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州十二号——2022届高考政治热点事件练习题合集1.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入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空间站阶段首次载入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员队伍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中国高度、刻下中国足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卓然风采,标定了中华儿女迈向星辰大海的崭新高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 )①坚持党领导,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以促进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④能够实现宏观调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1年7月4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密切协同,相互配合,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这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材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建设太空强国③只有突破万有引力规律方能完成出舱活动④航天人员的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此次载人飞行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空间物资补给等关键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和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②探索太空活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具有客观性③航空事业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④探索太空离不开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与航空航天科研团队经过一系列科学试验验证、突破关键技术是分不开的。材料表明( )①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实践是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③关键技术的突破源于科研人员的梦想精神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立项以来,神舟飞船通过一次次验证与发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经过守正创新,神舟十二号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对我国未来宇宙探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表明( )①正确认识是在实践的多次反复中完成的②搞好工作规划就能达到预期目标③科技进步以实践创新为基础和先导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实现质的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的“天问”。这种绵绵不绝的好奇心,就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 )①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③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④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承上启下、意义重大。这艘往返天地的“生命之舟”成功发射,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开始验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由此可见( )①探索太空的科学实验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②人类追求太空领域的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③太空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可以检验空间应用问题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空间交会对接等技术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③科技的发展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④科技能否运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的唯一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嫦娥登月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再到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使我国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进入了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这表明( )①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③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开始验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航天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B.我国已掌握科技领域的控制权和话语权C.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贡献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1.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并完成太阳翼展开。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按照预定计划,航天员乘组在轨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这不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材料表明(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航天人的意识可以探索世界奥妙、能动地改造世界③航天员只有认识和突破万有引力规律方能完成出舱活动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三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观点( )①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次飞行乘组的选拔除了考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出舱活动对航天员的要求,航天员的飞行经验、年龄、与任务的匹配性,还有彼此之间的心理相容性,和乘组之间的搭配等。从辩证思维角度看,本次飞行乘组的选拔( )①尊重了质量互变规律,加强日常训练以适应飞行要求②采用了分析方法,对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分别进行考察③借助了选言推理,考虑航天员是否具有完成航天任务的能力④运用了综合方法,全面考虑航天员各方面素质对执行任务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关于航天梦,我们的航天英雄曾如是说:今天我站在这里,天空和星辰依然在那里。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你永远不能活在摇篮中。我们曾错过海洋,但我们不能再错过宇宙。将来我们还会走得更远,我们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栉风沐雨、顽强拼搏、奋力创新、不断进步的几十年里,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和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他们用意志和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在新时代,这一精神仍会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好、弘扬好航天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看似水到渠成的每一步,背后则是一个个梦想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扎扎实实的每一步,背后是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巨大成就是对几代人艰苦拼搏的回报和勉励,也将激发我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对更辽远深空的探索。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取得成功的原因。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索浩瀚的宇宙,上九天揽月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1992年,中囯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我国在空间站技术上不断摸索,一次次的修正、复核、改进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而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凭借着中国人不甘失败的坚强韧性,为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基础。“神七”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实现有人对接……2021年6月17号,神州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汇对接,中国的三名宇航员驻守在空间站进行技术验证和科研实验,成功实现了自古以来中囯人遨游宇宙的飞天梦,美俄数十年对中国的封锁也宣告失败!(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程。(2)班级准备召开“追求梦想与自我超越”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工作的探索历程,就中学生如何“追求梦想与自我超越”列出两条发言要点。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②: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坚持党领导,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①②入选。③:以促进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故③不选。④: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宏观调控,因此,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该选项应该改成:我国能够实现科学宏观调控,调控我国经济发展,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2.答案:A解析:①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任务,并首次出舱活动,这说明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也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建设太空强国,①②符合题意。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突破规律的说法错误,③排除。④: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而是借助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④错误。故本题选A。3.