushu have led people to think more about life in several ways.
First of all,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y will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from now on. Some believe that they should enjoy life better as life is so short. On the other hand, others think it their duty to give love to society and help those in need.
In my view, for one thing, we should treasure our lives because life is so beautiful but short. For another, we should be kind and caring to others to make our society better to live in. Last but not least, we should learn some more useful knowledge about how to protect ourselves when an earthquake comes.
2.4.6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已知全集=
A.{4} B.{3,4} C.{2,3,4} D. {1,2,3,4}
2.下列函数中有2个零点的是
A、 B、 C、 D、
3. 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 B. C. D.
4.曲线y=x在点P(2,8)处的切线方程为
A.y=6x-12 B.y=12x-16 C.y=8x+10 D.y=12x-32
5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把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
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6. 已知 函数 ,那么 的值为
A. 9 B. C. D.
7.设函数y=lg(x2-5x)的定义域为M,函数y=lg(x-5)+lgx的定义域为N,则
A.M∪N=R B.M=N C.MN D.MN
8.已知,则下列正确的是
A.奇函数,在R上为增函数 B.偶函数,在R上为增函数
C.奇函数,在R上为减函数 D.偶函数,在R上为减函数
9.下列函数中,同时具有性质:(1)图象过点(0,1);(2)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3)是偶函数.这样的函数是
A.y=x3+1 B.y=log2(|x|+2) C.y=()|x| D.y=2|x|
10、 下列函数中值域为的是
A、 B、 C 、 D、
11. 函数y= (x2-3x+2)的递增区间是
A.(-∞,1) B.(2,+∞) C.(-∞, ) D.( ,+∞)
12.已知二次函数的导数为,,对于任意实数都有,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不等式的解集是 .
14.当a>0且a≠1时,函数f (x)=ax-2-3必过定点 .
15.已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则__.
16.已知函数f(x)=-log(x2-ax+3a),对于任意x≥2,当Δx>0时,恒有
f(x+Δx)>f(x),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解题过程.
17.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f(x+1)=x2-1,
(1)求f(x)
(2)求f(x)的最值,并指明对应的x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画出f(x)的草图并指出单调区间;
(2)若f(x)=16,求相应x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求函数y=3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区间.
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已知是奇函数。
(Ⅰ)求、的值。
(Ⅱ)求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f(x)=(x2-3x+3)·ex的定义域为[-2,t](t>-2),设f(-2)=m,f(t)=n.
(1)试确定t的取值范围,使得函数f(x)在[-2,t]上为单调函数;
(2)求证:n>m;
(3)若t为自然数,则当t取哪些值时,方程f(x)-m=0(m∈R)在[-2,t]上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相应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
三明一中2010-2011下学期学段考试卷
高二(文)数学参考答案
三、解答题
17. (1). f(x)=x2-2x
(2). 当x=1时,f(x)的最大值为-1
18、解:(1)f(x)的单调增区间为[-2,0),(2,+∞),
单调减区间为(-∞,-2),(0,2].
(2)由f(x)=16
∴(x+2)2=16,∴x=2(舍)或-6;
或(x-2)2=16,∴x=6或-2(舍).
∴x的值为6或-6.
19.解析:(1)定义域显然为(-∞,+∞).
(2)∴.
(3) 当x≤1 时,u=f(x)为增函数, 是u的增函数,
由x↑→u↑→y↑ ∴即原函数单调增区间为(-∞,1];
当x>1时,u=f(x)为减函数,是u的增函数, 由x↑→u↓→y↓
∴即原函数单调减区间为[1,+∞.
20、解析:(Ⅰ)∵,∴。
从而
=是一个奇函数,得,由奇函数定义得;
(Ⅱ)由(Ⅰ)知,从而,由此可知,和是函数是单调递增区间;是函数是单调递减区间;
在时,取得极大值,极大值为,
在时,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
21、解:(1)当0≤x≤5时,f(x)=R (x)-0.5-0.25x
=-x2+4.75x-0.5;当x>5时,
f(x)=R(5)-0.5-0.25x=12-0.25x,
故所求函数解析式为
(2)0≤x≤5时,f(x)=-(x-4.75)2+10.78125,
∴在x=4.75时,
f(x)有最大值10.78125,当x>5时,
f(x)=12-0.25x<12-0.25×5
=10.75<10.78125,
综上所述,当x=4.75时,f(x)有最大值,即当年产量为475件时,公司可获得最大年利润.
