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关键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明确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提高守法致富的法治意识,弘扬劳动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收入分配改革已酝酿多年,最低工资标准虽然不断提高,但公众感觉“干得多挣得少”,收入“跑”不过房价、物价,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还在呈现扩大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再加上一些垄断行业的特殊地位加大了收入差距,公众真切期望财富分配要体现社会公平公正,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切好”,把社会财富更多地分到百姓手里、分到有贡献的劳动者手里,真正体现“多劳多得”。
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怎样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呢?
2、新课讲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材料一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
思考:1.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2.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提示:该村收入分配来自自家承包的土地和村企业,承包的土地和村办企业都属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下的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材料二 按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未来社会的全部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包括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二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包括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三是在作了上述必要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提示:此材料主要说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分配所应遵循的顺序及其分配原则,即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配时,必须根据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依次进行一系列扣除,这就是著名的“社会扣除理论”。
知识总结: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探究与分享
爸爸 国企 月工资收入20000元,津贴600元;年终奖30000元
妈妈 公务员 月工资8000元;年终奖金10000元,福利10000元。
姐姐 外企 月收入18000元,年终奖金20000元;技术分红30000元
问题:1.分析这个家庭的收入分配方式
2.探究技术分红的意义。
3.你喜欢哪种收入分配?
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简单分析这份家庭收入分配账单。
爸妈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爸妈是在公有制经济下的劳动所得;妈妈的福利收入不是按劳分配,因为不是劳动所得;姐姐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姐姐的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技术分红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知识总结:按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按要素分配的意义:实行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 公平正义犹如阳光和空气,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涵。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对收入分配制度、薪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进行了调整,以“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决心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公平正义,不断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材料二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国家和企业分配份额呈现双增加态势,而个人的分配份额则有所下降。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制度,建立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问题:1.谈谈这些政策对优化收入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学生讨论交流
知识总结
1.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①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结束新课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实现社会和谐、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探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与经验,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知道了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了解到居民收入的几种来源。知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理解共同富裕。
六、板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