答案:D解析:③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此次载人飞行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空间物资补给等关键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和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航空事业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错误。②: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②错误。故本题选D。4.答案:A解析: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次的成功不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终点,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正确。②:材料中强调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人太空等,说明实践是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②正确。③:技术的突破源于实践,不是精神,③错误;④: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A。5.答案:B解析:①④: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立项以来,神舟飞船通过一次次验证与发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经过守正创新,神舟十二号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对我国未来宇宙探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表明正确认识是在实践的多次反复中完成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实现质的飞跃,①④正确。②:“搞好工作规划就能达到预期目标”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②排除。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③错误。故本题选B。6.答案:A解析:①②: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的“天问”。这种绵绵不绝的好奇心,就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哲学起源于人们至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也表明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①②应选。③:说法错误,所有的哲学都源于我们的生活,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③不选。④:说法错误,对世界的思考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一定都能正确改造世界,④不选。故本题选A。7.答案:B解析:①:这艘往返天地的“生命之舟”成功发射,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探索太空的科学实验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①正确。②:材料未体现人类追求太空领域的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未体现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不符合题意。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活动,所以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可以检验空间应用问题的真理性。④正确。故本题选B。8.答案:A解析:①②:“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空间交会对接等技术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③:科技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说法错误,排除③。④:能否推动实践的发展才是衡量创新成功的唯一标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答案:A解析:①②: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嫦娥登月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再到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使我国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表明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故①②入选。③:真理探索的过程性并不是由认识的无限性决定的,故③不选。④:材料未体现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0.答案:D解析:A:国际竞争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航天科技水平不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故A错误。B:我国还没有掌握科技领域的控制权和话语权,故B错误。C: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故C错误。D: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故D正确。故本题选D。11.答案:C解析:①④:依据题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太阳翼展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航天员乘组在轨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这不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故①④入选。②: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②不选。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突破规律,应按客观规律办事,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12.答案:A解析:①③: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说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属于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论,②排除。④: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并且也不属于唯物论,④错误。故本题选A。13.答案:C解析:②:对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分别进行考察,这是采用了分析方法,故②正确。④:还需要综合考虑出舱活动对航天员的要求,航天员的飞行经验、年龄、与任务的匹配性,还有彼此之间的心理相容性,和乘组之间的搭配等,这是运用了综合方法,全面考虑航天员各方面素质对执行任务的影响,故④入选。①:材料并未涉及尊重质量互变规律,故①不选。③:材料并未涉及借助了选言推理,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14.答案:①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体现,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②传承好、弘扬好航天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为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激发人民群众团结一心、追求卓越的精神意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功立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好、弘扬好航天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民族精神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体现,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结合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与试题材料分析:传承好、弘扬好航天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为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激发人民群众团结一心、追求卓越的精神意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功立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15.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创造性。我国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正确制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我国航天人几代人的艰苦拼搏,顺利推进载人工程三步走战略,建立天宫空间试验室,为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我国航天人尊重客观规律,扎扎实实搞科研,有效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奋力攻关,创造出载人航天工程骄人成就。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理论范围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扎扎实实的每一步,背后是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创造性。有效信息②: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有效信息③:扎扎实实的每一步,背后是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巨大成就是对几代人艰苦拼搏的回报和勉励→可联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6.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在空间站技术上不断摸索,会促使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不断深入,为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基础。②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神七”到神州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汇对接,中国载人航天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我国探索外太空的认识推向新的高度。(2)①飞天梦想、千年夙愿。“三步”竞风流。②个人梦、科技梦。你我需努力。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调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我国在空间站技术上不断摸索,一次次的修正、复核、改进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而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凭借着中国人不甘失败的坚强韧性,为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有效信息②:神七”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实现有人对接……神州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汇对接,中国的三名宇航员驻守在空间站进行技术验证和科研实验,成功实现了自古以来中囯人遨游宇宙的飞天梦→可联系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 需要调用理想信念、时代新人的有关知识,为“追求梦想与自我超越”的主题班会列出两条发言要点。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航天工作者在空间站技术上不断摸索→可联系时代新人(实践)。有效信息②:成功实现了自古以来中囯人遨游宇宙的飞天梦→可联系理想信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