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2、解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3、分享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悟,表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4、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相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树立“四个自信”;2、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加辩证、科学地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尝试。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2、教学难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三、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歌曲中唱到,“你的名字 我的力量”,那么是谁的名字呢?【学生齐答:马克思】对,就是马克思。歌词中有一句“你预言未来的思想,如同照彻前行路上的太阳”,马克思什么样的思想预言了未来,照彻了我们前行道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究这他的这一理论为什么科学。子议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面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种种丑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下他们的思想。【学生填表】很好,几位同学都很精准地找到了所有的内容,我们发现,这些先进分子对理想社会的设想都很美好,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都没有成为现实,后人称他们的这种思想为“空想社会主义”。结合我们刚刚完成的两个表格以及这两段材料,请大家小组讨论下,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几位同学都能够辩证地看待空想社会主义,这点非常好。值得肯定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从理论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争议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那么该如何让社会主义的“空想”走向科学呢?是不是要克服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真正能够解救自己的,也只有无产阶级自己。子议题二: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走向科学?面对着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们心中的怒火也烧得越来越旺。终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的这把怒火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工人阶级奋起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最终三大工人运动都先后被镇压了。为什么会失败?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史实,总结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阶级力量还比较薄弱,最重要的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失败了。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谁大家知道吗?【学生齐答】没错,马克思和恩格斯。那么他们为什么可以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第13-14页探究分享,谈谈你的看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显然与他们远大的理想、深厚的知识功底以及工人运动的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因此,马克思才发现了被恩格斯称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大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马克思这两大重大发现。有人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教会了我们正确打开历史的方式,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为什么会这么说。探究小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了解了唯物史观,接下来咱们一起了解马克思的另外一项伟大的发现,剩余价值学说。看完视频,相信大家对剩余价值学说有了一定的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剩余价值学说。大家可以看学案上的材料,每当国际金融危机后,《资本论》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一次热销,这是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那么大家知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书籍是什么吗?【学生齐答】对,就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周恩来把它当“贴身伙伴”,邓小平视之为“入门老师”。关于《共产党宣言》,老师这里有个逸闻趣事跟大家分享。《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先生。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他的妈妈给他端来粽子和红糖,还特意问甜不甜,需不需要再加点红糖。陈望道醉心于翻译,连声答道“够甜了”,却没发现自己蘸的压根不是红糖,而是墨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则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那让我们一起来品味真理之甜,看看它“甜”在何处。经典名句一:◆ “……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经典名句二:◆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与特点: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的利益。◆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阐明了共产党的任务和策略原则:是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经典名句三:◆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反驳了敌人对共产主义的歪曲和丑化。◆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指出:“代替那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探究小结:①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从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看:《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从未来社会蓝图看:《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课堂小结: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③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