(3)由(1)知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0,1)上单调递减,
故当t=0或t=1时,方程f(x)-m=0在[-2,t]上不可能有三个不等实根,
所以t≥2,且t∈N.
当t≥2,且t∈N时,方程f(x)-m=0在[-2,t]上有三个不等实根,
只需满足m∈(max(f(-2),f(1)),min(f(0),f(t)))即可.
因为f(-2)=,f(0)=3,f(1)=e,f(2)=e2,且f(t)≥f(2)=e2>3=f(0),
因而f(-2)所以f(1)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e,3).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钱学森这段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实施。可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D.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 2010年10月1日,我国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同时,中国另一项重大航天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也在2010年正式启动,并将在2011年迈出重要一步。此外,中国火星探测卫星“萤火一号”也有望于2011年发射。可见,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 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 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③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 面对自然灾害,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原则   ④以科学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意思”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①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主动创造性  ④创新即与众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 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云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体现了
A. “物”与“境”并没有严格的区分,都是“物”在相对静止下的表现
B. 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境”与“物”的绝对对立
C. 诗歌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D. 诗歌意境蕴含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8. 马克思汲取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又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这说明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旧事物的积极因素是新事物发展的基础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和归宿
D.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9.歌曲《国家》中唱到“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下列名言与歌词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 有人把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震做了这样一个联系“2008+5+12=2011+3+11”,认为两次地震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
A. 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B. 承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C.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 承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11.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①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基础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从哲学角度看,判断漫画中“真假记者”的依据主要在于
①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是否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③是否回避矛盾,掩盖事实真相   ④是否注重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0年8月19日,中宣部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文化体制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会议传递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中新的亮点,并勾画了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蓝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针对不同情况来加以实施和改进。这一说法体现了
A. 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 B.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14.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这说明
A.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智能能源网”是由我国著名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来的新概念,这是国际上首次对智能能源网作出的定义,它标志着人类从电力智能化到能源体系智能化的更高端认识。据此回答15--16题。
15. 武建东第一次提出并定义了“智能能源网”的概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
A.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 是从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
C.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D. 是一种创新的思想意识,将决定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16. 武建东被国际业界誉为智能能源学说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以及新能源结构架构的设计者,这项原始创新成果标志着人类从电力智能化到能源体系智能化的更高端认识。由此也推动中国在能源建设领域居于世界先进地位,中国应该享有在这个领域重要知识产权的收益。这表明
①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   ②理论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③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权威即是永恒的真理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央视二套《理财》节目的名言。这十分经典地道出了财富积累的主动性,表明人们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被动等待的理财观念。这说明
①通过理财致富是人类价值观的进步 ②劳动是人存在的方式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确定的相关政策措施,简称“新国八条”。随后到2011年4月初全国40多个城市陆续出台了适应本地实际的调控措施。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D.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21. 卢梭认为,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的最高共同意志。这一观点
①未能揭示国家的本质属性 ②认为国家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社会组织
③以人民的意志替代统治阶级的意志 ④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美国著名思想家潘恩曾说:“在专制制度下,国王便是法律;而在共和制下,法律应当成为国王。”这就是说
A.国王和法律是统一的 B.政体是国王和法律的产物
C.专制和民主辨证统一 D.不同政体的统治权威不同
23. 2011年3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信国会领导人称,美军正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在定性、持续时间和规模上均有“限度”。美国是个总统制国家,总统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②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③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④由获得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 从俄罗斯都中亚,从朝鲜半岛到南亚次大陆,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同邻国的友好关系及与周边的区域合作都在不断取得进展。这表明,中国政府
A.积极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通过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来维护自身利益
C.以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作为外交活动的宗旨
D.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国际组织,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25.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共和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在政体上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实行代议制
B.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处于核心地位
C.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都实行民主集中制
D.都是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作为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2010年5月12日,保守党领袖卡梅隆晋见英国女王,女王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其组织内阁。卡梅隆是在议会选举中与自民党领袖克莱格在出现“无多数议会”的情况下联合组阁的。据此回答题26--28题。
26.人们把英国议会称为“议会之母”的原因是
A. 斗争产生 改良产物 B. 至尊权力 独一无二
C. 三权分立 相互制衡 D. 最先建立 他国效仿
27.下列关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议会制定内外政策,由内阁行使
B.没有议会的允许,内阁不得宣布提前大选
C.财政权属于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与议会没有关系
D.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责
28.按照惯例,英国首相拥有广泛的权力。下列对英国首相认识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负责组织领导议会和内阁
B.英国首相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C.英国首相由世袭的君主担任,是英国的最高代表
D.英国首相是英国最有权势的人,权力不受制约
29. 2011年1月24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巴黎爱丽舍宫举行的使节和记者见面会上说,法国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期间,将重点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监控,推动全球治理。在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二者的权力来源是不一样的。下列关于二者权力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权力的来源是选民 ②总统虽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权力来自议会 ③总理由总统任命,但其权力是由议会赋予的 ④总统和总理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权力都由议会赋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0.英法两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造成这种政体不同的原因从政治文化传统方面说是由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彻底
C.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法国在大革命前就形成了比较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
D.英国封建势力特别强大,迫使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法国封建势力弱小 ,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31.议会制共和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共同点是
①议会拥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③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④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32.英国和法国政体的差异表现在
①国家权力重心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权力不同
③实行不同的政党制度 ④英国议会的地位和作用高于法国议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33.“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2011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
34. 材料一:在2011年4月14日—16日召开的博螯亚洲论坛年会上,体制创新、电信技术创新、房地产业创新等“创新”一词频频出现,创新成了与会专家、行业人士的热门话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理论创新能大大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能给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
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岭南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
(1) 请从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理论、体制、技术要不断创新”的原因。(6分)
(2)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广东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发展。(8分)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于2010年4月25日在美国举行。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体现了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的要求,是迈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投票权的重要步骤。
(1)世界银行是政府间、全球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世界银行类型相同的是(2分)
A.联合国 B.欧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运用国际组织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的意义。(6分)
37.2010年5月7日,英国议会下议院选举结果显示,保守党未赢得绝对多数,英国迎来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出现联合政府。首相人选将由执政联盟协商推举。英国工党领导人戈登 布朗5月11日辞去首相职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随即任命保守党领袖戴维 卡梅伦担任首相,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卡梅伦也因此成为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保守党将和议会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向卡梅伦打电话祝贺。
(1)英国首相为什么由议会产生,又由女王来任命?(3分)
(2)透过英国政体的本质,说明英法政体有哪些共同之处?(10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号底下的空格中。32小题,共48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33. (8分)
①“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告诉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2分)②“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告诉我们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2分) ③“老牛拉车不回头”、“拼了老命建林场”,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分)④“当官一场手空空”、“分文不取乐悠悠” 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分)⑤“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2分)(只要答出4点就即可给满分)
34. (共14分)
(1) (每点3分,共6分)
①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②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的旧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理论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
(2) (每点2分,共8分。任意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
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树立整体意识,把岭南文化置于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谋求发展。②要坚持发展观点,与时俱进,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战略。④坚持辩证否定观,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光大岭南文化精华。⑤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5.(共8分)
(1)C (2分)
(2)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分)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2分)③有利于协调各成员的利益,克服国际组织操控在一些国家手中的局限性。(2分)
36. (共9分)
(1)维护我国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的团结,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4分)
(2)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2分)台湾回归祖国后,全国仍然是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个法律体系。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台湾只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台湾回归祖国后,我国将继续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3分)
37.(共13分)
(1)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中心、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政府由议会产生,女王是国家元首,行使礼仪性的职责。(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